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生代做最好的音频内容
点击小程序或音频即刻收听 🎧  
*声动活泼专注于声音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强烈推荐您收听音频,通过声音感受音效和对话氛围。
你将听到
[01:34] ARM 架构的芯片是今年最突出的内容

[05:31] 新的芯片对于开发者有什么变化

[13:47] 发布会上的芯片性能演示能体现出什么

[16:05] 对 Keynote 的创新程度打分

[18:37] 在 AirPods 上的软件更新

[21:40] 新的隐私条例

[28:27] 期待但没有出现的内容

[31:20] 开发者和苹果之间的分歧案例

注苹果每年的 WWDC 大会几乎成为了「硅谷早知道」的传统。至于今年,是的,我们又和开发者聊了聊 2020 年的 WWDC 。
Justin Yan 和 自力 是这期节目的两位嘉宾,他们分别从事软件开发和交互设计,同时也是科技播客「枫言枫语」的两位主播。本期节目主播是声动活泼的联合创始人 丁教 Diane
节目中聊到了苹果「安卓化」的一些动作,很值得关注的 ARM 架构的 CPU ,还有 Justin 对 App Clips 的评价、自力对苹果图标越来越「萌」的看法等等。
当然,更多丰富内容还请收听音频,包括苹果播客在内的各大音频平台均可订阅收听。👏
01 本次 WWDC 的亮点
声动活泼:很多人一直把 WWDC 称作是一年一度的「苹果春晚」。但大家对今年开发者大会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颠覆历史的一次创新,也有人认为很多新功能其实是抄别的大公司的,两位怎么看?
Justin Yan: 作为开发者,整场 WWDC 看下来我只记得一个东西, 就是 ARM 架构的 CPU,我觉得这是今年苹果 WWDC 里面最重磅的新闻,没有之一。 
● 图片来源:Medium
至于其它的,比如 App Clips 和 iOS 软件的修改或设计风格的不同,在我看来都不算是特别大的变化。
影响开发者最多的肯定还是 ARM 架构的迁移。而且苹果宣布 CPU 迁移的过渡期大概有两年,所以我们很好奇今年年底苹果会推出一台怎样的设备,来适应 ARM CPU 的优势。
声动活泼:自力从设计的角度认为今年的 WWDC 有哪些亮点?
自力:今年又是一次比较大的版本的 redesign(重新设计),而且 redesign 的概念贯彻了苹果所有的 OS 系统。
可以看到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各个平台正在彼此靠近,比如 Mac 向 iOS 靠近,iOS 向 iPad OS 靠近,iPad OS 向 Mac OS 靠近。
另外就是备受大家嘲讽的「安卓化」,苹果这一次带来了很多安卓前几年甚至是 5 年前 10 年前的功能。
其实我觉得这可谓,好的体验和交互方式最后「殊途同归」。
声动活泼:为什么苹果会进行这样的设计,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设计方向吗?
自力:未必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方向。
之前 OS X Yosemite 出来时,图标有非常大的变化,也引发了一股 redesign icon 的潮流,大家都在修改自家的 App 图标。
昨天我也有注意到,Behance 和 Dribbble 上已有设计师开始在做最新的非常圆润的倒角图标设计。
●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我在 Sketch 上看了一下,这次的倒角数值高达 21,之前都是 12/14/16。你可以感受一下 iPhone App 的圆角,MAC 的 App 一直是卡片化的设计,现在矩形卡片的设计变得 iOS 化了。
不仅是图标的改变,还有像 Menu Bar 菜单栏这些地方都使用了很饱满的圆角。这种圆角的设计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入侵感,有更强的亲和力。但一时间我会觉得太 Q 了太萌了。
另外是图标配色基于物理世界的投影定律做了一个扁平化的投影方案,在我看来是比较重的投影,目前还没有接受它。但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可能会慢慢接受这样的设计。
而且现在处于一个新老 APP 交接的阶段,很多 APP 的图标都还有没按照新的 redesign 的规范去设计,所以会有一点隔阂和唐突。
苹果这次是用物理世界的光照在拟物化风格的物体上,属于渐变的投影,深浅不一,更接近真实物理生活中的场景,这可能是苹果最新设计语言的一种追求。
前段时间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纯投影设计,也就是整个页面风格都是浮雕的效果,层次感没有那么明显。
