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丨徐涛,声动活泼创始人

嘉宾丨大旗虎皮,影评人、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当媒体用 Paypal Mafia,或「硅谷黑帮」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硅谷的权势与关系网时,我们就该知道黑帮电影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有多深远。
谈论黑帮电影如何和历史、社会、以及流行文化交织在一起,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评人大旗虎皮(李洋)老师。
本期节目中,我们聊到黑帮电影是如何成为一种类型片的,而这种类型片又如何演化,并涌现出影史留名的优秀作品,进而影响了流行文化。
大旗虎皮老师也有一档关于黑帮电影的系列课程「大旗虎皮·美国故事的背面」。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微信搜索并关注「三联中读」服务号,并在对话栏输入关键词「声东击西」,获取课程 6 折专属优惠券及购买链接。
本期节目也是「声东击西」和三联中读联合带给大家的「文化系列」,来带给大家更多不同的文化视角。
主要话题
[04:40] 小男孩们为什么都爱黑帮电影

[09:39] 从美国电影,看出美国初代移民的打拼史

[13:11] 「海斯法典」,30年代美国电影审查制度

[17:41] 「教父」,如何成为了美国影史的经典

[21:18]  是的,「教父」和宫斗剧居然有共同点

[41:30] 你距离看懂「爱尔兰人」,只差一点历史知识

[51:32] 北野武反思自己的早年黑帮电影「大佬」

[57:46] 黑帮片的土壤正在消散吗?

