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边i陪娃找我 每天文末还有我家日常
今天文末有宠粉福利
继续玩咱们的猜猜看
对于儿童营养品,我一直算是受益者,芊芊偏食比较厉害,营养品能保证她摄入一些不能自身合成、但又是生长必须的营养素(如果妞的孩子吃饭好不偏食的话,就还是食补为主哈)
不过也不是什么都吃,我主要就是给她补vc、钙和鱼油。
芊芊这些年很少感冒,抵抗力一直不错,我觉得和她每天坚持吃VC有关(当然也和其他一些习惯有关,比如定期冲鼻子)尤其是流感高发季节,身边的同学一波波的生病,她都没什么事。
可能也和她平时水果吃的多有关,不过水果的补充效率不如一片vc高,可能吃了两个橙子,吸收的维生素C还没有一片儿童VC的含量多。所以这些年我都有给她吃vc的习惯。
去年疫情期间,新冠救治组专家还证实了:VC能抗病毒。
看到这个消息,我就更坚持每天让她吃VC了。
从小到大,她吃过的VC有好多种,我都是专门给她买儿童VC,小时候是液体型的VC补充液,3年级以后开始吃咀嚼片,中间也吃过不少VC软糖
原来都是几种换着吃,有时忘了或者嫌麻烦,总得我提醒才想起来,后来终于找到一种她爱吃的,就是下面图片里这个日东的儿童VC咀嚼片,她吃了三年多也没说要换,每天1-2片,不用我提醒,自己就记得吃。
几个闺蜜家的孩子也都爱吃。每天放学回家洗完手就去吃一片,闺蜜说以前吃VC跟追任务似的,总得催,弄好了摆眼前都不吃,现在特积极,还会自己提前准备好。
为什么这款VC孩子都爱吃、主动吃,我也坚持买了三年多没有换呢?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年给芊芊选VC的经验,今天分享给妞们,看了这些妞就知道原因了。
我选儿童VC,主要还是看成分,首先是VC含量,但是给孩子吃,也得兼顾味道和口感,好吃的孩子才愿意天天吃。所以怎么在VC含量和口感上找到平衡是我最先考虑的。
其次就是看吃起来是不是方便,孩子小的时候大人给弄没关系,大了如果能自己吃就更好了。
最后当然也要考虑价格,毕竟是每天都要吃的,价格太高就不划算了。
先给妞们看一张总表,我从成分和口感、食用是否方便、每天的成本这三大点,对比了6种儿童VC,都是我和芊姥给芊芊买过的,也是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
(图片里的字有点小,妞可以点开看大图↑)

下面我会挨个详细说下。
1、成分好口感也好,孩子才愿意天天吃。
①先看VC浓度。
我买儿童VC,先看成分表里的VC含量,虽然含量高的补充效率就高,但也要适量,所以我会对比着儿童每日VC摄取量来看,这个表来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过这个数值比欧美国家的要低一些)
大部分的儿童VC,包装上就有成分表,标注了每片的VC量,直接乘以每天吃的片数,就能算出来每天的摄入量。比如这个软糖,一颗的VC量是30mg(毫克),一天吃两颗就是60mg。
对比表格里6-7岁的孩子,每天的摄入量参考值是70-80mg,吃两颗有点不够,所以芊芊那会儿总想多吃一颗,我也会同意,有时也会看她当天吃水果的情况来调整。
还有的成分表里标的是每100克的VC含量,这就需要换算成毫克,比如这个VC咀嚼片,每100克含6.21克VC,每片重850毫克,算出来每片含52.8mg的VC,每天吃两片,就是106mg。
不过算完了我才发现,我光顾着看成分表了,其实前面就有一行小字,写了每片的VC量,只不过字太小我没注意
所以,一般包装上都会把VC含量标出来,妞仔细找一下就能找到,不用那么麻烦去换算。
买了这么多儿童VC营养品,我发现很多都是比照着这个标准或者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来调配的,所以大多数在含量上都有基本的保障。
我把这6种儿童VC的含量列出来给妞们看下。
其中swisse的VC浓度最高,一片就有250mg,其他几个100mg以上的,也比刚才摄入量参考表里的数值要高一点儿(表里14岁以上的摄入量是100mg)
不过也都在上限范围内,这个上限值,国内没有官方参考数值,只有一些医生的建议是不要超过2000mg,后来我找到一个韩国的营养摄入量标准,7岁左右的摄入上限是700mg。
而且我给芊芊选的这些VC,都是天然提取的(不像医院里开的VC片,是专门给人治病用的,人工合成的居多),这种天然VC都是水溶性的,万一孩子多吃了一点儿,多的量也会随着出汗尿尿排出去。
不过最好还是控制着,再好吃也不能过度,适量就好,浓度高的一天一片,浓度不高的,也按照包装上建议的量去吃。
②再比较口感。
光有足够的VC含量,口感不好,孩子不爱吃也白搭。
芊芊小时候,我给她喝过美国ChildLife的维C营养液,还有英国Sambucol的黑接骨木糖浆,这两种VC都是瓶装液体,主要成分都是从果实中提取的,自带清甜,味道都不错。
就是直接喝糊嗓子,可能因为太浓稠了,尤其黑接骨木糖浆,真的就像喝浓糖浆一样,芊芊高敏感,头一次喝就被噎到了,后来我都是兑到水里给她喝。
但是操作特别麻烦,用量说明上说的是1茶匙5ml,没有那么刚刚好的小勺子,我就找了一个小量杯,先倒5ml(我都是紧盯着刻度,但是经常手一抖就倒多了),再倒到水杯里兑水,最后还得清洗那个小量杯,弄了几次我就烦了。幸好芊姥有这个耐心,芊芊3-4岁以前吧,这样的液体VC倒也一直坚持喝着。
