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民党来说,目前的局面称得上是“危急存亡之秋”。
在《台湾,2000》一篇中,我们讲述了二十年前一场大选的三方混战形势。
虽然阿扁以39.3%的得票率当选,但主要是得益于泛蓝阵营的分裂。
那个年代绿营满打满算就四成的基本盘,而蓝营却支撑起了宋楚瑜和连战两位候选人。
明显的蓝大于绿。
正因如此,待到2004年连宋二人整合完毕、泛蓝以统一的姿态决战民进党时,阿扁的胜算其实很小。
这才有了震惊岛内外的“319枪击案”。
凭借着这样一场人类选举史上罕见的黑天鹅事件,阿扁以0.2%的微弱优势险胜。
2000年是泛蓝分裂,2004年是惊天大逆转。
总之都很险。
时间来到2020年。
二十年,一代人的光阴。
在这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以57%的高票大胜韩国瑜的38%。
蔡获得的817万票超越了2008年马英九的765万票,创下台湾迄今最高得票记录。
这个票数也一度被绿媒们吹嘘为所谓的“蔡英文障碍”。
往前追溯一下,2016年蔡同样拿下了56%的高票。
大胜朱立伦的31%和宋楚瑜的12.8%。
不得不承认,经过二十年的人口演变,目前岛内选民结构基本盘已经从“蓝大于绿”变成为“绿大于蓝”。
什么叫“基本盘”呢?
就是无论如何都支持你这个党。
而韩国瑜的三成八,尚不及2008年民进党最黑暗时谢长廷拿下的四成二。
用“昙花一现”这个词来形容韩国瑜最贴切不过了
伴随着选民结构的转变,国民党近年来的政策已经有向民进党“趋同化”的倾向。
新世纪丢掉政权后,国民党迄今已经历了七位党主席时期。
概括一下他们的两岸政策:
连战时期:“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马英九时期:“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吴伯雄时期:“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朱立伦时期:“九二共识”,定义为“两岸同属一中,但内涵定义有所不同”。(弱化“一中”,强调“各表”)
洪秀柱时期:“九二共识”,具体定义为“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含义之异”。
江启臣时期:“亲美和陆”、“反共不反中”、“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九二共识”。
抛开只掌权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洪秀柱,大家很容易发现,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是日趋保守的。
保守到江启臣时期,百年老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小绿党。
国民党的大咖名嘴们,每天只能在“莱猪”、“核食”这些细枝末节上揪着民进党打嘴仗。
大的问题完全不敢碰,不敢提。
不提大政方针,只聊蝇营狗苟——这便是选举政治中的“趋同化”。
国民党的官网主页,画风很有大陆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铁拳”的味道
OK。
以上介绍了一下历史背景,下面我们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国民党展开畅想。
主题就套用一下国民党“全代会”的口号——愿景台湾,2030.
场景A:全面绿化
与民进党内人才辈出和尊卑有序的接班人制度不同,国民党现在是“蜀中无大将”的局面。
尤其是没有“蓝色大将”。
自马英九、吴敦义等人退出历史舞台后,面上的党主席江启臣、前党主席朱立伦和新北市长侯友宜等重要人物,全都是浅蓝到浅绿的范畴。
由于选民结构的改变,国民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不可避免的绿化。
待到老一辈人的势力渐渐消退,新生代很有可能把“九二共识”问题作为他们向中间及浅绿选民示好的突破口。
争相下狠手。
上任伊始,江启臣就把“坚持九二共识”退化为“肯定九二共识的历史贡献”。
只是没有明说“放弃”罢了。
而侯友宜作为目前国民党内最有能力出战2024的人选,对于修改“九二共识”的议题曾强调:
“该改就要改,一定要全心改变国民党,国民党才有机会。”
新北市长侯友宜。国民党内每出现一位“人气选手”,就会迅速有一批人聚集在其身边。待到人气消散,大家又会树倒猕猴散
场景B:大联合路线
台湾的选举制度和美国不同。
美国凭借着独有的“选举人票制度”,使得任何一个小党都很难挑战民主共和两党的地位。
一半的天下始终在你手里。
因为在“选举人票制度”赢者通吃的法则下,哪怕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人气再高,也极难拿下五成以上选票。
即使拿下一州,对全局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属于刚性的“两党制”,比较稳定。
台湾则不同。
岛内目前有很多政党,一直处在动态的实力消长中——合纵连横是家常便饭。
2020年大选时马英九吴敦义等党内大佬曾试图推郭台铭出来选,最终被韩国瑜搅黄。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郭董出来选的效果大概率会比韩国瑜强。
无论是拉拢像郭台铭这样的“党外人士”,还是炒的沸沸扬扬的“蓝白合作”(与柯文哲合作),国民党扩大统一战线、合力对抗民进党,无疑也是一种思路。
面对民进党独大的局面,岛内已经有媒体用三国时期的东吴来比喻今天的国民党——“隔江自保,岌岌可危”。
而实力最弱小的民众党则正如当年的刘备一样。
柯文哲代表民众党主动向国民党抛出“白蓝合作”方案,并称之为“翻转台湾政局唯一途径”。
国民党的心情很像当初的孙权。
一方面知道凭一己之力不是民进党的对手,另一方面又担心民众党趁机做大。
难办。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与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同台
场景C:第三次合作
国民党未来最大的机会其实是与对岸的“第三次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旦能有一股岛内力量的帮助,统一大业将事半功倍。
在《收复后的模式》一篇中我们提到了“格式化”、“融合化”和“两制化”三种方案。
现实情况大概率是在后两者中视“暴力程度”而取之。
而后两种方案,都会大量启用与原政权相关的人——红色名单。
假以时日,绿党是一定要被拆掉的。
国安法岂能允许你的“台独党纲”?
因此竞争其实是建制派内部的竞争,谁能抢先一步的问题。
场景C最大的困难在于国民党的“历史包袱”——如何处理“中华民国”这个概念。
与拿得起放得下的岛内其他政党不同,国民党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政党。
毕竟祖上曾经阔绰过。
如果说“台独”是民进党的神主牌,那么“中华民国”其实就是国民党的神主牌。

这是很多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一抹旧贵族念想。
在大陆的历史书中,“民国”早已经是一个历史概念;而对于国民党来说,这却是他们生活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江启臣、侯友宜等人去“改变”一下国民党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毕竟合并台湾,要比合并中华民国容易。
全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