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最近,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抗雄激素药物破坏新冠病毒入侵细胞所需的关键受体的机制过程。这表明,抗雄激素药物可以“缴械”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使之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从而阻断新冠肺炎疾病的进程。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性感染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较女性更高。这提醒了研究团队,雄激素或许在新冠肺炎感染中发挥了作用。由于之前研究已证明,冠状病毒进入细胞需要依赖病毒表面的“尖刺”——刺突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来刺穿细胞,进入细胞内部。所以,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研究团队瞄准了这一点展开研究。
研究团队决定使用一种假型SARS-CoV-2进行实验。这种假型SARS-CoV-2携带病毒的刺突蛋白,但不携带其基因组。在接受抗雄激素治疗后雄激素水平显著降低的小鼠细胞中,研究人员发现TMPRSS2和ACE2几乎没有表达,这表明两者都受到了激素的调节。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小鼠和人类细胞中,雄激素对SARS-CoV-2宿主细胞受体ACE2和TMPRSS2进行了转录调控。这说明试验使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可以将病毒挡在细胞之外,从而防止或减少病情发生。”论文第一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Irfan A. Asangani说。
研究团队使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卡莫司他(Camostat ),是日本于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并批准上市的药物,通过抑制TMPRSS2来治疗胰腺炎。后来,在治疗前列腺癌的抗雄激素疗法中,人们发现卡莫司他可以成功阻止病毒进入肺和前列腺细胞,因此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症的解决方案之一。研究团队发现,卡莫司他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同样有效。 
研究显示,卡莫司他对TMPRSS2的抑制阻断了假型SARS-CoV-2刺突蛋白的裂解,而不破坏TMPRSS2与ACE2的相互作用,首次证明TMPRSS2在启动SARS-CoV-2刺突蛋白中起直接作用,而这是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所必需的。通过雄激素剥夺疗法,或使用抗雄激素如卡莫司他可以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这一发现提供了新冠病毒分子运行机制的新思路。
今年3月,巴西研究人员尝试在一项临床试验中使用一种新的抗雄激素疗法——异戊酰胺(proxalutamide)来治疗新冠肺炎。600名住院患者初步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方案相比,该药降低了92%的死亡风险,平均缩短了9天的住院时间。对此,研究团队认为,抗雄激素药物单独或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在临床上尽早阻止新冠肺炎病情的发展。
接下来,研究团队准备继续深入研究,用活的SARS-CoV-2开展试验,同时测试抗雄激素疗法对阻断病毒不同变体的能力。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