02 ARM 芯片对开发者的影响
声动活泼:转成 ARM 的芯片之后,对开发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Justin Yan: 开发者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这有点像 2005 年苹果从摩托罗拉的 PowerPC CPU 直接换到了英特尔的 CPU。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是说未来我这台机器更好用了、功耗更低了,但开发者需要做大量的事情去适配 CPU 架构的调整。
比如苹果隔壁家的微软早就推出了 ARM 架构的 Surface Pro X 那台机器,但我也问了使用这台机器的朋友,他们表示现在支持 ARM 架构的大型应用软件,其实还没有出来。
比如 Adobe 的 Photoshop,实际上需要大公司为 ARM 架构重新编译一次他们的 App,用户端才有可能正常使用。
至于苹果或微软提供的技术,比如微软提供的虚拟机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机中使用 Win 32 API 的 App,但应用软件的性能会受到损耗。
像 Apple 这边,其实就需要开发者重新编译一套 ARM 架构的 App。
苹果采取的策略是直接让所有 iOS App 的开发者强行要勾上「我的 app 可以在 Mac App Store 上面跑」这个选项。
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很快会看到有大量的 iOS App 在未经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就进入了 Mac App Store ,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一点。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 App 开发者,很可能就是勾上苹果的选项,然后修一修 bug,再把一些不兼容的第三方引用到的库修一修,这样还是可以上架的。
最大的工作量应该是,如果你原先是 iOS App 的开发者,现在为了 Mac OS 的交互重新设计一遍。但如果原本就是 Mac OS 的开发者,在新旧架构之间做无缝切换还是有可能。
所以我觉得普通开发者做得比较简单的 App,其实工作量不会特别大。
●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但是一个操作系统好不好用,往往是看一些常用的大型 App 能不能流畅地运行。未来两年像 Photoshop 这样的大型 App 能否顺利迁移到这个平台,将会是苹果在这个架构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声动活泼:普通的开发者,比如 TA 只是做一个特别小的应用,架构的变化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Justin Yan:  影响还是比较小。
我自己也有一些比较小的 APP,这些 APP 使用到的 API 或者需要去做到的适配应该是在比较高的用户交互层面的适配。
至于 CPU 架构的变更,对写上层代码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一个 APP 要能够用起来,通常会引用大量的开源库。我可能会用一些已经写好了的库,比如做一个弹窗或者是做一个计时器的功能,这些都有现成的。
但如果我用到的库在两个架构之间有一些特殊影响的代码,那就很麻烦了。
这个时候我是等库的作者去适配了新的架构,还是我亲自去帮他适配?对于小 APP 的开发者来说,可能就不会花那么多精力去帮第三方的库作者去修复这部分的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声动活泼:苹果手机或平板电脑早就开始用自己的芯片了,之前是从其它平台转过来的吗?当时的转变有没有带来一些问题?
Justin Yan: 苹果的手机是没有问题的,它从第一代 iPhone 开始就已经用 ARM 架构的 CPU 了。
只是从 2010 年起设计了基于 ARM 架构的 CPU,由三星代工,2015 年是台积电代工,实际上都是同一个架构的芯片。
而且苹果在 iPhone 端对 APP 的把控力要远远强于 MAC 端。iOS 开发者所有的 APP 提交到 APP Store 都需要经过审核。如果拒不适配新架构,可能连人工审核的机会都没有。
历史上的迁移还是很早以前了。第一代 Macintosh 是 1984 年出的,那时候流行的 8位 CPU 和 16 位 CPU 是摩托罗拉产的,苹果当时选择了摩托罗拉的 6800K CPU。
