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8434 ,阅读时长约 21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写《邓小平时代》用了10年时间。曾有人问我,要是你再写另外一个领导人的话,你比较有兴趣的是谁。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写朱镕基。但我恐怕没有精力这样去做了。——傅高义
作 者 | 刘胜军
01
在中美最需要交流的时刻,中国先生离世
2020,庚子年,又一巨星陨落。
12 月 20 日,素有“中国先生”之誉的哈佛教授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在医院接受手术,因治疗后情况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当下,傅高义的离世,是美国“知华派”的重大损失。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是全球研究中国问题的思想重镇,该中心的第一任主任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更为美国人了解中国搭建了知识的桥梁。傅高义是第二任主任。
金岳霖、林徽因、费正清
世界上很多冲突都是源于误判,误判的原因是缺乏交流。对于深处两大不同核心文明中心的中国和美国而言,尤其如此。已故美国历史学家亨利·斯蒂尔·康麦格早在 1970 年就说过:
• 美国缺乏安全感,竞争欲望强烈,而且极其冷酷无情。美国人必须在一切领域一马当先——财富第一、权力第一、军备第一……任何竞争者的存在都被视为是对美国的大不敬。
傅高义说:

• 美国自视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当竞争对手实力变得强大并逼近自己时,美国的担忧就增加了。从这点来看,美国的强烈反应是非常能够理解的。甚至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因为中国赶上来的步伐太快了,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 美中要双赢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美中双方要做大量的努力,要相互理解,官员们要加强对局势的正确判断。美国人对中国人不够了解,在21世纪美国人应该了解中国。
2019年7月,傅高义等100名美国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发表公开信“中国不是敌人”
• 美国需要回应来自中国的挑战,但美国目前的对华政策只会适得其反。
• 对于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恐惧被夸大了。
• 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让中国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与声誉。美国的反对无法阻止中国经济发展或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美国不可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大幅减缓中国发展的步伐。如果美国迫使盟友将中国视为经济和政治敌人,最终被孤立的或将是美国而非中国
在美国两党形成“遏制中国”战略共识等情况下,傅高义等人的理性声音,更显空谷足音。
02
十年磨一书
傅高义与吴敬琏同年,1930 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犹太人家庭,1950 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 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被誉为“日本先生”、“中国先生”。
傅高义在 1969 年写成了《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一书。1989 年,傅高义又完成了《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此书被视为第一本外国学者全面研究中国改革的专著。
傅高义一生,留下两本经典作品:《日本第一》与《邓小平时代》。
巧合的是,《日本第一》在 70 年代末出版时,恰逢日本崛起,美日关系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前夕,《日本第一》出版后震动美国和日本朝野;《邓小平时代》于 2010 年问世,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已然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傅高义是邓小平的粉丝,毫不掩饰他对邓小平的崇拜
• 我听了很多人讲他的故事,慢慢地,我的确是崇拜他的
• 亚洲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而对中国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邓小平我的目标是让美国人多了解亚洲,了解改革开放是了解中国最基本的途径。
• 如果有一名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感谢他提高了自己生活水平的领导者的话,那么他就是邓小平。在改善这么多人生活水平方面,20 世纪中有任何其他领导人比邓小平做得更多吗?在 20 世纪,有哪个领导者对世界历史产生这样巨大而长久的影响力?
