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逃离了阿富汗,然后呢?
过去的两天,阿富汗又一次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撤离,阿富汗塔利班长驱直入,政府军或望风而逃或直接投降,阿富汗总统逃离了首都喀布尔,这也意味着塔利班已经基本控制了阿富汗的绝大部分了。
西贡的时代,我们只能从一些老照片和影片中追忆,而现在,全球一起看着各种网络直播,看着美军落荒而逃,看着被美国用各种理念欺骗的当地人想尽办法要和美国人一起逃,却被丢下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喀布尔机场被美军抛弃后争相逃离的阿富汗民众(←),与西贡机场被美军抛弃后争相逃离的南越民众(→)
近半个世纪之后,西贡的一幕再次上演,让全球很多“美国价值”的支持者,幻想能靠美国罩着的人们心情顿时低落。而对于反对美国的民众来说,看到美国这样灰头土脸的一幕,高兴是必然的。
美国逃离阿富汗,是深陷20年错误泥潭的结局,这些画面本身极具讽刺意味。但“美国逃离阿富汗”本身,对美国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当诸多网民沉浸于嘲笑美国夹着尾巴逃跑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阿富汗原政府的标准美国傀儡模式,只要主人要走,一定会瞬间崩溃。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美国撤出阿富汗,都会是这个局面。所以
美国的选择只有:
1,现在离开阿富汗。
2,多耗几年再离开阿富汗。
3,永远不离开阿富汗。

说实话,如果美国选了2或者3,我会更高兴。20年阿富汗战争,美国花了1-2万亿美元。
不离开就意味着每年美国都需要印大量的美元扔在阿富汗这个无底洞里。
如果美国可以永远这么花钱玩打水漂的游戏,自然对中国更有利。所以反过来,美国能痛下决心快速从阿富汗脱身,对我们来说,除了看笑话之外,更需要警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恰逢中美兴替的变局时代,既然我们都看到了美国此次仓皇逃离阿富汗,和46年前逃离越南类似。那不如先来看看美国逃离越南之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61年,肯尼迪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开始一步步陷入越战的泥潭。而到了60年代末,美国反战浪潮已经达到高峰。1969年,尼克松就职美国总统,表示要逐步撤出越南。最终在1973年1月,巴黎和平协定签订,美军撤出了越南。

在美军撤出之后,南越政府表现的比现在的阿富汗政府军强不少,虽然节节败退,但也一直撑到了1975年4月。在4月的最后一天,南越首都西贡被北越攻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军仓皇撤离西贡的那些相片,也大多拍摄于这几天。
和这次一样,当时美国用了漫长的时间,投入巨大的生命和财富代价之后仓皇离开,全世界也一样将其看做是美国的重大失败。而
越战对美国社会也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包括让上百年所建立的对“美国精神”的自信,和二战“伟大的世代 / Great Generation”对抗日德法西斯所得到的尊重,几乎荡然无存。

