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年拉斐尔自画像

在人性“丑恶”的时代

他为美正名

文:网摘  编:先知书店
拉斐尔·桑西(1483 —1520年),意大利著名画家,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拉斐尔逝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很早就吸收了前代艺术大师画风与技法的精髓,然后再把这些精髓统一在自己的实际创作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的画美到极致,美成范式,被尊为“画圣”,成为后世不断模仿却从未超越的楷模。
拉斐尔,这个名字取自《圣经》中一位天使长的名字,意味“神治愈了”,行使一切治愈的神迹。就像这个名字一样,拉斐尔的画作也充满了光辉,治愈了无数伤感却心存善良的人们。
《西斯廷圣母》(1513-1514年)
拉斐尔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拉斐尔梦想着超人的美与恬静的魅力,画那些天国中的人物与风景,使我们远离人世,仿佛置身天堂。
虽然,拉斐尔在艺术成就上论英智与创造,他不如达·芬奇;论气魄与造型,他不如米开朗基罗;论色彩与官能,他也不如威尼斯画派,他作画时甚至不用比例尺,人物尺寸全凭感觉,可是他却能充分发挥他综合性的艺术天才。理想化的美之调和,就是拉斐尔艺术的精神所在,他也因而缔造了文艺复兴时代最辉煌的艺术业绩。
有人说,达·芬奇是不可理喻的天才,米开朗基罗是挣扎奋斗的奴隶,而拉斐尔介于两者之间,如同他笔下的大三角构图一样完美均衡。
此外,拉斐尔终生未婚,如同圣人般下葬。但画作中揭示的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恋情,却让他的一生,如电影般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和感慨。

▌天才少年拉斐尔的奇幻漂流
1483年,拉斐尔生于意大利的一座山城乌尔比诺,这一年达·芬奇已经31岁,米开朗琪罗8岁。拉斐尔,这位美少年可谓名副其实的“艺二代”。他父亲乔万尼·桑西是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家,8岁起就教拉斐尔作画,虽然离世很早,却给了拉斐尔重要的艺术启蒙。拉斐尔从小在文艺圈里长大,母亲玛吉亚亲自悉心培养他,童年时代的环境熏陶,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风度翩翩,长于社交。
1491年,拉斐尔母亲去世,3年后拉斐尔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画坊,又5年后,16岁的拉斐尔离开家乡,来到意大利北部裴路基亚城,加入了达·芬奇的同门师兄 —— 佩鲁吉诺的画室。
拉斐尔16岁自画像 (1499年)
17岁,拉斐尔已经能以独立身份签绘画合同了,他正式成为佩鲁吉诺的助手,并被认证为“大师”。
拉斐尔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善于学习的特质,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绘画技法,如同拷贝机一般迅速转为己用,他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技术都很“佩鲁吉诺”。

佩鲁吉诺(1445-1523年)

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说:“可能没有哪个天才学生像拉斐尔那样,从老师那里学到这么多。”
大概在1502年,拉斐尔接到第一个正式订单——《圣母加冕》,从此开启了他的“大师生涯”,他不再以学生的名义绘画,以独立的身份签订绘画合同。这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经过若干年后,在艺术史上留下了300多幅辉煌美好的画卷。

