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在构思标题时就想过几个对于「经典」单品的理解,比如设计出不管在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都极为实用恒久不变的形态样貌;长期代表某支群体或某类文化;影响行业,成为其他品牌相继借鉴模仿的蓝本。通常情况下只要做到上述三点中的任何一项,我们都可以将其理解为「经典」,但用此去描述Dr. Martens似乎又不够说明问题缺了点灵性(因为Dr. Martens三条全占了)。就在我纠结如何“旁敲侧击”为Dr. Martens下一个精准定义时,猛然想到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民间统称「马丁靴」,这才发觉形容的Dr. Martens的「经典」就在其本身马丁靴就是Dr. MartensDr. Martens就是马丁靴。
并非是夸张,在绝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Dr. Martens已经将马丁靴这一品类的鞋型捆绑,构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标识。而更为深层的理解,自品牌1960年诞生至今的漫长历史洗涤下,马丁靴早已跳脱出最初的工人靴角色,Mods(摩斯族)、Skinheads(光头党)、Two Tone(双调)、Punk(朋克、Goths(哥特)、Grunge(垃圾摇滚)、Britpop(英伦摇滚)等亚文化群体的狂热追捧令其内核愈发丰满。由此我们得到一条神奇公式,马丁靴+亚文化=Dr. Martens。
作为并不属于球鞋阵营靴类品牌,Dr. Martens近两年创造了罕见的市场增势。或许各位已经留意到Dr. Martens最近之于时尚圈频繁的联名动作,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联名款不断放大其在高端时尚领域的声量,声量带动与之相似常青款的火爆,二者相互“扶持”构成品牌商业策略上的“永动机”。
Dr.Martens X CLOT 1461
今年恰逢1461三孔马丁靴诞生的60周年,Dr. Martens邀请CLOT以这双经典鞋履展开合作,并即将在5月29日发售。不难看出联名款极大保留了1461的原本形态,当然不仅是CLOT,突出特色之余保持Dr. Martens鞋款本身的原汁原味,是每个合作方心照不宣的安排。所以为何设计师们都力求保留Dr. Martens的经典性?别急,让我们慢慢聊。
惨痛意外下的美丽灵感
Klaus Maertens|1945
Klaus Martens(左)和他的商业伙伴Herbert Funck
一段同样由自身惨痛经历带来的灵感。1945年,年轻的德国军医Klaus Maertens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意外摔伤了脚踝,受伤恢复期间为了减轻穿着军靴时引起的痛楚,Klaus Maertens决定自造鞋子。通过一对老旧鞋楦和少量皮革针线,Klaus Maertens在疗养期间制作出了原型鞋款,并分享给他大学同学Herbert Funck,希望借以他的技术支持完善产品并实现量产。最终,在二人的通力合作下,于1947年靠着废弃的军事物资发明出具有气垫装备的生胶底皮鞋。因为兼备缓震和耐穿耐磨等特性,二人的设计快速风靡成为了当地爆款。
不过与我们设想的天差地别,Klaus MaertensHerbert Funcks设计的“初号机”最初与亚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连军人工人都不穿,忠实客户是整体年龄偏向40+家庭主妇。1959年,不断壮大的体量让Klaus Maertens二人开始思考进军国际市场,并尝试在鞋类杂志上投放广告,等待那通有缘人的来电。
马丁靴的工装靴基底
R. Griggs&Co. Ltd.|1901
Griggs公司在北安普敦郡的制鞋工厂
时间回溯到1901年,Benjamin Griggs和他的儿子Reginald在英格兰的Wollaston村创办了制鞋厂R. Griggs&Co. Ltd.。在之后的40年中,Griggs以生产高品质的工装靴收获声誉,并逐渐成为英国制鞋产业的核心。尽管已经成为制鞋大户,但Griggs依旧缺少核心产品与可以领导文化市场的流行外观,公司发展停滞不前。就在他们惆怅之际,家族第三代接班人Bill看到了Klaus Maertens在杂志上张贴的广告,命运线收束,两个相互谋求进步的公司走到了一起。
Klaus Martens(右二)在Griggs公司门外

如果抛开对于马丁靴的特殊印象,Dr. Martens本质应该是一双工装靴。Griggs凭借几十年来的制鞋经验,在引进Dr. Martens时在原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变,包括更舒适的后跟处理,圆润简洁的鞋头设计使其更为合脚。当然还有凸显产品亮点的独特的黄色缝线,「AirWair」标签,以及绣着Bill手写标语:“ With Bouncing Soles弹力鞋垫)”的鞋跟提环
