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你们推荐了原创科学启蒙动画阿嘟白泽”《能闭眼入的原创科普启蒙动画,让娃与白泽一起去博览万物知晓天下吧》大家在积极剁手之余,不少朋友都对“拿云妈妈是怎么培养出拿云这样特别的小孩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其实,平时经常看拿云妈妈的微博@拿云公子是10后,小暖也和大家同样好奇。毕竟,刚8岁的小拿云真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的样子。4岁自学数理化,8岁创作动画片,放到自己家娃身上,想都没法想。
而最让人有触动的是,拿云的学习都是自驱型的。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兴趣爱好是如何点燃一个孩子学习的渴望和动力的,也感受到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如何推着一个孩子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走得又远又深的
相识几年,我们似乎都没有认真深聊过有关拿云的养育方式。借着这次大家提问的机会,我这才捡起了几年没用过的老本行(话说你们知道暖同学以前是记者兼主播的吧),好好采访了一次拿云妈妈,听了许多他们从没说过的故事。
聊过之后我发现,小拿云的成长除了天性使然,更离不开父母背后的支持。他们对孩子的尊重与引导,对孩子在探索上的不设限,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谆谆启发,都是拿云一路成长的助推器。
这篇文章,小暖就把拿云妈妈的教育理念整理给大家。虽然就像拿云妈妈一直强调的,每个孩子都是特别而不同的,自家的教育路线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娃,但在我看来,从“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并顺势引导”这个角度来看,拿云妈妈的经验依然有值得思考和能启发我们的地方。
相信在他们这些与众不同的故事当中,总会有某个细节,也能点亮我们心里一小簇火花~
▲ 拿云的画
1
这么牛的娃是不是上了什么高大上的早教班?
在上一篇文章里,有几个场景让不少人惊讶:
这些“日常”,其实真的很不寻常。
所以许多人在看了小拿云的“日常”之后,都会去问拿云妈妈,孩子是不是上了什么高大上的早教班,要不怎么会如此“早慧”
▲ 拿云的画
其实,答案是:并没有。
不仅没有,小拿云还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输在了起跑线”的孩子。
小拿云是30周的早产儿,出生的时候才三斤,因为月龄过小,直接被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暖箱和各种诊治中度过了很久。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拿云与父母一直都在与“落下”的生长进度作斗争。而拿云的大部分时间,也都花在了到医院检查和复诊上。
小拿云三岁以前,爸爸妈妈最在乎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小拿云健康成长,比如怎么很好地抬头,视力、智力是不是一切正常之类的。
▲ 拿云的画
一直到小拿云三岁,爸爸妈妈才有余力开始关注孩子成长的其他方面。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拿云父母对小拿云的教育越发“佛系”。
他们希望,拿云的身上能少一些被父母“指导”的痕迹,希望他能自然而然的成长。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与小拿云的关系,是平等的。
从拿云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把他当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和存在,去平等交流。爸爸长年累月给拿云讲原创故事,探讨哲学,写信,陪玩。
▲ 爸爸给拿云写的信
在拿云家,每个人都被鼓励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欢迎彼此讨论,甚至争论哪怕孩子的想法是幼稚的、不完善的、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在拿云家就是值得被尊重的。
对于拿云父母来说,他们更希望听到孩子的观点,而不是只输出父母的理念。
▲ 拿云的电脑设计图
那么,观点从何而来?
