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将爷
今天,我再说说林生斌的事。这个事吵的,跟互撕女作家、争论特朗普,简直都快有一拼了。
先说一下,写作以来,我从不与同行撕逼。我本江湖闲散人,不左不右,不上不上,无名之悲,精神一隅,枯坐虚度,只玩自己的。
这篇文章,绝无意挑起任何争辩,只想讲述一下我的迷惑与见解。
前天夜里,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拼命给我发信息,就是关于林生斌的,有什么镇魂井、索魂墓、纹身玄机;还有林生斌如何在孩子名字上做文章,把死去孩子“潼”改为“童”,说是为了不给“水”,给新生孩子取名叫烁烁和叫暖暖,说是为了有“火”。目的都是阻止妻儿返世。
他家伙,五迷三道的,对这方面有些沉迷,也有点研究。他怕我不信,还特别转了大量知乎上的知识分析。这些东西,假如你要真的钻进去,那么,相关信息就真能无缝嫁接到一起,形成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
主题就是——林生斌被烧死的妻儿是有大冤枉的,做鬼也在缠着林生斌不放,最后逼得林生斌找到超级大师,搞出各种阴阳手段,压着死去的妻儿永世不得超生。
对这个事,我先结合自己经历,说几句心里话。
早年,我跟过家里亲戚学风水,初中时就会画九宫八卦之类的东西,现在背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都很直溜的。玩起罗盘找子午,我绝对比房产中介拉来骗钱的混子更精准。而且,我还能背诵大量经文,还能根据相关书籍资料公式,来计算所谓的命相。
这些知识和技术,我会玩。但是,我20年不碰这个了。这些知识和活计,你真不碰了,就不会再信了,因为信息屏蔽了嘛。当然,有些人碰了也不信,那就是为了骗钱。
反正,对我来说,风水鬼神,我现在多是选择闭眼不看,闭口不谈,也不去相信。
昨天中午,我到工地那边去,恰好也遇着邻居请了个风水大师,大家坐在一起吹牛,又拿出林生斌搞的那些风水物件符号来讨论。那个大师说,林生斌是个狠角色,找的是顶级高手,诸如181深水井之类,都是几乎没法破的绝招,除非要遇上地震泥石泥之类的天道轮回。
大师们谈论风水,鬼魂神道,善恶生死,都说得头头是道,听者连连顿首。那一刻,烈日灼心,我坐在石块上,像一只蜷困的猫,静静听。
这行有这行的话语体系和判断逻辑,融入于这样话语体系的人,真的太多了,是有一定普适性的,绝不比某些学派门派的人少。
一句话,不管你信不信,肯定是有人信的。
同样,对镇魂井之类的东西,你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假如林生斌真相信是那样的。
加上有那么多信男信女都相信是那样的,那么,林生斌的行为,还是不是私德问题,还具不具有公共性?
这几天,舆论场关于林生斌的争议,也就在于私德和公域之争的陷阱。
假如我还是个风水痴迷者和或迷信主义者,还在按照那个世界的价值判断,我恐怕也会像很多人那样,认为林生斌是在作恶。而这种恶,有违天道,也是对某种“公序良俗”的侵犯。
当然,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一个正常的科学的文明的法治的话语环境下,来看林生斌的事。
有不少人在说,人家林生斌娶妻生女,是家务事,关你个屁民的屁事,对私德还是少掺乎吧;还有些人说,我们都不是什么灵魂的鉴定师,有些人有些事你自己到死都没搞明白,还咸操萝卜淡操心,这不无聊吗?还有人对热衷撕逼林生斌的人说,你快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已经变成了什么模样。还有人说林生斌要走出来,舆论也要走出来。
从理念和观点的层面,我当然是赞同这种说法的。
这世道,连院士都被权贵打到满地找牙,像我这种过得狼狈不堪的人,对有资格对私德指手画脚?尽管对很多舆论,我觉得自己还没走到边上,就被轰走了,就像我前天写的那篇“书记打院士”,不又没了吗?