而且我看过 Mac 内核的代码,其实有些历史遗留的代码就是为了适配当年摩托罗拉的 CPU 。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后来他们联合 IBM 等三家公司研发精简指令集的 CPU 的时候,就出了 PowerPC 这么一个芯片。
后来他们发现 IBM 投入到 PowerPC 的时间没有很多,技术的产出也赶不上苹果需要的更新迭代。尤其是乔布斯回来之后,他要求产品线要有 Pro 级别的迭代,但 Power PC 跟不上。
这跟 2020 年英特尔的现状非常像。英特尔被嘲为「牙膏厂」(toothpaste factory)已经好多年了,它每年都在挤牙膏,远远跟不上苹果更新换代的要求。
● 「toothpaste factory」图片来源:3C匠
而苹果从第一代 iPhone 开始做 ARM 架构的芯片,做了十几年之后,ARM 架构的 CPU 性能确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其它的手机厂商。
所以苹果下一步是想要挑战英特尔在桌面端的地位。
可以说这时候选择去跟 AMD (Advanced Micro Devices)合作也行,但如果选择了 AMD 的 CPU,还是一样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另外一家公司。
所以苹果选择了自家的 ARM 架构,其实也是像当年的一种「赌博」。只是苹果当年的抉择是 PowerPC 还是 Intel 。
那今年是继续选择 x86 架构的英特尔或 AMD,还是要做自研的 CPU,苹果选择了自研 CPU,未来会怎样?
那只能等到苹果自家的设备研发成功,大家实际用起来之后,才能去跟其它桌面端的产品比如微软做比较。
自力:发布会上有拿一台 ARM 的机器演示 Photoshop 和 office 套件,好像还蛮流畅的。
Justin Yan: 对的。
自力:所以那台设备其实已经是工程机了。
Justin Yan: 对,那台设备跑的是 A12Z 的芯片, A12Z 的芯片是在 2020 年的 iPad Pro 上面用的。iPhone 11 Pro 的芯片是 A13 ,架构会稍微有点不同。
自力:可以说苹果是用了一台 iPhone 11 上的芯片跑了一个 PC 机吗?
Justin Yan: 严格意义上不对。其实它是用了 11 上一代芯片的升级版。
自力:然后苹果来证明说 ARM 的技术已经可以和英特尔抗衡了。
Justin Yan: 其实也没有正面「刚」英特尔。
自力:真正要发力还是要到苹果下一次的硬件发布会。
Justin Yan: 是的。但在新的设备出来之前,苹果其实有给开发者发一个 Developer Transition Kit。
就是一台 MAC mini 上面放的就是一个 ARM 架构的 CPU。开发者可以去申请,但目前中国的申请者可能会受到限制。
自力:我更好奇的是前面你说在 MAC 上可以比较流畅地去跑 ARM 的 APP ,它是通过类似虚拟机的技术实现的吗?
Justin Yan: 我们目前在 MAC 做 iOS 开发的话,其实会跑一个 iPhone 的虚拟机,但它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虚拟机。
因为虚拟机其实是虚拟了 ARM 的指令集,然后再跑到虚拟机上去跑你的 iPhone APP,实际上我们在 MAC 上开发的时候,我们跑的是 x86 的代码。
就是把你的 iPhone APP 原本基于 ARM 架构编译的代码,编成一份 x86 的代码。然后内核兼容一下,就可以在 MAC 上跑 iPhone 的代码。
但如果是 ARM 架构的 MacBook,你就可以直接跑 iPhone 的代码。理论上会比用 x86 的代码去跑 iPhone APP 会好一点。
03 给今年的 WWDC 打分
声动活泼:满分 10 分的话,你们会给今年 WWDC 的创新程度打多少分?
Justin Yan: 硬件上 ARM 架构的 CPU 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但创新似乎也不太算得上。
不过我感觉它是在押宝未来的趋势,要满分就只能是满分了。
软件方面,比如 APP Clips,Sleep checking,Car key 这些都是安卓前两年做好的东西。
宝马前两年的新车就已经用安卓适配了钥匙了。所以软件层面的创新程度只能打一个低分。
自力:我还是打一个蛮高的分的。我以前也做前端,我觉得最头疼的其实就是做兼容性,现在苹果有一个趋势很明显,就是 iOS iPad OS 和 Mac OS 一体化的趋势。
●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最让我期待的原因是,Mac OS 的生态发展一直都非常慢,很久没有重量级的游戏或者比较高效的效率应用出现。而 iOS 的游戏生态,以及游戏应用带动起来的整个应用体系的生态都非常好。
