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方冰 黄仔 | 撰稿: 阿静 | 责编: 铃兰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姑娘们早上好~今天给大家推送的内容是第十期「NO.11 Lab」。这次我们将会带来什么有意思的研究呢?快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你将会看到:
  • 新型避孕方式问世,不影响性体验也无副作用?
  • 美食色情片,原来比小黄片更刺激!
  • 实锤!空气污染会加重女性痛经!
  • 女性一过35岁生育能力就会下降,竟是因为……
  • 「凡尔赛式」自恋可能是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新型避孕方式终于问世
不影响性体验也无副作用?
对大多数姑娘来说,谈恋爱时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在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意外怀孕,被迫迎接一个新生命。迫于种种无奈,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流产手术的方式来终止这场「意外」,但这无疑会对女性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也因此,很多人都会格外注意避孕。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避孕方式,安全套、避孕药、皮埋、结扎等,都或多或少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法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这个问题,或许有望被一个最新研究成果解决了。
▲图片来源:giphy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ZabBio公司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抗精子单克隆抗体,即人类避孕抗体(HCA)
研究人员在体外测试了各种浓度和不同生理相关条件下的HCA,以评估HCA作为局部避孕药的适用性。具体来说,将HCA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精子混合进行测试,发现在15秒内,精子被固定并牢固地粘在一起。
实验结果表明,种抗体具有强大的精子凝集和固定活性,能够有效凝集精子并阻止精子游动,与此同时,它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室组织培养测试中,HCA不会引起阴道炎症。除此之外,它还能与其他抗体(如抗HIV抗体)结合,也就是说,该产品既可用作避孕药又可预防性传播疾病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Deborah Anderson教授表示:「人类避孕抗体(HCA)适合用于避孕,可以在阴道中溶解成薄膜,用于女性掌控的按需避孕方法。」

安全性和有效性兼备,而且还能由女性自主控制,HCA或许真的能够填补目前避孕领域的某些空白,对那些乳胶过敏、不适应安全套、避孕药副作用强烈的女性来说,真可谓是天大的福音。
目前,人类避孕抗体(HCA)正在1期临床试验,让我们期待一下它的正式上市吧~
▲图片来源:giphy
美食色情片,原来比小黄片更刺激
阿静最近准备减脂,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同时,偶尔也会观看美食节目或视频,美名其曰解压又解馋。但每次看完那些色泽诱人的炸鸡烤肉火锅冰淇淋蛋糕甜甜圈,都忍不住口水横流,眼冒红心,不知不觉就将罪恶的爪子伸进了冰箱,开始大快朵颐高热量零食,却每每都在事后抱着肚肚上的肉肉默默后悔。
直到我最近看了一篇研究,才发现原来让我的「欲望」失控的,正是这些看上去美味可口的「美食色情片」。
▲图片来源:giphy
食物色情片(food porn)是一场视觉体验,代替了味觉和嗅觉
,它是指那些看起来会让人流口水的食物,因为滤镜、音效、特效等加持以至于看起来太漂亮,甚至被认为有点色情。

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与食物有关的刺激会引起强迫性进食,从而促进能量摄入过多,这种刺激甚至比色情图片更强烈。
▲图片来源:giphy
德克萨斯大学的学者曾做了这样一个研究,给49名参与者呈现包括美食和色情图片在内的一系列图片的同时,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如果看到美食图片时还可以获得一颗巧克力糖,有41%的参与者,脑电波反映幅度比看见色情图片时要高几乎两倍
美食片和糖果的组合比色情图片更刺激一百倍,边看美食色情片边吃东西,不知不觉就会摄入多余的热量,体重自然而然就会增长起来。
▲图片来源:giphy
实锤!空气污染会加重女性痛经
有过痛经体验的姑娘可能都对经期痛恨得咬牙切齿,这种让人仿佛腹部被劈开的痛苦,每个女生都不想拥有。关注「第十一诊室」时间比较久的姑娘可能已经知道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布洛芬、热水、暖宝宝和充足的休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但是你知道吗?你身处的环境,可能也会增加女性的痛经风险。
台湾中国医科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招募了296078名女性并分析她们的医疗保险记录发现,在12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2514人出现痛经,而且相对于居住在空气质量较好地区的女性,居住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高浓度NO、NO 2、NO x、CO和 PM 2.5)的女性表现出更高显著的痛经风险
▲图片来源:giphy
研究学者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空气污染增加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暴露于较高浓度空气污染的患者的情绪压力增加等,更详细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探索。
不管怎么样,这项研究结果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又补充了新证据,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减少空气污染,以改善人类身体健康。
女性一过35岁生育能力就会下降
竟是因为……
