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20年前,我在大学生物系念书。
一天,我的植物学老师突然在课上说:“我听说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干果,什么夏威夷果、鲍鱼果,a我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物种。哪位同学在超市看到了,或者翻到了相关文献,请告诉我一下。”彼时还没有高速的互联网,查些新东西很不容易。
这一次,我记住了鲍鱼果的名字。
雨林里的杀手
其实鲍鱼果长得不是特别像鲍鱼,要我起名,可能会叫它橘子果,或者饺子果。
哪怕蒜瓣果呢,都比鲍鱼更像。
那节植物课之后的三四年,鲍鱼果和夏威夷果、碧根果、大榛子等等几种“新兴干果”开始在市场上大肆流行,成为了逢年过节送礼的好选择。
不过好景不长,尤其是鲍鱼果,由于徒手很难打开,需要工具才能吃,现在已经退出我国干果第一梯队了。
嗯,也算是“过气水果”之一了吧。
徒手剥鲍鱼果的难度跟徒手剥核桃差不多。/onlyfoods.net
鲍鱼果也叫巴西坚果、巴西栗,学名叫Bertholletia excelsa,这个属是单种属,属里就这老哥一个,属名拼起来还有点像“巴西栗”的发音,挺好记。
鲍鱼果是亚马逊雨林里的产物,而且“地位”不低,树高可以达到将近50米,树龄可以到500年以上,是雨林里的大魔王。
直冲云霄(误)/CIFOR
我们吃的鲍鱼果是它的种子。
它的花在授粉之后会结出一个球型蒴果,里面有几十颗种子,你想想这个球有多大——达到两公斤很轻松。
包裹着种子的球型蒴果。/britannica
在鲍鱼果最大的产地玻利维亚(虽然叫巴西栗),采集收割鲍鱼果是个累活儿,还挺危险——要是两公斤的大木头球从几十米高处掉下来砸一下,那基本就得换个脑袋了。
当地人每人每天要收集60公斤左右的果子,再送到两小时路程外的收购点,才能获得微薄的收入。
当地人正在捡掉落在地上的球球。/brazilnuttree.co.uk
鲍鱼果虽然叫“栗”,但只是叶子、果实有一点点像栗子,其实和栗子完全不搭界。
它属于玉蕊科,对于北方和内陆省份的人来说,几乎没听说过。这个科奇葩很多,大多大花大果,极其夸张,过目不忘。
离开谁都玩不转
亚马逊雨林是个神奇的大型生态系统,极其复杂又相当稳定,非常脆弱又无比坚强。这不是我滥用程度副词,这是几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
鲍鱼果就是个优秀的代表。因为鲍鱼果的果子太大太硬,一般的动物根本啃不动这个硬骨头。但刺豚鼠应运而生,成为这道美食唯一的享用者。别看叫鼠,可这类家伙身长可以到70厘米,跟个小猪似的,牙就像一排利斧,嗑开鲍鱼果的果皮也不在话下。
如果刺豚鼠只是吃,那鲍鱼果的种子也没法传播。偏偏这家伙还爱储存——找个合适的地方刨个坑,把剩下的鲍鱼果藏起来。爱储存也不要紧,脑子还不好,存哪了经常记不得,或者存了十份就找着六份,剩下的种子就发芽成活。
这种能够有效扩散种子的义工真是鲍鱼果的小天使。刺豚鼠也觉得,这么大颗又好吃的食物,真是老天给我的恩赐。
发现一个球!图/见水印
除此以外,鲍鱼果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盟友——Euglossine bee。
这类bee通常被译成兰花蜜蜂或者长舌蜂,咱这没有,下面我就简称为“蜂蜂”了。
蜂蜂雌雄有别,雌的孔武有力,雄的反而细弱文雅。雄蜂蜂最喜欢访问兰花,因为兰花的花粉花蜜能给它们带来一种独特的香气,谁身上这种香味浓,谁就是最有流量的当红小生,雌性“脑残粉”趋之若鹜,争相来求交往。
你也许会想,雌蜂蜂这么喜欢,直接去采兰花不就完了?
不行,一来资源有限,二来可能雌蜂蜂觉得兰花味儿太man了。于是,雌蜂蜂盯上了鲍鱼果。鲍鱼果的雄蕊柄和雄蕊束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母e形结构,形成了一个大门,不是有力气的家伙顶不开,比如雄蜂蜂。
但是雌蜂蜂有力气啊,于是它们打开了大门,进入花内部采食的同时,也给鲍鱼果授了粉。
通过鲍鱼果花的横切面,可以看到雌蜂的授粉方式。/researchgate
雌雄蜂蜂为了不争抢食物,在长期进化中选择了不同的食物。雄蜂蜂采食的兰花寄生在高大的鲍鱼果树上,看似是兰花占了鲍鱼果的便宜。但如果没有兰花,雄蜂蜂就不来,那雌蜂蜂也不来,鲍鱼果也就没法繁衍,这样看的话,鲍鱼果也利用了兰花。而刺豚鼠和鲍鱼果的互惠互利又让它和蜂蜂、兰花也形成了绑定关系。
所以我前面说,这是“极其复杂又相当稳定,非常脆弱又无比坚强”的系统,离开谁都玩不转,各司其职,相生相克。
一肚子油,爱抢风头
鲍鱼果的含油率很高,可以达到70%,加上单颗种子就不小,所以吃两颗就相当于喝了不少油。
当然,油不一定是坏东西,脂肪是我们生存的必要营养。鲍鱼果的脂肪中,有41%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还含有极其丰富的硒元素,硒在降血糖、保护心脏、甲状腺、保护大脑、抗炎等方面都有研究证明对人体有益。
但是过量服用硒也会导致中毒,长期如此会造成头秃、关节痛、神经问题等等,极限情况会直接死亡。
所以,鲍鱼果虽好,可不要过分贪嘴,别抱着袋子吃到饱。
鲍鱼果是欧美人民非常喜爱的坚果,更是老牌餐桌佳品。欧洲有一种受欢迎的早餐叫“穆兹利(muesli)”,通常是用水果、坚果和燕麦混合制成的,可以直接吃或者用牛奶冲成粥。
不过人们发现,如果你拿着你的“穆兹利”摇一摇,颗粒最大的鲍鱼果总是很快就到最上头了,而颗粒小的榛子、麦片就到最下面去,这在物理学上就叫“巴西果效应(Brazil nut effect)”。
在某些情况下,垂直振动也会导致大颗粒运动到下层,小颗粒运动到上层,产生所谓“反巴西果效应”。
“巴西果效应”相关实验。图片来自:plus.maths.org
这两种效应的研究才刚开始,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科学家还发现,巴西果效应和重力有关,地球上的巴西果效应比月球、火星上更快。有中国科学家发现,正反巴西果效应的产生可能取决于大颗粒的密度。
估计鲍鱼果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能以这种方式在科学史上留下名字。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编辑 | 高兴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征集
有机会获取极米Z6X投影仪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再不去露营,我又要被开除中产籍了

与狼共舞二十载

他们的经历比《狼图腾》更吸引人

新垣结衣都结婚了
但年薪百万的人却找不着对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