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里,三观是一种诡异的存在。
有一条恋爱定律风靡网络:三观不合的人,没法谈恋爱。
这句话差点成为情侣们过不去的槛。有个网友留言说:我男友,吃肯德基花了一两百也不心疼,买衣服花了三四千也很随意。但我买两本东野圭吾小说,加起来还不够他吃一顿饭,就跟我急眼,说网上有免费电子书,花钱买干啥。三观不合的情侣,似乎很容易分手。
但,与此同时,又有一条恋爱定律:三观不合是伪命题,都是分手的措辞。
这一站队的人认为,世界上本没有三观一致的恋人,磨合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相融的趋势。
这两条定律可把人耍得够呛。三观对恋爱关系有没有影响,怎么影响?我们征集了部分读者的故事,发现——
三观不合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不是导致恋爱终结的重要原因。
三观不合,无关喜好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片段,情侣分手时,其中一方说:“我喜欢吃甜品,你喜欢吃辣椒;我喜欢买书上课,你喜欢王者荣耀;我喜欢安静,你喜欢开party……我们注定不合适。”
可是,亲爱的,以上这些都不叫“三观不合”,只是喜好不同。喜好不同,不是分手的原因。
在读者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有三类“三观不合”的表现,可能会影响恋情的发展,或让伴侣感觉到不适:
第一类,如何理解某种行为?
读者@啊琦曾经跟伴侣讨论“某男子当街打人”的事件:
对方觉得如果女方出轨了,男生打人也是利索应当的事情。我们对“暴力行为”的不同意见,给恋情种下三观不合的种子。
第二类,如何看待恋爱关系?
@匿名读者A感觉,男票对彼此的关系似乎不太上心:
我希望有空的时候就能见面,男友却觉得谈恋爱不需要经常见。我希望重要的纪念日能有仪式感,但男友完全记不住特殊的日子。我希望通过这个恋爱能让自己成长变成更好的人,男友觉得恋爱对他的生活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第三类,如何回应伴侣的爱好或习惯?
读者@冰粉小妹妹 跟伴侣分手了:
我非常重视健康养生,喜欢规律作息,在家做饭。我也把我认为“对的生活方式”毫无保留地给对方,为熬夜的他煮养生茶,心疼他总吃外卖就给他煲汤,知道他体重超标就学做低卡小零食…
但我忽视了他到底想要什么,后来才发现“熬夜是主动选择的”、“吃外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应该算是对生活的标准和观念不一致,我觉得我没有沟通好对方的需求,可能相比起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他更希望我陪他一起熬夜消遣排解压力。
当情侣开始讨论“三观”,说的就是评价标准和态度,尤其当彼此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不一致的时候。
我们从一个人的三观里,推断ta可能是怎样的人。为我们生活着想的大脑,常常根据某个人的观点态度,悄悄做评估:
“如果我跟ta在一起,未来会发生什么?”
观点分歧,坏在态度
读者@小妮 因为与伴侣在金钱观上的不同而感到纠结和犹豫,时常会怀疑彼此是否合适,要不要放弃。
伴侣偶尔会干涉小妮花自己的钱,跟她说要省省,把钱花在刀刃上。其实,小妮自己也有储蓄计划,在能力范围内买东西。小妮不想要太大压力,在力所能及之时买房子就好了,但伴侣非常看好房产投资,集全家之力买了三套,每月房贷压力非常大。
“我时常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正视,好像我的需求不怎么重要。想要跟他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都很费劲。”
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读者@不是翠西是Jessie :
“我吃不了辣,你却说辣椒对身体好,让我吃,说是为我好。可是我辣椒过敏。”
而@匿名读者B 的情况也是。男朋友比较追求外在的价值,有时候会送她“贵重礼物”,却又不承认这是A货:
“我没有要求他买贵重礼物,既然买不起那也不要买A货,会显得我很掉价。”
三位读者分享的感受,直接戳中了大多数“三观不合”里真正恼人的事情——
观点不同很正常,最怕是ta过于确信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愿意听你的意见。
Ronald B. Adler & Russell F. Proctor 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提醒我们,沟通是有两种向度的:内容向度和关系向度
内容向度,就是双方明确讨论的信息,比如“吃辣比较好”、“省钱买房子更好”、“A货让人显得廉价”等等。而这些内容悄悄传递着关系类信息:喜不喜欢对方,在关系中处于主导还是服从,感到焦虑还是欣喜。
沟通中的信息,通常从四种维度传递感受:
· 亲切感。试想,“吃辣比较好”这句话,用亲切的方式和强硬的口吻,会有何差别?
