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瞭望视频号
据新华社消息:6月2日21时55分,云南15头亚洲象群已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地界。它们近日一路向北迁移,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
延伸阅读附文:《“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原题:新闻1+1丨云南野象群为何一路北上?人类干预如何才能奏效?专家解读

文字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西双版纳到省会昆明,一个由15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为什么会一路向北迁徙?不改方向,不断加速,象群为什么会一路北上?人类干预如何才能奏效?
大象进入昆明 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主持人:现在我们能够做的和已经做的预案准备都有哪些?
  总台央视记者朱慧容:从这几天指导组专家组给出的意见来看,我们做的一系列工作就是为了让这些象群远离人群,远离一些人比较密集的居住地,所以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在一些规定的路段设置路障,当发现这个象群要进入人类比较密集的活动区域的时候,会通过这些路障的设置,让它们改变自己的方向。或者是投喂一些食物,用食物引导的方式,让大象去到它们比较合适的区域里面去,这样也是保证大象在迁移的过程当中不会伤害人。在人员稀少的地区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人员进行提早疏散。我们在玉溪市去到了一些大象曾经光顾过的村庄,这些村民大概是在6月1日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就已经接到道路通知离开了村庄,6月2日凌晨三四点,大象就经过了这个村庄。所以这一系列动作就是为了让大象不要伤害人,人也不要伤害大象。我们得到最新消息,玉溪还有昆明两地,一共出动了62辆应急车辆,还有12架无人机,其中还为这些大象准备了10吨的食物,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密切监测着这些大象的途径和活动范围。
此前象群北迁路线
大象为何一路向北迷路了?
主持人:它为什么一路北上,我们通过网络上的搜索,看到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比如有的说是象群首领迷路了,有的说是不是它的食物需求,第三还有说太阳活动异常,激活了迁徙的本能。在这些判断里面您更倾向于哪一种,您的结论是什么?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这一群大象活动将近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它原来的栖息地附近,比如说版纳和普洱市范围内。进入5月份突然长距离向北,这就很不正常。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更倾向是由于象的首领不了解它们北上的路线和一路上所要遇到的困难,所以是属于迷路带领家族群在北上,所以这是很危险、很艰难的北上路线。
大象会调头回去吗?
主持人:既然是迷路,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是接下来这些幼象跟着这些成年的象,它们不知道目标会在哪儿?所以会有一些可能性,比如它会继续北上,或者是它会找到一个地儿停下来,它会不会调头回去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从象群结构来看,15头象有6头是母象,3头公象,还有6头是幼年象,其中有3头年龄很小的。所以就感觉到这群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带领家族北上,所以这个象群的首领实际上是出了问题。它原来生活的地方是版纳和普洱大概在海拔600米左右,昆明海拔已经接近像晋宁,估计在1300米到1500米,到昆明市中心1800米左右,而且已经是属于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和原来生存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已经是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和海拔高度了,所以我判断它行进到一定的时候,它会向南,会调转方向。往北走两个因素一个是海拔,一个是植被和食物,因为从这几天观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还是走在林子里边,但是林子里边的植物,会不会是它原来熟悉的食物,现在不好说,现在看更多的是人类给它投喂的苞米等粮食作物。
为什么主动进行人工干预?
主持人:对于相关部门的应对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人类主动去人工干预出发点是什么?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主要是防止人象冲突。从前线了解到,我们有工作组和专家团队研究了几次方案,最担心的就是人象冲突。多年来人象冲突在云南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大象经常是把老百姓的庄稼损害了,甚至损害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所以我们最担心的还是人象冲突问题。
这件事给了我们哪些提醒?
主持人:大家都在担心,现在有15头野象,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野象也是用这样的方式,闯入到人类的生活,这件事到底在给我们提醒什么?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我们这么多年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象的种群数量在快速增加,所以必然就引起象要向外扩散(的现象)。我们国家的大象分布是整个亚洲象的最北边,所以一般它往南去比较容易,向北扩散就相对比较难,特别是海拔和气候的原因。我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给它们提供更多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因为保护区里面这些年适应大象采食区域越来越小,希望更多给大象营造一种“食堂”,或者是栖息的草场,让它能够获得更多的野外食物而不是人工投喂
延伸阅读
“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新华社记者:字强、赵珮然
  15头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且有继续向北偏东迁徙的趋势。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眼看着大象“旅行团”一路“逛吃”北上,有关各方围绕“大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离家”“如何回家”“如何保护”等问题展开研探和科普,人们重新认识了野生亚洲象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云南为保护亚洲象所付出的努力。
  在这场“全民观象”中,构建人象和谐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伤害、不冲突是人们的普遍共识。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让大象早日安“家”,考验人类的智慧。针对保护亚洲象之困,专家、网民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修复建设亚洲象栖息地、提供更丰富的食源、社区参与保护等建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意味着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势必有所提升,人类的活动必须有所改变。
  昆明今年10月将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届时将迎来全球的目光,中国将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方案。有关地方和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强和改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向全球展示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
  古语“太平有象”寄托着人们对世界太平、万物和谐的美好愿望。科学合理地化解“人象冲突”,让大象早日有“家”可安,吉“象”的寓意才能成为现实。愿人象各得其所,和谐共存。
视频号
扫描二维码 ↑ 
关注【瞭望视频号】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