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来源:SenseTime
编辑:Emil
【新智元导读】绝影是三国中曹操的坐骑,一匹堪称传奇的千里马。商汤今天发布的这一匹「绝影」也要在智能汽车领域一骑绝尘?
在2021 WAIC大会上,主场作战的AI领域独角兽商汤科技可谓出尽风头。
在场内的商汤企业论坛上,不仅有诺贝尔奖得主Micheal Levitt探讨生物进化与机器学习之间的奇妙关系;
更有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现身”论坛,他未来还将参与研究科幻产业与AI的有机结合,探索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设定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并参与到相关配套科学和产业研究的规划和落地中。
而在场外,商汤全新发布的自动驾驶AR小巴正不停地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道间,向公众展示自动驾驶与AR技术所共同创造的趣味应用场景…
而在9日下午的智能汽车分论坛上,商汤又牵来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千里马」。
绝影亮相
商汤为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独立品牌取名为「绝影」。
在历史上,绝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千里马,速度极快,蹑影追风。
给自己旗下的智能汽车品牌取名「绝影」可谓构思精巧:一方面象征着商汤赋能的智能汽车能够像千里马一样高效可靠;另一方面「影」则突出了商汤在视觉感知方面过人的技术优势。
智能驾驶、智能车舱以及路云感知是绝影名下三项核心产品。简而言之,商汤为整车厂提供了「全家桶」式的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方面,依据传感器配置的不同,绝影为车厂提供了视觉感知、领航辅助以及激光雷达感知方案。
打个比方,绝影为车厂提供了「标准」、「Pro」以及「ProMax」版的智能驾驶技术,方便客户根据不同的车型定位来选择。
其中视觉感知方案在算法的支持下,让车辆仅凭前视摄像头就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以及车道保持辅助等主流的驾驶辅助功能。
凭借着低成本的优势,这套方案预期在未来会成为普及率非常高的智能驾驶技术,而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协作,也让商汤在硬件技术上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绝影的视觉感知方案有效距离已经达到了200米。
而「Pro版」的领航辅助方案则进一步实现了在高速路况下根据导航路径的自动超车、自动上下匝道等功能,基本上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全面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
激光雷达感知方案显然会应用到那些高端车型,成为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又一「杀手锏」。
结合激光雷达的优势,能够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更加精确的感知,尤其是在雨雪雾等复杂天气下,仍能够保证足够的精度。
除了智能驾驶,AI在智能汽车的下一个主要应用场景则聚焦在车内。
绝影智能车舱解决方案相当于在车内为汽车安上了「眼睛」,意味着人与车之间从单向的命令式输入变成了双向沟通,让汽车变得更懂你。
通过面部识别系统,汽车可以自动为你打开车门;
落座之后,车内摄像头能识别出你的身份,从而自动将座椅调整到你最舒适的位置,同时车内娱乐系统还能够自动登陆你的ID,车厢内立即响起你刚刚在手机里听到的那首歌;
当你眼睛脱离路面或者犯困的时候,DMS驾驶员感知系统能够立刻察觉并做出提醒,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之前有过不少有关粗心父母将孩子或宠物遗忘在车内引发悲剧的报道,商汤在本届WAIC上重点展示的儿童感知功能则可以及时察觉到被反锁车内的孩子或宠物,并在第一时间通知父母。
结合商汤成熟的数字人技术,你甚至还可以通过照片把你的亲朋好友定义成一个车载的虚拟助手,让汽车和你更有温度的交流……
这些只是目前智能车舱的主要应用场景,以感知硬件技术为基础,未来还会通过OTA的方式给汽车赋予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云路感知平台则是之前经常提到的V2X功能真正的落地实践。通过在道路上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传感装置,给汽车提供一个「上帝视角」,可以提前知道前方路口的交通情况。
此外,来自路段的传感器的数据还能够与云端平台一起,打造成为「车-路-云一体化」的分析决策平台,从而还可以为文旅、商业以及其他更多领域。
商汤:智能汽车背后的巨人
虽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太熟稔,但是商汤在智能汽车圈里绝对不是一个「入门玩家」
在2016年,本田汽车公司开始启动一个用于研究L4级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项目。在启动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竞标用于汽车识别周围环境的感知技术。
经过多轮技术PK和筛选,一家仅仅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国AI科技公司——商汤科技凭借在视觉领域算法的高识别率、准确定和稳定性获得了本田的认可,与其开始共同研发L4高级自动驾驶技术。
如今经过在智能汽车领域5年多的探索实践,不知不觉中商汤已经与30多家车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搭载商汤智能汽车技术的车型将超过2000万。
绝影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提供连接与赋能
不仅如此,如今在上海临港的自动驾驶测试园区,商汤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正不间断地进行着实际道路测试。
商汤已经从单纯的视觉感知技术,到目前已经与众多供应商一起形成了多传感器融合、软硬一体的全栈式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商汤已经在智能驾驶、智能车舱领域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方案。这也构成了绝影的技术基础。
在发布会现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研究院院长王晓刚介绍到,在目前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的阶段,汽车产业在产业互联网里面无疑将是体量最大的那一个
不仅如此,汽车行业也将从单纯的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
未来作为“第三生活空间”,汽车所蕴含的商业能量不容小觑。
绝影亮相,恰逢其时。
大装置
」如何让绝影开放赋能?
