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业者认为他们所崇拜的成功企业家的一些刻薄古怪的行为在业务方面是情有可原的,甚至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于是在向偶像学习时连这些错误行为也一并模仿。但事实并非如此。
文 / 橙红青 印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经理人健康专家
《福布斯》杂志曾有篇文章《团队天才——浑球还是天使?》提到一件令人困惑的事:近年来很多商业巨子都是才华出众但不时犯浑的人,比如乔布斯、马斯克、卡拉尼克(Uber创始人)。犯浑行为诸如刻薄、恶毒羞辱他人、不知感恩、大规模伪造交易记录、打法律擦边球……随手就来。
文章的结论是:
如果你决定要按这些浑球的方式行事,你得确保:
1)自己是公司的创始人;
2)你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你的工作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好;
3)人们喜欢你的产品。
否则,还是别那么干。
然而,对于热衷于学习模仿这些成功企业家的人而言,作者的话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听,因为没有抓住模仿者的心理。就像那些用来劝人向善的电影,观众却对其中的负面人物大加崇拜,例如《华尔街之狼》里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传奇大骗子。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这么干呢?经理人把愤怒的丘吉尔相挂在身后这种行为,我们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归因于所见
突出的人、出格的行为、媒体爆出的事总更容易吸引目光,又因为对偶像何以成为偶像知之甚少,人们会把偶像的成功归因于那些看得见的古怪行为上,于是天才的每个怪癖都是天才成为天才的原因。可是当安迪·格鲁夫(Intel前CEO)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时,事实是大多数偏执狂没有成就伟业,而是进了医院。
我们得明白有很多输入影响着输出,还得承认我们并不知道所有输入。我们辅导经理人时常问四个问题:这次失败中有哪些成功;失败中到底有哪些做错了;成功中有哪些失败;成功中到底有哪些做对了。目的就是避免“胜者都做对、负者全做错”的思维定势。
有句名言说,几乎任何被认为促成了某国成功的政策,都能在另一个表现糟糕的国家找到。

错误的行为并不会因为偶像的成功而变得正确。偶像的成功也不是“因为”他们做了那些不厚道的事而成功,更合适的说法是“虽然”他们做了那些不厚道的事,但还是成功了。就像上面的图,蓝点之间的连线才是关键,别让自己盯着红点,虽然它们更醒目。
挑容易的做
鲍勃·迪伦唱道:“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
我们都知道10,000小时定律,但没几个人愿意学习他们偶像的10,000个小时。人们挑容易的做,比如学习偶像的腔调、脾性(直至学习乔布斯发布会的穿衣风格),好似模仿名人的相声演员。
这些并不全是“表面文章”,因为模仿确实会改变人。一个举止粗鲁的人,穿上燕尾服,多少会有些收敛;一个平时缩手缩脚的人,打扮成绿林好汉,敞胸露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少是会放开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效果是使旁人产生联想,将他们与那些偶像重合起来,把对偶像的情感投射到他们身上。《圣斗士星矢》里,燃烧小宇宙时身后常会升起星座形象、星空、伙伴甚至雅典娜。雷布斯在发布会上或许就会想象身后有乔布斯浮出,不仅为自己鼓劲、指引方向,更是让台下和远程观看者爱屋及乌,心生崇拜。
谁人知晓代价和风险
很多人喜欢扮演坏人的角色,包括小孩,因为坏人总是随心所欲,还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坏人形象和成功偶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无疑会更受人追捧。
其实我们不怎么知道当坏人的代价和风险,不怎么知道坏人的心理活动。乔布斯很可能是个孤独的人,而他是否喜欢孤独不得而知。我们不知道倡导偏执狂的格鲁夫和家人的关系如何,他是否在意。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那种人物,大多数会越来越不安,以至于主动自首。而看看商业巨子的传记,经常会发现他们最终溃败的原因当初也是他们初露头角的原因。
我们能看到帅,但看不到疼。
崇拜、模仿偶像人物是件偷懒的事,它与其他偷懒行为几乎有同样的动机、模式、后果——无论模仿的是出格的行为,还是看上去有道理的行为。偶像人物身边有一屋子人,身后有一长段历史,这些是你没法模仿复制的,所以,就算像他们一样打响指也不会把那些召唤到自己身边。
问自己你会希望你的孩子这么干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自己又为什么要那么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