我们曾经写过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以至于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美国社会的撕裂。(点击阅读:美国用50年“内需经济”埋下今年的雷,那中国的转型怎么办)而导致这个巨变的直接因素,就是贯穿60年代的越战。
在越战前,美苏冷战中,美国对苏联占有全面优势。对于美苏冷战,也有着强烈的自信。比如阿波罗计划的诞生,就是因为苏联先成功让宇航员上地球轨道,于是美国干脆派人登月。用肯尼迪的话说,“我们登月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它难”。而这种霸气,在越战中损失殆尽。
“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正是因为它难”
进入1970年代,十几年越战把美国社会的信心磨灭的差不多了,吸毒、摇滚、颓废、迷茫......主导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
而同时期的苏联,正处于1964年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前期。随着赫鲁晓夫时代遗留的一些政治和经济问题被解决。相比在越战中几乎搞到社会混乱崩溃的美国,当时的苏联在外界看来,是一片形势大好。同时苏联开始持续扩张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随着美苏冷战的攻守之势调转,全球局势也因此动荡。
1974勃列日涅夫与福特在美国签署第一轮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I)条约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并且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也因此引发了1973-75年,欧美西方国家爆发战后(当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8.1%,日本下降了高达20.8%。欧美国家股市暴跌,1975年美国全国失业人数达780万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失业人数(1975年)达1500—1850万人。
而到了1978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支持的伊朗国王巴列维下台,美国在中东的布局又一次被重挫。
在美国逃离越南之后的头几年,很多人,包括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苏联将取代美国成为未来的世界霸主。
但没人能预想到,苏联将在短短十几年后轰然坍塌,解散之后的各共和国反目成仇,即便是最强大的俄罗斯也在美国所谓专家的“休克疗法”的骗局下,进入可怕的黑金时代,让俄罗斯人损失了差不多5年的预期寿命。
是什么让灰溜溜滚出越南的美国,迅速翻身赢了冷战,消灭了最强大的敌人?
我们先来看看1980年代,美国都有什么大事记:
  • 1980年6月,CNN成立
  • 1980年12月,苹果公司上市
  • 1981年4月,美国第一次发射航天飞机
  • 1981年8月,IBM推出个人电脑
  • 1982年1月,美国政府依照反垄断法,拆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 1982年10月,《第一滴血1》上映
  • 1982年12月,迈克尔·杰克逊发表音乐史上最畅销专辑《颤栗》
  • 1983年1月,TCP/IP协议开始使用
  • 1984年,互联网域名系统(DNS)投入使用
  • 1984年10月,《终结者1》上映
  • 1985年1月,迈克尔·杰克逊领衔45名歌手合唱为非洲饥荒募捐歌曲《天下一家 We're the world》
  • 1985年10月,苹果个人电脑推出
  • 1985年11月,Window1.0推出
  • 1986年2月,乔布斯购买皮克斯动画公司
  • 1987年12月,著名抗抑郁药物百忧解上市
  • 1989年11月,动画片《美人鱼》上映,开启迪士尼黄金十年时代。
  • 1989年12月,《辛普森一家》开始播出
我们所熟悉的美国,它的文化,它的技术,大多都是在1980年代爆发出现的。在逃离了越南之后,美国才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内部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上,尤其是在整个80年代,在里根和老布什的总统任期中,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成为美国的主要策略。里根经济学坚持缩减福利开支,主张自由市场竞争,鼓励“一部分富人更富起来”。

虽然里根经济学同时带来了美国制造业快速外流,也加剧了美国财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但它的确带来了美国整个80年代的经济文化的快速成长。
那在里根拼经济的80年代,苏联在做什么呢?
即便算上和平号空间站的建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连续过世的领导者,苏联在80年代历史上最深刻的记忆,也只有一个 —— 10年苏阿战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当中国和美国站在一起,加上亲美的巴基斯坦,三国在苏联的腹心,中亚地区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而1975年美国和土耳其蜜月关系结束,加上1978/79年伊朗革命,美国在中东受到重创。苏联看到自己原本失败的中东战略有可能出现转机,这时,位于中国、巴基斯坦、苏联和伊朗四国之间的阿富汗,就越来越重要。
如果苏联控制住阿富汗,那既可以影响伊朗的局势,也可以向南突破巴基斯坦,和亲苏联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连成一片,对中国进行包围。

但如果苏联失去阿富汗,让美国趁机稳定住中东,那在中美越走越近之后,从亚洲的东边的日本、中国,一直到伊朗、土耳其,苏联漫长的南方边境就几乎都在亲美国家的威胁之下了。
红框位置是阿富汗
所以整个1970年代,苏联一直加强对阿富汗的控制,并且通过连续政变,来安排更听话的傀儡政权,从而更深入的控制。
但过于强势的苏联并没能真正能控制好阿富汗,1979年9月,苏联想除掉当时想在美苏中间维持平衡阿富汗总理阿明,但由于消息走漏,阿明率先发动政变,杀死了苏联支持的执政党总书记,也是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学弟塔拉基。
丢脸的苏联军方,没学过什么“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决定复制“布拉格之春”的快速闪击效果。很快提交了进攻阿富汗的计划。而已经执政15年,身体状态出现严重问题的勃列日涅夫,也同意了军方的进攻计划。
只是,虽然阿富汗总被媒体叫做“中亚小国”,但阿富汗可不小。在亚洲国土面积排名第11,虽然略少于巴基斯坦、土耳其和缅甸,但差不多是2个德国的大小,也远大于伊拉克、日本或者两韩等我们认为的亚洲“大国”。
所以在强大的苏军攻势下,阿明政权虽然很快被消灭。但随后的故事,也和之后的美军遭遇很类似:这20年美国人在阿富汗山地吃的苦头,那10年苏联人同样吃了不少。
虚耗10年,苏联失去了1980年代宝贵的发展机会,而当1989年2月,疲惫不堪的苏军撤离了阿富汗之后,紧接下来的历史,我们就都知道了:
1989-90年,东欧剧变。
最终,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令人唏嘘的是,苏联支持的阿富汗纳吉布拉政府,反而坚持到1992年4月,才宣告结束。
比苏联还多活了几个月。

