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438 篇文章
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作者:April showers,金融从业者,宝妈,内心亲近乡野之美的都市人。作者公众号:aprilshowers。
6 月 7 日,清晨我匆匆进了地铁站,恰好那天是高考第一天,地铁广播循环播放着一则提示,大意是提示考生可走地铁绿色通道。广播的声音温柔又严肃,循环播不出两遍,高中时期熟悉的恐惧感就灌进我的脑子里,漫遍全身。
2007 年走出高中校园后,我再也没有回高中校园。这十来年,累积了很多旅程,记忆空间越来越拥挤,老旧回忆都自动删除了,但是这种关于准备考试的迷茫、孤独、无助感,可以随时被 cue 到,即刻生动鲜活地涌入我心里。考场里旷日持久的紧张安静气氛,在漫长岁月后,竟可随时随地重新弥漫在我心头。
我是高考幸运儿,通过考试通往了梦中大学。我做好了考场上那张卷子,而卷子外的重要的命题,于我而言,太难了。
01
童年的灰暗,
成为我往后岁月里随身携带的阴影
我是在负面家庭教育里长大的,记事以来,从未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眼中的我满是刺,挑不尽。
我生于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基本上我一岁以后,家人的注意力就全部转移到比我更小的妹妹、弟弟们身上了。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不论什么争执,都是以父母严厉的一句“你是老大就应该让小的”结束,留下只有年幼的我日益累积的愤懑和委屈。
小时候考一百分,都是换来负面的评价,父母惯常讥讽:你读到能当皇帝都没用。父母最喜欢在春节一大家族聚会的时候,当场批评我,说我懒惰、脾气差,这滋长了幼小的我叛逆的心态:既然你们这样认为,那我就干脆做一个懒惰、脾气差的人吧。如此恶性循环,度过了委屈、自卑、忧郁、敏感的童年。
整个漫长、阴郁的童年里,只有一束光在我心尖亮着,那是我的奶奶。常听说,童年不被善待的人,成年后也不会善待别人。奶奶可能是拯救了我的人,因为她给的关爱,构成了我同情弱者的悲悯、善良的人格底色。
每年暑假第一天,我就跟着任何一位要返乡的亲戚,让他们顺路把我捎回老家去。老屋只有一个人,是我的奶奶。她常年独居,倔强而寂寞,我想我也是她独居日子里的期盼吧。
暑假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来自长辈唯一的关爱,那是我很渴望且极度缺乏的东西。奶奶成为了我童年唯一的庇护所,只有在她身边,我才有机会享受作为一个孩子应该受到的爱护。
在奶奶去世多年后,我在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社会扑腾得难过时,第一个想起的人依旧是她。不快乐的童年延绵出的阴影,在我往后的岁月里,依然如影随形。
高中我在市里的名校就读,继续成为亲戚眼中的学霸。但经历了童年里家庭里各类负面反馈的捶打,彼时的我,已经没有了任何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把自己紧紧地卷了起来,自动切断了接收任何外界的积极信号,沉寂在灰暗、孤寂的世界里。
青少年时期的我,是一个沉默、阴郁的人,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学校依据考试成绩分班,分为重点班、普通班,我总是以中下的排名进入重点班,到了重点班基本是中游甚至有时偏下的名次,遇到考试更是心惊、恐惧,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如果遇到好的成绩也是运气原因,不是我的能力。
那时我很羡慕其他同学,可以选择一些莫名奇妙的小测试在桌底下翻开书抄抄或者干脆随便写写,省去了小测试前的复习时间和焦虑,好好去打球或者攻克自己着迷的难题。他们可以很轻松的应对,我很难做到。
大学时期,有一次选修了一门课程,但是后来居然忘记了,一学期都没上过课。拿到期末考试时间安排表,才惊觉有了此门课程,期末考试前,一个同学纯熟地缩印了讲义握在手心,对我说:“你坐我旁边,看我卷子写啥你就写啥。”我充满不安和感激地点头说好。结果在考场上,我压根就不敢往同学那儿望。我根本就没有考试偷看作弊的技能。直到大学毕业,都保持着学生时代全口径的大大小小考试不作弊的记录。
这种超级正统价值观构成了我的努力应试的标准学生 ID,严肃而僵硬,完全失去了灵活与放松的能力。十几年的学生生涯,被动地让体制教育我,从未想过自主探索、倾听自己内心声音,同时,埋头盯着应试模式耕耘,自我获得快乐的能力严重发育不良。学校里不会有“如何爱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种题目。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希望能学着做一个快乐的聪明人,认真寻求这道题的解法。
02
在社会里,一趟一趟地
硬着陆,扑腾、挣扎
我在关键环节运气还不错,拿到了一些同学想要的 offer,只是当时不知道,这个 offer 不适合我,也许大学的专业也不适合我,重回当年的我,我可能真的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问题。
总之,我又一次随波逐流,去了一个完全不适合我的职场,碰壁碰到灰头土脸,屡次躲进洗手间奔溃大哭,擦干眼泪出来,继续工作。
职场是一个比学校更难的场合,当时我在日记里写道:
高中时期遇到难题,抓耳挠腮不会做的话,可以翻到最后一页直接看答案。可职场不是,没有答案可以翻,一进入职场,标准答案就被撕掉了,期末老师也不会将答案还给学生。
我是金融从业者,这确实是一个张口闭口都是金钱的行业。倒不是说我厌恶,毕竟我也是一个觉得金钱很重要的俗人。但是这个环境呀,常常让人觉得很丧。有段时间,你做的任何一件事,周围都有声音叫嚷:这有用吗?能挣钱吗?