· 即时性。当我们想表达不赞同或不喜欢时,高度即时性做法,就是立刻表露出不满情绪,面带怒气;低度即时性做法,就是温和的处理方式,先营造出适合讨论的氛围,再来交流。试想,不同的做法会给对方何种感受?
· 尊重感。提出的意见,对方是否认真对待,还是急于否定,或直接忽略。
· 控制感。谁经常打断或转换话题?谁经常在讨论后做最终决定?
买东西、喝奶茶、吃辣椒、洗碗、过生日……恋人相处时,哪有什么大事可以上升到三观不合的程度。但再小的事,也抵不过对方一次次的冷漠、强迫和不理解。
这些看似微小的沟通里,真正考验的是“关系向度”:谁是关系的主导者?我们对彼此有多重要?
追求一致,不如共享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团队,持续14年追踪、研究168对伴侣,发现:恋爱的前一半时间里,恋爱双方的分歧程度,和结婚后的离婚风险并不相关。
可是,在后一半时间里,恋爱双方越分歧,结婚后越可能离婚。
而那些让分歧逐渐减少的人,都做对了一件事:共享三观
简单说来,就是多花时间聊聊彼此的态度和观点,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和体验。当然,这不是要求双方的三观几乎100%融合,而是,彼此能接纳、理解、尊重对方,寻找三观相通的地方,制定双方可以接受的行为
现代年轻人谈恋爱未必就是奔着结婚去的,但至少要在恋爱中得到成长而不是伤害。共享三观,或许是一种成长方式,学习如何跟与自己不同的部分相处。
我们在读者的故事里,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策略。
策略一:引入多方讨论,扩展认知边界。
有人喜欢将自己跟男朋友的冲突意见,发到群里让大家评评理。有时候不过是一件T恤超过100元能不能买的小问题,也可以争吵一整个下午。
注意了,为芝麻蒜皮的小事争论高低对错的,并不是多方讨论
这一策略是指,明知道双方意见不同,也愿意让第三方加入,一起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理解。
读者@王老师 的做法,就把男朋友的不同意见,变成自己的进步阶梯: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男朋友是程序员。他对文学了解不深,却总是对我喜欢的文学大师提出质疑,比如评价陶渊明,就是人不行怪路不平的。有时候我会把他的观点纳入到我的教案中,让学生进行思辨。观念不同没关系,逻辑一定要自洽。
我觉得,可以借对方的三观来拓宽自己的眼界。当然,自己的三观也要巩固和加深,不要随意改变。如果发现对方的观念让你感到不舒服,就要及时理性分析。真的不能调和,那就赶紧撤退吧。
策略二:视情况改变自我,但不强迫对方。
@匿名读者C说,如果你爱ta,胜过你对这个世界的固有认知,试着理解她,想想以前为什么爱她,而你爱的这一点是依然存在还是已经消失。
三观不合的情况,总是会存在的。有些三观也不是绝对正确。爱情之所以让人成长,也许是因为我们爱上了“ta和我不一样的部分,并且让我们愿意改变自我,向ta靠近。
比如,ta在生活中总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而正是这一特性,让ta在生活中不会在意某些小事。我们爱ta自在,有时候需要接纳ta不上心。或者,学ta粗心大意,生活过得跟ta一样洒脱。
所以,@匿名读者A 认为:
因为爱,我愿意为他做一些改变,愿意妥协,愿意学习如何恋爱,并让自己成长。但我不会要求男友像我一样,也要做到这些。如果接受不了男友的不改变,只能证明你们并不是合适的人。
策略三,挑出重点事件,非暴力沟通。
在上一部分提到,我们会在沟通中传递关系信息,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而产生冲突的地方,大多数是一些小事。
如果你觉得无所谓,而ta却只是装作无所谓,实际上耿耿于怀,那需要好好谈一谈了。
@匿名读者D 建议:
首先,尽量抛开他人的思维干扰和其他的杂念,比如朋友、家人的声音,放下想要攀比的心理和掌控欲等等。
然后,选几件最有争议的事,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讨论,控制情绪,剖析是想法不同还是表达理解不同,尝试理解双方的差异,并一起研究解决办法。
记住前面提到的:亲切感、即时性、尊重感、控制感。
最后,引用@不是翠西是Jessie 一句话动人的话,鼓励彼此:
成年人的成长,注定是在告别中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告别对方,还是原来的自己。
祝福大家都能在与另一半的三观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作者:察析
编辑:天南
你可能还喜欢:
其实伴侣间的相处之道,是互相理解尊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