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呆爸第380篇原创

文/阿呆爸

大神梁晶,再也回不来
甘肃一场超级马拉松越野赛,有21名跑友遇难。
今天一早,看到这个新闻,在那一瞬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也是马拉松、越野跑爱好者,常年关注跑圈的事,马拉松赛事出事故不算是个新闻。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一般都是一两个而已,像这一次一下子21个跑友遇难,真的是太意外,太震惊,太难过,也太沉重了。
一整个上午,我都躺在沙发上刷各种报道,瘫软着,完全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最难过意外的是,这次遇难的跑友里,有两个还是合肥的。虽然和他们没有私交,但都在几个跑友群里,有共同认识的朋友。
尤其是梁晶,上星期我还在这个公众号上写文章提到过他。
当时我举他做例子,说明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跑友圈,尤其是超马这个圈子,说大不大,全国活跃的爱好者估计最多也就三四千人吧,高手更是寥寥无几,只有那么一两百个。梁晶就是这个圈子里的大神。他是在非常偶然的状态下发现自己的跑步天赋,然后在最近短短几年里迅速崛起,成为国内跑圈的顶尖高手,成为大神的存在。
今年的时候,我关注了他的抖音,还经常刷到他的生活日常,留留言,私个信的。也看得出他一家人很有爱,和老婆感情不错,女儿也只有两三岁的样子。上个星期还刷到他老婆拍视频,吐槽他吃饭吃得多的,笑起来憨憨的。
是真的意外,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他遇难了。
这21个遇难的跑友,他们很多人和我相仿的年纪,有几个还有共同的朋友,有共同的爱好,还可以看到几天前大家微信群里的谈笑。
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高高兴兴去参加一场对他们来说看起来难度很低的比赛,结果却再也没有回来。明天和意外,到底谁先来?难以接受。
极端天气,失温的可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据说现在甘肃省已经成立调查组了,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权威的结论出来。
依据我个人的经验,这个悲剧至少是三方面因素发酵而成的,很难说谁是最根本的。极端天气是诱因,是导火索。赛事运营方的救援不及时,未能充分预判风险,及时中止比赛有责任。再加上参赛者的一些麻痹大意。
天灾是肯定的。
我这种在南方跑步的人,真不知道甘肃的极端天气可以这样厉害。
看参加这场赛事的跑友爆料,当地早上天气还马马虎虎,到了中午一点左右,就突变冰雹、冻雨、大风。气温降低到了只有三四度,大风吹的人连塑料保温毯都裹不住,有的甚至直接吹破了。
极端天气面前,是不分什么顶尖高手,还是普通跑友的。只要遇到了,老天爷一视同仁。最可怕的是,极端的天气会造成很最严重的影响,失温。
我们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度左右。但是在野外,大风一吹,雨水一淋,身体会觉得寒冷,打哆嗦,体温迅速下降。
如果降到了30度左右,那就会出现休克,昏迷。从目前的新闻看,这21名跑友就是因为失温离开了人世,通俗地说就是冻死了。
失温的过程非常快,快到你稍微一麻痹,犹豫那么十来分钟,就丧失了自救的机会。
而且最麻烦的是,虽然玩极限运动、登山的朋友,大都具备失温的知识,也知道要重视这个事情。
但实际上,因为平时很少遇到这种极端天气,一下子遇到失温了,也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到底是一时的身体机能紊乱克服一下就行了,还是致命的失温在发生,需要立即中止,开始自救。
赛事运营,要从最坏的情况去打算
赛事运营方有没有责任?我的判断,是很可能有。
甘肃白银这场山地马拉松赛举办的地点,是在黄河石林一带。这个赛事运营已经好几年了,口碑还不错,赛事运营方也比较有经验。
但是今天看来,这样的赛事运营、保障还是不够,可能根本就没考虑过极端天气。
我参加过很多赛事,可以保证地说,每一个赛事运营方,都知道极限赛事有危险,都怕出事,也都会尽力去做各种保障、预案。但是坦率地说,很多时候,想到了也未必有能力做到。他们制定的那些预案、保障,一般也只能应对一般的突发事件。
比如说,赛道上有2个队员摔伤了怎么办,有3个队员手机没信号了怎么办。这样的突发事件,赛事运营方一般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但是像甘肃种次极端天气,一百多个人近乎集体性的遇到失温、退赛,二三十个联系不上了,可能赛前谁也不会想到。
山地马拉松赛和普通的公路马拉松赛,救援难度,完全是两个级别的。在公路上跑,出事了,急救人员反应快,两三分钟就能到场,救护车也能随时无障碍的开过来。
但是在深山老林,要找到参赛者出事地点,再急救,再运走,就算是立即调动各直升机来,估计没有一两个小时都难。
这就更加考验赛事的运营了。路标设置、志愿者培训、强制装备、救援装备、关门时间,设置合理吗?赛前强制检查了吗?这些都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都应该往最坏的情况去打算,去保障。容不得一丝一毫闪失的事情。
以我参加一些赛事的观感,实际上可能真的就是承平日久,大家都有些麻木了。不出事,大家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一出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极限运动单兵作战,风险太大
参赛的跑友自己有没有责任?