《圣母加冕》(1502-1503年)
拉斐尔的画作大多是平行和谐的构图,画面宛如天上人间,左右工整对称,非常富有装饰性。
20岁拉斐尔画的《天使来报》、《博士来拜》和《圣殿奉献》,显示出了日后在罗马梵蒂冈壁画的巧妙构思,在平行和工整构图的套路里,巧妙地将建筑透视结合在作品的构图里。
佩鲁吉诺《圣母的婚礼》(1503-1504年)
拉斐尔《圣洁圣母的婚礼》(1504年)
可以看见拉斐尔《圣洁圣母的婚礼》这幅画非常的“佩鲁吉诺”,但拉斐尔不仅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他笔下的人物形态和面部表情,显然比佩鲁吉诺的更为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拉斐尔虚心好学,他向一个又一个老师求教学习,并吸收每一位的艺术精华。为了吸取着更多的艺术营养,1504年,21岁的拉斐尔只身来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 —— 佛罗伦萨——那里有两位早已闻名遐迩的超级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真正的大师,永远都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21-25岁,拉斐尔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佛罗伦萨。当时,达·芬奇正好也回到了佛罗伦萨。那时,尚未成名的拉斐尔还是两位大师的迷弟。
有一次他正画着委托的草稿,听说偶像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一起绘制壁画,就立马丢下自己工作,跑去佛罗伦萨看偶像,他绝不会放过向大师学习的机会。
但米开朗基罗不喜欢、甚至嫉妒这个长相柔美、清朗俊逸的年轻人,称他是“可恶的抄袭者”。
据说,米开朗基罗曾担心自己正在创作的圣彼得大教堂天顶画被抄袭,还特地封了起来。
但拉斐尔不甘放弃,即使“偷师”也要学——他找到建筑设计者“走后门”,最终看到了这幅作品。
相比之下,另一位大师达·芬奇就慷慨多了。他对这个晚辈几乎倾囊相授,毫不吝惜自己的学识,甚至在创作《蒙娜丽莎》时,也让拉斐尔在旁边观摩。达·芬奇还给拉斐尔展示了很多手稿。
拉斐尔临摹《蒙娜丽莎》手稿
通过不断地吸收模仿,拉斐尔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学到了冷厉的线条、明亮的气氛,从达·芬奇的作品中领会了构图的流畅性和整体美。
除了吸取了两位大师所长,马萨乔等大师的作品也给他带来更多的参悟,他融合自己的风格,很快就在艺术圈杀出了一条血路。
《草地上的圣母》 (1505-1506 )
▌艺术界的“榨汁机”,文艺复兴的灵魂画家
从拉斐尔存世最早的作品和他最后完成的作品比较,可以感觉到拉斐尔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主张。日后,拉斐尔在构图、透视、人物、用光,以及明暗对比等方面,可谓融合贯通了各个时期大师的所长并灵活组合。

他“榨取”各个大师的绝技“为我所用”,而在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方面,拉斐尔更是集大成者,是文艺复兴时期当之无愧的“灵魂画家”。
分色画法是意大利湿壁画主要绘制技法,米开朗基罗就是这个领域的大师。他在《创世纪》创作中用色明亮,让整个壁画富丽堂皇。
米开朗基罗 《创世纪》局部(1508-1512年)
在文艺复兴时期,用明暗塑造对象的立体感也被广为使用,拉斐尔自然不会错过。
达·芬奇在《蒙娜丽莎》里运用了他发明的层涂法,也叫晕涂法。这种技法让人物的轮廓以及明暗之间的过渡被消于无形,看上去极其自然。
达·芬奇《蒙娜丽莎》(1503-1504年)
层涂法的绘画技法是将颜色一层层罩上去的,必须等到上一层颜色干了之后,再涂下一层颜色。
这个方法需要非常的耐心,一幅大画全部画下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同时作品颜色看上去暗淡沉闷。
层涂法演示
拉斐尔在学习了各位大师的技法后创造出了一种画法,叫做统合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各派方法取长补短整合起来。
于是,拉斐尔的画既有层涂法的自然,又继续保有他一贯的色彩明亮优雅的风格,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这些在拉斐尔的著名油画《西斯廷圣母》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西斯廷圣母》局部 (1513-1514年)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3年到1514年间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走上人生巅峰,罗马教皇的宠儿
拉斐尔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尤里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在位重建罗马将它打造成当时欧洲艺术之都。拉斐尔得以让他天才般的绘画技巧有了用武之地,展现那个帝王将相时代所公认的最崇高的艺术题材:哲学、宗教、神话和历史事件。
拉斐尔于1508年来到罗马,直到1520年去世的12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梵蒂冈宫度过。他在罗马如鱼得水,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优雅得体的待人方式,深得尤里乌斯二世的喜爱,教皇还直接称他:拉斐尔,我亲爱的儿子。
梵蒂冈签字厅的《雅典学院》可以说是拉斐尔最富盛名的壁画,这里之前是拉斐尔的老师彼得罗·佩鲁吉诺和西尼奥雷利的壁画。尤里乌斯二世看到拉斐尔的画作之后,如痴如醉,立即由拉斐尔来接手他老师的工作。
为了给拉斐尔让路,教皇下令将佩鲁吉诺和西尼奥雷利已经完成的壁画全部摧毁。这样,便有了现在的旷世杰作《雅典学院》。当然,谦逊的拉斐尔在墙壁的设计时仍然保留了他老师的作品。
《雅典学院》(1509-1511年)
《雅典学院》有点像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教科书,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技巧。在这里,古典的宏伟建筑提供了一种井然有序的理性感。
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对称的队列里聚集在一起,正在进行一场包括哲学、天文学、几何学、算术等在内的思辨活动。拱门两边的壁龛里站着古典之神阿波罗和密涅瓦,象征着高于一切的理性精神。
这幅画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画中柏拉图的形象是达·芬奇,赫拉克利特的形象是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将自己也画入其中,文艺复兴三杰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
与他的自画像相对应还有他的私密恋人玛格丽特。如果这一猜测成立的话,那么,拉斐尔除了让自己跻身于伟大的古希腊名人行列,还巧妙地让自己的恋人也分享这一非凡的时刻。
《圣礼之争》(1509-1510年)
1513年2月,尤里乌斯二世去世,拉斐尔不得不暂停签字大厅的创作。不久后,奥利十世接任教皇,拉斐尔立刻获得了新教皇的肯定,并且对他宠信的程度已超过前任教皇。
在阴云密布、忌妒丛生的罗马,对于一枚后浪来说,想要跻身大师的行列,除了出众的艺术才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出于其人格魅力而深得赞助人的信任自然必不可少,拉斐尔正是这样一位综合型的天才。
在教皇的赞助下,拉斐尔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忙碌且最受人爱戴的艺术家。他不仅继续接任梵蒂冈宫的墙壁设计,还被教皇任命为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师和罗马遗迹保护的总负责人。
《博尔戈大火》 (1514-1517年)
因英俊的容颜、温文尔雅的谈吐和超凡的艺术能力,拉斐尔所到之处无不交通堵塞。他不仅是贵族府邸的常客,也是梵蒂冈教皇宫的上宾。
虽然职业是艺术家,但他已经习惯了奢靡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34岁时,拉斐尔以全款三千枚金币购入大别墅;35岁时,又在罗马全款买下一个葡萄园。自此,拉斐尔真正进阶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荒废艺术,反而还探索出新的艺术风格。