Dr. Martens经典8孔「1460」
Dr. Martens3孔「1461」
此后,Dr. Martens带有Airwair的靴子便开始在Northamptonshire大量制作生产,首款产品于1960年正式推出,是双经典8孔Cherry Red靴(8-eye boot)。因为释出的时间是当年的4月1日Dr. Martens就以年月日将其命名为「1460」。相同的命名逻辑同样出现在次年推出了3孔黑色皮鞋(3-eye shoe)「1461」上,作为Dr. Martens最OG的鞋款,「1460」「1461」就是当下的现金奶牛与创作蓝本。不过此时的Dr. Martens还并未摆脱其”工装靴“的范式,属于它的革命还未到来。
亚文化的Dr. Martens
人民的马丁靴
60s-90s
与许多传统的英国品牌一样,Dr. Martens与60s-90s青年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贯穿于Mods、Skinheads、Two Tone、Punk、Goths、Grunge、Britpop等等近乎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亚文化群体。但即便成为XX亚文化的象征,与普罗大众相比仍属于小众范畴,而无论是最初的工装靴,还是今天已经“垄断”马丁靴头衔的时髦单品Dr. Martens常青的原因都会归于那个最基本的事实,他们是服务于大众的鞋子
最初生产的Dr. Martens是服务于长度奔波的邮差与工人所设计的专属靴款,不出所料「AirWair」带来的舒适脚感与每双定价2-3英镑的实惠定价,在英国的工人阶级中掀起了抢购狂潮。全因其实用属性,受工人追捧的Dr. Martens迅速在阶层内部开始二次发酵,孕育自工人阶级的Skinheads顺理成章的成为拥抱Dr. Martens第一波亚文化群体。
顺便交代一下社会背景。受战后上世纪60年代影响,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而英国青年亚文化本质是工人阶级后代,反对原工人阶级母体文化的现象。一个明显的标识即青年人亢奋地通过衣着、品味和风格建立和表达自我,其中出身不错手头有钱的青年人演变为Mods,而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因为无法承担这种享乐式的生活方式,便逐渐形成了光头+牛仔裤+工装靴的搭配公式,这也就是Skinheads。如此看来,价格实惠、舒适耐磨Dr. MartensSkinheads选中即为历史的必然。
Peter Townsend

全因Skinheads的热烈追捧,Dr. Martens很快受到了明星与其他亚文化群体的注意,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The Who乐队的吉他手Peter Townsend。1966年,Peter Townsend成为了第一个公开穿着Dr. Martens演出的明星,以象征自己代表工人阶级自豪感和叛逆态度。
Elton John穿着137厘米的马丁靴
在第一代Skinheads和Townshend的共同加持下,Dr. Martens仿佛一夜之间改变了历史进程,从新式工装靴转变为代表亚文化衣着样貌的符号。而来到70年代,已经有不少如The Clash、The Sex Pistols乐队都穿上Dr. Martens,其文化属性在当时朋克、迷幻摇滚、哥特等音乐文化的浸染下被不断放大。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1975年英国传奇乐手Elton John在摇滚歌剧《Tommy》中,与The Who乐队合作表演时穿上的那双特大号Dr. Martens。这双由舞台设计大师Shirley Russel设计的高达4英尺6英寸(137厘米)的夸张靴款,将Dr.Martens品牌印象推广至国际市场。

英国布莱顿「 Great Skinhead Reunion」
在品牌诞生来10年间的不断孕育发酵下,Dr. Martens已于英国本土的亚文化群体间呈统治地位。直至今日,在英国布莱顿每年一度举行的「Great Skinhead Reunion」聚会活动上,Dr. Martens仍是活动中出场率最高的鞋履。不过有趣的是,70年代的Dr. Martens同时也是英国警察的标配工靴,或许在所有亚文化青年的心中,Dr. Martens就是不可一世的文化符号。但在品牌自己甚至绝大多数工人阶级看来,Dr. Martens只是那双价格实惠、舒适耐磨的马丁靴而已。
Eddie Vender
Matt Dillion