时间继续前行,故事也不断翻新。

196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被苏联在更方面快速追赶。

20年后。1980年代,苏联陷在阿富汗战争,最终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
又20年后,2000年代,美国开始漫长的反恐战争,先后在阿富汗和中东陷入泥潭,而中国则崛起成为世界工厂,快速逼近美国世界老大的位置。

如今,又是20年。
现在,美国用这种混乱的方法逃离阿富汗,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这无疑会让美国非常丢脸没面子。但美国从来就不是在乎脸不脸的国家,没面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就像半个世纪前,他们逃离越南一样,并没有妨碍赢下最终冷战的胜利。
有很多评论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将会把剩下来的军费和军力用在东亚围堵中国。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才反而要弹冠相庆。因为继续烧军费必然会加速美国的下滑。
我们需要担心的反而是美国开始控制军费,像80年代一样,回到休养生息的老路上,然后通过外交、科技等方式给中国挖坑,这种策略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毕竟对于美国来说,再一次丢脸逃离的经历,也会唤醒他们曾经如何战胜苏联的记忆。相比现在的美国智库们,会很希望中国和曾经的苏联一样,也陷入阿富汗或者其他某个地区,空耗宝贵的国力。这也是最近很多西方媒体开始鼓吹“中国会进入阿富汗”如何如何,好像生怕我们想不到。
但我们没有义务,去按照美国人设计的剧本,去陪他们上演2.0版的帝国复兴。

毕竟世界已经不是80年代的世界,这个世界不需要,也不希望为了两大阵营而站队。

美国也不是80年代的美国,不只是因为现在台面上的这位是大手大脚的民主党总统,除了印钞就只会加税。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美国自己内部分裂严重,川普主义蠢蠢欲动,移民、种族、阶级、左右,矛盾重重。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80年代的苏联,我们无需谋求称霸,也不会干涉他国内政。我们不会去陷入战争的泥潭,也不需要被美国骗进军备竞赛陷阱。
未来的20年,中美竞争将会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之一。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无意于和美国争什么世界霸主的无聊位子,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允许被美国打压,失去我们用屈辱和隐忍所换来的伟大复兴的宝贵机会。
其实,中美竞争的结果,就像历史上无数次的国家斗争一样,不只是取决于谁做对了多少事,更是取决于谁“少做错”了多少事。
怎样才能少做错?
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曾经对解放军的战略和战术提出过要求,后来被总结成一句简单好记的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这句话直到今天都是真理。—— 在战略上,我们不会惧怕任何敌人的文攻武吓,“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
这是我们今天忍不住和大家一起回忆美国逃离越南之后的原因。—— 嘲笑美国可以,但不要真的以为美国就是一只无能的落水狗。自信可以,但不要真的以为胜利和超越会从天上掉下来。
最后,我们看到开心的看美国仓皇逃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些年在阿富汗的战场上,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无论是北方军阀,还是塔利班,他们都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看到一个对手的丑态而开心是自然的,但不需要真的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新闻背后,都是几千万普通阿富汗人民的血与泪,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去关心和同情的 —— 连美国的狗都可以有座位离开,阿富汗人却只能抱着起落架,然后从空中摔落。这可能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的最佳注释了。
希望新闻中他们的痛苦,可以提醒我们每个人,如今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可贵。
共勉。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沟通】,进入留言区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工具栏找到入口:
和中美关系,国际形势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国际”来查找。
  • 互联网时代撕裂了美国,中国呢?
  • 美国政府开始用阴谋论攻击中国?那就可以安心一些了
  • 反歧视示威运动的副作用:乱世佳人、小不列颠下架,汪汪队立大功被抗议
  • 美国人民这么痛恨警察......吗?
  • 哥伦布、华盛顿的雕像被毁,老罗斯福的要被拆除,美版“文革”要开始了么?
  • 美国用50年“内需经济”埋下今年的雷,那中国的转型怎么办
  • 中美关系会回暖吗?
  • 赢得中美对抗的关键:不要陷入国家上升期的“爱国陷阱”
  • 神权美国的恐惧症
  • 李显龙:新加坡怎么看华为和中美争端
  • 川普还能赢吗?可能让川普连任的8个理由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