• 李光耀认为在他见过的人里面,没有人能超过邓小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蒋经国跟邓小平 1926 年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1985 年邓小平会见李光耀时,邓担心蒋经国去世后台湾会发生混乱,请李光耀转达他对蒋经国的问候以及两人见一面的建议。
蒋经国一家子
《邓小平时代》一书是傅高义倾尽十年的心力撰写的,厚度达 900 页。为此,傅高义在 70 岁高龄时还坚持每天学习 3 个小时汉语。傅高义对《邓小平时代》很自豪:
• 有的书一两年人们就会忘记,我估计这本书会长期留在人们记忆里。它的出版时机还算比较幸运。如果在 20 多年前出版,很多西方人可能难以客观看待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 1947 年邓小平在河南光山县做南征问题的报告
03
令人着迷的“老邓”
邓小平是一位令人着迷的政治家,我想这是因为:
• 他奇迹般地扭转了中国的国运,使中国在 200 多年的社会动荡之后第一次稳定并崛起。如果把中国和同时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对比,你就更能理解邓小平的伟大
• 在 1949 建国之前,邓小平的地位并不突出,甚至在著名的遵义会议期间他只是负责会议记录。
• 邓小平传奇般地“三落三起”,这在同时期的政治家中也是绝无仅有。
• 1977 年邓小平复出,他接手的是一个棘手的“烂摊子”,而他已经 73 岁高龄。
• 他从没在名义上担任国家最高领导职务,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核心。
• 他抓大放小、干脆利落、直来直去、目光远大、刚柔并济的领导力,令人叹为观止。
△1953 年邓小平围观朱德和彭德怀对弈
读完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我以为,邓小平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并成功改写国家命运,是因为:
• 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世界眼光,锤炼了他的实际动手能力(“油印博士”),更让他与周恩来成为挚友。周恩来在文革的激荡岁月中多次向邓小平施加援手。没有周恩来的默默帮助,邓小平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会被改写。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周恩来用尽所有的力气托举邓小平
• 1933 年在江西苏区的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不赞成“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硬拼打法,被临时中央指责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创造者”,遭受残酷斗争并受到撤职等处分。塞翁失马,这一事件却令毛泽东对邓小平印象极为深刻。这一点成为日后邓小平得以“三起”的历史伏笔。
• 邓小平的能力、品格和智慧,经受了时代风云的考验,文革结束后他成了担当中国领导核心的“不二人选”。
傅高义评价说:
• 能力上,邓小平毫无疑问比华国锋强。在我看来,华国锋领导一个省比较合适,他缺乏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经验,他也没有军队工作和外交工作的经验。
• 里根、卡特、布什、福特都很佩服邓小平,也喜欢他,所以邓小平的能力不仅是和某种人相处,而是与很多种类型的人相处。他很直率,有时也很幽默。他不讲空话,别人会很容易了解他的目标。他这种性格与他的军人出身有关系。
04
邓小平的政治品格
毛泽东对邓小平有两个形容,极为精辟和贴切:一是“钢铁公司”,一是“绵里藏针”。
1979 年香港总督麦理浩(他在 1977 年颁布的反腐特赦令,是香港社会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飞往北京拜会邓小平。会谈结束起身走向门口,邓小平向麦理浩做了个手势,身高逾一米八的港督俯下身,听到身材只有一米五几的主人对他说:
• 你如果觉得统治香港不容易,那就来统治中国试试。
麦理浩
1982 年 6 月英国在对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9 月撒切尔夫人满怀胜利的自信访华。撒切尔对邓小平说:
• 英国在过去 150 年学会了如何管理香港,效果很不错,只有在做出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的安排后,才能谈到主权问题。没有英国的保障,商人不会再愿意投资。
邓小平断然拒绝: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如果港英政府在 1997 年之前挑起严重对抗或从香港撤走大批资金,中国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做考虑。
驻北京的外交官都知道,邓小平常用吐痰盂来强调重点——他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不时往痰盂里吐痰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结束会谈走下外面的台阶时,被一名记者的提问分神,脚下一滑导致膝盖着地。
李光耀的待遇比撒切尔夫人好多了:李光耀事先了解邓小平的习惯,专门为他准好痰盂和烟灰缸(还在墙上专门安装了一个排烟管道),但是邓也了解李光耀的习惯和过敏症,他在会谈时既不抽烟也不吐痰
文革期间,邓朴方不堪红卫兵无休止的迫害而跳楼,导致终身瘫痪。卓琳哭了三天三夜。邓小平一言不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这是邓小平的人生至暗时刻
邓小平为了给邓朴方治病,多次给中央写信
1979 年邓小平访美的华盛顿国宴上,Shirley McClaine 对邓说:有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知识分子很感激自己从那段种西红柿的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邓小平打断她说,“他在撒谎!”
