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前天发了联合声明,和阿里云之间的事情以和解告终。
这几天挺累的,虽然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总体是满意的,毕竟之前做好的打算是花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诉讼,开庭,宣判,搞不好会有二审。律师最初的估计是两年的时间。之前提到的四维图新和百度之间的著作权官司,一审就搞了三年。
而实际上从发第一篇文章到发表联合声明达成和解,只花了八天,这么对比下来,很欣慰了。
我相信一方面是我们的前期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一方面也是阿里云通过内部调查也得知了真实情况,而且内部论坛也有很多员工关注此事,在一段时间里成了热帖第一,从公司层面对内对外都要给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

我们没有得理不饶人,阿里云也有诚意愿意和解,那就有得谈。

我也相信阿里云包括阿里集团都是有价值观的,只是队伍大了,不一定每个员工都会从价值观出发正确的做事,往往出于私心会把自己升值加薪的考量放在第一位,而且抱着侥幸心理。还记得我之前提过的 TCO 问题吗?花钱买数据买服务,求速度,为更大的目标服务,这才是正确选择,别总想把别人的东西往自己的 KPI 上琢磨。

我跟犯错的人没有私人恩怨,我们提的所有要求也不会针对某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跟与我接洽的人声明过我的这个观点。但是犯了错就要承认,就要接受与之而来的惩罚,这个无论对人还是公司,都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就叫诚信吧。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诚信就是不犯错,不是这样的,诚信不是不犯错,而是犯了错要认错,要反思如何改进,这样大家才会给你机会。如果你觉得诚信是前者,那你说的是面子,不是诚信。
我也希望大公司们要多考量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到底在哪里,不要以为对外弄个基金会搞搞捐款就够了。
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内,比如加强内部管理,对自己的产品立项要求更高,不能做简单重复无意义的产品去参与竞争,对自己的员工尤其是中层的要求要更严格,而且有明显的红线,不然就会有破窗效应。做到了,对整个行业才有示范作用。而且小公司也才能相对安心做事,而不用天天担心受怕,万一被大公司抄了怎么办?你看看我那篇 10W+ 文章下的评论就知道了,还有很多是连带其它大公司直接开骂的,我都没放出来。

还有这几年一直如鲠在喉的就是总会有人来问我,大公司啥都有,人、钱、原始数据都不缺,为什么不能自己做?现在想想,我只想说,你们缺,很缺,最重要的一条,耐心,你们觉得能说服你的老板给你几年时间在一个细分领域里先精耕细作再慢慢产出吗?你可能都说服不了自己。

更何况就在当下,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已经进入终局阶段,没什么太多大市场新机会了,大干快上的思路该转变了,也许这也是大公司们进行改变和深耕的时机了吧。
同样的,我们所有人也都要深刻的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这是面向未来的必然结果,否则,我们没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怎么可能去争取 GDP 第一呢,对吧?
最后,针对大公司的事情,也许会有第二季,等着看吧。

回答一下这两天被集火的问题:
1、我也被侵权了,我该怎么办?
先提醒各位,遇到类似事情,不要先想着对外去发声去讨伐,而是应该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律师的意见。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不要盲目对抗,在商言商,对你造成了伤害,就要寻求赔偿。而所谓的必胜客,也不是真的必胜,而很有可能是你的姿势不对。当然,也可以来问问我。:)
2、阿里云是不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你们的数据库?
阿里云不是因为我们用了他们的云服务而获取了我们的数据,还不了解的请仔细看原文。不过我们所用的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也确实不是阿里云。
3、阿里云是否有所赔偿?

答:太多人问,所以还是稍微解释一下,我们有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细节基于以往惯例都是保密的,所以别问细节让我犯错。
4、为什么找你们的销售人员进行咨询,还要拿企业邮箱发邮件?
我们辛辛苦苦做了几年的数据,因为交付方式的问题,所以必然要考量购买方的信誉,毕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到,我们就会非常被动,毕竟你拿个个人邮箱发邮件说你是某某大公司的,不好确认啊,万一是别有用心或者竞争对手呢。而且有些公司的接洽人员要么是素质问题,要么是太忙到经常记不住自己之前的交谈记录,所以通过邮件留下记录,对双方都有好处。
5、两个官司,这个和解了,另外一个呢?
那个不会接受和解,请大家拭目以待,另外他们所谓的回应把我肚子笑疼了。有关技术问题,我还是认真严肃的推荐《网络空间测绘》这本书吧。今天有朋友跟我说,京东上卖光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