留美学子】第2359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导语

从欧洲到亚洲到南美洲,从2020年走来,【王妃传奇】系列已经将进入第26期内容。
王妃传奇系列不仅呈现的是童话故事,更是作者美英女士在其中各种要素中挖掘出的“人性”,这才本系列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作者本着尊重历史和真实背景,大量资料阅读和整理,关注点绝非在八卦,而是在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或者丑恶与迷失,以她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抓取了人性最本质的灵与魂,写下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可以超越时空的经典印记,一如既往的篇篇精彩。
(文章结尾处有链接
确实,水晶鞋千古流传的童话已经久远,而今天大家更关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童话!

为阿富汗女人呐喊的王后 

其生死劫

王妃传奇之二十六

作者:申美英
序幕
光彩与黑暗的无情转换
文明的路,有多长?有时候你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丈量。可是也许你走完了一生,也走不到那个文明的光点。就像她做过的所有的努力一样。
她一生的故事,从流亡中开始,又在中流亡结束。这中间,是现代与世俗的较量,是开明与保守的肉搏。她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太阳穿不透的地方,文明之光无法洒遍每一个角落。在汹涌如决堤之水的世俗面前,凭一己之力,她挡不住奔腾的洪水。
她的故事,是一个注定会失败的故事,在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看她的故事,只能是为她扼腕,为今天叹息。
阿富汗王后索拉雅·塔齐。
01
身世背景
1901年10月,三岁的索拉雅随父母首次回到了她的祖国阿富汗。结束了她生就的流亡生涯。
她生在流亡当中,流亡就是她的命。
索拉雅出生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这是她家族的流亡之地。索拉雅的父亲塔尔齐是阿富汗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被称为是阿富汗的新闻之父,一生为阿富汗的现代化而努力。

祖父是著名学者,诗人及军事家。在这个开明的,崇尚知识的家族里,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是民族主义的血液,焕发的是强烈的改革意识,终生与愚昧和顽固为敌。所以从她祖父开始,这个阿富汗著名家族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意识便与这个化外之地的统治者毫不相容。所以他们无可避免地被驱逐出了阿富汗。
不过,流亡的动荡倒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他们游历过巴黎,伊拉克,叙利亚,居住过土耳其,到过麦加朝圣,探索了整个中东。他们不断地接受西方和现代思潮,并用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将他们的家族基因传承。索拉雅便是在这种教育中长大。

从她出生起,她身上就似乎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流亡者的悲壮,叛逆者的不羁,改革者的新潮,以及思索者的冷静。
索尼娅的父母
这个家族的回归是受到了新上位的阿富汗首领哈比布拉汗的邀请。哈比布拉汗是英国控制时期阿富汗的最高统治者,称作亲王,总督,汗或者埃米尔。
他是一个具有改革意识的统治者,一心想对他的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造。所以,他刚一上位,就为那些被他父亲强迫流放的改革派颁布了大赦令让他们回归祖国。

由此看来,所有改革意识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追踪源头,皆有传承,而继承哈比布拉汗的就是他的小儿子阿曼努拉。
说到阿曼努拉这个人物便是接近了爱情。
这个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满满改革思潮的新派青年在见到西式化的索拉雅后,他的新潮便更加地发扬光大。人都说同类必然相吸,具有同样“底蕴”的年轻人,共鸣是必然的,在父亲宫廷里的四目相对,让爱情擦出了火花。
阿曼努拉汗
02
改革先锋
1913年8月,阿曼努拉与索拉雅结婚。这一年,王子21岁,索拉雅未满15岁,一对佳人,红男绿女,鹣鹣比翼,相得而飞。
阿曼努拉从一开始便发誓要打破这个国家数百年的传统,让索拉雅成为他唯一的妻子。
1919年2月20日,埃米尔哈比布拉汗在打猎途中被他的贴身保镖杀害,一周后阿曼努拉成了埃米尔,他的名字也改为阿曼努拉汗。
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创造时势。阿曼努拉的上位和随后的一系列举措是时势所造,还是他创造了时势,传说纷芸,有很多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雄心勃勃要改变这个国家的斗志和勇气。当然,这背后站着的人,是他的新派妻子和他改革派的老丈人。
第三次英阿战争中的阿富汗军队俯瞰开伯尔山口的长廊
当时的阿富汗处在英国的控制当中,算是英属印度的保护国,没有自己的外交自治权。

阿曼努拉成为新的埃米尔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否定了在第二次英阿战争中签订的《甘达马克条约》,宣布独立的奉行不受英国影响的外交政策。为此他不惜发动第三次英阿战争,迫使英国人谈判,最终放弃了对阿富汗的外交控制权。
阿曼努拉汗撤埃米尔称号改为国王,号为阿曼努拉一世国王,立索拉雅为王后,并任命索拉雅为教育部长,而谦谦君子的老岳父则成了他的外交部长。
我是你们的国王,教育部长是我的妻子——你们的女王”。