[1:03:54] 同性恋平权运动与黑帮酒吧有什么关系?
以下是大旗虎皮老师访谈中的部分内容,欢迎阅读。
黑帮片的界定以及兴起的原因
究竟什么是黑帮电影,它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是因为其中的暴力血腥,还是其中的义气、忠诚和正义感?
和其它题材相比,很多类型片都充满了犯罪和暴力、义气和忠诚。但武侠片只存在于东方,西部片只存在于美国,而黑帮片则没有国界。我们会看到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泰国、印度都有黑帮片。
黑帮片有非常清晰的内核,主要讲述寄居在城市中的一些有组织的犯罪分子,他们围绕着与我们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他们其实是底层人物,在主流社会中失去了生存能力,但聚集在一起,靠一些非法手段来生活。这些人像流星一样,迅速燃烧自己,最后毁灭。
另外,在黑帮片中,基本上看不到警察的形象。而警匪片一般同时有警察和匪徒的剧情设置。
纽约是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的发源地。在美国东海岸,纽约是欧洲移民上岸的第一站。它也是美国城市化的代表。 不同族裔的人,如何在一个新的城市空间中共同生活,这其实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过程会引发早期一些街头冲突,逐渐形成族裔群体有组织犯罪。
到了二、三十年代,很多从纽约出来的帮派人物已成为社会人物。他们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并通过新闻传播形成了新闻效应。也有人开始写关于美国有组织犯罪的故事。于是刚刚兴起的好莱坞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开始拍一些根据美国真人真事改编的黑帮片。
尽管市民们对这些有组织的犯罪恨之入骨,但又忍不住想去电影院看看隔壁那条街上的混蛋故事搬上银幕会是什么样。所以当时黑帮片非常受欢迎,慢慢形成了美国的黑帮片传统。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导演为了不让公众骂他们拍这种题材的电影,还在电影前面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美国社会的毒瘤,我们一定要抨击他们。但他们越这样写,越吸引观众。
海斯法典和伦理道德制约下的黑帮片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好莱坞的电影工艺还没有形成一种秩序。1930 年之后,美国颁布了「海斯法典」,这是制片业中非常有名的审查制度,里面有很多明确的规定,比如不允许有性的表达、脏话的表达、不能有犯罪的表现等。
「海斯法典」对美国电影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海斯法典」,好莱坞的内容可能会非常激进。现在大家看到后期很多黑帮片没有那么直接的暴力描写,黑帮在最后都要被毁灭,而且总是有一个正面人物跟他们较量,也就是「海斯法典」的教化作用。
 「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颁布之后,黑帮片就消沉了,演变成四五十年代非常流行的黑色电影。黑色电影讲的不是有组织犯罪的故事,但里面往往有一些恶代表黑帮的恶霸,黑帮或者有组织犯罪就隐藏在黑色电影里。
到 1960 年前后,「海斯法典」基本被废止,被美国现在的分级制度取代。不再用禁止拍摄或者销毁底片这样的方式来惩罚这些电影,于是新一代的黑帮片又开始出现了。
在七十年代的经典影片「教父」之前,美国其实也有一些小公司拍过一些传奇的黑帮人物,比如 1957 年拍过一部阿尔卡彭的传记,是用一种典型的美国传记片的方法来拍,把他的人生和犯罪事实变成了教化感非常强的电影。
美国的各国移民以及他们形成的帮派文化
美国的黑帮文化与移民有非常大的关系。1900 年前后,欧洲大量移民涌入美国,这些移民多数是在欧洲生活得不如意的底层人。就像意大利人移民到美国,他们都不会说英语,从纽约上岸之后,不得不生活在纽约最底层的街区,他们为了能保证生活,在新大陆就业,不得不自发形成一些组织。
不同族裔在美国形成的帮会文化是有区别的。
马丁·斯科塞斯拍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黑帮片叫「纽约黑帮」,讲十九世纪纽约的街头帮派,他们多数都爱尔兰人为了获得工作和地位,他们和纽约地方的一些政治组织勾结,并且会收集很多没有生存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底层人的投票权。新移民到了美国,爱尔兰帮会的人会胁迫新移民先办理身份证,成为美国公民后马上参加地方选举投票,使得他们支持的政治家能当选。
 「纽约黑帮」
意大利帮派成长起来的主要背景是美国禁酒令时期。二十年代美国开始禁酒。意大利移民抓住这个机会经营他们自己生产或走私的酒,以获得地位和财富。
犹太人也在纽约帮会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欧洲人很排犹,所以犹太人在纽约不能像爱尔兰人或意大利人这样形成一个非常明确的团体,他们会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类似于意大利人或爱尔兰人的名字。「美国往事」中最厉害的角色就是犹太人 Max。
