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作为上海第一家专业音乐演出场所,不少人都对它印象深刻。不仅仅因为建筑本身的艺术特色,还有曾经在这个建筑中展映的一幕幕艺术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上海音乐厅的时光相簿,走进属于它的艺术天地。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坐落于人民广场、延安中路绿地,西方古典风格建筑,建成于1930年。作为上海的第一家专业音乐演出场所,加上其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上海音乐厅曾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极具历史性的专业音乐演出场所和城市文化地标。
沪上第一家放映外国电影的剧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音乐厅最早以南京大戏院之名开业,轰动一时,它凭借优秀的建筑水平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压倒了其他多个雄踞沪上的著名戏院,成为了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电影的剧场。
1950年南京大戏院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更名上海音乐厅,交响序曲《红旗颂》、大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从这里流淌到百姓心间,成为广为传唱的红色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奏响第一个凄美的音符,引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不少中国音乐家也从这里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代音乐人心中的偶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白天放电影、晚上开音乐会,是一个大众娱乐场所。在2002年平移之前,仍能听到西边的弄堂里,不时有邻里的呼唤、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居委会的摇铃声幽幽从音乐厅的门缝中溜进来,在不少乐迷心中,它是老建筑人文生态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同时给音乐旋律更增加了一分市井的意趣。
 建筑的平移
 2002年为配合城市改造,音乐厅要进行平移修缮,这受到了市民的关注,许多观众在告别演出后迟迟不愿离去。也有不少爱乐者担心,重达5650吨的历史建筑,能承受这次平移吗?对此,施工人员早有安排,不仅小心将音乐厅内外都“五花大绑”,在对接新柱墙时,为了保险,甚至一律用手工工具操作,最终整个平移修缮工程顺利完成,建筑被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国建筑平移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建筑修缮:文保区域“修旧如旧”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让建筑焕发新生,给沪上观众提供高品质的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2019年3月起,音乐厅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封闭修缮。工程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不损伤文物建筑的基础上做到细致修复。以大厅里的柱子为例,为了保持柱子风格和建筑一致,修缮团队专门请来了15年前曾参与音乐厅平移修缮项目的彩绘匠人,一笔一画地将柱子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了复原。
而吸睛的厅内穹顶——海上蓝雕花穹顶,为了将它复原至90年前的模样,技术团队则进行了拍摄扫描,逐块对比选色,再通过人工手绘的方式还原。穹顶造型天花及顶角线出现老化、变形、饰面开裂问题,修缮中也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了修补与加固。厅内所有的海上蓝雕花座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海上蓝”座椅保持原貌,对破旧的地方进行修复。
从影院变身音乐厅,历经更名、修复和“迁徙”,音乐厅在沪上每一代人的心中,都留下了艺术的痕迹,如今的上海“城市音乐客厅”,是上海观众了解与欣赏世界顶尖乐团与音乐家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认识上海的一个艺术平台。
建筑打卡点
观众厅 海上蓝雕花穹顶
上海音乐厅观众厅的海上蓝雕花穹顶,距今已有91年的历史,2004年平移期间穹顶得以完全保留。穹顶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北厅 16根罗马式装饰柱
上海音乐厅北厅四周的十六根合抱式的罗马立柱,与汉白玉旋转楼梯搭配,宽宏又不乏精巧,共同构成了典型的欧式古典建筑风格。
开放信息
开放形式:演出、展览、参观(需购票)
购票方式:观众可通过上海音乐厅官方网站进行购票
活动场馆:大厅、音乐立方、南厅、4楼“乐无穷”演艺新空间等
周边打卡点
1、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位于贵州路北京东路口,是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剧场。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1934年2月1日开幕。1958年更名为“黄浦剧场”,沿用至今。
开放时间:9:00-16:00
开放区域:部分开放(大堂)
门票:参观免费,观看演出需购票
2、中国大戏院
中国大戏院位于牛庄路704号,毗邻浙江中路、广西北路、芝罘路。原剧场于1930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上世纪30-40年代,与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一起被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
开放时间:10:00-20:00
开放区域:部分开放(大堂)
门票:参观免费,观看演出需购票
周边旅游线路推荐
黄浦剧场→上海中国大戏院→大世界游乐场→共舞台→上海音乐厅
往期精彩回顾
资料:市文旅局
编辑:阮天霖、孙凌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