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卡片,关注毯叔走起
开篇先放视频:
钱其实很好赚,听我给你盘个遍。
想看更多视频,点击👆关注我的视频号:毯叔事务所
下面我还为大家贴心准备了文字版。
———————————————————
这几天高考虽然结束了,但压根没有学生敢放松。为什么?
因为一件难度更大的事已经开始了——选专业报志愿。
俗话说得好,七分考三分报。高考考试,可能是年轻人这辈子最后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群体性选拔了。因为从你选定专业那一刻开始,随后的专业学习,考研考博,再到就业,所有竞争都变成了赛道竞争。
赛道竞争和群体性竞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不再是单一的你有多努力就能取得多好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你选定赛道的红利和发展才是决定个人前途的关键,比如你的职业天花板有多高,你能赚到多少钱。
但凡有点信息搜集能力的年轻人在报志愿前,和找工作前都会发现,这几年,发展前景广阔,有红利加持的热门行业,翻来覆去就两个:
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金融。
图源:网络
所以,报考这两个行业的对应专业——计算机和金融的年轻人也在呈指数级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不过对年轻人来说,比这个难度更大的还是,在计算机和金融两个所学技能完全不同的热门专业中,到底该选哪个作为未来几十年将要长期从事的方向。
因为我从事过金融和互联网两个热门行业的原因,最近,一直有很多人在咨询我这个问题。
所以今天,本着对年轻人的未来很关心但绝不负责的态度,我就来给你们盘一盘:
互联网和金融,一个当红炸子鸡,一个老牌造富工厂,远的不说,就说在2021,以及今后10年间,没钱没背景的年轻人从事哪个行业会更赚钱?
想知道你在哪个行业能赚到更多钱的前提,要先知道这两个行业哪个更有钱。
怎么看呢?就看谁对我们国家GDP的贡献更大。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为77077亿元,占GDP比重为7.8%
图源:微博
再来看互联网。
严格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正经行业(嗯?正经?),所以国家统计局数据并没有互联网的GDP占比。
不过,阿里研究院出过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相关经济规模在GDP中占比6.9%。
图源:网络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宏观来看,金融行业吸金能力名不虚传,互联网以一个点的微弱差距落后。
Round 1:金融VS互联网谁更有钱?金融胜。
图源:soogif
当然,身为一个成年人,有一个赤裸裸的真相你要知道,行业有钱可不代表你有钱。
唯一能衡量你是否有钱的维度,在于你的行业和公司能给你发多少钱。
这就涉及了一个核心数据:行业平均薪酬。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IT行业平均年工资超过16万,是国内现阶段“最赚钱”的行业,而且连续4年排名第一。而金融业的年平均薪酬是13万
图源:网络
当然,这个行业平均薪酬,是整合了地域,年龄,行业所有职能得到的薪酬数据,如果是头部公司,薪酬要比这高得多得多。
比如,2019年报中披露出:中信证券平均月薪6.5万,平安银行平均月薪5万,腾讯员工平均月薪8万,可都是实打实的对外公开数据。
图源:网络
不过,这些公开数据对我们普通人的指导意义有多大呢?
大概,就一丢丢而已。
因为,这个数据里有两个字非常重要:平均
什么是平均?类似于我和姚明平均身高1.98米,我和马爸爸的平均财富几十个亿。
我在这里面是个什么角色?是被平均的那个。
图源:《武林外传》
薪酬分布这个事,永远存在偏态分布。二八定律,导致20%的人拿80%的收入,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差别巨大。
所以,想了解一个行业的真实薪酬水平,比起平均薪酬,更应该关注一个数据—— 薪酬中位数
什么是中位数?一个行业里,薪酬的高位值和低位值,分别是收入由高向低排序后前10%和后10%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而中位值就是中间80%人的平均值。
深圳曾发布过一张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表,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行业(也就是互联网的代称)的中位薪酬普遍高于金融,但金融行业的高位薪酬一骑绝尘,比前者高了17%。
图源:网络
这就像两种不同的国家形态:
金融行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类似印度、拉美,5%的富人+10%的中产阶级+35%的普通人+50%的贫困人口。
互联网行业,正态分布更明显,类似美欧日,10%的富人+30%的中产阶级+50%的普通人+10%的贫困人口。
Round 2:金融VS互联网哪个行业你更赚到更多钱?难分伯仲。
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是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普遍数据。数据都真实可靠,但如果你仅从这几个数据就下定判断,未免too young too naive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给你讲一个故事。
去年,中国平安的高管任汇川跳槽去了腾讯,引发业界不少讨论。
图源:网络
很多人都纳闷,任汇川是平安二号人物啊,跳槽去腾讯图啥呢?