1979 年的对越战争,最能反映邓小平的冒险勇气与政治魄力。邓小平决定教训越南,遭到军委其他成员反对,因为解放军还没从文革的破坏中复原,纪律涣散,训练不足
邓小平阅兵
邓小平对越南的野心很恼火,他力排众议,对越南发动闪电反击战。中国军队人多势众,确实攻下了五个省会。3 月 6 日攻下谅山后,中国立刻宣布取得胜利并开始撤军,并在撤退过程中尽量破坏越南的基础设施。这次闪电战争仅仅持续 29 天。李光耀说:
• 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的惩罚行动是失败的。但我相信它改变了东亚的历史。越南人知道了如果他们越过柬埔寨再进攻泰国,中国将会发动攻击。
另外一个战略价值在于:邓小平知道美国因为与日本和韩国是盟国而向它们无偿提供技术,所以他要向美国表明中国打越南就是要与苏联划清界限,不存在与苏联人修好的可能。
05
邓小平style
邓小平的领导风格很像他的“平头”发型:简洁、务实、从不花哨、幽默。
邓小平的务实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上的是“社会大学”。1974 年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大学代表团时说:
• 我没上过大学,但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的一天,直到去见上帝。
1978 年邓小平访美,住在布热津斯基家里。布热津斯基说:中国和法国的文化都自认为高人一等。邓小平幽默地说:
• 不妨这么说,中国菜在东亚是最好的;法国菜在欧洲是最好的。
简洁、高效、自信、乐观,源于他的工作经历。
邓小平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学会了不留下任何字迹,只把事情记在脑子里。他不用稿子就能做一个小时条理分明的讲话。毛泽东曾把邓小平称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
他曾担任“总书记”,不过当时的总书记实际上相当于“秘书长”,是具体干事的人。这一角色决定了他处理事务必须高效。1980 年邓小平说:
• 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某一件事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
1992 年邓小平南巡时又发了脾气:
• 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而且内容重复……你们要多做少说。……周总理四届人大(1974年)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现在文件多如牛毛
△邓小平与胡耀邦打桥牌
1992 年 6 月江泽民去问邓小平,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邓小平回答,“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情,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确”。邓小平最令人高山仰止的一点是他的领导艺术。傅高义评价说:
• 众所周知,邓只抓大事,具体工作留给别人去做,他不是那种事必躬亲的人。邓与周恩来的风格截然不同。周恩来对细节有着惊人的把握能力,他是大事小事一起抓。在充满感情纠葛的环境中,周是平衡相互冲突的利益的大师,大概无人能比周更能把握毛泽东不明言的心思
△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
• 邓小平自早年起就享有一种声誉,他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精力集中在能给中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情上:制定长期战略;评价可能决定长期目标成败的政策;争取下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宣传能体现他想实行的政策的典型。在一些重要但复杂的领域,例如经济或科技领域,邓小平依靠他人去思考战略,然后向他说明不同的选择,最后由他拍板。
• 邓小平只抓大事,只有他认为的头等大事才会事必躬亲。1977 年复出后,他认为头等大事就是科学和教育。
恢复高考
06
毛泽东的垂青
邓的能力很早就被毛泽东看中,但由于治国理念的差异以及邓的“钢铁公司”个性,使得毛泽东对其又有所顾忌,这解释了邓小平命运的起起伏伏。
一些历史细节足以证实毛对邓颇有好感:
• 1952 年邓小平被任命为副总理,不久毛泽东下达书面命令:凡提交党中央的政府文件首先要经小平过目
• 1957 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谈时,谈及接班人人选,“我们党里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第一个是刘少奇。他的长处是政治上坚定,原则性很强,弱点是灵活性不够。第二个是邓小平。这个人政治性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第三个是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但是周恩来政治上有弱点……但他是个好人。”