很难受,也是很残酷地说,也很可能多少有一点。这一次甘肃白银的山地马拉松,我看到很多图片里,手都是短衣短裤,保温毯、手电筒、冲锋衣之类的必备都没带,赛事方似乎也没有太强制。可能就是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心里多少有些麻痹大意了。
我们普通爱好者100公里,二三十个小时打打酱油完成了。但是对于顶尖高手来说,都是想在十来个小时里完赛,刷PB,拿奖牌。放在平时,只要经验足,少带点装备无所谓,但是遇到突发情况了呢?后果就很难说了。
超马、越野赛、马拉松、登山、沙漠徒步,等等这些运动,都是属于极限运动。参加极限运动,对一个人的耐力、意志力、判断力、责任心综合考验是非常大的。
以我自己来说,参加极限运动,身体都会遇到强烈的障碍,很多时候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是挺不过去的,需要你立即做出决定,中止比赛,退出赛道。然而实际上,很多人不舍得立即退出去,会以为自己经验足,会麻痹大意,最后很可能就引发大错。
据我所知,像梁晶这些越野大神,真的就是把跑步不仅当成了爱好,也当成了养家糊口的事业。
但非常可惜的是,在目前中国的赛事环境下,还没有成熟的经纪公司去包装、去运营、去保障他们的权益,导致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单兵作战,没有人在安全性方面帮他们做保障,职业化程度也不高,风险非常大。
马拉松赛太多了吗?
这两年,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担忧:中国的越野赛、马拉松赛发展太快了,甚至有些鱼龙混杂了。到底有多快,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我大概是2009年开始跑马的。那时候国内本土马拉松、超马赛事,加起来一年也就二三十场,报名启动了经常是一个星期半个月还报不满。现在呢?
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大大小小的,民间的官方的,一年大概有两千场。特别是每年的三四月和十一十二月,经常是一个周末有六七场马拉松赛事同时开跑。以至于“马拉松太多,跑者不够用了”成为跑圈人人皆知的戏谑。
作为一个喜欢跑步的业余爱好者,我当然希望马拉松、超马遍地都是,天天都有。这样随时随地,我想参加就能参加,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多爽的事。
但是试着站到局外,我还是觉得十年百倍,太快了,赛事运营能力、经验沉淀,似乎有点跟不上。市场发育要时间,太急太快的催肥,那是虚胖。
我这并不是马后炮,大概五六年前,我还在国内某知名媒体上发表过文章,提醒说,这样蜂拥而上举办马拉松、越野跑,要慎重,在经营成本上要认真核算。
而从跑友、爱好者这一端来说。也许是受各种赛事的宣传鼓动,也许真的就是锻炼爱好,也许就是虚荣心作怪,以非常高的热情投入进去。
而绝大部分人(包括曾经的我自己),都低估了马拉松、超马的难度和风险。亲眼见过很多朋友,训练两三个月,就敢去跑全马,穿个篮球鞋、牛仔裤就敢上跑道。一点经验都没有,就敢去完全陌生的地方跑越野、徒步。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还跑了一次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亲眼看到2个跑友瘫躺在地上,救护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后来我还特意关注了后续,所幸的是没有出现人命。
大自然的力量和恐怖,许多时候,我们一无所知
今年,我也开始重新跑马了,如果大家对跑马拉松、越野赛有兴趣,我的建议就是: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初心。任何时候,参加任何比赛,都不要太过去追求PB,完赛就好。我们去跑超马,去越野,初心应该是体验风景,拓宽生命的体验深度,而非是刷速度,拿奖金。那些PB、奖牌是附赠品,不要舍本逐末,忘记了这一点。
一定要认真训练。都说马拉松跑的是毅力。其实这种毅力不是指比赛当天你咬着牙跑完42公里。它更多地是指,你比赛之前的大半年里,为此制定计划,默默流汗,从一公里两公里起步,认真训练备战。你能忍受着大半年的寂寞和一点一滴的付出进步,这才是毅力。既然要参赛了,要在平时多模拟各种场景,跑量、装备都不能少。
最后,就是要敬畏自然。遇到任何极端天气,一定要及时退赛。深山老林、戈壁荒野、暴雨、冰雹、大风、泥石流、沙漠,他们的力量和恐怖,许多时候,我们一无所知。
写到这里,还是很难过。
中国的马拉松、越野跑市场还没有发育成熟,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一次事故,实在是太沉痛了。在我的认知里,这很可能是二三十年来中国体育领域里最惨痛的一次事故了。坦率地说,如果不是为了严谨,我会将这句话的“很可能”三个字拿掉。
希望今后中国的越野赛、马拉松市场能发育充分一点。对参加赛事的运动员、运营方多一些安全、急救方面的培训。在救援的机制,赛事的保障上进步、进步、再进步。每一个跑者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我们都想开开心心的参赛,安安全全的回家。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也没什么心情找图、排版了,就这样。大家见谅。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已获得授权使用。
收藏,点赞,在看,育儿路上一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