《解救圣彼得》(1514年)
在签字大厅旁是艾略多罗室,这里有一幅熠熠生辉的《解救圣彼得》,描述《圣经》故事中天使从狱中解救圣徒彼得的一幕,光影运用堪称神来之笔。
神性光与自然光交相辉映。强烈鲜明的对比,创造出一正一邪的戏剧冲突,呈现出“闪光灯”般的光影效果。即使在创造力爆棚的文艺复兴,也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拉斐尔的这项光影“绝活”意义重大,100年后卡拉瓦乔的一系列作品如《圣马太蒙召》中,这种光线的运用技法可谓屡见不鲜,可见拉斐尔的深刻影响。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1600年)
▌渴求权势,隐瞒爱情,多情画家的摇摆人生
荣誉与权力带来的满足感让拉斐尔无比陶醉,他甚至希望可以爬上主教的宝座,永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极乐。
而要成为主教就必须获得更多的选票,包括教皇和红衣主教。听说红衣主教有个尚未出嫁的侄女,拉斐尔便迅速下了聘礼。
31岁,拉斐尔与红衣主教美第奇·比比亚纳的侄女玛丽亚订婚。但他到死都没有履行婚约。
这显示出拉斐尔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因为挚爱情人玛格丽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因为他在利奥十世鼓励下,一度产生成为红衣主教的野心。

拉斐尔与玛丽亚订婚
玛格丽特·露蒂是拉斐尔的一生所爱,她是锡耶钠面包师的女儿。天性多情的拉斐尔有众多红颜知己,可最终,只有这位姑娘占据了他的心。据说一开始他根本无心工作,直到玛格丽塔被允许来陪伴他。
拉斐尔对玛格丽特的深情,明明白白地表露在他的三幅传世巨作之中:《戴面纱的女子》、《芙纳雷娜》、《椅中圣母》。 

《戴面纱的女士》(1514-1515年)