「美国往事」中的 Max
犹太人的政治抱负其实是最大的,他们甚至想通过有组织犯罪最终走向美国政坛。在「教父 2 」中有一个角色叫海门罗斯,这个老头其实是犹太黑帮老大,掌握的权力很大,但他住在平民宅里,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黑帮。他跟小教父迈克说,我们并不比美国公司差,我们甚至可以做美国总统。
 「教父 2」中的犹太人海门罗斯
「教父」,如何成为了美国影史的经典
七十年代的「教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电影。正常来讲,美国制片厂是不会用几百万美元来拍一个黑帮片的,因为从来没有一部黑帮片可以有这么高的票房。可是在导演科波拉的争取下,再加上「教父」的小说冲上当年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最后把预算提高到了五百万美元。结果是,「教父」上线两年就已为制片公司赚取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票房。
 电影「教父」海报
「教父」受欢迎有很多原因:
从黑帮的角度来讲,美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参议员为了赚取政治生涯的声誉,他们会在各州发起针对有组织犯罪的战争。于是二战之后兴起的一大批意大利黑手党人物就浮出了水面,成为了公众人物。
最有名的就是基福弗听证会,一个参议员找到了很多真实的黑帮老大到这个法庭出席听证会,而且当时的美国媒体要直播这场听证会,场面变得非常轰动。包括「教父」中老教父的原型之一弗兰克·科斯泰洛(Frank Costello)就出席了这场听证会,但他要求媒体不能拍他的脸,只能拍他的手,所以整个过程观众就看到他的手,然后听到他非常沙哑的声音。这些成为了美国公众的一段记忆。
 老教父的原型弗兰克·科斯泰洛在基福弗委员会前面作证
到了六十年代,「教父」小说出版之后唤起了大家对二战之后城市化婴儿潮以及很多社会问题的关注,它的成功还是和这一代人二站后的共同经验有关 ,再加上它确实融入了很多真实的黑帮人物特征。
其实第一次看「教父」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大的触动,只是觉得很经典。但后来再看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教父」讲的是人性的故事,它需要人们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体验之后不断回味这个片子。比如老教父作为一个家长的选择,他的弟弟和他的哥哥性格的对比。小麦克( Michael Corleone )为了保护家族,不惜放弃自己的法学理想,而且他的做法比他爸爸还更决绝,你会将这些跟自己成长的家庭背景联系起来。
 「教父」中的麦克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和中国的某种文化有共通之处。中国的家长制还有家庭关系以及国内很多宫斗剧跟教父是很相似的,皇帝就像是老教父,讲一些权力斗争,如何来振兴自己的家族等。
在「教父」之前,没有黑帮片会展现这么深刻的社会复杂性。
科波拉的贡献非常大。第一,是他坚持用了很多当时不是很有名气、制片厂也不太认同的年轻演员,比如演老教父的马龙白兰度,当时是派拉蒙公司是坚决不想要这个人的,因为他在片场会跟导演吵架,名声很臭,但科波拉就想尽办法一定要他演。
 教父饰演者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
另外,科波拉在拍摄的时候用了意大利的文化元素。比如对家庭价值观的遵守;还有在视觉上,布光是古铜反光的金黄色的视觉效果,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的视觉效果——这也和早期那些成本低廉的黑帮片不太一样,提升了电影人物的视觉精致感。
第三,这些黑帮的穿着很高贵。他们像绅士一样说话,但他们做事的方法却非常狠毒。这就在整体上改变了人们对黑帮片内容过于单一、只是展现打砸抢杀的印象,把黑帮片拉到与其它历史片和文艺片的同等高度。
而且黑帮电影的人物也非常复杂,很多人物的真实内心是留白的。像小教父麦克内心有很多挣扎的东西,但我们看不见。我们只看到表面越来越冰冷、冷漠决绝的一个人逐渐在这个家族中控制了话语权。直到第三部,他老了,回到梵蒂冈罗马的时候,向红衣主教忏悔时流下了眼泪。前两部完全看不到他内心层面的流露,然后你就会自己给他建构一个转变的过程,所以也很有余味。
 小教父麦克
「教父」之后就兴起了拍黑帮片的潮流,基本上奠定了大多数黑帮片的视觉、片长和投资的模式等。后来的「铁面无私」,讲的是阿尔卡彭如何被当时的律师和警察搞倒,还有意大利导演拍的「美国往事」,甚至到九十年代,「四海一心」将整个二三十年代美国、意大利黄金时代的这些人物都搬上了银幕,他们的风格基本上都是延续「教父」的这套系统。
九十年代以后的黑帮片变化
到了九十年代,以族裔为背景的、与美国社会历史息息相关的黑帮片渐渐落寞,完全虚构的黑帮片,如「落水狗」、「低俗小说」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现小人物的后现代喜剧风格电影渐渐占了主流。
当时年轻一代喜欢的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个体解放,所以这种带有嘲讽感和喜剧感的黑帮片就成为了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低俗小说」