当国王向全国人民宣布他的决定时,就好比空中投下的一枚炸弹,向那死气沉沉迂腐的传统宣战,同时也向天下宣示他的爱情!
索拉雅成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府官员。不仅如此,她还和他一起狩猎,骑马,参加内阁会议。她和国王一起出席阅兵式。在独立战争期间探视受伤士兵。她甚至在一些叛乱的省份陪伴国王前去平乱。这在当时不仅危险而且闻所未闻,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如果说,阿曼努拉汗是因上位而改革,不如说他是为了改革而上位,在上位过程中的种种争斗中,他始终有一种坚韧的意志,志在必得
这是改革者的内在驱动力,还是他对妻子的一种承诺?大概都是。他要和索拉雅一起做出一番事业,惊天动地地改变阿富汗。
03
改革进程
改革在进行中!
阿曼努拉汗颁布了一部宪法,宣布妇女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参与选举的权利。他派遣了外交使团迅速与外面世界建立联系。任命了一个由国内外学者和法学专家组成的团队,起草阿富汗第一部推动改革但同时又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宪法。

宪法废除了奴隶制,强制性普及初等教育,授予所有的人以公民的权利,授予非穆斯林者以宗教的自由。并宣布公民的家园免于强行进入。
他禁止一夫多妻制和童婚,禁止虐待妇女。甚至他派出了调查队去到阿富汗农村,调查家庭纠纷,凡遇到有虐待妻子的就立刻抓人。
虐待妻子的男人会被关在这个吊起的笼子里任其自生自灭
索拉雅是丈夫坚强的支持者和勇猛的女权主义者。她用她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影响着这个保守的国家。

