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同学都将面临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国外生活很长时间。在准备行李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在国外这个需要那个需要,这个买不到那个买不到。总想把可能用到的都带上,奈何行李箱有限,飞机托运也容易超重。
那么要如何准备留学的行李,才能带最全的东西,又能节省重量和空间呢?

准备行李的原则有三个:“个人喜好和习惯,而国外没有”、“到美国立刻要用”、“国外比国内贵很多”。准备行李的时候,考虑这三个因素。

一条Tips:如果你拿不准某一样东西在国外是否便宜好不好买,可以试试在 Amazon上搜一下。
1、个人喜好和习惯,而国外没有
如果你喜欢睡硬一点枕头,但美国枕头大多比较软,那么就可以带一个枕头过去。有特别钟爱的本子或者文具,有心爱的头饰首饰,有不忍放手的衣服鞋子包包,都可以从国内带过来。
美国的文具很丑,很贵,如果你有一颗“少女心”的话(对这类东西没有偏好也不care的无所谓啦),真的是很难下手去买这些不好看的文具。一旦东西有点设计感了,那么价格就嗖嗖嗖上去了。比较划算的价钱,一般都要打包卖,不然就是一个都非常贵……
2、日用品
护肤品和化妆品:
倩碧、雅诗兰黛、兰蔻、雅顿、契尔氏这类牌子,在美国非常便宜。还有很多开价美妆。但是如果喜欢日系的护肤品化妆品,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保湿水往往是乳液状的,防晒霜也都不如日系的,日系的像水一样轻薄,美国的超级油腻,而且据说很多都只是防晒而不美白,就是因为美国人希望把自己晒成小麦色好嘛……
厨房用具:
保鲜袋,美国的保鲜袋质量太好,价格也贵……还是国内那种妙洁的薄薄的保鲜袋好用,关键是在国内时就用惯了,所以觉得到了美国不习惯。锅碗碟杯筷子叉子调羹铲子等都建议在美国买。特别是锅,一套锅很便宜很便宜。
还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酒店都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有需要的话最好提前带好。

床上用品:
其他被子、枕头、床上三件套也可以带好,方便直接入住。到美国再买也不贵。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是不卖被罩的,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带两套。
眼睛:
一副备用眼镜也很有必要,美国配眼镜需要开处方,时间长价格贵。
3、衣物
衣物打包需要根据你留学去的地区来决定。不仅仅要看当地的天气,气温,往年气候,也要看所居住的宿舍,公寓附近购物是否方便。住在大城市市中心,或者临近奥特莱斯(Outlet)的同学,可不必带太多一般衣物,到美国之后再自行采购,有的品牌服装会比国内买还要便宜。但如果你的学校在买菜都得开车的村里的话……那最好还是准备齐起码够穿到明年的衣物吧。
可以带一些内衣,美国质量好的内衣都很贵。美国的衣服总体来说都有点“土”,如果有一些时髦的衣服还是建议带上吧!尤其是如果有正装就带上一套,美国正装相对比较贵。

4、食物
根据自己偏好来。比如你本来就不喝茶,无所谓什么味道,那你即使在国外有一天想喝了,你也能在中国超市里买到任何一种,花茶红茶绿茶全部都有。但你本来就是个会喝茶的人,那你当然要从国内带自己家的铁观音普洱杭白菊咯。如果你没有特殊喜好,那基本去中国超市都能买到的。
5、药品
生病是在国外最悲催的时刻。国外看病的糟心程度不需要赘述了,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所以,带够日常小病用的药物就非常有必要。具体药物种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向医生咨询决定,这里只列出一些大类。
感冒
药、抗生素(不可多带,足够应对两三次发烧就足够)、胃药、痛经类药物、口腔溃疡含片、上呼吸道感染类药物、跌打损伤药物(云南白药等)、眼药水、创可贴、电子温度计、助消化药物。注意,拆掉药盒,化整为零,可省空间。不要带中药,很可能会被海关拦下。说明书要保留,海关可能会看。如果你需要定期服用一些特殊的处方类药物,记得准备一张医生的诊断证明,翻译成英文。

6、电子产品
一定要带转换插头。美国这边没有什么盗版产品,比如手机数据线之类的比较贵,体积小可以在国内多备一些。还有移动电源、手机壳等。
多数留学生到达的时间是八月底。距离年度数码产品新品发布很近(比如每年的 iPhone 发布会都在9月),一般发布之后上一代都会降价。所以,对于有换手机需求的同学来说,不建议在出国前或刚到美国时就买新的。
至于笔记本,一般价格波动不大,同样不建议在国内购置。美国的价格以汇率计算,电脑一般比国内便宜几百元左右,再加上很多商家都会在开学前推出针对学生的教育优惠,凭学校给你的 edu 邮箱就可以申请到打折券。
7、证件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类。要是万事俱备却因为忘带一纸文件而被卡在机场,那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去了……
关于证件收纳,非常推荐各位都准备这么一个护照夹。不仅可以放下护照,I-20,学校录取信,健康证明,学费缴费证明,家人联系方式等等必备过关文件,也能放美国手机卡,圆珠笔,零钱等落地要用的工具。
飞机快降落时和过海关时都有可能会填写一些表格,到那时候再大包小包找笔就尴尬了。
相关阅读:

作者:Kristen,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属作者。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