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注入新鲜血液的文远知行,开启了无人驾驶漫漫征程的新阶段。在组织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如何把技术做到更加稳定,一致性更强,是其目前的主要挑战。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被访者
因为一次公司动荡分道扬镳后,韩旭和老同事杨庆雄又走到了一起。
7月20日,L4级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宣布收购自动驾驶货运公司牧月科技,牧月科技有一支规模超20辆的自动驾驶乘用车和卡车车队。韩旭和杨庆雄同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校友,曾共同创业,后该公司经历改革,韩旭成为文远知行创始人、CEO,杨庆雄创办牧月科技。
通过收购牧月科技,文远知行丰富了落地场景。此前文远知行已落地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无人驾驶微循环小巴车(Mini Robobus),前者是中国第一个全开放的Robotaxi运营项目,目前已在广州黄埔区、开发区144平方公里范围内,安全运营19个月,无主动责任事故;后者与宇通集团合作,已经实现前装量产,并在广州、南京、郑州等地开展常态化测试。
与扩充落地场景同时推进的,是融资进程。
今年5月,文远知行宣布已完成3.1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33亿美元。该轮融资由IDG资本和国调基金领投,前期投资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 Alliance、普罗资本等继续参投。加上年初结束的B轮融资,在今年上半年文远知行完成了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
同一时期,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新一轮融资热潮,华为等巨头也在“跨界”入局。
“自动驾驶行业一直都有巨头,文远知行本来就是在充分竞争的全球市场上发展起来的。”韩旭说。在美国,Waymo和Cruise两大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几乎都在300亿美元上下,它们背后分别站着谷歌和通用汽车。在国内,百度和滴滴两家互联网巨头也已布局自动驾驶多年。
韩旭认为,对文远知行来说,目前主要挑战之一是在组织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第二是如何把技术做到更加稳定,一致性更强,“这自始至终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企业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跑道上。”今年4月,文远知行COO张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
比拼的关键
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小巴,加上收购自动驾驶货运公司,文远知行的落地场景正在日益丰富。
韩旭表示,从无人驾驶出租车到无人驾驶小巴的场景拓展很好理解,小巴速度较低,最高时速40km/h,虽在城市开放道路上行驶,但运行线路可控。客车企业宇通集团是文远知行B轮融资领投方,2021年1月文远知行宣布完成来自宇通的2亿美元B轮融资。韩旭称双方合作是“项目驱动”,“一拍即合”。
目前,无人驾驶小巴已经在宇通的郑州工厂实现前装量产。
量产是自动驾驶下一阶段比拼的关键,不少自动驾驶公司都宣布了相关计划。近日颇受关注的一条新闻来自于Cruise。6月16日,Cruise宣布获得通用汽车金融部门50亿美元的授信,用于试量产2020年1月发布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Origin。
“自动驾驶比拼量产,是以技术为基础,量产只是表象,更多还是核心技术。量产也要看是否‘真’量产。”韩旭说,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是真正开始大规模面向市场的产品。
对于自动驾驶货运,韩旭选择与老同事杨庆雄合作,收购牧月科技。“渡尽劫波兄弟在,同心共进谱新篇”,韩旭这样描述对这次合作的期待。
每开一条产品线都会有不同的平台难度,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技术。
韩旭用“从0到1”形容文远知行在进行全无人RoboTaxi测试满一年后,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2020年7月,文远知行拿到中国首个全无人驾驶路测许可,2021年4月,获得美国DMV颁发的全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两地全无人驾驶牌照的初创公司,我们是第一家。”韩旭表示,在测试中团队有很多新发现,如有安全员在车上和完全无人时,出现紧急状况时的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有安全员时,车辆自身的老旧、零星出现的小问题都可以由安全员解决,而完全无人时,任何小问题都是不可接受的。
韩旭认为,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全无人测试,公司很难顺利完成此次广州荔湾封控区的全无人物资送货任务。
6月3日晚上,公司接到了广州市政府的通知,十几万居民被隔离在了封控区里,有很多物资需要通过无人车送进去。在收到通知后的12小时内,文远知行就完成了无人车的部署,派出3辆无人驾驶小巴和两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连续抗疫20天,运送物资2万余件,总重量超过100吨。