我想,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是没法拥有属于自己的观点的。小拿云脑袋瓜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肯定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在对科学的挚爱上,拿云爸妈都是深度的科学发烧友,酷爱宇宙天文等等。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拿云爸妈身边也有一群科学家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是拿云探索科学之路的“老师”。
2
手工自制宇航服,支持孩子体验探索太空的愿望
拿云三岁那一年,拿云妈妈和他一起看科学家朋友寄过来的星空图片,拿云特别感兴趣。
之后,他又和妈妈一起反反复复看了各种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拿云对宇宙星空的热爱之种,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
拿云妈妈从不苛求孩子对宇宙星空的“知识”有多少反馈,她更希望带着没有目的性的纯粹热爱跟拿云一起“看宇宙”、“观星空”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有半年时间,接着拿云就开始动笔创作,开启了了对宇宙星空的“涂画”阶段。
尽管,这个阶段拿云的画,根本称不上好看,但是每一幅图里都装着他小小脑袋对宇宙的理解。而小拿云这一画,就长达五年。
直到今天,已经8岁的他还在不断的对宇宙进行各种解读。
比如写改造星球、发射星球的方案,比如创作关于宇宙的文字,比如3D建模宇宙星空、设计有关宇宙的游戏、做宇宙星空的动画,以及看各类围绕着宇宙的专业书籍,而三岁就建立起的每天在纸上画草图的习惯,依然延续至今。
▲ 拿云的宇宙画
因为一直“仰望星空”,拿云在四岁时,萌生了想去太空探索的愿望。
为了支持他的小小心愿,拿云妈妈托朋友,手工做了一套一比一还原的“宇航服”。此后半年,几乎每两周的周末,拿云爸妈都会设定一个路线,带着拿云小宇航员出去探索“外星”。
拿云一家,在冬天北方深夜的沙滩上,裹着棉衣在结成冰的沙子里面,打着手电筒观察冰冻的沙子,观察夜晚的大海。
夏天,在各地野外的观星地,和拿云一起钻在帐篷里面,等着看星星。
为了观察水滴的变化,拿云和爸爸把脸贴在玻璃上,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为了观察一朵乌云,拿云妈妈可以带着拿云,从城市一头追着乌云跑到另一头。
为了观察石头的成分,拿云和爸爸一起用坩埚钳夹着各种石头烤火、碾磨,进行观察;为了观察草的形态,一起收集各种形状的草,制作成标本;为了观察羊,他们一起长年累月的用文字记录,甚至还写了关于“羊”的小说
▲ 拿云创作的小说
拿云妈妈还请朋友带着拿云一起做火星车、月球表面的模型,虽然并不精致,但依然带给拿云很好的体验。
▲ 月球模型
为了让拿云更好的体验宇航员的日常,拿云爸爸还为他建构了小小实验室和星空空间;拿云父母还把宇航员的日常与传统文化结合,让拿云体验以宇航员的身份度过24节气。
▲宇航员与24节气
这一段充满“仪式感”的经历,进一步为拿云确立了自己的喜好,而这种充满体验感的参与让拿云得以以一个宇航员的角色去观察这个世界。
▲ 拿云的画
而在这样的观察下,拿云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了许多难得的观点。
比如,有一次拿云在模拟宇航员的过程中,用放大镜到处观察了一下午,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鞋子放大有缝隙,石头放大也有缝隙,这个放大镜不能放得足够大,如果有足够厉害的工具,时间和空间应该也是能找到缝隙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立体模型
观点的碰撞,就像一个神奇的节点一样,为拿云打开了一扇大门,带着他向宇宙天文这片领域的更深处驶去,打开了拿云自主学习之路。
他开始看更多的纪录片和书籍,想要解开心中更多的疑惑。而我也在拿云的这段成长经历中,看到了父母支持孩子的兴趣最完美的样子。
3
真实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科学
可能,许多家庭会对孩子在使用工具上有顾虑,比如剪刀、扳手、锤子之类的,怕孩子太小,会受伤。但在拿云家,并没有这种禁令。
在拿云爸妈看来,工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辅助器。拿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使用各类工具,比如园林工具、各种热熔枪和扳手等等。
在使用的过程中,拿云父母会详细的把工具使用的安全问题讲解给孩子。不是粗暴的禁止,而是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理,掌握安全使用的技能,是拿云父母给孩子的“自由”和“权力”。
除了工具的不设限,拿云妈妈对于拿云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的材料也是不受限的。
科学实验也是拿云经常和父母一起做的亲子活动。和其他家庭不同,拿云妈妈特别喜欢和拿云一起交流前沿科学的信息,超导技术、量子通信、核动力,都是他们的日常谈话主题。
▲拿云为白泽画的初搞
为此,拿云妈妈会特别寻找一些新型材料,买回来和拿云一起做实验,研究、尝试。
比如,拿云妈妈曾经购买了疏水纳米材料,和拿云一起体验了隔水效果;
购买液态金属,一起体验游离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金属是什么感觉;
购买记忆金属,一起去观察这种材料无论怎么揉捏,都可以回复原状的样子。
购买导电银墨水笔,代替电线和胶带,让孩子涂鸦各种形状和线路,制作会发光的小房子。
这些互动与实验的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都更深层次地激发了拿云的求知欲。在和妈妈一起做实验的过程中,他会自己去了解这些背后的基本概念,畅想未来的可能性。