虽然现在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中,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喊着不想生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有生育需求的人,希望能够在「最佳生育年龄」之前,生下健康可爱的宝宝。这些有生育需求的人中,也不乏一些晚婚晚育的「高龄」产妇。
超过一定年龄之后,无论男女的生育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女性来说,这个年龄一般是35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母细胞的逐渐耗尽和质量下降,会导致胚胎发育率降低、流产率升高。但前几个月一项来自西班牙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giphy
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基因组调控中心(CRG)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可能会通过破坏RNA分子的水平来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RNA分子在人卵细胞的最后成熟阶段具有改变参与关键生物途径基因的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这项发现将有助于未来开发新的诊断工具,以更好地评估生殖医学中的卵母细胞质量,以及潜在的药物疗法,以调节受影响的生物途径,使衰老的卵母细胞恢复活力
▲图片来源:giphy
凡尔赛式自恋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前几个月,你们的各大社交APP首页或许都曾被「凡尔赛文学」刷屏,从凡尔赛到反凡尔赛,相信每个人都过足了「戏精附体」的瘾。
所谓的凡尔赛文学,是指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
但「凡尔赛」背后的心理成因,你们知道吗?他们为何热衷于炫耀,又为何看上去如此自恋?
▲图片来源:giphy
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恋可能从根本上被误解了,它并非完全是与导致精神疾病相同的因素所驱动的,而是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纽约大学招募了270名参与者,性别构成为男性39%,女性63%,中位年龄为20岁,同时研究者还开发了一个用来评估表现性自我提升(FLEX)的量表,配合其他常用测量方式对270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调查参与者样本中的自恋、自尊和精神疾病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FLEX与自恋高度相关,但与精神疾病无关。这表明自恋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克服和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
炫耀行为与那些具有高度不安全感和负罪感的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那些具有精神病态的人则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负罪感。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表示:「自恋者缺乏安全感,他们通过炫耀来缓解这种不安全感。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他们不太招人喜欢,从而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全感,进而导致炫耀行为的恶性循环。」
所以,假如一个人「凡尔赛式」的自恋令你觉得有点讨厌,这项研究或许能够让你对他们有更多的认识。
▲图片来源:giphy
好啦~今日科普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这些内容对你有用,那就动动小手点个 
在看 
,把它传达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Baldeon-Vaca G, Marathe J G, Politch J A, et 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antisperm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D52g for topical contraception in women[J]. EBioMedicine, 2021, 69: 103478.
[2] Versace F, Frank D W, Stevens E M, et al. The reality of “food porn”: Larger brain responses to food‐related cues than to erotic images predict cue‐induced eating[J]. Psychophysiology, 2019, 56(4): e13309.
[3] Lin S Y, Yang Y C, Lin C C, et al.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ysmenorrhea in Women Exposed to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O, NO2, NOx, CO, and PM2. 5: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1, 9: 804.
[4] Llonch S, Barragán M, Nieto P, et al. Single human oocyt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 maturation stage‐dependent pathways impacted by age[J]. Aging Cell, 2021, 20(5): e13360.
[5] Kowalchyk M, Palmieri H, Conte E, et al. Narcissism through the lens of performative self-eleva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1, 177: 11078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