当然,看别人文章,不就是用来自我反思的吗?搞不明白的事,不就是要搞明白吗?所以,我在读了很多大神们的文章后,耳根仍是有些发热的。毕竟,之前我也专门写了篇文章,标题就叫《以情深掩凉薄,林生斌为何不配被宽容谅解》。
你看看,让人一下子就榨出我三根巾汗衫下面的小来了吧。
反思过后,我还有些话想再说清楚点。之前那篇文章中,我明确强调,泛泛而谈要宽容林生斌私德,从观点到逻辑,我肯定是赞同。但是,林生斌问题,细节真是关键,是决定我们判断是否走偏的根本支撑。
因为细节才是真实事实的构成。我们最大的悲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关注细节,而热衷谈论宏大观念。
这届吃林生斌瓜的群众,真是都是群盲反智、一无是处吗?我个人认为,来自各个知识系统的网友对林生斌诸多行为举动的深挖拼接,已经在事实上形成对林生斌在保姆纵火案前后人生的复盘,来重新发现林生斌的真实与作伪。
请注意我这两个观点:
一是“保姆纵火案”是一起极端公共事件,林生斌现在的一切,从公共话语范畴讲,仍然应纳入“保姆纵火案”来被审视,这决定了林生斌很多事件是具有公共性的。
二是“保姆纵火案”从发端到审判再到赔偿,民意是其中最重要的助力,甚至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走向,比如绿城赔偿。这本身说法,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社会力量在这起事件中承担了巨大的作用,社会干预更多的指向,本身就是道德和习俗。
现在,民意对林生斌再次聚焦,仍然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件的延续,应该得到起码尊重。
我认为,民意聚焦的,不只是私德,更多是介入公
正因如此,在林生斌问题上,我同很多以往在价值观方面趋同的朋友,是存在分歧的。我并不认同,在这件事上,那些扛着“私德”两个字,就可以大义凛然地认为,应该宽容理解林生斌,甚至,还要对关注林生斌的民意进行一番道德羞辱。
各位朋友呀,在后真相时代,关于林生斌的事实还原,仅仅是依靠权力机构和权威媒体,还有相关企业,肯定是不够的呀。
林生斌为什么要选择在6月30日公开自己所谓的私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公关。他借力的,恰恰就是政府权力——大典是最好的挡箭牌。同样,我相信,现在林生斌舆情,也是某些部门最头疼的事。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不可能指望有权威信息发布来揭开更多的细节真相。
不要忘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保姆纵火案”不论是在法庭审判还是事后赔偿,林生斌运用到极致的公关手段,就是水军攻击。林生斌的水军控制,堪称中国民间水军操控的极致案例。
那一声“挂他”令下,千千万万水军的攻击举报威胁,当时几乎杀退一切质疑声音。
这几天,陆续有相关人士,包括记者都在透露当时遭遇这种倾压的细节,对此,如果你没有去深挖细就,那么,我认为,在看待遇林生斌问题上,也失去应有的假设前提了。
这一切,难道真的是私德,而不具有公共性?
事实上,这次民意质疑林生斌的指向,更多的并不是停留在私德层面,而是着力去扒开公域里林生斌的问题,是打开过去被信息过滤的内容。不仅关系到林生斌拿死去妻儿卖惨进行带货直播问题,也不仅仅关系到林生斌与前岳父母财产分割问题,更多还包括诸如之前公开承诺用相关赔偿建立基金,以及法庭上纵火保姆称其与林生斌有染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切,哪是什么私德问题,更多指向是公德与法治。而不论是道德还是法治,又有哪个说过,不需要民意参与,不需要民意监督?