来到80年代,Dr. Martens也借着80年代美国乐队赴英巡演的时机,顺势于1984年在美国发售。当时的美国业已即将成为流行音乐文化新的中心点,而漂洋过海的Dr. Martens也迅速被Eddie Vender、Matt Dillon、Bridget Fonda等正值流行的西雅图Grunge音乐人纷纷上脚。而也有一部分美国艺术家开始将Dr.Martens用彩色鞋带、啤酒瓶盖、喷漆等元素进行DIY制作,成为Dr. Martens在美国流行文化中的独特部分,也因此打开了女性消费者的市场。
流水的潮爆款
铁打的马丁靴
Dr. Martens X Yohji Yamamoto AW16 / SS17
Dr. Martens X Yohji Yamamoto AW17 / SS18
Dr. Martens X Jean Paul Gaultier
自2003年开始,Dr. Martens就开始成为Jimmy Choo、Vivienne Westwood、Yohji Yamamoto、Jean Paul Gaultier等一众国际大牌及设计师品牌的香饽饽,为何他们都钟情于马丁靴,我想全因那段影响时装风尚的亚文化情节。Dr. Martens作为成长于那段特殊年代的品牌,不仅仅是贯穿亚文化的从始至终,其马丁靴的符号象征已经深入涵盖了奢侈时装,街头文化与大众市场。
Dr. Martens X Rick Owens
Dr. Martens X MASTERMIND WORLD
Dr. Martens X WTAPS
Dr. Martens X Supreme
另一方面,所谓流水的潮爆款、铁打的马丁靴,即便不考虑Dr. Martens丰富的文化名人背书,光马丁靴=Dr. Martens这一张牌,就足够能打。从诞生之初就未曾经历大改动的1460与1461马丁靴,在褪去摇滚乐队、青年文化的光环后,以经典、百搭耐穿的特质容纳于不同风格的穿搭造型中,也让各类设计师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将其加以创作、改造,并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形态。
事实上无论什么咖位的设计师,在改造时都选择可以保留蓝本的绝大部分特色。不是说1460与1461设计上就已经趋近完美改不了,还是那句话「马丁靴就是Dr.  Martens,Dr. Martens就是马丁靴」,当我们看到这个鞋型时,你会马上想到那个受千万亚文化青年热衷追捧的时代,以及感受到这双鞋子本身具有的魅力。所以保持原貌才是对Dr. Martens最大的敬意。
Dr. Martens 2021 CNY
而既然说到了保持原貌设计的魅力,那这里就再插播一条正面案例,就是Dr. Martens今年设计的CNY系列。区别我们惯性思维下CNY系列的“浓墨重彩”,Dr. Martens以经典大方的纯黑版1461为基底,借犹如海纳百川寓意的波浪元素和象征吉祥和平的玉石,简单直接的点明中国主题。还记的前两天Xander Zhou对于中国风的理解吧:「直接感受它美或不美,而不用去给你的作品承载太多传统与历史的压力。」Dr. Martens 1461是美的,中国玉饰也是美的,两个美好事物不加修饰的简单组合出来就是好看。
Dr. Martens X CLOT 1461
说回本次联名,CLOT作为少数几个创作中国风,美感与韵味均在线的品牌,在拿到企划的第一时间, 也是尽可能的呈现双方最淳朴的美感。比如在保留1461经典鞋型的前提下,CLOT将自己极具辨识度的红色色调融入鞋子大底与灵魂缝线,体现传统的中国风韵味。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幸运和财富,而在Dr. Martens眼中,红色凸显着年轻与活力。两个品牌均忠于其永恒文化根基,寻求在东方和西方创意间的平衡。
有关CLOT与中国风,印象最深刻的记忆点莫过于CLOT与仓石一树(Kazuki Kuraishi)共同设计的Silk Royale锦缎,它不仅是CLOT服装系统中最有影响力的图案设计,更在与visvim Christo、NIKE Air Force 1的不断尝试中,将中国传统面料的美感与艺术性推广至流行语境。
对于这种经典单品,我们买联名买的不是新鲜,而是双方品牌对细节的呈现。于是乎,我们在1461的鞋垫上看到了CLOT Silk Royale锦缎图案的应用。而对于Dr.  Martens标示性的外露缝线,选择使用与大底颜色相同的红色加强了鞋子的一体性,提升高级感。
而就实穿角度分析,鞋型是低帮的1461,本身就有着比高帮1460更轻便的重量和更多形态的风格尝试。红色大底与缝线看上去有些跳脱大胆,但在夏季只要控制好全身的色彩比例,完全可以将其作为突出造型的视觉亮点。
结语
将产品打造为一类鞋款的代名词,或许是每个鞋履品牌的终极归宿。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参与
Dr. Martens X CLOT 1461小黑盒限量抽签活动
福利
Dr. Martens 1461马丁靴 X 2双
详情关注
官方微信:KLKNOWS1 / KLKNOWS2
新浪微博:李小科-K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