答案就在薪酬数据里。
2019年平安年报显示,平安二号人物任汇川一年的收入为:基本薪酬:714万,现存平安股票价值:6300万
咱们来对比下,腾讯二号人物刘炽平的一年收入:基本薪酬:2900万,现存腾讯股票价值:200亿
整体收入一年相差近300倍。这要换我,也要马不停蹄跳槽啊。
那么问题来了:任汇川和刘炽平,行业地位差不多,公司地位差不多,人物地位也差不多,只是换个了行业,咋就有300倍财富差距呢?
我来给你揭秘下:因为这两种行业的员工收入模式完全不同。
前面我提到过,金融行业一年给国家创造7.8%的GDP,算非常有钱的行业了。
可是,从公司属性来看,金融机构基本是国有资本占绝对主导,民营资本为辅的行业结构。这样的企业性质,导致赚到的钱大部分到了财政部、汇金公司、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手里。
图源:soogif
正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那作为职业经理人的金融狗能拿到什么钱呢?主要就是工资+年终奖。
基本工资,每年有稳定涨幅。年终奖呢,国有金融机构一般是吃大锅饭,看你们公司的营收,你们部门的营收,再看你在部门的排序来发。比如5年左右的投行民工,大概能拿100w。银行方差更小,总行核心部门,5年经验的能拿50w左右,四大行客户经理也就15-20万。
互联网公司的收入模式则完全不同。
在互联网公司里,老板会告诉你,你不仅是员工,更是公司的股东。你的收入组成为:工资+年终奖+股票/期权。
级别越高,股票/期权的比重越大,举个栗子,像阿里P10这种高阶互联网人才,股票几乎要占到整个薪酬包的70%以上。
横向对比下,阿里P10拿到的工资+奖金部分要比金融机构的MD少一些,但是啊,重点是但是,他们手中的股权基本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量级。所以,你懂为什么蚂蚁的员工抑制不住欢呼了吧。
图源:网络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28岁财务自由的字节跳动程序员郭同学刷屏了么?咱给他算算,2014年他进入头条,期权价值大概50万人民币。如今字节跳动估值1000亿美金,涨了1000多倍,屡次融资期权稀释0.5,他的期权价值还有至少1个亿,妥妥的财务自由了。
可是啊,我要说重点了,互联网公司千千万,又有多少个今日头条,多少个快手?又有多少人能熬到公司成功上市?
在互联网公司,你能否赚到钱是有概率的。而这个概率,取决于你的前瞻性,韧性,魄力,最重要的还有运气。
所以,总结下,在金融行业,你能赚到钱的概率更高,在互联网行业,你则要赌个概率:要么是屌丝,要么是财务自由的大佬。
你,愿赌么?
Round 3:金融VS互联网,哪个行业你赚到钱的概率高?看你赌稳还是赌大。
图源:soogif
再说一个重要问题,有没有钱这件事,除了看数字,还要看时间。在这一点上,金融人占了点便宜,因为他们确实比互联网人更早有钱。
早到什么时候?这就要提到金融人的黄金时代,2005到2015年的大IPO时代。
图源:soogif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A股进入了一个“同股,同权,同价”的新时代——大IPO时代。
在这期间,中国石油,中国建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寿,平安,太保等一系列巨鳄企业纷纷上市,一次次刷新IPO体量的历史规模。目前我们在沪深300,上证50看到的最大权重股票,基本都集中在这个时期上市。
这些巨型企业上市,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赚钱机会。经常一个部门几个人,瓜分几百万项目奖金。随随便便一个证券公司的主管,年终奖都能拿到100万。
100万,现在你看没多少,可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背后的购买力。
要知道,2005年,北京市商品住房平均价格是6776元/平方米,北京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638元。
这意味着什么?一个金融中层一年的年终奖,是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多倍。可以轻轻松松全款买套北京100平的大house。
再加上,那时候,北上广深房子不限购,贷款首付比也很低。所以经历过IPO黄金时代的金融人,但凡有点投资眼光,手头都有3-4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其它各种置换,收租,资产早就升值10倍不止。你说人家身家上亿,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图源:网络
同样是2005年,互联网人赚多少呢?