《戴面纱的女士》画中女子半遮在金质薄纱之下,楚楚动人的眼睛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像一个即将步入教堂的新娘。
几百年后,研究人员在对作品的清洗过程中,发现了蛛丝马迹,背景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图案,和女士手指上的婚戒。
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数百年来人们的一个推断:其实拉斐尔与玛格丽特已经秘密结婚,但渴求权势的画家却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敢公开。
在拉斐尔答应娶红衣主教侄女后,这幅画又显然有损他的形象。所以,后来他的学生涂掉了一切与婚姻有关的象征图案,也把老师的这段情事埋藏起来。
拉斐尔与玛格丽特
拉斐尔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注定只能是密室情缘,这使他内心陷入无尽的纠结。他纵情享乐,试图以此摆脱烦恼,却不料因此而陷入疾病之中。
▌英年早逝,众多不朽画作流传世间
也许是过于劳碌的缘故,1520年4月,拉斐尔突然发高烧(瓦萨里认为是纵欲过度引起的),引发肺炎,医生给他放血治疗,15天后拉斐尔便匆匆离开人世。这位天赋异禀的文艺复兴艺术大师,只活了短短37年。
拉斐尔去世之后被葬在万神殿,罗马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四位红衣主教抬着他的遗体,教皇亲吻他的手指,如拉斐尔临终时所愿,他被埋葬在罗马万神殿的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位置之后才是国王和其他身份显赫的人物。
当时最著名的学者本博为他撰写的墓志铭是:“此乃拉斐尔之墓,他在世之时,自然之母深恐被他征服;他离世之后,自然之母又唯恐随他而去。”
罗马万神殿中拉斐尔墓
最后告解时,罗马教皇的使者看到了泣不成声的玛格丽特,以“她不是正式的妻子”为由,拒绝她靠近拉斐尔的遗体。
于是,悲伤欲绝的玛格丽特以未亡人的身份遁入了空门。
在绘画史上,像拉斐尔这样去世前与去世后都被热烈追捧的艺术家绝无仅有。不仅是他的画作被捧到了“神”的境界,连他的死亡都被炒作得神乎其神。
据考证,拉斐尔死亡的时间和他的出生时间是同一天,而那一天正是耶稣受难日。而《基督显圣》又正是拉斐尔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幅作品。
拉斐尔最后的作品《基督显圣》(1518-1520年)
他模仿达芬奇的经典三角构图,但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极致和谐。即使画中人物处于运动之中,也总能找出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使构图在线条的呼应中始终完美。
他笔下的人物有米开朗基罗的动态和坚实感,又能在肌体中维持将现实与想象的标准范式重叠,创造出理想化的永恒之美。
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夫·特内斯评价拉斐尔说:“他从未想要与众不同,他只想做得更好。受益于对前人的深入理解,他从中摸索出新的艺术道路,由此通向巅峰。”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的画成为之后几百年里很多艺术流派学习取经的偶像。拉斐尔留给世界的艺术遗产 —— 高贵、优雅与柔美无论是500年前,还是500年后,他的人生和画作都如此惊艳。
今天,拉斐尔的艺术依然震撼着我们,了解这些作品在艺术历史变迁中的地位和影响能给我们有更多的理解和遐想。拉斐尔好比现在的顶级摄影师,他总能捕捉到你最动人的一面,再用完美的技法艺术的呈现:笔下人物简直犹如光环加身,给人带来无限惊喜。
文艺复兴不仅仅只有斐尔,“文艺复兴”,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渊薮,无论你用多么恢弘的词汇形容它,都不为过。除了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三杰,还有对文艺复兴同样重要,却少为人知的博斯与卡拉瓦乔。
达芬奇的理性、拉斐尔的人性、米开朗琪罗的神性、博斯的灵性、卡拉瓦乔的感性代表的正是反抗中世纪黑暗统治的五种认知体系,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这套书采用复古竹节真皮书脊+精装封面,凹凸配合,大方精致,内页全彩印刷,完美呈现拉斐尔等上述五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艺术与精神遗产。
“欧洲文艺复兴大师”书系里的每本书,在意大利都是高奢定位。“这套书在欧洲是奢侈品,可以拿到银行去做抵押贷款。” 这是主编费德里科·法拉利,对意大利羊皮卷原版的评价。
逾1800幅作品(真品实拍)+近100家收藏机构(名家解读)+11年收藏,有些画作,首次问世,是我们普通人唯一一窥真容的机会。
意大利原版书立体效果
硬核的内容,艺术品的制作标准,美术馆级别的原画还原,让这套艺术经典的中文版一经推出,不但重新还原了长达四百年“美”的定义,更成为彰显艺术眼光和品味的绝佳礼品。
甚至有书友在收到书以后说:“未来只有两种纸质书不会消亡,第一种是全人类共同的经典,例如《圣经》等。另外一种,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这样的艺术经典因为艺术经典需要亲眼观看,亲手触摸,亲身体验
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套书在公开渠道已经很少见到。为了让更多书友鉴赏、收藏这套“让美回归”的艺术经典,经过与出版方争取,先知书店复活了已经绝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无论是收藏还是送人,自己读还是给孩子读,这套书,都会是够分量的选择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