凭借着强大的探索欲,拿云开始自然而然地自学数理化的知识。在他心中,这些知识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学科,而是他玩和求知的工具。
经过多年这样的引导和启发,拿云已经慢慢地不再需要爸爸妈妈提供“脚手架”,他会做更多的自我延展,并且自己掌握了很强的搜索能力,甚至是论证真假的判断能力。
拿云跟妈妈同事开玩笑,自制的中考化学题
记得,在《园丁与木匠》一书的译者后记里,赵昱鲲老师曾提到过育儿的“黄金圈法则”。
其中提到,影响孩子成长的心理内核就包括自主性,比如孩子是否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相比最外圈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探索精神、成长型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品质。
而在拿云父母对拿云的教育和引导上,正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拿云父母真正看到了孩子成长中最“核心”的东西。
4
对于游戏与电子产品,“用好了”比“不让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浏览拿云妈妈最近的微博,经常能看到她分享拿云的最新爱好:动画制作。
为了支持孩子的爱好,拿云父母专门给拿云购置了电脑。在拿云妈妈看来,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相反,它是孩子探索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
拿云因为喜欢动画,会和妈妈一起摸索各类动画软件。在这个过程中,拿云妈妈带孩子一起学习动画的来源、发展史、作品、动画软件的发展和值得推荐的作品。拿云妈妈还让同事教孩子分镜、脚本的运用。
▲ 拿云正在用电脑做动画
可能有的父母会觉得,看动画既伤害视力,又浪费时间,特别是会影响学习。但在拿云妈妈看来,动画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它的背后包含了美学、技术、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
拿云妈妈不希望父母在完全不了解一个事物背后的真实情况,或因为受到自己的认知局限,而直接对孩子下禁令,割裂了孩子发展兴趣的纽带。
▲拿云的电脑设计图
比起直接告诉孩子动画是没用的,是浪费时间的,父母要做的更应该是为孩子选择优质的动画,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许多被父母“禁止”的东西,其实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去看待和使用。比如,让许多家长闻风丧胆的电子游戏,拿云妈妈也依然愿意和拿云去分享和尝试。
▲ 拿云的电脑设计图
她会和拿云一起讲述游戏的逻辑、设计的理念、每一步的设定背后包含了哪些对人性的呼应。
这样的探索,让拿云很清晰地知道某款游戏作为一个产品,优劣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热爱。所以孩子在使用的时候并不会沉迷,他更多地把游戏当做一个放松的途径和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结的一种方式而已。
如此特别如拿云,玩游戏也能玩出花样。他甚至自己还设计了一款小游戏。
▲ 拿云制作动画
我非常赞同拿云妈妈所说的一点:所有的东西,是无法被禁止的,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上升,总有禁不掉的一天。比起从主观上直接给某个东西定性为“坏的”和“好的”,我们更需要告诉孩子背后的事实和真相,跟他们一起探讨和做选择。
也这样的启蒙理念,也让我产生了许多共鸣。
5
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帮孩子跑完全场
在前两天那篇推荐由拿云妈妈、拿云以及上百名专家团队一同打造的科普启蒙动画的文章中,小暖反复强调了拿云妈妈和她的团队的核心理念:
对于小娃来讲,教育的核心是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孩子,这份初心是一直不能抛弃的。
▲ 拿云的电脑设计图
很多人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觉得起步晚了,孩子的成长就再也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但其实,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不是起跑的速度,而是持久度。
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它也并非是一个短期行为,仅仅限于在学校的那十几年。
在当下,学习更像是一种长期行为,会伴随我们终生。当孩子们走出学校的时候,他们依然在不断的学习着。所以,这场马拉松能否坚持到最后,最终拼的应该是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
拿云妈妈深知这一点,同时她也明白这份能力,并非孩子天生既有。
如果想要让孩子从万事万物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保持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就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强大到能战胜时间和困难的考验。
▲拿云在电脑上制作的地球
这话虽然说起来简单,是无人不知的大道理,可细算起来,父母们在孩子的兴趣这件事上,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每个家庭可能千差万别。
当孩子透过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曾经喜欢现在却有点腻烦的事物时,父母能不能做到不指责孩子没长性,而是帮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重燃兴趣?