把这样一块非常好的生态直接应用到 Mac OS 上,可能会给 Mac APP 的生态带来一次新的生命。
比如开发者要在 iOS 做一款游戏,只需要把操作和屏幕尺寸适配好。你可以假想 Mac 就是一个很大的 iPhone,我们在上面可以玩很多 iOS 上的游戏,那整个生态就起来了。这是我给苹果打满分的地方。
声动活泼:有人说苹果其实就是把整个生态融合起来,营造了一种背景感,无缝地沉浸在这个环境里面,这可能是苹果最终想要追求的感觉。
自力:这让我想到了全家桶,其实苹果一直在打造「全家桶」的概念。它希望从手机电脑到智能家居到车等等,都能用到OS 及其整个生态系统。
还有一点让大家都很兴奋的是,Air Pods 未来会加入「空间音频」和「无缝切换」的功能。如果你是苹果的「全家桶」用户,看电影听音乐接电话都可以用 Air Pods 来无缝切换,玩游戏的时候也能够真正做到听声辨位。
04 对其它新与变的评价 
声动活泼:这次 WWDC 还有没有什么让你们兴奋的产品和功能?
Justin Yan: iOS 14 上可以设置浏览器和邮箱的默认应用了,以前是不可以的。
我们在 Mac 上习惯用 Chrome,但在 iPhone 上都是用 Safari,因为苹果的默认浏览器一直都不能自行设置,以至于我在 Chrome 上的书签内容在手机和电脑上不能同步,现在终于可以了。
●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还有一个我们没有聊的 Watch OS ,今年 Watch OS 更新了好多东西,很多都跟健康相关。
我有听到一些反馈,喜欢健身的朋友会觉得 Watch OS 的新功能很好,因为它可以追踪你的舞蹈动作是否标准之类的。
自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关于隐私方面的更新。
推出了新的隐私授权方式,比如某个应用需要相册授权可以单独选几张,而不需要整个相册都授权给它。
还有一个跟隐私相关的是剪切板数据的读取,之前每个 APP 启动的时候会默默读取你剪切板里的信息,现在会出现提示了。用户就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动作,其实对开发者也是一种提醒。
这两点可以说明苹果开始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做一些很细化的政策了。
声动活泼:对的。另外苹果在商业化方面有很大价值的应该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加二维码的新应用。
之前苹果一直没有把 NFC 的潜能完全开发出来,国内我们非常习惯️扫码支付。但美国即使是 Apple Pay Google Wallet 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这次通过和其它应用的连接,能够把整个物联网和其它的相关应用带起来。
自力:对,苹果之前的 NFC 一直不是开放的。最近也传出消息说地铁卡、门禁之类的可能跟 NFC 相关,但苹果仍然没有在 NFC 方面像安卓那样放开供大家使用。
Justin Yan:NFC 接口确实每一年都更新得非常慢,我记得在 iOS 10 的时候才开放了「读接口」,反正接口基本上等于鸡肋。
我们刚才聊的应该是 App Clips ,苹果演示的 demo 是挺美好的。就是我去一个餐厅,然后叮咚一下,就用苹果支付完成了,接下来 8 个小时内会收到商家推送的提示。
但这种美好往往过于理想,因为它要求餐厅自己开发一个 APP,然后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变成 App Clip,这个 App Clip 不可以超过 10 MB 并且需要使用原生代码,而原生代码编译出的东西会比较大,比较难去实现 App Clip。
所以这对接入方的技术门槛极高,而且 App 还需要通过 App Store 的审核才能上架。
假如我是一个开咖啡馆的老板,做一个 iPhone App 并且上架到应用商店,我觉得线下会难以推广。
自力:不如做一个小程序。
Justin Yan: 对。所以我对于 App Clip 这个东西也不太看好。它跟 Google 的 Instant APP 有点像,门槛都非常高。
声动活泼:有没有什么功能是你们特别期待,但没有出现在这次发布会的?
自力:录音。在越狱的生态里面,电话录音一直是很多人在折腾的事情。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支持电话录音了,这个功能有时候还蛮有用的,但苹果这次没有推出。
另外是长截图,很多时候一页可能接不完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教程,但安卓上这个功能已经很多年了,我觉得苹果迟早会推出,但这次 WWDC 没有见到。Justin有什么期望的功能吗?
Justin Yan: 我倒没有去期待太多,但我倒是想看一下它今年 SwiftUI 有没有什么新的改进。
