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上塔架的队员们,都是党员。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我当时想,下一次,我也要上塔架。
“无数次地想象‘天宫空间站’的模样,却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在天和核心舱发射现场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只能守在厂房远观发射的员工,成长为勇挑重任的一线调度,当年那个担心自己达不到入党标准的青年,已把党的精神刻进骨髓里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一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4月26日19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项目办计划助理罗皓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刻,距离他参与的项目——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还有不到72小时。
  “这么多年,我无数次地想象‘天宫空间站’的模样,却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在天和核心舱发射现场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建党百年,真是太光荣、太幸运了。”罗皓说。
▲ 在天和核心舱发射前动员会上,预备党员罗皓同志(左一)面向鲜艳的党旗进行入党宣誓(4月26日摄)
下一次我也要上塔架
  罗皓确实幸运,他的成长之路恰好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1992年9月21日,7岁的罗皓把玩着手中的纸飞机,电视里的新闻正在播报“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那一年,众多航天先辈义无反顾投身深空探索事业,航天梦也在罗皓心里埋下一颗闪闪发光的种子。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之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务圆满完成。仍在读书的罗皓望着航天员出舱的一幕,钦佩不已。
  “研究生一毕业,我就加入了航天队伍;入职不到7年,我就参与了‘天舟一号’的发射场任务,那可是咱们‘三步走’战略计划中的第二步收官之作。”罗皓提到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就是传说中的“太空快递员”,它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顺利升空,任务是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完成对接。而它升空前的一幕,尤其让罗皓揪心和触动。
  “当时我在总装厂房,通过大屏幕察看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加注系统正在补加液氧,离发射塔架不远处的几个液氧管道排放口全在冒白汽。就在发射前7小时,突然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登上了发射塔架。太危险了!”
  上塔架意味着和火箭近距离接触。火箭点火发射时,助推器温度可达3000℃。而且当时使用的推进剂易燃、易爆,液体火箭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等推进剂更是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因此,临近发射上塔架风险很大。但有些工作必须靠人工进行最后的操作和检查,甚至要坚守塔架直至发射前15分钟。
  “上塔架的队员们,都是党员。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那些身影,直到现在仍时时出现在我脑海里。”罗皓说,自己当时想,下一次,我也要上塔架。
完成试验任务一切都值了
  彼时的罗皓,还仅仅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爷爷是一位老红军、老党员,父母也是中共党员,从小耳濡目染,我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敢于牺牲、甘于奉献。在我的信念里,入党很神圣,以至于每每提笔写入党申请书时都会犹豫,担心自己还不够优秀,没达到入党标准。”
  直到2015年2月10日,罗皓在30周岁生日当天,郑重写下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已然而立之年,我的理想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国航天队伍中,不乏热爱钻研、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共产党员。而我身边有太多优秀的党员榜样,深深感染了我。”罗皓说,比如自己的师傅盛培杰。
  2017年下半年,罗皓加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大型试验项目,和盛培杰负责计划调度。这项工作直接关系整个项目进度,必须时时刻刻跟进,不断对计划调整优化纠偏。
  一开始,罗皓经验不足,对独自安排计划没把握。盛培杰的父亲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为确保项目及时推进,他在医院安顿好父亲后立刻返回厂房,指导罗皓制订计划,忙完又马不停蹄赶回医院。
  罗皓深受触动:“这不仅是航天人的精神,更是共产党员的觉悟和信念:为人子,须尽孝道;为航天人,需对项目负责;而作为共产党员,则必将坚定信仰,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虽然那个月天天加班,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但当新一代飞船在天津按时按点完成试验任务时,一切都值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载人航天工程也受到影响。神舟十二号的电测迫在眉睫,相关项目办决定让一小部分人先行开展紧急的工作。春节期间,罗皓主动请缨,加入先遣队,及时组织了神舟十二号电测。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只想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但凡有困难就要去攻克,但凡有危险就要在第一线。”他说。
这就是最自豪的事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三步的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
  罗皓再次来到海南文昌发射场。“不同于四年前,文昌发射场不再用纸质调度单,而采用了一套先进的电子化调度系统,全体参试人员能及时收到任务清单,清晰明了且能实时更新。更大的不同是,我和同期入职同事都成长了。”
  当初那个守在厂房远观发射的员工,成长为勇挑重任的一线调度。那个担心自己达不到入党标准的青年,已然把党的精神刻进骨髓。
  火线炼真金。作为空间站项目办的综合计划助理,罗皓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践行了他对党的承诺:“一线工作极富挑战,发射场的任务从来都紧迫又不断变化。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发射场三四百人的工作有序进行,我热爱的载人航天项目能按时推进,就是最自豪的事,也是我不断追求的理想。”
  2021年恰逢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
  “我们的火箭越做越大,推力越来越高,航天器越来越先进……更令人骄傲的是,在太空中建造空间站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从今天起,我将以党员身份继续从事挚爱的事业,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贡献更多力量。”罗皓在入党宣誓后说。LW
刊于《瞭望》2021年第24期
延伸阅读
视频号
扫描二维码 ↑ 
关注【瞭望视频号】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