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香港许多有红遍ins的打卡建筑,如彩虹邨、祖尧邨、励德邨等公共屋邨。这些居民楼颜色鲜艳,形状特别,不像大多数新加坡的组屋,四四方方的,毫无颜色……
新加坡的组屋真的如此单调无味吗?这些年来,政府不停地推陈出新,提升组屋的设计风格,社区也”摇身一变“。
复古电视机
淡滨尼41街第417座组屋
(图源:Unsplash)
占用六层楼的模拟电视测试屏幕,一眼就能辨识出来,耳边好像还响起了以前电视的滋滋声呢。
这个精致的设计由组屋的居民投票决定,也为附近另外14栋组屋染上复古氛围,整个地方就是一个打卡圣地啊!
彩虹楼
后港7道第316座组屋
(图源:Shutterstock)
想看彩虹的时候不用再盼着雨后才能见到,后港这座组屋就有一个随时都能看见的彩虹。
其实之前勿洛(Bedok)也有一栋“彩虹楼”,但在翻新后彩虹已经被盖住,新加坡唯一一栋“彩虹组屋”可能只能在后港找到了。
梯田组屋
榜鹅水滨台 Terraces I & II
(图源:Shutterstock)
榜鹅水滨台I和II建于2015年,其建筑灵感取自于亚洲层层叠叠的水稻梯田。屋顶露台形成的层叠的天际线以及独特的布局,增强了造型的梯田形状。组屋的设计利用空气自然流动和太阳路径,优化了自然通风和光照条件,也减少了热量吸收。
组屋的视野都朝向海滨和丛林庭院,六角形的中央空地作为主题景观元素,强化了生活在城市绿洲中的理念,给人很舒适的感觉。
(图源:travelkakis IG)
蒙德里安风
德惠巷第1-7座组屋
(图源:Getty Images)
德惠巷的7栋组屋在2018年翻新,外墙被重新油漆,白墙上的红色、黄色、蓝色形成一种马赛克风。这个设计非常适合组屋方形的形状,让一栋栋屋子看起来不再如此单调。
这个配色方案的灵感来自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ain)的Composition系列,通过纯粹的色彩和线条,让组屋变成社区的亮点。
(图源:Xavier Lur Twitter)
倾斜楼顶
波东巴西3道第142座组屋
(图源:Flickr)
这几栋组屋的倾斜时屋顶设计感十足,衬上红色和橙色的线条,会不会给人一种想要从斜顶滑下来的冲动?梯形设计让组屋看起来像是躺着的三角形,还有点像课本里的数学题呢。
新加坡早期的进行城市规划想让不同的邻里有独一无二的外貌,因此波东巴西这些组屋的顶盖不是建筑上的错误,而是有好好计划过的哦~
(图源:kiangwee IG)
巨大四叶草
宏茂桥2道第259座组屋
(图源:Google Maps)
这座组屋建于1981年,由4个圆形大柱组合而成,是宏茂桥的地标建筑。这也是建屋局的尝试之一,虽然有人觉得这栋楼看起来像个巨大的四叶草,挺可爱的,但也有人批评圆形的墙壁比较难摆放家具。
这里在2014年被重命名为The Clover @ Kebun Baru,是新加坡唯一一个圆形组屋。
新加坡的“万里长城”
黄埔西第34座组屋
(图源:stanley_chee IG)
黄埔这栋组屋建于1971年,半环形建筑外观让组屋看起来好像被一座墙保护着。这里的走廊长达320米,相对于3个足球场的长度,是新加坡最长的组屋。
这座组屋因为这长长的走廊成为加冷(Kallang)的地标之一,2020年还在新加坡邮政局(SingPost)的邮票上出现过哦~
(图源:SingPost官网)
梧槽坊
Rochor Centre
梧槽坊建于1977年,是70年代市区的重要地标之一。这里的四座组屋拥有缤纷色彩的外观,而且购物商场和住宅都建在同一个屋檐下,十分特别。
但是为了建设南北交通廊道(North-South Corridor),梧槽坊在2018年被拆除,引起许多人的不舍。40多年的历史,如今只能通过照片回忆。
(图源:Flickr)
你有在新加坡见过其他有趣的组屋吗?在评论区里分享吧!
相关阅读:
编辑:ZQR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
— END —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