• 1963 年毛泽东对邓小平与苏斯洛夫交锋的表现印象深刻,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邓小平回国,给了邓罕见的荣誉。苏斯洛夫打报告说,“邓小平这个人很厉害,不好谈。他话不多,专抓你要害和漏洞。”
• 1969 年九大,江青要求把邓小平开除出党,被毛泽东拒绝。1976 年江青再次要求毛把邓开除,毛仍未同意。1976 年汪东兴向毛泽东透露江青可能动员群众批判邓小平时,毛指示汪东兴将邓小平转移到安全地方,地址要向“四人帮”保密
从治国理念上讲,邓小平的务实与刘少奇更为契合,而毛泽东则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这是毛与邓冲突的根源
大跃进之后,邓小平在 1960-1961 年间进行了务实的调整。毛泽东当时没有批评这些措施,可是他后来发牢骚抱怨说,他讲话时邓小平坐在房间最后面,对他的话充耳不闻
十大后不久,毛泽东为了考验王洪文和邓小平,曾经问过他们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王洪文说,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邓小平深知各大军区司令员的权力,他用一贯的直率说,可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毛泽东认为邓小平的回答更好,同年底各大军区司令员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对调。
07
大丈夫相时而动
邓小平不是“一根筋”,而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务实的反应。最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下放江西期间,邓多次给毛写信,内容显示出他的高情商与灵活性;但在 1975 年邓小平却固执地拒绝向毛的暗示低头,不惜被再次打倒
在建国后风云激荡的政治波涛中生存,需要很高的情商。邓小平能够幸存,或许与此有关。他被下放江西工厂劳动后,他写信给毛泽东:
• 我遵照主席指示,努力通过劳动和学习自我改造。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当然是做一点技术性质的工作……使我有机会能在努力工作中补过于万一。
在傅高义看来,话虽然说得谦卑,但是邓小平心中有数,毛泽东对他这样敢作敢为、善于应变的干部,不可能不委以重任。
1973 年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安排邓小平返京。毛泽东 6 年来第一次接见邓小平,他说,“努力工作,保护身体。”邓的回答很有艺术:“我身体一直很好,这是因为我相信主席,一直在等候主席的调遣”
毛的欣赏、邓的谦恭和周恩来火候精准的推荐,是邓小平得以复出的关键
但是,邓 1973 年复出之后的表现显然无法令毛泽东满意。像周恩来一样,邓小平无奈地遵照毛的指示,主持召开批判自己的会议。邓小平除了主持的三言两语,几乎一言不发。会议结束要总结发言时,邓小平推辞了,他说自己听力不好。后来他按照纪登奎的建议说自己在文革期间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以此来回避对文革的评价。
1976 年 3 月,《人民日报》号召“深入批判党内那个不肯悔改的走资派”,但北京的干部明白,毛泽东仍希望邓小平回心转意,这是在给他机会。然而邓小平没有任何软化立场的表示。傅高义一语中的:
• 邓小平在 1975 年底对自己所支持的事拒不认输,使他在 1977 年复出后拥有了一个十分牢固的起点。
小平复出后,会议上普遍认为,在经济工作摆到第一位的时代,应对陈云这位经济上具有智慧和经验的专家委以重任。但陈云说,就最高职位而言,邓小平是唯一合适的人。
△邓小平、陈云
08
改革开放与 200 个牛角面包
对于文明古国中国而言,“改革”并不新鲜,举其大者,有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邓小平真正的贡献是把“改革”与“开放”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对于数千年来以“中央王国”自居的中国而言,1978 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改革开放”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
万历皇帝、李太后、张居正、冯保
邓小平的国际视野,源于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人生体验。
1974 年邓小平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在纽约的行程有一些空闲时间,手下人问他想做些什么。邓小平干脆地说:“去华尔街看看。”在邓小平看来,华尔街不但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而且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他具有一种寻找实力的真正来源并理解这种来源的本能。邓小平只领到了十来块美元供旅途之用,他的秘书王瑞林在沃尔沃思连锁店替他为孙子买了几个 39 美分的玩具。
邓小平取道巴黎回国时,在那里的中国大使馆住了几天。这是他从 1926 年离开后第一次访问法国。他在那里喝咖啡,吃牛角面包,就像半个世纪前一样。回国之前,邓小平买了 200 个牛角面包和一些奶酪,回国后分送给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和聂荣臻等人,他们都是 20 年代他在法国时的革命战友。