现在主流的智能驾驶技术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基本是一道「命题作文」:在相对简单的路况下,汽车只需要掌握好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并且看得到两旁的车道线就基本能够能达到80分的水准;
但这样显然不能满足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要求:未来不仅需要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主干道这样简单的路况实现智能驾驶,而且能够在行人、自行车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混流的道路上仍然能够做到应对自如。

让汽车具备更聪明的大脑,就是商汤绝影的技术护城河。
在这件事情上,商汤相信「大力出奇迹」
在去年,商汤在上海临港建立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根据规划,建成后它的峰值算力将达到3740PFlops,商汤给它起名叫「大装置」
的确,在目前的汉语词汇里,除了「大」已经找不出形容这样数量级运算能力的单词了。
什么是大装置?
商汤大装置由算力层、平台层和算法层三个部分组成,通过一整套「端到端」的架构体系,打通三者之间的连接与协同。
简而言之,「大装置」就是商汤科技用于AI基础研究的「量子对撞机」。通过大规模的试验,来「撞」出期望的结果。‍‍
「大装置」快到什么程度?训练千亿参数的GPT-3大模型,一天就能完成。如果换算成视频处理能力,那么1天内它就可以遍历长达23600年的视频。
打造「大装置」的本意,就是通过超大模型和超高算力,来推动AI领域通用性技术的研发,来解决AI在各个领域应用中的长尾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算法和人工的成本,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
「大装置」为商汤训练超大模型提供了基础,在年底前商汤将会推出具有300亿参数的大模型,而商汤未来应用在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舱、路云平台等在内的小模型,都可以基于大模型进行推导。
经过大模型的打磨,会让智能驾驶这样的小模型变得更加精妙。对于智能驾驶或者智能车舱这样的边缘计算场景而言,就可以通过更加完善的算法来实现更加精准的感知和决策,同时还能降低对于芯片算力的需求。
基于大装置打造而来的绝影赋能引擎是一套开放的感知技术平台。
在商汤领先的通用视觉感知能力加持下,它可以识别路边标识、锥形桶、异型车等各类行驶场景下很难辨识的物体和障碍物;在车舱内它还可以精确检测遗留物、宠物、安全带、安全座椅等元素。
绝影赋能引擎还可以大大缩短不同等级智能汽车功能应用的开发周期,根据不同的传感器方案,可以快速适配L2到L4级等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系统。
所以,绝影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对于车企而言,它是步入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器。绝影不仅可以依据不同传感器和芯片方案灵活适配,而且还能够与车企深度合作研发,能力共建,而不是简单提供一个「技术黑盒」;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商汤还要与车企共担风险,通过软件不断迭代进步,以OTA的方式让汽车常用常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对于商汤而言,绝影可以与商汤其他成熟的业务线共建协同产品中台,利用车载传感器实现对于环境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感知,让绝影在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领域拓展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本届WAIC上闪亮登场的自动驾驶AR小巴,将商汤在自动驾驶以及AR领域的优势做了深度结合,在景区观光、园区接驳以及车联网小镇建设等场景下有了新玩法。
从「大装置」的诞生,我们不难看出商汤研发体系已经从之前面对的单一问题的场景化驱动,开始逐渐发展到通过工具链和部署系统实现的自动化系统性创新,到如今可以将旗下成千上万的研发人员和资源有效统筹,做到信息和资源高效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
正如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研究院院长王晓刚在发布会上所提,绝影一方面可以将商汤沉淀二十余年的AI核心技术能力赋予合作伙伴,同时商汤跨产品线的创新能力更可协同输出,通过‘能力共建’,降低创新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打通多样需求,为终端消费者带来全新智能化体验,实现与汽车产业和生态的共生共赢。
商汤为AI赋能万物找到了新的通道与方法。
-往期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