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我的投资体系有较大的升级,之前我的投资体系是“买好公司,高抛高吸”,但是经过我对于不同成长性公司的成长性及市场波动的研究后,我的投资体系相对之前有了变化。我新的投资体系为:买好公司,长期持有和高抛高吸结合。如果买了高速成长股,则长期持有;如果买了中低速增长公司,则高抛高吸。

这个变化的逻辑见我《发掘股票投资中的时间价值》这篇文章,在我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投资体系,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那么在投资体系变化后,对应的交易体系如何调整呢,下面二马说一下自己的交易策略。
一、买入策略
在对于个股完成基本面分析,认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后,如果当前个股在低估区,我倾向一次性买够,不会考虑分批买入。不少人希望分段建仓,越跌越买,我认为这样不可取。因为在低估区时,上涨的概率要大于下跌的概率。很可能因为自身贪小便宜,没有没有买够,股价就上来了。
如果当前股价在合理估值区间,我一般会买够基本仓位。如果下跌就继续加仓;如果上涨就算了。
对于一些我认为确定性非常强,成长性很好的股,即使在高估区,我也会买入。如果一年业绩增长能够消化当前的估值,我就可以接受。我称之为提前一年买入法。如果需要一年以上的业绩去消化估值,我会放弃。对于成长股,可以接受1年,还是2年,3年业绩去消化估值,这个因个人的风控要求及对于企业确定性的把握程度而异。
二、卖出策略
1、高速成长股的卖出策略
如果我持有的是高速成长股,那么一般的波动我是不考虑的,我会采用长期持有策略。但是长期持有也不意味着我会持有不动。出现两种情况,会触发我的卖出动作。
A、基本面出现了瑕疵。这种情况,已经不符合我的投资体系了,所以肯定会坚决卖出;
B、估值已经透支了3-5年的业绩增长。我比较保守,过于高估的股票拿不住。
2、中低速成长股
对于这类股票,市场波动往往大于几年的业绩增长。我会采用高抛高吸策略:即,在低估和合理估值区间我会持有,享受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的好处。到了高估区,我就会减仓
减仓的手法是这样的,一次减仓总仓位的10%-20%,然后每涨5-8%就开始下一次减仓,每跌5-8%就启动下一次加仓。也就是说在高估区反复做高抛高吸。
为什么是每次减仓10%-20%,每涨5-8%再次减仓,而不是一次性清仓。这是因为到了高估区后,我还是希望可以享受估值泡沫。例如对于某一只股票,到了高估区后,我减仓1/8,上涨8%后再次减仓1/8。那么这只股票在进入高估区后,需要在上涨56%我才会清仓。我认为这种发生这种幅度上涨的概率并不会太高。这也是避免在普通的中级行情就做飞股票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遇到极端大牛市时会做飞,遇到中级行情不会做飞,同时会享受波段收益。
当出现连续不回调上涨时,我的平均卖出价格要比初次减仓价格高28%。
当出现震荡上升行情,并且最终从高估区起始位又上涨了56%以上,我的平均减仓价格只会比初始减仓价格+28%更高;
当该股出现高位震荡,并且最终又跌下来的情况,因为在高位做了高抛低吸,每做一次大概赚了1%,如果有机会反复做,收益还是可以的。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坐过山车。
这是二马的交易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在适度高估时不做高抛低吸,在大牛时一次性清仓。
这两种方法,没有优劣,这样看性格和选择。我的这种方式,在牛熊之间的漫长时间内,可以通过这种手段兑现收益。但是遇到极端牛市行情时,收益肯定不如持股不动的人。所以是选择平时就兑现,在大牛市少兑现;还是选择平时不兑现,在大牛市时一次多兑现。这就是选择。
我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有两个原因:
A、这种方式可以控制回撤,是通过平滑收益的方式控制了回撤。我非常看重抑制回撤。
B、我认为对于企业的把握能力没有那么强(这是弱者体系的反映),我也更愿意通过中级行情下的高抛低吸去兑现收益,避免因为看错了企业,导致长期持有收益很差。
三、股票买卖的估值判断
股票买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于估值的判断,缺乏估值判断,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是空中楼阁。
下面二马说一下自己的估值判断策略。
关于对于一个公司估值最科学的方式是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将这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下。那么既然要对一个公司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就需要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常用的自由现金流预测方法是两段法,将一个公司发展阶段假定为两段,前一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后面一段是永续平稳增长阶段。
自由现金流折现首先是一个估值方法,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企业选择的方法。既然要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个企业是否有可能永续增长。这个思考很关键。我观察到绝对多数股民不具备这个思考能力。
事实上,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永续增长。但是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能力永续增长的公司。在我看来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能永续增长呢?他需要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另外,他需要有维持这种差异化竞争力的能力。不符合这两点的公司,无论它短期多么风光,长期都很危险。
估值的前提是企业选择。
