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早点按想的方式去活,不然迟早会按活的方式去想。
各位好,转眼又连写了一个星期,今天休息一下,来篇谈心文吧。
本周的写作,让我特别操心,因为七篇稿子里有三篇被关了三次评论了,虽然关评不是删稿,但我还是有点提心吊胆,毕竟这个号现在是我的饭碗之所系,不想让它出半点闪失。
于是有些明知道很热点,写了可能会比较出彩的话题,也只好放弃了。比如前两天不断有读者点题,想让我写一下孙杨的事儿,我确实动了心思,打算提笔。
但在动手之前,我又心念一动,先发了篇五年前同话题自己的作品在“知识星球”上,作投石问路,结果不到半天就404掉了,于是我知道现如今聊他也很敏感,只能放弃了。
嗯,最近为了避雷,我就是小心到了这个程度。
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写点风花雪月的事了。比如《两首《婚礼进行曲》背后的“乐圣继业者战争”》这种。
这样一来,本周点击量和涨粉下降,反倒成了我必须接受的事情,毕竟近期太敏感,不敢碰热点,写不出爆款,大家见谅吧。
其实有不少朋友最近建议我干脆休更一段时间,出去给自己放个年假算了。
可我又比较工作狂,只要有话题想写,有朋友愿意看,我就闲不住。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在每天更着稿子。
昨天有位朋友私信我:小西,最近挺郁闷吧,有没有后悔当初一个冲动为写号辞职?
倒也是,翻翻日历,发现距离我正式辞职,到明天就满一百天了。如果说当初是一时冲动,现在可以冷静点谈谈这个事情了。也给那些向往“铁饭碗”、“体制内”的朋友提供一下我的思考。
我是今年4月18日给单位交的辞职申请,体制内人员辞职流程都特别长,人事那边的同事听说我要辞职,一脸苦笑的给我打了一份长长的表格,我上楼下楼,找各种部门盖章、跟各种领导要签字,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把手续办利索。
从毕业起,我在这家单位供职八年了,之前干的一直也蛮顺心,跟领导同事间也没有什么不愉快。
但还是这样大费周章的辞了好不容易挣来的“铁饭碗”,居然就是为了能写这个公号。很不可思议吧?
是有很多人当时拦着我,说:小西你这又何必呢?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好吗?如果写作和工作无法兼顾,你可以改成周更么。少写点就是了。个人业余时间写写公号,和正常工作不互相耽误吧?
这样建议我的朋友,可能都不了解我当时的处境,也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体制”。
“体制”之所以叫“体制”,就在于它不仅仅要管束你八小时以内工作,也会影响你工作之外的生活和思考。
就拿我原先供职的那个单位来说,因为是文化单位,之前业余时间写公号的人其实一直都有,前些年领导也都不太管。但可能是因为这几年情况比较特殊,新的纪律是写公号必须要报备。
按说这也没啥,但是具体到我自己这个个案中,领导给我的要求又成了不仅要报备、每篇写前还要获批,甚至三审三校,纳入单位的监管体系……
公号如果要是这样写,那肯定就没有活路了,所以我当时面临的选择只有两条路——要么弃号,要么辞职。
看起来这种要求不太近人情吧?