当孩子的兴趣并非是钢琴、画画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兴趣,而是关于树叶、石头、花朵、星星时,又有多少父母会去真的支持孩子继续深挖?
其实,要说起来,培养一个像拿云这样特别的小孩,拿云父母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无非就是多了一份细心,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多一份耐心,善于引导孩子;少了一些设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关于这一点,拿云妈妈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在家进行科学启蒙的建议:

用心观察你的孩子,而不是别家的小孩
看看自己娃平时喜欢观察的东西是什么,或者引导他们去关注没有观察过的东西。
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他们爱捡的石头到底是什么?下雨时候的漩涡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住在树上?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是发问者,但是一定不是“老师”,也不是“书本”,不要以让孩子学习科学知识为目标。
▲ 拿云的电脑设计图
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点
比如,孩子喜欢捡石头捡树叶,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叫兴趣,只是瞎玩,所以不会重视。
但如果我们能敏锐捕捉到孩子的特殊喜好,带着他们捡更多的石头,引导他们用放大镜去观察,去分析不同的石头,让孩子把这些石头画下来拍下来,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发掘他们的兴趣点。
找到了兴趣点之后,尝试着延展和深入,拓展边界,这就是再帮着孩子点燃兴趣。
如果孩子转移了兴趣,也不用着急,兴趣这东西孩子越大才越明显,越小的孩子兴趣越多变。
所以,当孩子小的时候,广度远比深度更重要。
▲ 拿云聊“相对论”
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作为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提问,因为提问是训练孩子思维的一种方法。
我们无需在乎孩子的问题是否简单和幼稚,首先他要能提问,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父母们要先学会肯定。不论问题怎么幼稚,都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去回答孩子。
比如,“水变成冰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成“水是什么?”、“冰是什么?”、“水需要什么条件会变成冰”、“冰需要什么条件变成水”这些小问题,来一一引导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
▲ 拿云画的搞笑小连载的初稿
至少要做到不干涉、不禁止孩子的兴趣
观察和引导孩子,需要父母付出相当大的耐心和时间。特别是当孩子找到了兴趣点之后,一些拓展和延伸的工作,能帮助孩子保有这个兴趣的工作,大部分都要依靠父母来做。
如果父母没有这个精力、心力,那就至少做到别去干涉和禁止孩子的兴趣,给他们探索的自由。
▲ 拿云在自己床上搭景,自己剪辑配音配乐的小动画
分享拿云的故事并不是为了增加大家的焦虑,而是想用拿云妈妈的故事告诉大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兴趣”做些什么。
不用问如果自家娃就是对宇宙天文不感兴趣该怎么办,因为兴趣没有高低之分”,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必须喜欢上某类东西,重要的是要从自家娃的自身去发现,专属于他的热爱在哪里。
而这份对孩子的“不设限”,也正来自于对孩子的信任。信任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一段迷人的关系。
没准,“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有用的知识,或许有一天会去改变未来,改变人类,改变世界。”
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孩子接近这份可能性。
那就让我们,敬不老的好奇心吧!
-END-
小暖说
前面发的视频你们都看了么?尤其是小拿云自己聊相对论的那个。我发给一个朋友看,朋友说,明显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对这一领域充满热爱的孩子。是啊,这哪里可能是家长一厢情愿能“鸡”出来的“热情”呢,真是娃自己打心底里的。
拿云妈妈说,拿云就是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投入与专注。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今晚就自己连觉都不肯睡,会一直去努力想办法。

我们不一定都能有拿云这样自驱力强的孩子,但面对孩子如果有兴趣与热情的领域,我们能如何保护好这份专注与投入,能怎样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选择并且帮助孩子做延展,这就是我们能从拿云的家庭里参考与学习的地方吧。

看到这里的朋友,福利来啦~
发送消息“白泽”到后台,有机会获得以下礼物。分别是价值599元的儿童望远镜、价值399元的儿童显微镜,以及价值99-288元的精致科学实验盒子。一共7个名额,祝好运啦~
星标小暖,别走散~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