后来6-7岁的时候,芊芊喜欢吃VC软糖,之前去澳大利亚,我还人肉背回来好多Nature's way家的kids' smart系列的软糖。
那会儿芊芊常吃的是这三种:锌+VC,钙+VD,还有复合维生素。
每个味道都特别好,软糖吃着口感也好,芊芊特爱吃,有阵子我必须限量,控制她每天每种只能吃2粒。
上了3年级以后,她自己忽然觉得,吃软糖是小孩子的行为,非要吃我的维C咀嚼片,大人的VC片浓度高,一片就有1000mg,她吃半片都超标了。
于是我又开始到处给她寻摸VC咀嚼片,芊姥听说了,去楼下药店给她买了养生堂的儿童VC片,说是没有甜味剂,从针叶樱桃中提取出来的。
我看成分挺不错,就尝了一片,药片有点硬,还很酸,我不太能吃酸,吃了直掉眼泪,芊芊爱吃酸的也不爱吃,吃了2-3次就不吃了,说是没有酸酸甜甜的软糖好吃。
但是VC本身就是酸的,想要不那么酸,就得加甜味剂,那既然避免不了,就尽量找健康一点儿的甜味剂。
于是我又买了另外几种咀嚼片继续挑,每个我都会先吃几片,尝尝味道和口感,有一种VC片,是谁家的我不太记得了,先不说味道怎么样,就是嚼碎了跟淀粉似的糊嘴,我就果断放弃了。
后来挑出来这三种,吃起来都是酸酸甜甜的,也不糊嗓子。
比如,swisse的咀嚼片是苹果的清甜,Nature's Way的是草莓味,这两个广告上都是说99.9%的无糖,但我觉得想要调出水果味,还得需要甜味剂之类的东西。
不过这两种VC的包装上都没有标出来,倒是我看成分表的时候,发现swisse的钠含量有点高,每片就有108毫克。
Nature's Way的没有标注钠含量,我总觉得没有标出来就是有,这点上日东就做的比较好,把成分全都标出来了,最下面就是钠,含量是0。
我又看了上面的配料表,虽然有糖,但不是蔗糖,而是葡萄糖、乳糖和木糖醇。葡萄糖有甜味但不像蔗糖那么甜,还可以被人体吸收。乳糖是糖类中的软黄金,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木糖醇妞们都知道,有防龋齿的作用。
所以比较口感不光是挑味道,还有吃到嘴里的感觉,糊嘴糊嗓子,孩子也不爱吃,有甜味剂可以理解,只要是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我也能接受。
③有别的附加营养素就更好了。
VC含量和口感达到平衡,就挺不容易的了,如果再有别的附加营养素就更好了。
比如swisse和Nature's way的软糖都是含锌,Nature's way的咀嚼片含铁,日东VC含维生素B,可以预防口腔溃疡,秋冬天还能缓解皮肤干燥。
具体的我也整理在表格里了,妞可以点开细看。
2、吃起来方便,孩子自己就能吃。
液体类的VC,像刚才说的黑接骨木糖浆,得兑水喝,吃起来太麻烦了,大人都难坚持,别说孩子了。
瓶装的那种VC软糖或者VC片,孩子小手伸进去拿容易脏,往外倒可能一下子倒出好多。
还有的要求随餐服或者饭后马上吃,孩子平时上学,学校里吃饭,没人提醒很难做到。
像日东这样独立分装,一片一袋,干净卫生,也没要求什么时候吃,在家吃,上学路上吃,都行。
要是出去旅游,也不用整瓶都带上,算好天数带上几天的量,轻便不占地儿。
而且维C很不稳定,像瓶装的,还可能会被氧化、污染,如果是独立包装,就一点不用担心了。
包装也好看,我闺蜜家的小女儿,还把它当成小零食,分给小朋友吃。
3、价格实在,我才愿意长期买。
毕竟每天都要吃,所以一定选性价比最高的。
我把这六种儿童VC的价格都算了一下,是按照当时的购买价,把满减优惠都算上了,再根据每天吃的量,算出一天的成本。
从表里能看出来,日东的最划算,一盒108片可以吃三个多月,一天只要8毛钱,一年不到300块钱,芊芊的同学感冒生病一次,看病吃药花的钱可能都不止300,关键孩子受罪家长也跟着担心呀。
这么看来,每天不到1块钱的成本,就能换来孩子不感冒,这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所以,在这三点的综合衡量下,我给芊芊选了日东的儿童VC咀嚼片,而且一吃就是三年多。
妞还会给孩子选什么营养品呢?又会从哪些方面来考虑?都可以给我留言哈~
      本周份的猜猜看
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之前推文有写过,看过的妞就是拼手速了)
小提示是我是放在玄关用的。
本周的宠粉小礼物是我喜欢的国牌乐高式积木,尤其它家的国潮系列,刀马旦,西游记,三国系列等等。(刀马旦系列从去年断货到现在终于到货了,国潮系列里最热的一款,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款)
      不过刀马旦系列我也只有一套,期送大家一个故宫的太和殿(也是国潮系列里的
单买重复了,我只拆了外封,内封是未拆过的,里面保存的很完好。
第一个今天的猜中的妞获得哈,今天下午3点前我会放出第一个答对的人你们核对下自己的留言时间哈
      今天就聊到这啦,每天的日常我在朋友圈也有分享,入口在下面↓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