「教父」是白人中心主义的,在电影的黑帮世界中,主宰权力和财富的还是白人。到了九十年代,有色族裔群体地位得到重视,有关他们的黑帮片也变得非常多。并不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其他有色人种不从事犯罪活动,只是他连进入电影的可能性都没有。
两千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电影叫「美国黑帮」,讲的是纽约一个黑人贩毒集团的老大叫弗兰克·卢卡斯,扮演他的人是丹泽尔·华盛顿,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
 「美国黑帮」
这部片还原了纽约黑人社群的生活,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弗兰克·卢卡斯过去给一个白人老大当司机,老大死了之后他就接过了老大的位置。当时越战前线的士兵需要服用大量的可卡因,所以美国军方士兵可以在越南附近买到毒品,于是弗兰克·卡斯可以合法地搞到很多毒品,并用军用飞机将毒品运到美国,在纽约建立了一个贩毒帝国。
其实在八十年代也有一部由白人导演的讲述美国的华人社团的电影,叫「龙年」,它代表了白人社会对于在美华人社团的一种想象。
 「龙年」,由尊龙饰演
但其实美国华人社团的历史非常长,大家并不会认为他们是有组织的犯罪团体。比如早期的洪门,是为了保护华工利益的组织,包括孙中山进檀香山被抓了,洪门就通过地方的关系把孙中山保护起来。后来还有一个片子叫做「西域雄狮」,讲的是黄飞鸿漂洋过海到美国,以及早几代华人社团的生活。
日本的黑帮片
日本的黑帮片不讲血亲伦理。六十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二战结束之后,很多士兵回到神户这些城市无事可做,就在街头集市上闲逛,然后就看到美国大兵欺压日本女性,他们就站出来,形成了二战后日本有组织犯罪的一股力量。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日本人不受美国人欺压,这跟山口组在日本兴起的过程有一些相似之处。
到了九十年代,日本的黑帮片就完全不一样,跟日本的那个特殊年代的集体的创伤没有什么关系了,展现的是对虚假伦理情谊的批判。
北野武最早拍了一部特别浪漫的黑帮电影「大佬」,讲的是日本山口组的一个中层,他犯了帮规被追杀,他的老大为了保护他就把他遣送到美国。然后他到了美国之后带着当地的几个小弟跟美国黑手党打起来了,展现了日本帮派和美国帮派两种规则的冲突。最后这个人被美国黑手党的冲锋枪打死了,是非常浪漫主义的对黑帮势力的想象。
 北野武导演的「大佬」
后来北野武对这部电影做了反思,他认为过去自己拍的这部电影强烈美化了江湖正义感,可能会让年轻人对有组织犯罪有误解。
香港的黑帮片
香港的黑帮片其实对美国和整个欧洲的电影影响很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像吴宇森、徐克拍的黑帮片通过各种录像带流行于美国、欧洲地区。早期香港黑帮片其实用了一种非常新的表现城市传奇的手法,像「英雄本色」讲的是一个伪钞集团的故事,这是不可能在香港本地发生的,它是一种城市传说,塑造了一些带有英雄色彩的帮会人物,把动作片和黑帮片这两个类型融合得非常好。
 「英雄本色」
但香港真正好的黑帮片,其实是像杜琪峰拍的一些有现实讽喻色彩的电影,大多是根据香港本地社团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杜琪峰拍的「黑社会」就是把香港地方帮会很多真实的事件在电影中呈现了出来,风格非常写实,不是那种叼着烟卷、穿着风衣在街头拿着枪的帅气黑帮。
 杜琪峰导演的「黑社会」片段
黑帮片的土壤正慢慢消散
现在来看,黑帮片的土壤也许正在慢慢消散。
中国的司法体制中不允许所谓的「黑社会」存在。我们说的「打黑除恶」,这个「黑」不是指真正的黑社会或者黑帮,而是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形式。不止中国,全世界范围内司法的手段和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城市街头的犯罪形式越来越少见了。
还有很多帮会组织把业务从街头卖淫、赌博和贩毒转向了更高级别的行业,比如金融敲诈和电信诈骗,他们付出的生命成本更低、回报率更高,而且不会用各种暴力手段威胁你。有组织犯罪依然存在,只不过它从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慢慢地褪去了。
对于历史,我们更多是从正面角度去理解。很多历史学家和作家都会去描写正面历史,但其实还有一些背面的历史,就是伴随着城市化,在街头巷尾曾经出现过或是有远大抱负的,或是短暂的、极小规模的有组织犯罪,不能以它的非法性就彻底抹除其影响。这部分的历史多数是通过有组织犯罪人物的传记来讲,但这些传记作家往往会夸大其词,而很多真实的犯罪事实又存在警方的卷宗里,变成一种非常冷酷的陈述。
现在美国有一些关于黑帮的博物馆,里面会将一些见不得光的材料展示出来。在意大利帮派的法则里,帮派的事情是不允许说出来的,所以他们死之后,很多案件故事我们就无从知晓。比如「爱尔兰人」这个人到底是被谁杀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只有帮会自己知道。
剪辑  Luke | 运营  Akida |编辑  ZS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