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14日在巴发生的中方人员遇袭伤亡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在巴人员的恐怖袭击。
据中国新闻网7月17日报道《严惩幕后组织者!公安部刑侦专家赴巴基斯坦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在与巴基斯坦内政部长拉希德紧急通话的时表示:
根据目前巴方调查及通报情况,这是一起针对中国在巴人员的恐怖袭击,中方对实施这一暴行的组织和人员予以强烈谴责。
赵克志表示,中国公安部已派出刑事侦查技术专家赴巴协助开展调查,希中巴双方一道,查明真相,尽快破案,找出真凶,严惩幕后组织者和相关人员。请巴方全面排查中方在巴人员、机构、项目安全风险,堵塞漏洞,加强安全预警,强化安保措施,尽最大努力保障中方人员生命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报道,在通话中,巴基斯坦内政部长拉希德首先代表伊姆兰·汗总理和巴人民强烈谴责这一恐袭事件,并表示其本人将于次日赶赴事发现场,督导破案,查明=-0987654321`相,严惩真凶。巴方将采取最高等级安保措施,保障在巴中国机构人员安全。
此前,巴基斯坦外交部7月14日发表声明称,开伯尔-普什图省达苏水电站项目通勤班车因机械故障导致汽油泄漏引发爆炸,之后车辆坠入河中。巴方正开展进一步调查。
在7月14日爆炸中损毁的大巴/新华社
中国驻巴使馆14日发表声明说,当天上午7时(北京时间10时)左右,由中方企业承建的开伯尔-普什图省达苏水电站项目出勤班车在赴施工现场途中遭遇爆炸,造成包括9名中方人员和3名巴方人员在内的12人死亡。
从目前报道的死伤数字看,这应该是近年来针对在巴中国工程人员、针对在巴中国主导建设的一带一路项目的,最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事件造成中方人员严重伤亡感到十分震惊。
这些年,随着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建设项目陆续展开,大批来自中国的工程建设人员来到异国他乡。与此同时,针对性的袭击事件也不时传来。7月14日的特大爆炸事件,既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巴基斯坦,经常被中国媒体或网友称为“巴铁”,在中国互联网上的亲近程度,数一数二,可能超过了俄罗斯。
由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是阻止印度势力北上染指中亚和中东事务的最大障碍。共同的与印度的敌对,让中巴关系几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安全合作。

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年,中国把巴基斯坦视为陆路打通印度洋的通道,启动了投资数百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巴基斯坦也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沿线上最大目的的国家。
无论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两国都属于前现代国家,是农业、牧业之国,也是部落和种族之国。
某种意义上,巴基斯坦不过是升级版的阿富汗。

投资巴基斯坦,与投资我国西部省份里的民族州县,可能差不多。

从目前透露的建设规划或方案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规模类似我国的东北振兴计划,或西部大开发。属于国家级的重大持续投资项目。