要怎么总结这些年我在工作里遇到的人呢?僵硬、沉寂的我,在金融业里修完了我社会大学的学分,主课程是人性。从天真懵懂的象牙塔里,直接硬着陆到社会里,边舔伤口边成长。
二十几岁的我以为在小说里、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人,竟然真的是扎扎实实生存在这颗星球上的。这么多年,自带  3D 立体环绕音效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生龙活虎地上映着一出出残酷的戏。人性在利益的煎熬下,变得坐立难安,原形毕露。那段时间,那些可能会引起我不安的嘴脸,哪怕只是不小心如果在我脑中掠过,也会掀起内心一片波澜和抵触感。
毫无悬念地,我在工作四五年后,得了抑郁症。因工作意外流产、工作上遭遇差劲领导、未获得认可与成就感,与家人关系差到极点、飞涨的房价让人觉得奋斗无望,所有的因素集中在一起,击垮了我。
27-31 岁,我以为最美的年纪,却抑郁了。在难过的时候,深夜里想起奶奶便痛哭流涕。2018 年我的日记里写道:
“而如今的我,屡次独自在家放声大哭,多么渴望此刻奶奶仍在世,她可能是唯一能在乎我的人、愿意听我说话的人。”
“阿嬷,今夜特别想您。您都离开我 6 年了。我想起你来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快 12 点了,我要睡了,明天还要上班呢。您一定不知道我都上班了这么多年了,你离开那年,我才毕业工作不久呢。”
“阿嬷,好难想象,你现在在哪里了。死亡这堂课,我从来都是不及格。”
“阿嬷,我把你的照片挂在了我朋友圈的封面。阿嬷是我人生的第一页。”
我的抑郁,很可能是现实与自我认知“火星撞地球”般的冲突带来的,抑郁期间,我总是拷问自己:你到底是怎样的人?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差劲?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做到,你做不到?
我当时日记写道:
我对这样的环境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有的人喜欢自诩仗义老实,相处久了却发现他是一个老油条。一分一寸心里扒拉地十分清楚,几斤几两的利益掂量精确,权衡自身利益最大化再开口。
他们在公司的目的很明确:获得领导认可,获得晋升加薪。在公司的一言一行,都有一个清晰的终极目的:钱。其他与之相背的,可以踩在脚下,并装作毫不知情,如同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一样。他们身上没有了一个人该有的品行,正直已丧,善良不再。
这些机构的人,真是一个精密计算大仪器,每一个动作都是风险与收益计算后的结果。投出去的每一笔资产都经过慎重估量,确保收益最大。
多年后,我才发现,我对自己的方式,像极了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刻薄、严厉、甚至带有仇恨。不知不觉地,我竟然复制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在成年后离开原生家庭后,又延续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我眼中的自己,就是童年里父母眼中那个一无是处的人。
此外,职场上,有的同事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是指责他人指责所在,而我,哪怕是对方的错,我却第一时间先指责自己?我对自己,则处处刻薄,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记得当时进了医院地心理诊疗室,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哗啦啦流了一个小时,哭到全身发抖,呜呜咽咽、断断续续说了内心的不解与困惑,医生只能默默聆听,短短的咨询时间,无法承载我的声泪,还没说完我就该走了。我走出了心理咨询室。医生只有倾听,没有办法给我解答。
03
抑郁后,我终于放过了自己
那几年,我一直在观察关于原生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对此我常有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感,没有几个人可以逃脱原生环境在往后几十年人生里幽灵般的影响。但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是无济于事的,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未来只能靠自己去走出泥沼。
这些问题和我缺乏的教育,都只能靠我自己探索、找寻方法与答案。那几年,从抑郁的泥潭里走出来,飘摇而孤独,幸运的是我真的几乎自己成功拯救了自己。
我尝试了很多方法。
让自己规律运动起来,通过运动刺激多巴胺分泌带来的身心欢畅愉悦感,我最喜欢的是空中瑜伽,有趣灵动,通过一个个动作练习取得了成就感与平静感。
写公众号,什么都写,虽然只是几个亲朋好友的关注,但是通过写作释放出来的表达欲,比眼泪更觉通畅和疗愈。
参加自然派花艺练习营,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冷静与优雅。
接触并学习正念禅修,为我提供了非常科学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我放过了自己。现在如果再次出现苛责自己的声音,我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一心理变化,再提醒自己及时调整纠正心态。
一年之后逐步走出了阴郁,有了更敏锐的觉知力,与家人重新建立和平关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工作。这种重生迟到了,但这是个人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重要的是我已经觉察到了,并且开启了自我教育的路程。
我关注了我高中学校的公众号,那是在我们城市里的顶尖名校,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孩子,年纪轻轻已明晰内心的呼喊,更多地去课本之外寻找内心的心流体验,摄影、跳舞、投资等等,把自己的爱好打理的有声有色,甚至走向了国际。
同时,我也听到了很多如今重压之下学习的孩子,一周七天都在上课、补习,最令人担忧的事,有的孩子在繁重的课业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为了学习的工具。
我似乎没有资格作为一个前辈对后人说什么,毕竟我这短短的几十年,也是被时代的洪流支配的选择,只是,如果可以回头与当年那个畏缩、不自信的自己说:亲爱的,你其实是很棒的,你只是对自己太苛刻了。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不要被高考定义你。比起高考卷子题目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寻爱自己,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31 岁以前,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下这句话时,我不禁感慨:“一个人三十年都在否定自己啊,她一定很辛苦。”不论她获得了怎么样的成就,她都可以把自己批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31 岁以后,我放走了住在内心里那个处处为难自己的人。《沉思录》里有一句话:“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这就是利用和指引所有事物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它具有跟上面所说的同样的性质。”愿所有没有被善待的孩子,都懂得尊重、欣赏自己的美好。它是获得幸福的基本门槛。
-  END  -
推荐阅读
用一生学会爱自己
19 岁那年我得了抑郁症后……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