可但凡在体制内混过的人,都这种政令的层层加码,其实是最常规的操作。
比如去年春节返乡期间,关于疫情防控,有人就这样吐槽过:
是的,如果说体制有什么特点,那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层层加码”。
但你不要觉得这种层层加码是因为领导颟顸无能。恰恰相反,领导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都挺开明、挺通情达理的,跟你我一样都是明白人……甚至应该更开明更明白才对。
可是一旦到了政令的具体执行时,他们又不得不板起面孔,做那些事情,因为这就是“体制的规劝”。
比如我在辞职前,就曾经找领导求过情,我说:我公号上写的文章都很和谐啊,绝不会碰线的,领导您放心好了。
平素很好脾气的领导,直接跟我拍了桌子:我知道你现在没碰线,但不代表你将来不会碰线,万一你写篇文章捅个篓子,上面怪罪下来,你让全单位的人都替你担这个责任吗?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你看,我的私人写作,一到了体制内,就成了关乎全单位饭碗的大事。领导不是担心你出问题,而是担心你有出问题的能力。
体制越到下层,这种担心就会越明显,因为每一级领导都会有“求稳,别出事”的想法,这种心态在每个人那里没什么,但通过科层体系的层层累加,压到每个“小兵”头上,就会成为一种严密到让你窒息的管束,你待久了一定会被这种管束所驯化……因为里面就是这个规矩,不是你,也不是领导能改变的。
这样的管理模式,用于政务管理可能还能维持,但如果想拿它在商业市场上进行惨烈的自由搏击,则注定是死路一条。因为真正在干活的人都被压死了。
比如我原来供职的那家单位,自我入职以来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不是历任领导没想法、没能耐,而是它所运行的那种机制和规则,已为它写好了结局。
昨天写文章,我说“报文史哲相当于没专业,不好找工作”,有朋友提醒我说,中文系还是蛮不错的啊,你看现在很多公务员、事业编岗定向只招中文系应届生……

对这样的朋友,我真心想劝一句:年轻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考公务员,更不要选一个毕业后只能奔着考公务员去的专业。那就太蠢了。
严密的、层层加码的科层制的构建体系,决定了“体制内”天然就是一个扼杀活力的工作。如果你能混到上层可能还能做一点“自选动作”,但越到基层,你就越需要循规蹈矩。
而年轻人最大资本,本来就是活力,进入这样体制谋生,你等于主动杀死了自己青春,靠献祭时间和精力来一点点熬资历,用自由换资历,用资历换科层,再用科层换自由……
在这样循环中过活,你图啥呢?无非就图那个铁饭碗而已。可每天生活在这样压抑中,别人不仅要告诉你如何干活,还要告诉你如何思考,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来说,其实饭也吃不香。
是的,体制内是铁饭碗,但也是铁牢笼;是稳定,但更是一种稳定的摧残。
所以当这个公号给了一份收益的保证时,我毅然决然的交了申请,没有半点犹豫。
若说后悔,我现在倒是蛮后悔没有早一点走出来,错失了很多机会。
当然,辞职自主写号谋生,这条路注定是难走的。某些朋友可能觉得我如今是自己的老板,想休假就休假,每天睡到自然醒。
真不是,我最近算了一下,如果把看书、码字、构思等等时间都算进去,我现在的工作时间其实比在单位上班时要多得多。
另外,被“炒鱿鱼”的风险同样也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知识星球这些平台和读者您,其实才是我如今的老板。我若哪篇稿子写得不合适,读者要取关,平台要删文甚至炸号,那都是举手之劳,与领导开除我相比实在是容易太多了——你想想,我辞职都费那么老些功夫,领导想开除了我得多么大费周章。
但裸辞以来,我确实感到了一种久违的自由,这就好比孙悟空戴上了唐僧给的金箍,当然是不自由的,但相比于被压在花果山底下那五百年,他是自由的。
而这份自由,正是我所追求的。
对我那所剩不多的青春来说,最好的告慰能是什么呢?无非自由而已。
昨天的稿子,我写“报志愿的四大原则”,但写来写去,我觉得真正的原则只有一条:最好的职业是什么?是不用看他人脸色,“站着把钱挣了”的行当。
我昨天写卢梭“手艺人理论”,其实卢梭的意思就是这个。作为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卢梭是最强调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而实现独立与自由的前提,就是你经济的来源,最好不要看他人的脸色,能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独立挣来。
当然,在“利出一孔”的传统社会里,想实现这一点很难,可是卢梭所互换的自由世界中,要做到这一点会越来越容易。

符合这个条件的职业,卢梭才认为那是一份好职业,因为它不会折损一个人自由的生活之翼。
一份自由的职业,培养自由的人,越来越多自由的人,塑造一个更自由的世界,更自由的世界,解放越来越多更自由的职业……
人类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正循环”中完成它的解放与进步的。
眼下,天天码字的我,正在为自己的这样一份职业努力着,也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到来,尽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那些正在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填志愿的同学们,我也衷心祝愿你们,愿你们在大学里能磨练一门不看他人脸色、依然可以谋生的技艺——如果专业实在给不了你,就请用课余时间找到它,磨炼它。
请记住卢梭的教导,用尽青春,为自由的生活而努力,相信你一定不会后悔。
全文完
今天的配乐,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Che soave zeffiretto(今宵微风轻拂)》,因被《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场戏而广为人知,请您欣赏,这一刻,我们都是自由的。
本文35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
祝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能自由的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