在选择了公司后,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需要判断的,这就是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影响公司成长性的因素包括行业的成长性、公司竞争力带来的集中度提升及盈利能力提升。但是无论是对于行业成长性还是公司的因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成长性都只模糊的预估。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考历史数据,但是也我们知道历史不能代表未来。所以关于一个公司成长性的预测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不同人关于一个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测可能在10-30%之间。虽然偏差很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还是一个正增长,不是负增长。说明大家的预估存在了某种一致性。
很多人说,我不会预测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其实在他说这句话时,他潜意识是有预测的。只不过这个预测的偏差幅度可能有些大。让他不愿意表达出来。因为如果他预测一个公司未来是负增长时,他肯定不会投资这个公司。
关于一个公司的成长性预测有较大偏差其实是正常的。例如有五个人对于一个公司未来五年的成长性做了预测,总体上在10-30%之间,五个人的预测数据分别为10%,15%,20%,24%,30%。最终五年后,公司的成长性为19%。这个结果证明那个预测数据为20%的人的预测更接近最终的实际情况。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个人的预测能力更强,因为他大概率是蒙对的。
但是我们发现,大家的预测虽然有偏差,总体上和实际结果的偏差不是很离谱。所以,我们大家在公司成长性预测时,其实应该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且这个范围还不能太窄。
有了基本的增长区间预测,我们在对一个公司做自由现金流折现时,如果当前的价格已经高于很乐观的增长预估下的折现结果。那么他肯定是贵的。
另外,很多人很习惯用PE 去判断高估还是低估。在用PE 判断时,我的建议是这样的。用PE和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一起判断。
对于多数公司用PE-TTM百分比还是可以大致判断这个公司是否高估的。如果十年PE-TTM 百分比大于90%,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公司是高估的。为什么用十年10数据呢,这是为了确保在历史PE数据中包括上一次牛市的高估数据。
是否当PE百分比到了90%以上就减仓呢,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人对于不同公司的认可程度,更认可的公司,可以把启动减仓的值设置的更高一点。
为什么要结合成长性数据和PE-TTM 百分比一起判断呢。因为PE百分比代表的是过去,而成长性面对未来。如果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成长性和过去不同了。那么对应的PE百分比还是要调整一下。避免刻舟求剑。这里我们用股王茅台举例说明一下,2021年2月茅台的PE-TTM接近2007年大牛市。但是其实2021年的茅台要比2007高估很多。2007年的时候,茅台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现在也就在15%左右。
那么PE百分比到多少时建仓呢?这个要结合成长性一起分析。如果成长性一般,就要把建仓时的PE百分比设置的低一些,例如低于20%。如果成长性好,建仓的PE百分比可以高一点,例如50-60%。这是因为如果股价不变,业绩增长很快就会消化估值。
有时候会发现,按照PE-TTM 百分比估值时,合理估值和高估的PE-TTM 区别并不大。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叫做业绩透支法。
一个例如一个公司的合理PE为25倍,未来五年的业绩增长率为120%。假定我们用5年业绩增长投资法去估值,那么25*(1+120%)=55倍。透支了5年业绩增长的55倍PE 可以认为是高估值。
当然到底用五年业绩增长透支法,还是用三年业绩增长透支法,自己去判断。哪个让自己舒服就用那个。
第四种判断估值高低的方法是情绪法,在大家都不买入的时候买入、都不再谈论股票时买入;在周围人都在兴奋的谈论股票,哪怕之前从来不谈股票的人都在说炒股赚钱了。这个时候卖出。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非常考验人性。
二马点评:
今天我们首先讲了企业选择方法,我们选择的企业必须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且这个优势还很难被复制、打败。
其次我们讲了四种估值方法:
A、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B、PE百分比法;
C、基于PE百分比的透支法;
D、情绪法。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我们对于企业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用那种方法需求权衡,可能需要同时用到多种方法。
相对于投资体系来说,交易系统只是一个辅助系统,股票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选择长期成长性高的好公司。交易系统只是兑现利润的手段。
------------------------------------------------------

低佣金券商推荐:
A、Top3券商,万1.2佣金(含规费),6%融资利率,场内基金免五;
B、万1最低佣金开户(含规费),5.99%融资利率,场内基金免五,支持同花顺。
       推荐一个股票、基金数据服务的小工具,包括:个股及指数估值;智能选股;个股研报,投资亮点,风险提示,个股对比、基金测评。
过往文章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