所以,我想诚恳地表达一下我的观点,以“私德”为帽子,反对反感民意关注林生斌问题,只是自己选择的信息管道太单一了,只是自己把“私德”的价值判断次序排到最前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站在道德高处指摘人们盯着林生斌再婚生女,其实是不尊重民意真实反映,是在矮化民意价值了,也是在轻慢自己的公共表达。
以上这些文字,稍微有些生涩。下面,努力说得轻浅点。
我们这一代人,能跌跌撞撞挤进公众表达场域,说得难听点,最终还能靠手中的笔吃上口文字饭的,多少都有些理论理念支撑。
我相信,成熟的作者,没几个不知道“群己权界”这点道理的。私德和公域的分界线,眼里心里都明晰的。
早在20年前,哪怕是一个普通小写手,就都会在文章中引用“风能进,雨能进,国民不能进”这样的西式法理,来讲清楚私人领地不可侵犯的道理。
现在都2021年了,离“延安夫妻在家看黄碟被刑拘”那种事发生,也都快20年了,就真的不要再低估民意观念的水位了。
现在网上对林生斌不满的,真没几个会真的认为,林生斌犯的事,就等同于那对“夫妻在家看黄碟”的那种私德了。
林生斌可没有生活陷入困境,几年赚了几亿,这些钱,多是经他贩卖天堂妻女,博取普通老百姓的同情悲悯得来的。你说,这具不具有公共性?是不是踏入了公域的问题?
傻逼才会觉得林生斌再婚生女是不道德的,但同样,把大多数人关注林生斌都认为是在“私德”歧视,肯定不是傻逼,只是聪明过头了。
这年头,乌合之众确实不少,但是,一遇到事都把问题归于民智太弱,这就过于精英自负了。
正如现在人们也早就不仇官不仇富,而是在叩问权力不公与财富掠夺的深刻根源。同样,人们起初对林生斌娶妻生女,也都是选择祝福的。只不过,随着更多事实问题被暴露,相关议程走向才发生变化。
对林生斌的事,现在不仅相关部门禁口不提,昨天,我还专门探询问绿城的朋友,同样是噤若寒蝉。
在这种情况下,精英吊打民意,我就想问问,那些被权力和资本过滤的公域真相,民意还能再到哪里去寻找重新发现真相的切口呢?
是的,作为公共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发声者,我们必须进行灵魂叩问,自己发出的声音,到底是善声还是恶声。
青年鲁迅就曾在那篇《破恶声论》中,这样剖析过知识分子的的精神结构: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
先生真是睿智之极,他直指的那些“伪士”,不就是扮演启蒙者的角色,什么时髦宣扬什么,本质就是“掣维新之衣,用蔽其自私之体”。
表面上看,这些“伪士”也有理念信仰,但秉持的“敕定正信”,即强势者的观念文化,其实反而是一种伪饰和自私。
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躯壳虽存,灵觉已失。
惟为稻粱折腰,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
与伪士“正信”相反的,即被“伪士”们扭曲丑化的所谓“迷信”,鲁迅先生反而要为其正名。
先生是从中看到了形而上的终极关怀,看到了所谓“迷信”中对信仰的执著与痴迷的价值。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这代人依然在精神信仰上严重匮缺,在自由创造精神上严重短缺。
我们很多人一边害怕着公权力之类的公共性侵占私权私德,一边却又在过度夸大私德来吞噬应该被民意介入的公共性,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悲剧?
林生斌的这场舆情,让我看再次读懂“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的价值。
在《吐槽大会》上,许知远不仅说到“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同样也说起在他过去受过的教育中,过分谈论个人,是很不礼貌的事。然后,他这样说:
所以我不喜欢谈论个人,但是张大大,不是个人。
今天,我也套用这个“梗”,想真诚地说一句,我是真的不喜欢谈论林生斌个人,但是林生斌,不是个人。
他已经是一种关联公共性的现象。
而我们,到底谁又是伪士,谁又在迷信?
PS:全文完,共4600字,是用心用情用力地写了,如果认同,恳请三连;如果不认同,愿相关知识共享吧。
另,前天写的“书记打院士”,尽管设置付费阅读,还是没了。对2600多朋友的付费支持,我只能说声感恩!
欢迎加老将私人微信:jiangyebenren  
还有,很多东西只能发于我的知识星球。订阅者需先下载此“知识星球”APP,然后通过微信扫下图二维码即可登录。目前收费299元一年,达千人时,调为399元。
这是我们私密的家!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