这时候,互联网公司第二轮赴美上市潮正风起云涌,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网易都刚上市,老板们自己还没套现。公司员工每月赚个几千块,租房可以,买房,买不起。你要说他们是有钱人,或者日后会成为有钱人,这些自称屌丝的互联网人自己都不信。
所以,张爱玲有句话说的特别对:出名要趁早。同理,赚钱也要趁早。
虽然2015年后,金融和互联网的赚钱能力掉了个位。可没卵用啊,北京房价已经涨了十倍,同样的100万,别说全款买房,连北京郊区房子的首付款都不够付了。
早赚到钱和晚赚到钱,差距就是这么大。
Round 4:金融VS互联网,哪个行业更早赚到钱?金融胜。
图源:soogif
前面盘了那么多,最后该给大家亮结论了:金融和互联网,你到底该去哪个行业赚钱?
这么说吧,从现在往后推10年,我可以大胆预测一句:基于政策红利和行业红利,金融和互联网,仍然会是中国最赚钱,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两个行业。
但这并不代表,你还有大把机会在这两个行业里捞到钱。
图源:网络
毕竟,随着2015年金融限薪令的发布,金融行业的赚钱红利已在加速关闭,互联网行业20年的时代红利也几乎见顶。一波一波优秀人才的涌入,不断抬高行业门槛,也让这两个行业变得过分拥挤。
在这样紧缩的行业态势下,你更应该反观自己。
我一直不信所谓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鸡血学说,怎么说呢,盲目在自己前途上下赌注就是不愿深入思考的表现。
我们所作出的所有选择,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符合自己的规划,否则注定是悲剧。
比如在做出选择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学历背景是否优秀?
金融和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名额限制的行业,而金融是一个有名额限制的行业。
金融机构是靠牌照做生意的,持牌机构有限,导致其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非常有限。有限的名额,造成了金融行业极高的入行门槛。
踏破这个门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历漂亮。这里所说的漂亮,是985、211硕士起,现在入职头部机构的前台岗位,没个清北复交or常青藤大学的学历,都不稳。
图源:网络
而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入行门槛,就是年轻吧。只要你不挑公司,学历没硬伤,入行一般不成问题,入行以后的调整空间也大得多。
所以,对于个人能力大于学历背景的人,互联网是一个更友好的行业;而对于学历背景大于个人能力的人,如果能发挥学历背景的优势进入金融圈,更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壁垒。
第二个问题,你家里是否有资源和背景?
家里如果有钱有权有背景有资源,你优先要搞金融。它能让你合理合法地资源变现,享有在这个行业的主动权。
但如果你一穷二白,只剩能力,那就不如选个互联网大厂去996,赚点辛苦钱,总体来说,这里更公平,容错率更高,也没那么势利眼。
图源:网络
第三个问题:你的个性特点和人生规划如何?
如果你天生不安分,就想选择热血的一生,为自己赌一个前途,就算输了也nothing to lose,那你就该去互联网行业搏一搏,说不定就能博出一个财富自由。
如果你寒窗苦读拿下了优秀的文凭,害怕风险,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那我就劝你,来金融行业,会让你过的更舒坦。
就酱,如果你都看到这了,还在纠结该选互联网还是金融,那叔还有最后一个建议:
去干互联网金融吧,现在它还有个学名叫金融科技。
图源:网络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今日互动礼物#
↓↓↓
《Facebook,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与逆转》
 实体书 
这本书讲述了Facebook从一个大学社交网络转变为全球商业巨擘的跌宕历程,深入挖掘了这家改变世界并面临后果的公司背后的故事。
老规矩,我会在本文三连(留言+在看+分享)的童鞋中抽出5位,包邮送出本书,欢迎大家留言。(获奖名单将于后天12点,在此文章留言区公布)
你也许还想看:
好好的金融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内卷的?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调查80家公司,采访1132位金融民工,我终于扒到了《2021年证券基金行业年终奖报告》
我承认,高考不能改变你的命运,但能改变你的赚钱层级
向毯叔咨询金融求职相关问题
请添加毯叔微信 uncletan2019
预约1V1付费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