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有位读者的留言,让我心里泛起一阵波澜。
谢谢她(虽然她后来删除了留言),启发了我这些天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的“逆袭”,从小地方混到大城市,为我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思绪万千,各种想法涌上心头。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大城市混上了中产阶级,带着孩子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不用发愁了。还能隔三差五带他们旅行,去过国内很多地方,国外也浪过。小时候,我们做梦都梦不到的,大宝不到6岁就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了。
更重要和长远的,我们的奋斗为孩子的未来创造了更多自由选择的可能。
虽然,我不会对他们说:“孩子,你不用担心,一切有爸妈。”更不会溺爱他们,允许他们坐享其成。
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么拼,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我的孩子将来不需要再像我们当年那样,要为基本的生存担心,他们能更自由地跟随内心,追求至真所爱。
当然,他们终究不会摆脱压力,还得继续吃生活的苦,但不会再是别无选择、毫无退路的背水一战。而是他们知道,前面的路得靠自己走,只是回头看还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当然,除了这些“世俗的”好处之外,映射在孩子身上的影响,更多还是隐性的。
我常想,从小学读到博士,我从三十多年的学习历程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它们会怎么影响我对孩子的教养?
1. 去好学校,读好书
我在几年前的文章里,就写过我对读书的态度(当我去了好学校,更加知道读书无用都是骗人的)。
我很感激,也很庆幸,自己能够通过一个个更好的学校,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帝都,成为理想的大学老师,有了自己的家,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当然,我的现在跟那些真正的牛人比,不算什么。但,仅对我自己来说,如果没有一个个好学校的铺垫,我的生活会是怎样?
一辈子呆在小镇里,生儿育女、勤俭持家、每天操持三餐饭。也许,也很幸福,但我自己知道,如果有选择权,我不会选择那条路。
我不会反对(也没有权力反对),我的孩子将来选择走那样的路。但真的不希望,他们的选择只有这一个。
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他们当下好好读书。
二十多年经过一个个好学校的洗礼,我深深知道,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位,更重要的是开阔的眼界、丰盈的头脑、强大的内心,是自信和淡定。

我不想跟孩子说,上好学校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突破阶层的最好、最轻松的途径。那太功利,虽然是“残酷的”事实。
我会告诉孩子,在好学校,你会遇到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朋友、更好的思想和态度,更能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在我能帮助他们的时候,送他们去好的学校,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争取更好的学校。

2. 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应该来自自驱
回望三十多年读书、做研究的日子,期间见过太多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奋努力的。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时间,是首先要保证的。
我跟大家提过,我真正的努力是从大学开始的。
我的母校,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工科院校,过去的985,现在的双一流。在那里的4年时光,我更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认真+勤奋”。
永远都会记得,每天早上6点爬起来,和同宿舍的姐妹手挽手去图书馆排队、占座位;晚上10点,再一起从教室自习回来,一路狂奔到宿舍楼下买个热乎的茶叶蛋,小小犒赏饥肠辘辘的自己。
不仅仅是我们,大家都这样。我现在还没忘,当时我导师的话,学习,连基本的时间投入都做不到,怎么可能能学好?
当然,时间之上更重要的是,专注。