● 图片来源:developer.apple.com
19 年刚刚引入 SwiftUI 的时候,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大家后来使用的时候就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一些是平台交互差异的问题,本身确实也非常难解决。有一些是 SwiftUI 编译出来的 APP 在 iOS 13 上跑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 bug,或者是性能上的问题。
今年的 WWDC 大会上有说 iOS beta 版会流畅很多,但 API 具体更新了什么就要接下来再看了。
自力:说到 bug 还是提醒大家备份好数据之后再去升级 iOS 14 尝鲜。会有很多工程机才会出现的 bug,比如图标拖来拖去就消失了等等。
声动活泼:上周苹果和开发者之间有一个冲突事件。一家叫 Hey 的付费邮件客户端为了不给 Apple 支付 15%-30% 的分成,引导大家去网页端使用 Hey 的服务,苹果发现后下架了他们的产品,以致引起了整个开发者社区对苹果的不满。
作为开发者你们是怎样的态度?
Justin Yan: 我有在 Twitter 上看到国外一些比较有名的 iOS 开发者对这件事情的激烈讨论。
● 图片来源:Hey Email 网络界面
国内 Hey Email 的用户不是很多,另外国内独立开发者的生态也没有特别繁荣,所以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度没有很高。
这件事情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苹果要求开发者做一个 in-app purchases 也就是应用内购买。
Hey.com 是有一个应用内购买升级解锁的功能,如果没有升级解锁 Pro 版,很多功能用不了。苹果则认为要么这个 APP 做成一个普通的邮件客户端,不解锁不能用高级功能,但至少得能用。
但社区的开发者认为如果这样的话,第一个版本就不应该被通过审核,产品火了苹果看不惯又来说。
另外是苹果有了 App Store 之后才有 30% 分成的规则,最初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为苹果 30% 的政策叫好的。据我所知当年要做类似的事情是要跟美国的运营商合作,运营商是要 50% 的分成,苹果提出 30% 的分成大家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 Hey 上线了一个不解锁不能用的 APP,第一次审核通过了,后面又不给过了,因为苹果想要分成 30%。
其实不仅仅是 Hey 这个 APP,还有其它的一些 APP 也是用这样的策略。
也就是我可以支持苹果的应用内购买,走苹果的支付,也可以在 APP 里提供一个选项,到产品网站上进行第三方的支付,买完之后回到 APP 里面就能够得到 Pro 的应用。
自力:其实我认为苹果税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特别「老」的事情了。
之前 Dropbox 和 Evernote 这些大厂跟苹果「闹」的时候, Dropbox 也是让用户去官网买 Pro 升级版,Apple 不愿意,Dropbox 一怒之下在苹果的应用商店里只放基本的功能,想要用 Pro 升级版就去网页。做了一个这样两难的选择。
国内我见到的绕过苹果内购的都是一些小厂。但凡是大厂的视频网站或者会员服务,没有说请去官网充值,那里充值可能打个 8 折或者怎样。
声动活泼:去年苹果发布的深夜模式「dark mode」引领了一股风潮,它发布之后大家都去做 dark mode 的设计了,今年有没有让其它公司可能也会采用的内容?
自力:圆角可能会火,之前只是一些图形设计,今年在 UI 以及一些结构化的设计上都会大量使用圆角,苹果可能会引起一股萌萌的风格。
而且从 Dribbble 和 Behance 上面可以看到,设计师们已经开始在发挥一些脑洞了,对自家的 App 和页面进行改变。
Justin Yan: 我还是比较关注 CPU 方面的东西。
不确定苹果布局 ARM 架构 CPU 会对未来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因为它现在的内核 CPU 实际上是集成了 GPU 的,在我们的 iPhone 上。
未来的 Mac 电脑带了 ARM 架构的 CPU 是不需要集成显卡的,也就是可以抛弃 Nvidia 或者 A 卡。我不确定这个产品出来之后,未来对英特尔、AMD 和 Nvidia 会有什么影响。❑
点击图片收听声动活泼的其它节目

剪辑  Luke | 运营  Akida 编辑  AMD ZISHAN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