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前雕塑:铸剑为犁

决定历史走向的五个终极目标
文:任剑涛   编:川川
王缉思老师的书《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是比较有雄心的一本书,大致说来,我们的国际政治学界一般只做两种事:一个就是描述国际关系,另一个就是提供国际关系对策。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以两个新的指向来展现了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雄心。
●一:超过国际政治的范围(国家和国家关系),提出了世界政治这个新命题。
●二:书的主题侧重于探讨复杂的世界政治局面下,各国究竟会有一些什么基本的中心目标,而不是一般的国际政治现状。
复杂世界政治局面下,每个国家之间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很多可能是互相冲突的。这些具体目标中,那些可能影响当下世界的政治格局,并决定历史的走向的,就是终极目标。
联合国总部前祈祷和平的雕塑
▌世界政治的五个终极目标
王辑思对此做了一个界定。他提出了5个终极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

王老师给出了他的界定理由,以及5个终极目标之间如何互相影响。
我是认同王老师提出的这5个终极目标的,为什么?

●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以后,各民族国家像个人一样首先追求安全,对于其它民族国家的安全和相对于自身的安全。
●安全后,要发展,也就是追求财富。一切物质财富、有形财富决定着的国家存在状态,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并且,现代世界是一个财富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财富作为一个终极目标也是能够成立。
●第三个目标是信仰。过度世俗化的国家会很困惑:信仰怎么能是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呢?
王老师解释是:当今世界,3/5的人口是有宗教传统的,所有教徒都会强调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世界才是这个世界发展的一个目标所在。
同时,这种强调可能会对无神论传统有所校正。不同信仰对终极世界的想象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信仰这个终极目标的冲突性要远大于安全和财富。
90年代初期,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问世后,王缉思老师就曾经组织过大概20几位中国学者做出过相应的学术回应。文明的冲突,背后其实是信仰的冲突。
中国学者面对亨廷顿谈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结盟跟基督教文明的冲突说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批判。当下的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怎么可能因为信仰产生冲突呢?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信仰所导致的冲突在中国需要被重视。
●信仰之后的终极目标,是公正。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的公正,这些公正在民族国家内部经常被谈论。但民族国家之间的公正呢?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一个国力弱小的国家,当然希望强国能够公正以待,能够不凭借霸权来对付弱小国家,去获得不当的利益。这里有一个底线——公正是必须的。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更关键的是实现自由。如果安全是底线,那么自由,无论是消极自由还是积极自由,都是我们的最高目标。不自由无历史,当然是要寻求自由。
个人看来,这5个关于世界政治终极目标的界定是能够成立的。
王老师刻画的政治世界的现状里,个体、组织、国家和政治主体相互之间的矛盾正是发展的动力之一。所以没有任何一种冲突是不可调和的恒久冲突。
这5个目标之所以能够作为谈论世界政治的中心目标,是因为它们把当下世界的另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5个终极目标相互之间的价值、程序、制度,最后状态,可能都会相互冲突,所以王老师认为可以有10个可能的情况。
当下世界政治的现状印证了王老师理论上的说服力。
▌不同国家状态不同
终极目标优先度也就不同
谈论冲突时,王老师着眼了冲突的另一面,那就是冲突中的协调才是考验世界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智慧。
不同国家的发展状态、历史背景、文化条件、价值信念、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对不同的国家来说,这5个终极目标的优先度是不同。
对于当下的中国,和平与发展是基本条件,我们以安全和财富为主要目标。尽管中国GDP已经排名第二,但客观来讲,中国发展的总体程度并不是太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之外,如何解决我们所理解的世界秩序与其它民族国家所坚持世界的秩序的冲突,进一步寻求公正和自由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也应看到,很多国家并不具备基本的发展能力。譬如说王缉思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范围涉及到的80多个国家,差不多半数是落在发展中国家之下。
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众、政府并不以追求国家的发展为首要目标。还有部分国家的基本安全得不到保证,比如说非洲,一个少校就可能发动政变,然后整个国家局面就变了。
再比如津巴布韦,这个国家的政治秩序是由总统强制制定的。身处这样的国家,需要一个基本秩序才能保证安全,之后才能来追求财富,才有财富的安全感。
这个意义上讲,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对他们就太奢侈了,需要先把国内的基本安全解决好。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解决了安全问题。1215年,贵族们跟约翰王达成大宪章,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安全问题。
贵族们认为国王不能横征暴敛,不能随时威胁贵族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对国王而言,签约也意味着贵族不会随时造反。彼时的贵族是可以养骑士,组建军队的。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到安全的威胁才造成了对安全的需求。最后大宪章实施,是在十三世纪晚期了,因为不安全,他们诉诸对安全的追求;但对安全的追求要诉诸保障安全的军事和战争手段。
由此英国就逐渐走向了自由之路。王缉思老师也在书中讲到,自由是英美等国家宪法确定的第一价值。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
▌世界政治图景并不可悲
善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上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在5个终极目标上处的位置不一样,兴奋点不同,不同目标对政治的驱动力量也不一样,因而切入世界政治过程当中会发生重大错位,实际状态一定是有冲突的。
尽管已经很难再有世界大战,但当下世界仍然存在局部战争,甚至规模化战争,这些触目可及的战争、疾病、灾难、瘟疫,都是需要我们必须去协调、限制、规范的东西。
虽然各个国家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但王老师并未勾勒一幅可悲的世界政治图景。王老师引用史蒂芬·平克的话:人类天性的善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
尽管有非常多的问题要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处于泥沼之中,难以自拔,但还是愿意抱一个有限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面对部分读者的悲观态度,王老师引用了一个数据来作为支撑:因战争死亡的人数是在逐渐下降的,相对于瘟疫和施政不当死的人数少多了。
基于这种分析,作为读者的我们倾向于去解决世界政治中的这些冲突。这样世界政治才有希望。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全球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文化,让货物、人、资本、信息、观念在全球加速自由流动,流到哪里,就给哪里施以洗礼。

但这也让国家与文明的界限,前所未有的混合在了一起——外来移民与多元文化,让文明的冲突从国界外延伸到了国界以内。形成一种更混沌,更难去解释的乱局。
对此,市面上有很多解释体系,但他们讲国际政治,往往只告诉大家什么价值是“正确”的。而能以“价值之争”为切口,讲清楚整个国际政治底层逻辑的,在中国,恐怕只有被称为“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第一人”的王缉思老师了。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王辑思老师的书《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这本书并非针对特定专业的学术之作,而是面对大众的普及作品,也是王老师多年思考结晶;文字浅显易懂,启发之余,也可以作为大众理解国际关系的一把钥匙。
王缉思老师的亲笔签名,为收藏阅读更添一份温情。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书。
来源 | 本文图片采自网络,文章来自任剑涛老师的演讲内容。先知书店店长荐书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