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导语
上文我们分析了“出身环境”对于录取的影响方面。
这次我们继续聊聊招生中,招生官寻找的申请者“个性特点”的倾向性。
回复“潜规则”即可阅读上篇文章
以下数据,直接翻译自2014年在哈佛举办的大学招生暑期学院(Harvard Summer Institute on College Admissions)素材,保证原版。由ZoomIn顾问解释。
个性特点(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是申请中非常诡异(tricky)的点,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像标化分数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考试进行“塑造”。这里特别提醒,一切所谓的申请材料“包装”,一旦背离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常会出现各种申请惨案。
第二,“个性特点”可能是唯一一个在申请的全套材料中,无处不流露的部分。从Common App上的一个空(比如有些学生填课外活动时会比较简要,有些则喜欢用细节表达。),到推荐信老师的评价(在真实的推荐信里,不同的老师常常能讲到连学生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关键信息),到申请文书的自主选材、写作风格(选择一个古怪的题材,很可能说明你比较能承担风险),都能显示申请者个性特点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在申请材料的“个性特点”是无法进行包装的。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谈申请中的个性特点呢?
如果确实有一些招生官在找的共性因素,会是什么?
我们看一下密歇根大学招生主任Ted Spencer在哈佛招生官暑期学院培训中的说辞。他们试图寻找从这些维度观察学生的特点:
性格
——学校在寻找学生时,也是在构建一个社区。社区里需要形形色色的人,因此他们会对你的性格特点非常好奇。有一个说法是,他们希望感觉到每一个宿舍里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共处。经典的考核题目是“请你给你未来大学宿舍的舍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斯坦福等)
公民和文化意识/多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包容度
——多样性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可能是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一点。曾经有闻,一个各个方面充分出色的学生在终轮面试时被问及“你希望学校为你做什么么?”时回答:“能不能不要把我分到给黑人一个宿舍?”后果肯定是悲剧的。典型题目如华盛顿大学的:“描述你经历或看到过的一件文化差异方面的事情,并说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热情/风险承担力
——专门讲讲风险承担力(risk-taking),或者叫“胆识”。这点为很多应试教育下安逸长大的中国学生所不熟悉。大部分申请者,并没有太多的挫折经历,哪怕活动列表已经非常非常多了,但是也有可能从来没有承担过任何风险。原因?Risk-taking是任何科研突破(breakthrough)出现的基础。
创造力/艺术天分
——谈creativity和talent的文章已有太多,按下不表。一个作品集、一次面试,就能体现很多。
对他人和社区活动的关心程度
——对community的关心与付出,也是美国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动力/决心/努力/主动性/坚持/韧性
——有兴趣可以搜索TED中美籍亚裔学者Angela Lee Duckworth关于“Grit”的演讲。“在任何环境下,能够采取主动,完成一件事情,多次克服艰难险阻”——这个逻辑在美国有多重要?随便打开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感受一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the list goes on and on。也就是说,你并不需要是一个完美的人,如果过去你是一个一直坚持努力的人,就有机会在申请中绽放光彩。换言之,如果你目前履历完美,但是一切的得到都手到擒来,那么即使有非常完美的履历,也不一定在申请中具备极大的含金量。
领导潜力/成熟度/责任心
——想特别对领导潜力(leadership potential)提起注意。为何不是领导力(leadership),而是领导潜力(leadership potential)? 领导力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内向型选手的大问题。他们总认为性格不开朗大方,就不具备领导力。事实上,内向、外向型性格并不一定与领导潜力直接相关。举例说来,如果你平时非常低调,但是在某一次事件中,当“领导”们都纷纷撤场时,你却能站出来力挽狂澜。难道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领导潜力?
下一篇我们会回顾六月的家长俱乐部内容--如何选校和选专业,敬请期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