她建立了阿富汗:
第一所女子学校,
第一所妇女医院,
第一本妇女杂志
第一所妇女政治团体。
她强力推动性别平等的改革,鼓励丈夫出台更多让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平等地位的政策。在禁止一夫多妻制以外,引入新的婚姻法和离婚条例,在根本上解放女性。
索拉亚相信传统和变革可以共存。在阿富汗脱离英国独立七周年之际,她说:
“独立属于我们所有人,这就是我们庆祝它的原因。您认为我们的国家就只需要男人来为它服务吗?不!女性也应该参与其中。我们必须了解到,我们都必须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没有知识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都应该尝试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使我们能够以伊斯兰女性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这个演说具有极大的挑衅性和鼓动性,挑战着整个男权社会,让男人惊悸他们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国王说:“伊斯兰教不要求妇女用面纱遮住脸和手脚,不需要任何类型的面纱。习俗不能强加于个人的自由意志。”
话未落音,索拉雅王后当众撕下了她的面纱,表达一个妻子和一个改革者对丈夫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回应,这成为她一生中最著名的举动。在场的官员妻子和其他女性也纷纷响应,撕下面纱,向传统挑战。
改革让女人们欢呼雀跃,让男人们捶胸顿足:“要翻天了!!!”
身着西式服装的阿富汗女性
04
欧洲之行
为了学习和考察西方的经验和管理模式,1927年12月,索拉雅和阿曼努拉国王一起踏上了为期半年的欧洲之旅。
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走上西方化道路的时代。阿富汗必须跟上这个时代,欧洲之行被看作是他们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他们重要的一步。
阿曼努拉的临别演讲非常感性,他说:“我的目的,是考察科学的进步,并与外国建立友好关系,让世界更加了解阿富汗,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很难在世界上独自存活,必须成为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今天的欧洲,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中心。在物质文明方面,我们必须向先进国家学习。”
国王夫妇在欧洲
他们从孟买出发,先后访问了埃及、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英国、比利时、波兰、苏联、土耳其、伊朗,历时七个月之久。他们在意大利与国王会谈,在梵蒂冈与教皇交换意见,在巴黎同总统举杯,在布鲁塞尔和王后一起漫步。
他们接受了牛津大学和柏林大学的荣誉学位,被视为西方开明价值观的推动者,所到之处极尽尊贵和热情。媒体盛赞他们打开了阿富汗面向世界的那扇大门,法国人甚至将阿曼努拉比喻成阿富汗的拿破仑,作为一个同样的伟人:“他应该睡在拿破仑的床上”。
索拉雅头戴宽边帽和轻薄的面纱,既美丽又有一种异域的神秘感,所到之处,所有的媒体都为她着迷。她身穿巴黎高级定制服装的大幅照片刊登在各大媒体上,照片上,她或香肩半露,或举杯痛饮,或扬鞭立马,或笑容可掬。索拉雅如星光一般闪耀。
这次欧洲之行,这对国王夫妇以超高的人气为阿富汗寻求着国外的合作伙伴,同时研究和观察着西方的发展模式并期待带回阿富汗。他们毫无意外地争取到了颇多外交支持,与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国王走一圈,收获全是利。
可是他们没想到,此时此刻的阿富汗,正有一股火山岩浆在地壳下涌动。他们不知道,早年得罪了的英国特工,正将王后香肩半露,玉手浅吻的照片在阿富汗乡间广泛地散播着。
风光的欧洲之旅,成了压倒国王夫妇的最后一根稻草!
05
失败告终
面对王后的“香艳”照片,阿富汗保守地区的长老们大惊失色,他们再次捶胸顿足如丧考妣,认为国王已经彻底放弃了他的宗教信仰,彻底背离了伊斯兰教义。“让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共进晚餐,就是对阿富汗文化,宗教和女性荣誉的公然背叛。”
“这样的男人还是男人吗?”
在他们眼里,裸露的臂膀等同于裸体,和男人共进晚餐不啻于上床。这样的国王是伊斯兰世界的耻辱,他没有资格来领导我们!
他们决定除妖孽,净空气!
我不由地想到了鲁迅先生《小杂感》里的那段话:“一见短袖子……“
看来,人的想象力在某一层面的跃进是不分国界的!……
国王自然是忽略了他的国民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他也没想到,当年被他打败的英国此刻会埋伏在这里等着报一箭之仇。
据传说是英国特工在阿富汗乡间传播了加工过的照片并印发了刊登着各种谣言的小报,目的是“阻止这里的发展”,因为英国“不想看到一个自由繁荣的阿富汗,那样会让在其牢固占领下的印度受到邻国的鼓舞,学会反抗”。
于是,居住在乡间的阿富汗人民相信了这样一个“真理”:
“我们的国王已经加入了基督教了。”
“国王计划将乡下所有的老人都熬成肥皂卖到欧洲。”
豪游欧洲的国王夫妇完全不了解国内人民的愤怒,待结束了欧洲之旅返回阿富汗后,他们忽然发现,这次欧洲之旅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
很快,在阿富汗东部的辛瓦里部落发动了叛乱。他们攻占了政府部门,要求国王与王后离婚,关闭女子学校,废除宪法,授予神职人员政治职位,并关闭除英国以外的所有驻喀布尔的外国使馆。紧接着全国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战火直接燃到首都喀布尔。阿富汗陷入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动荡之中。
为了安抚抗议者,国王赶紧打脸道歉,推翻之前所有的主张以顺应潮流,他宣布:“关闭女子学校,废除禁止一夫多妻制的法律,废除女性离婚的法律,解散法庭,建立伊斯兰教法法庭……”。他甚至迅速娶了自己的表妹为第二妻子,以表达自己回归教义的决心。
身着民族服装的国王夫妇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各种利益的纠缠,内外势力的围剿,民族宗教的冲突,“在短短几个月内,索拉雅之前所取得的所有的进步都被放弃了”。
他们没想到文明和野蛮竟是如此的水火不容!
为了避免内战,1929年1月,阿曼努拉宣布退位并逃离了阿富汗,全家流亡意大利罗马。
流亡成了索拉雅的宿命!
1960年4月25日,阿曼努拉死于流亡当中,终年67岁。
7年后,索拉雅随他而去,享年68岁。
在她身后,她当年解放了的阿富汗女孩子,回归到了面纱和罩袍当中,天日不见。
如果索拉雅看见她们,会流泪吧
结语
身后事
在《时代》杂志评选的上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年度女性中,1927年的人物是索拉雅·塔齐!表彰她的勇气,她的进取,还有她为女性的解放而作的努力。
“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坚强和杰出的人”!
她头戴王冠的照片刊登在杂志封面上,是那样的知性和优雅。
她生于流亡,死于流亡。在她不算长的一生和不算太长的王后生涯中,她的变革没有成功,但这个世界会记住她,这个世界的女性会怀念她。
她被以国葬的形式埋葬在贾拉拉巴德的墓场,这是否预示着一种希望?
无论怎样,在她努力过的那个世界里,她为这个国家的女性留下了诱人的一瞥,这一瞥或许就是她们的未来!
从她试图改革到今天,文明的路走了近百年时间,近百年的脚步似乎仍徘徊在原点。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都不知道,走向文明的路会有多远。永远不会知道,文明何时能将野蛮浸染。因为,在枪炮声中,城头的大王旗仍在不断地变换!
敬请期待【王妃传奇】下期的精彩
作者简介:美英,居洛杉矶,美国洛杉矶作家协会会员。《洛城詩刊》及《洛城作家》编委
1-26 期 系列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