有市民很喜欢小巴车的造型,手绘了小巴抗疫的身影;也有市民给公司写了感谢信。“这让我们觉得一定要把小巴做得更稳定,让它在更大的范围内全面落地。”韩旭说。
在技术方面,文远知行还有很多计划,包括让决策规划更智能、更人性化,硬件更稳定,模拟器支持更复杂的场景,具有更大的可塑性等。
场景的拓展为商业化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商业化是当下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
韩旭表示,几年前谈融资时,投资人会重点考察团队是否优秀;一年多前资本寒冬时,投资人关心公司是否会死掉,投的钱会不会打水漂;现在投资人更看重的是,能不能把无人驾驶做出来,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政策破冰
自动驾驶政策在过去一年中愈加开放。2020年初的疫情按下了自动驾驶政策出台的“加速键”,政策方向从鼓励道路测试转向鼓励商业运营。
7月14日,广州宣布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普通车辆与自动驾驶汽车混行,随着条件成熟,逐步推广。
“这对行业接下来的测试和运营很友好。同时我们也在深圳和政府积极沟通,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韩旭说。
某种程度上,政策正是由公司和政府部门共同向前推进。2018年年底,文远知行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及大学城区域落地中国第一辆Robotaxi,结果第二天上路运行时就被交警喊停,因为当时没有路测牌照相关的政策法规,只能回到生物岛限定区域内运行。2019年11月,文远知行在广州黄埔区开始运营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项目。
中间这一年的时间,团队和广州市、黄埔区各级政府科普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安全和运营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和了解公司的管理层和工程团队,理解技术究竟如何等,最终促成了这次落地。
“监管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技术挑战的管理工作,所以我们要着重去配合。”韩旭说。
此外,自动驾驶也涉及数据安全问题,而相关法律法规也在这一两年实现了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前者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相关,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后者涉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数据安全问题,已经进入二次审议程序。
对此韩旭表示,确保数据处理全过程严格遵守相关信息安全管理条例是每一家企业的责任,将会密切关注关于数据安全的相关规定。
管理升级
过去一年,文远知行的团队从200人扩充到400人,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随之改变。
“200人的公司三级结构就够了。”韩旭解释,三层架构指的是从CEO和VP,到Tech Lead(技术负责人),再到基层员工。当公司发展到400人,通常中间要加一层中级管理团队。为了保持公司快速响应能力,文远知行没有搭建中级管理团队,而是花更多力气在培养Tech Lead的管理能力上。
韩旭也在思考,公司如何从“人治”转向通过规则来治理。“一两百人的时候,CEO可能认识每位员工,凭借个人魅力,说的每句话可能都会被执行。400人的时候,你要变成一个规则制定者,制定出最适合当时实际情况、可执行的规则来,保证公司的高效运转。”
抢夺人才仍然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尤其当下智能汽车热潮兴起,自动驾驶人才变得越发抢手。“大家都造车,有利于完善自动驾驶生态,让供应链上下游的软硬件价格都降下来,也有利于政策的突破,同时也会带来更激烈的人才竞争。”韩旭说。
现金流控制也很关键。看到太多因现金流断裂而倒下的公司,文远知行从成立之初就明确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一方面是不断融资,根据经济发展和政策形势,合适时也会考虑上市;另一方面要开源节流,让资金能支撑到公司把无人驾驶做出来的那天,即L4级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之时。
“文远知行一直都是一家不乱花钱的公司。”韩旭表示。
具体做法是,在占最主要部分的人力成本上,文远知行以股权为重激励员工。其他方面也尽量开源节流,比如所有员工包括高管出差,都坐经济舱,有严格的差旅补助限制。此外,在不影响技术研发速度的情况下,文远知行会通过在各地落地的合作项目获得一定收入。
尽管如此,2019年资本寒冬期间,文远知行账上的资金一度只够再撑8个月。
在那段时间,韩旭深刻感受到坚持的力量:“你要有一个信心,就是自动驾驶一定能够做成。”韩旭曾将自动驾驶比作抗癌药,开发出来的那一天会有巨大价值,但是在这之前过度追求商业价值是拔苗助长。
至于这一天还有多远,他的答案是很难预测。眼下,刚刚注入新鲜血液的文远知行,开启了无人驾驶漫漫征程的新阶段。
相关阅读:

技术催生千亿市值公司,下一个宁德时代会是谁|封面故事

完整报道详见2021年第八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点击下图订阅 ⬇️
END
值班编辑:周春林  审校:陈睿雅制作:崔允琰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