如果这一超级大项目建设完成,中国将再造一个巴基斯坦。总投资规模也将是惊人的。
可以认为,在中国周边国家中,除了巴基斯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接受这样大规模的过境能源和交通工程建设。
甚至俄罗斯和普京也不会接受。检索近年来中俄间进行的多个重大项目合作,俄方都是以绝对掌握控制权为前提的。比如中俄合作的北极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中方多家机构共同持有30%的股份,已经被俄罗斯人认为破例了。因为俄罗斯批准外国资本的投资上限,就是不超过20%。
中国花如此大的价钱和投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为了什么?
能源。
主要是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建设中的瓜达尔港
未来,来自中东产油大国沙特、伊朗、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等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可以从中巴合作的瓜达尔港,经陆路进入我国新疆。
这就不仅绕过了印度洋,也绕过了马六甲海峡,还绕过了南海及台湾海峡。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有没有能源之外的效益,当然可能有,但很可能都不重要。
中巴经济走廊,不太可能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贸易通道。中国重金建设的瓜达尔港也不太可能成为中欧贸易的重要转口港和货物集散地。
目前,中国货品登陆欧洲,主要取道中国投资建设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登陆希腊就等于进入了欧盟大市场。这个希腊港口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整体接管经营权的港口,拥有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持有51%的股权。
也因此,希腊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好伙伴国,堪称“希铁”。
中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在这样的情况下,濠哥直接否定中巴经济走廊在能源之外的效益,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安全,二是成本。
投资任何项目,都要考虑安全性、持续性和经济效益。否则,花钱、花时间,付出生命代价,是为了什么呢。
最近一些年,国内投资圈流传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
因为我国东北地区面临人才和人口流出的危机,最早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而且市场环境、营商环境不佳等问题,到东北投资,赚钱的可能性不大,亏本的风险很大。
各位看官,如果国内资金连我国东北的成熟环境都不敢投入,凭什么他们认为投资应该出西北呢。西出阳关有故人?
当然,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其他国家,目前的投资模式基本上是“国资+央企”。它们不可能像民营资本那样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但即使如此,即使是国家的大战略、大格局,不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但投资收益至少也应该是其中之一的重要参考因素吧。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在建工程,预计2022年启用
如果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从能源进口的多样性战略考虑,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更多了。
首先,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能源进口国(以前是美国)和第二大天然气或液化气体的进口国(第一是日本)。中国的能源需求和订单,是世界上主要能源供应国的激烈竞争目标。
进口谁的、不进口谁的,一个主要方向进口多少,根据能源价格的涨跌调整某个方向的进口量,是中国与主要能源国进行复杂博弈的结果。

不是说有了中巴走廊,中国就会大量进口中东地区的能源。不是的,也不会的。

因为那样的话,俄罗斯和普京的脸色会很难看,俄罗斯财政正指着石油美元发工资呢。同时,现在是世界上最大能源出口国的美国,也不会甘心。就可能挑起事端让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遇到麻烦,或者有意把石油价格抬高。让中国的进口便利不产生经济效益。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询一下,即使在中美如此敌对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大量进口美国的农副产品和能源产品。为什么?利益平衡。
另外,进口美国石油,又方便、又便宜还安全。美军一定会保驾,让油轮直达中国东南沿海的。
如果哪个国家进口美国石油出事了,美国丢不起人啊。

中美洲能源通道
第二,中国的能源进口,主要有三个方向
一是印度洋方向,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主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东南沿海的石油炼化码头;
二是太平洋方向。来自美国和南美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横跨太平洋直达中国东部沿海的石油炼化码头;
三是陆路方向。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能源管道、铁路运抵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在陆路方向上,除了俄罗斯之外,中国(云南)—缅甸能源管道也已经启用。未来,还可以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进入我国西北。
中国能源陆上能源通道:中俄、中亚、中巴、中缅
比较而言,海运是最便宜的,而陆路是最贵的。

从地图上也能看到,中国消耗能源最多的地方,在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它们都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因此,从海上进口石油是最方便的。缺点是海运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即便是从中亚、中俄或未来的中巴通道,将外国能源安全地进口到中国境内。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距离东部沿海城市,也还有漫长的国内陆路运输的距离和成本。

如果将中东石油从新疆运到广东沿海的炼化厂,全程约5000公里,无论是管道或铁路,这得花多少钱运输呢。
第三,海运未必就不安全,陆路也未必就绝对安全。
前几年,由于索马里海盗问题,海运被认为不安全;又由于海运通道必经马六甲海峡,这里被认为是美军掌控的地盘,很多中国网友已经形成海运不安全、难以掌控的固有印象。
但是,目前世界上的大型货物运输,海运仍然是首选。中国最近几年频频曝光度非常高的中欧铁路班列,成本也是远高于海运的。

同时,除了俄罗斯,陆路运输的安全性也让人担忧。

一带一路沿线,几乎没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局不稳和安全环境不佳的问题。比如缅甸正经历国内政治动荡,中缅能源管道的安全,让人天天悬着心。中亚、中巴,期待能好些。

濠哥写下这篇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能源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一带一路建设,就更复杂了,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也只有最强大的国家才有可能成功。

就以本文作为这一专题《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一带一路》的最后一篇。
延伸阅读:

陆权战海权:百年史上鲜有胜绩,中国能否创造奇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