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学习时间,这样的“军备竞赛”,我特别反对。更聪明的做法是跟时间要效率,而唯一的手段就是专注。
纵然再有兴趣,学习走到一定程度终究摆脱不了枯燥。此时保持专注,只能依靠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而我见过的那些优秀的、走的更远更高的人,无一不是自驱的高手(不谦虚地说,也包括我)。我们有很强的目标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又有强大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
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只是个,也只能是个临时的“脚手架”“拐杖”。在他们小的时候,还不能完全自我激励的时候,支撑、推动他们往前走;然后,慢慢淡出、退出,放手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
3. 智商很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
我妹全程旁观我的凤凰女成长过程,她对我的评价最为中肯:“比较聪明,但付出更多。”
我自己也很清楚, 我不笨,但是真的不够聪明。
小学被选入学校的腰鼓队,因为实在学不会,害怕老师批评,主动退出了。
初一从零开始学英语,真的快难倒我了。简单的26个字母,很长时间都背不下来。一句简单的“How are you?”,老师讲的记不下来,把同学都问烦了。
但我不放弃啊,我有自己的笨方法,注上拼音一遍遍硬背下来。单词记不住,就抄上10遍、20遍。
开始只会用这样的笨方法,后来知道琢磨,寻找合适自己的聪明方法。看原版小学练语感、增加词汇量;总结语法易错点;刷真题,整理错题等等。
然后,英语就这样慢慢学好了,还变成了自己擅长的一种基本能力。读博的时候,用一个月的空闲时间备考雅思,没报班,拿到还算满意的7分(当时还是哑巴英语,口语考的太烂,拉分太多)。
这样的例子,我还能举出好多。而这些缓慢的成长经验,我越来相信:智商很重要(确实也羡慕那些一学就会的聪明孩子),但不是最关键的。
除了自驱自控之外,更关键的还要善于琢磨如何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以,面对我的孩子,我越来越淡定、不纠结:希望他们有高智商,这样会更轻松容易一些;没有也没关系,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能到达同样的终点,看到同样的美景。
4.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终身制的
笨一点,没关系的。
最近看稻盛和夫的《干法》,读到他在几十年的管理工作中得到的最宝贵经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发现,企业各大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并非聪明人,而是一些不太聪明、平凡的“笨人”。聪明人眼高于顶,不屑于龟速那般达成目标,总喜欢如脱兔般走捷径。常常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待不住。
而笨人呢,凭借孜孜不倦、不计得失的付出精神,坚持积累每一天,脚踏式实地过好每一天,也许进步很慢,却能在N年之后实现蜕变,成为真正的专家和大牛。
我自认我就是这样的“笨人”,不够聪明,但知道坚持,习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愿意用更长的时间等待结果,有朝一日成为凤凰。
上了二年级,大宝的学习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第一时间,我也有些着急。但当我静下心来,回想我自己的学习生涯,觉得太过大惊小怪了。
起起伏伏,实在太正常了。我不该因此对他产生怀疑,责怪他,甚至断定他的走向。
当然也不能轻视,他的学习遇到了问题或者障碍,需要我们帮助他发现它、解决它。
我们没法阻止怪兽出现,只有陪着他一起打怪,助他早日升级。
我们不能着急,更要告诉孩子: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很长,不必慌张。”
最后,再回应一下那位读者的疑问。
确实,现在和我当年情况大不相同,我不应该思维僵化,偏执地认为“苦读书、上好学校”才是唯一的出路。
是的,是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比当年的我们难多了。
好学校,已经不能保证给孩子一份“铁饭碗”,更别说“金饭碗”。但没有,将来的路可能更难走。
我肯定不反对孩子选择其他的路,但我期待、也要求他们先把基础打好,锻炼身体、好好学习、丰盈内心。
至于,孩子应该怎么学?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常想,自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的确帮助我提前行动、避免孩子的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我更有准备、更淡定面对孩子的问题。
不过,无论如何,我总觉得,变化之下也有不变。比如自驱、自控,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情,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技巧的。
这些能力,不一定会让他们有多成功,但肯定会帮助他们成为更自信、更淡定的自己,过上积极快乐的人生。
川妈说说
最近北京又冷风又大,二宝宅家玩,我就啥也干不了了。这篇文章,是在便利蜂的就餐区完成的(附近唯一的咖啡馆因为疫情倒闭了
)。
买了一杯咖啡,找了个角落坐下来。写啊写啊,一抬头发现来了不少人。平时路过这里会顺手买一杯咖啡,没想到中午有那多人来这里吃午饭。简单的两菜一饭,大家匆匆吃完继续工作。旁边一桌,四个同事,吃着最简单的盒饭,聊着很开心的天。
当时心中一热,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过好每一天,那些所谓的焦虑担心真的多余。
推荐阅读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一连三击:“赞”“在看”和“分享”,或者直截了当给【mom看世界】加个星标,茫茫人海我们不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