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广州市增城区,志愿者在看医护人员进行检测。/人民视觉
无论是在前方的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还是在后方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发动,志愿者们一直马不停蹄地推动全城抗疫进程。在疫情防控时期,广州人的细心、热心与齐心,都已尽数体现了。
你见过凌晨4点的广州吗?
最近,这句话中的主角,不是哪家生意火爆的宵夜大排档老板,而是一群可爱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统一佩戴的疫情防控工作牌。/图虫创意
6月8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了病例情况:
自5月26日启动核酸大排查以来,截至6月7日24时,全市累计核酸采样2798.55万份,共发现阳性40人。
庞大的数字与惊人的速度背后,是许许多多位主动站到防疫前线,通宵达旦,在烈日与暴雨中,为大规模核酸检测、物资配送运输,为广州市民能早一日恢复平安喜乐的生活日常,而无私奉献的热心人。
据广州日报调查,截至6月5日,广州共发动志愿者超10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了50万小时。
当分与秒在时间的沙漏中沉淀,广州志愿者也正携手,用他们每个人小小的力量,为我们支起一道牢固可靠的防疫屏障。
6月3日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南校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图虫创意
志愿者,集结!
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出现了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第一个本土确诊病例。
此番传播的病毒后经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是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其特点为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
5月29日,越秀区也发布了要在两日内,对全区常住人员分街道、分社区,就地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
为配合完成检测工作储备志愿力量,团委、街道办、社会服务团队都紧急开始筹备志愿者招募工作。
去年曾参与抗疫的1000多名志愿者,纷纷收到了“再出发”的集结短信。
与此同时,一篇题为《志愿者,广州需要你!》的文章也正通过多个公众号传播开来。
文章面向海珠区、越秀区广大社会群众,发出强有力的号召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面前,我们从不畏惧。抗击疫情,广东志愿者在行动。”同时也告诉大家:“疫情反复,无需惊慌。只要科学防疫,做好防护,相信我们很快又可以继续叹一盅两件。”
越秀区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副总干事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们在接到消息后用1小时做好了报名链接,并在24小时内招募了超过3500名志愿者,志愿群也逐渐扩充到30多个。
“负责人你好。我是光塔辖区居民,希望出一份力。”
“白云钟落潭的可以过去吗?”
“我都可以的,通宵也可以,想给大家略尽绵力。”
新消息不断的微信群内,志愿者的回应声响了一整晚。经广州越秀发布及多家媒体转发,“广州志愿者群聊记录看哭了”冲上了微博热搜。
来自各方的温暖力量,汇集成了属于广州人的抗疫信心。
图/广州越秀发布
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学院念大三的陈北辰,也是被“广州需要你”这样的标题打动,才进而组织学院超过40名师生在第一时间奔赴光塔街的核酸检测一线。
后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陈北辰介绍,光华口腔学院还有150名医护老师和80多名学生赶到了大塘街现场,后方也有将近100人的后备志愿者,累计参与人次接近300人。“相当于学院60%的本科生已经参与此次活动。”
不只是越秀区,广州各街道检测工作组织人员的手机一直处于繁忙状态。
“我在……”“需不需要人?”每一轮志愿者的招募总会结束,志愿者对这座城市的爱却停不下来。
白云松洲街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回复了群里人:“真的感谢你们,暂时不用了。希望我们今天能顺利完成,希望永远不要再有这种需求,希望我们国家永远安康。”
“妈妈你去哪儿了啊?”
“抗疫前线。”
“我们生于红旗之下,生长于春风之中。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微博上,一位广州市民记录下了自己做志愿者的一天。
无论是在前方的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还是在后方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发动,志愿者们一直马不停蹄地推动全城抗疫进程。在这期间,广州人的细心、热心与齐心,都已尽数体现了。
有检测点刚搭建好,志愿者便送来煲好、“摊冻”过的绿豆沙,给酷暑中的医务人员送来一丝凉意。
有驾校联动同行,组织志愿车队帮忙运送抗疫物资。
有人在等待检测的“蛇饼”中来回跑,同样的问题已经回答了无数遍,将二维码操作页面背得滚瓜烂熟,只是想让队伍再加快一分钟,让大家少等一分钟。
有人在封闭小区做志愿服务,家也不能回,每天离开隔离酒店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隔着汗水和蒸腾的热气,他们还得冷静且仔细地对好每户居民所需物资。
有大爷大妈自己做完检测,“闲着也是闲着”,还主动留在现场帮忙。看到这样淡定的阿姨阿伯,你便知道“测核酸顺便把烧腊买了”的梗是源自何处。
鹤洞居民张伟豪所在的街道片区进行封闭管理后,便主动报名参与志愿工作。他主要负责协助社区,给封闭管理的小区运送物资,也给其他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运送早晨。
刚开始最忙的时候,他一天都没什么时间合眼。所谓“闲下来一点”的时候,也得早上六点多起床,每天来回跑个五六趟。
每天的工作都细小又重要,但张伟豪成为“荔湾网红”,还是因为一则魔性视频——
短视频中,广钢新城街上空无一人,只见两位身穿防护服、手拿大声公的防疫人员,他们不停用粤语、普通话循环播放着:“不要命不怕死,就往外边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想活得久,不要到处走……”
直白的大实话,也是志愿者在为荔湾加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米饭都不叫大米饭了,叫碳水。”而为了能更好地上岗志愿,报名当晚,丹萍又捧起了她戒掉已久的碳水。
据博主丹萍发布在公号“生活小事”上的文章,她是紧贴着志愿者最高年龄限制报名的,负责核对人数。
广州此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多分5人或10人一组,进行信息录入和采样,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但同时,这种检测模式也需要队伍有清晰的秩序,不要搅混出差错。志愿者的工作难度不算小。
“夜色渐浓,雨势也越来越大。”丹萍在文章中写,她来到检测点的时候没赶上好天气。但忙碌中,有人给她送来了一把大遮阳伞,过一会儿,又有人给了她一个应急灯……
一晚下来,她换上过闷热厚重的防护服,被叫到检测区递检测棉签;还无数遍被人们堵着提问“怎么查结果?为什么测过以后手机没显示?出差怎么办?”等各种难题。
接近午夜的时候,检查的队伍终于散了,雨也停了。丹萍写道:“广州暴雨后的夜晚,真的好舒服啊。风凉凉的。累得要融化在风里了。”
回到家,孩子问她:“妈妈你去哪儿了啊?”
她说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一晚的“高光时刻”,组织了下语言,决定轻描淡写:“抗疫前线。”
6月10日,广州本轮疫情首例患者郭阿婆达到出院标准,正式出院。与此同时,广州多区也通知了第三轮核酸检测开启的消息。
广州疫情防控仍在继续,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我们的守望相助也将一直在线。
1.《13万志愿者,广东谢谢你!》i志愿
2.《志愿者,广州需要你!》i志愿
3.《广州10万人次志愿者,服务50万小时》广州日报
4.《“不要命不怕死,就往外面走”!爆火的广州志愿者,找到了》南方都市报
5.《我在广州测核酸》生活小事
6.《“我马上到”“我可以通宵”!广州志愿者服务群群聊上了热搜》南方都市报
7.《广州志愿者“战疫”群像:超7万人次集结在一线,各行各业与老中青齐上阵南方财经
✎作者 | 橙子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真正硬核的女性剧,不需要什么大女主

点击分享你的普通学

我们送王菲黑胶唱片+《步履不停》原著

成年男女的难言之隐

被这部豆瓣8.7揭穿了

疫情下广州运行正常,多亏了这群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