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大运动就是三翻六坐九爬,能走会跑了就好,越早会这些我的孩子发育得越好,脑子越聪明。1、2岁孩子大运动里程碑式的节点并不是越早发展越好 ,有些反而有害。
除了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以外,往往还会忽略了精细运动发展或是感官统合训练的重要发展环节,错过了宝宝体力和脑力发展的黄金期。
01
抬头:一切大运动发展的基础
低幼年龄孩子的运动发展就像开关一样,是从头开始慢慢往下发展的,抬头就是接下来所有大运动发展的基础。
如果一个孩子抬头不好,那么接下来的翻身,坐,爬和走等一系列的运动发展是会跟不上的。
虽然小D当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学会抬头,但我们所有人都很兴奋,因为这就表示她愈合的几率会很高,孩子发育的启动的开关已经打开了。
分享小D的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对小月龄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少抱多趴。
02
趴有多重要,你可能想象不到
孩子没满月的宝宝就可以开始趴,我们不要认为趴是一种锻炼,趴很辛苦,其实趴就是另一种姿势而已。一趴就大哭该怎么办?这里有个很好的方法——趴在人身上。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多趴。
改变以前抱的方式,家人尽量斜靠或者躺着,让孩子趴在我们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聊天,孩子就会抬头看我们。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抬头的方式。
同时,还能通过肌肤之亲,增加亲子的联结。对于母乳妈妈来说,这个过程也可以增多母乳的分泌。
小月龄宝宝由于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常常会出现胀气的情况,趴也是很好的缓解胀气的方式。
另外,趴还会促进认知的发展,想想仰卧的孩子所看到的世界一直都是一样的,趴可以让他的视角转换,更好地探索这个世界。
03
锻炼手眼协调:跨中线抬手臂
抬手臂的能力很容易被忽略,但也很关键,与孩子接下来的阅读能力,写字能力等都是相关的。
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一个相对高阶的抬手臂,就是跨中线抬手臂。人体是有一条隐形的中线,我们要经常引导孩子练习跨中线抬手臂。
有些学龄期的孩子出现跳读或窜行的情况,很多是因为早期缺乏跨中线抬手臂的练习。
如何锻炼跨中线抬手臂?
抬头稳后,练习交叉拿,如右手去拿左前方玩具。独坐稳后,练习背后拿,如右手去拿左后方玩具。
通过这些方式有意识地用玩具引导孩子跨中线抬手臂。独走后,练习手臂大幅度动作,如扔球、攀爬、自由泳等。
让孩子大臂也得到充分锻炼,为之后的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跨中线抬手臂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核心、手臂和肩膀的力量,更关键的是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臂和身体的配合。
04
锻炼平衡能力:前庭觉训练

有些孩子比较容易晕车,会走路之后走不太稳或不协调,不喜欢荡秋千这种失重的情况,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可能都和前庭觉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关。
前庭觉锻炼最初是从翻身开始,如何引导孩子翻身呢?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孩子的体位,帮助孩子练习翻身,让孩子侧卧,在侧卧时与孩子互动,引导孩子抓玩具,从而让孩子可以完成翻身的动作。
如果孩子已经错过翻身的阶段怎么办?这里有两个小方法可以介绍。
第一,  抱孩子跳舞转圈
主要一般建议孩子抬头比较稳之后再做这个动作,但是在做动作的时候还是建议要护好脖颈,扶好腰背。
第二,  荡床单游戏
父母两人拉起床单的四角,让孩子放在当中摇晃,由左右晃向前后晃过渡,由躺着向坐着过渡。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选择比较结实的床单。二是建议在宝宝可以独坐之后再引入这个游戏。
05
核心训练:运动发展的基础
核心训练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爬。
爬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可增强手臂肩膀的力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再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爬是很好的核心训练。
握着东西爬或者推小车爬,对于孩子是更高阶的爬行练习。孩子是不着急会走的,我们可以让孩子多爬一段时间,等他准备好,自然就会走了。
匍匐前进会慢慢过渡到手膝爬,不用着急。但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尝试,就是学猫咪,可以帮助孩子过渡到手膝爬。
父母帮孩子摆一下猫咪的造型,向孩子演示猫咪的动作,玩耍过程让孩子能体会到如何使用手臂和核心的力量。
还有两个方法也是帮助练习核心的,一个是拉坐,另一个是飞机飞或超人飞。
先说,拉坐。通过拉手臂让宝宝从躺着到坐着的过程。
宝宝抬头稳后,可以开始拉坐。有一点需要注意,拉坐是通过给孩子一个起始惯性力,让孩子自己坐起来,而不是完全靠父母拉起。
如果发现这个动作孩子不能完成,或者拉起过程中头后仰,一定不要勉强,等孩子的身体力量准备好后再尝试。
再说,飞机飞或超人飞。
飞机飞是指双手托腋下抱起宝宝。超人飞在飞机飞的基础上,引导伸手抓物,形成抬头抬手抬脚的超人状。
独坐或会爬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飞机飞或超人飞,这个动作对于增强孩子的背部力量有很大的帮助。
可通过什么方式判断孩子的核心力量如何?
第一,独坐或会爬后,飞机飞或超人飞动作完成的质量。
第二,会爬后,爬的速度和连续爬行的长度。这两点都是可以判断核心力量发展好坏的标准。
06
走路:切勿操之过急
觉得走路越早发育得越好,甚至越聪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
走路,应该是孩子自发的行为,家长不要过分干预,让宝宝充分准备好后,再迈出第一步。
孩子刚开始走路时,步态像企鹅,在这个阶段是很正常的。
我们有两件事情可以做,第一是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走,最好能光脚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锻炼孩子的脚掌、脚踝、触觉等,而且孩子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地面起伏的变化。
第二是,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软底、宽脚、软皮或棉布、不要高帮的,高帮的不利于锻炼孩子的脚踝。
孩子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前面几点我们都做的很好,孩子走这件事真的不需要操之过急。
如果孩子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通过外力给辅助,孩子反而没有有充分的准备,短期内看孩子好像会走路了,很多掩藏的问题后期会逐渐暴露出来。
不过如果孩子过了18个月还不会走路,这时我们可能要担心,要去检查一下,但在这之前,不会走路真的不要太着急,给孩子时间充分准备好。
运动发展是孩子早期启蒙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把握核心锻炼要点,扎实运动基础,将很多专注力问题,耐力问题,阅读写字的问题都消灭在萌芽中。
因为女儿的早产,我当初所有育儿的“目标”就是女儿能健康成长。
除了当年和专业康复师团队耐心学习积累经验,这些年也在不断学习充实补充了内容,那些孩子发育过程中真正的关键但却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我会一再强调,就是希望能帮助新越来越多新妈妈成长。
关于0-3岁的育儿关键,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逐一跟大家分享。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相同主题文章回顾
2、猜你喜欢
有收获求?
点赞转发,
把这些重点
告诉T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