法国蒙达尔纪市火车站前的广场被命名为邓小平广场
200 个牛角面包,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历史细节。傅高义评价说:
• 邓小平的全部工作都受一种深刻信念的指导: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将给中国带来最大的进步。
1978 年邓小平访日,参观日产汽车公司,对方介绍说每个工人平均每年生产 94 辆汽车,比中国排名第一的长春汽车多出 93 辆。邓小平用一贯简洁的风格说道,“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
09
邓小平治国和改革的指导原则
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功,可以归结于以下要素:
1. 言行要有权威性,他懂得如何让风趣的谈话也能透出威严。
2. 捍卫党的地位,对于他认为威胁到社会秩序的人,一向毫不手软。
3. 坚持统一的命令体制。在邓领导下,还是单一强大的权威说了算。
4. 牢牢掌握军队。
5. 得到群众支持后,再作出重大政策的突破,例如包产到户。
6. 采取有助于实现长远目标的政策,例如邓为缩减军队和党政官僚的规模耗费了巨大精力。
7. 正视令人不快的事实:1977 年有人汇报年轻人试图逃港的问题。邓小平说:用警察或军队解决不了问题,边境两侧的生活水平差距才是症结所在
8. 做事果敢、举重若轻:1979 年邓小平第一次向军队发表讲话,他坦率地说,“我们军队成堆的问题……我希望 1985 年当顾问,真的,不是假的,有什么不好啊?还可以多活几年……干部年轻化,首先是一些老同志反对,原则拥护,具体反对。”邓小平 1975 年启动裁军时军队人数是 610 万人,1979 年降为 590 万,1982 年 420 万,1988 年 320 万。
9. 加强团结,减少分歧,避免宣传过去的恩怨。他复出后第一次重大讲话题目可以反映这一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力群带来了邓小平前写作班子负责人胡乔木的检讨信,胡为自己参与批邓表示道歉。邓没有看那封信,而是让邓力群退了回去。邓小平大度地说:“胡乔木的批评我不在意,胡只是讲了一些套话,这可以理解,没有必要为这种装样子的事情道歉。欢迎胡乔木回到写作班子”。
△胡乔木是党内最为著名的笔杆子
10. 通过实验避开保守力量的抵制,例如对“傻子瓜子”的保护。如今,民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五六七八九”。
11. 用大白话解决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例如“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很有创意的方式。如果他直接说“意识形态不重要”将会引起巨大争议,而猫论则让人付之一笑。
广东顺德的纪念雕像
12. 避免派系,选拔能干的官员:90 年代邓小平对朱镕基的破格提拔,是他善于用人的另一个经典案例。
傅高义多次强调邓小平不是一个总设计师,而像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他解释说:
• 设计家应该有一个“蓝图”,邓小平有目标,但是没有更详细的蓝图。他是国家的总领导,所以我说是“总经理”。有的人说他“摸着石头过河”,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认为他有原则、有看法——更长期的看法他也有——所以他不仅仅是摸石头过河。
10
历史坐标中的邓小平
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多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邓小平本人?傅高义充满感情地写道:
• 无论中外,在邓小平谢幕之后长大的人,很难体会邓小平踏上这个旅程时面对的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一个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维拒之门外的国家;‘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者和迫害者之间的深刻裂痕;军队干部对裁军和减少军费的抵制;民众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的敌视;城乡社会保守的结构;城市居民对接受两亿农民工的抗拒;以及因一些人依然穷困对另一些人先富起来所引发的纷争。
• 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的全球化的过程中,比印度、俄国和巴西这些大国的领导人更有魄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邓小平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傅高义看来,纪念邓小平,应让40岁以下的人了解他的功劳和贡献,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
傅高义,此生无憾。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