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夏天开场,夏天散场。从相遇到别离,毕业季总会让人心生不舍。

我们终将要走出舒适圈,探往未知的社会领域。而毕业更像是一条分割线,隔开了理想与现实。

有人追求仪式感,想要认真给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句号;

有人追求新鲜感,迫不及待向社会宣告自己将开启新的旅程;
……

但无论怎样,好像只有在毕业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理想与现实,肆意享受青春的悸动与疯狂。
而对已经毕业的留学生来说,当时的毕业回忆或许仍历久弥新。
有因为疫情而打乱计划的、有因为迷茫而重探人生方向的,也有因为现实而转变目标梦想的……
今天恰逢六一,就让我们跟随着几位已经毕业的留学生朋友的故事,一起跟学生时代的那个“小朋友”来场告别。
01 
当毕业被疫情“突袭”
“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而留学生却跑满全场。”
一句玩笑话却道尽了留学生的心酸事。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毕业这件事都变得复杂了起来。

这段与疫情对抗的漫长岁月里,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即将毕业或是已经毕业。
仿佛在告诉我们:不管世界多么混乱,毕业季永远不会缺席。
//
隔离
对Tammy来说,一次不知何时能结束的疫情带来的却是众多变数。
随着疫情在美国爆发,很多留学生也加入了“回国潮”之中。
Tammy也是其中一员。
虽然去年6月就回了国,但是机票也是真难买。
为了能早点回来,她甚至不惜花6万买了机票回来。
“说真的,当时整个心都在滴血。”
但是为了安全考虑,继续选择待在国外更是一个未知的隐患。
确认上完网课就能毕业后,Tammy直接回了国。
但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考验在等着她。
在没有回国前,“疫情”这两个字还只存在于恐惧的想象中,但直到抵达了机场,Tammy才有了实感。
因为当时属于疫情比较严重的状态,Tammy从日本转机回来这一路上就没取下口罩,也没吃饭喝水,甚至20多个小时的旅程中也就上了一次厕所。
一到上海浦东机场,以为稍微能松口气,但没想到一排队就排了五六个小时,每个人还得拖着行李去量体温、做核酸检测等项目。
等好不容易搞好了,又得马不停蹄的坐上大巴去隔离酒店。
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Tammy感觉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压抑了起来。
“说真的,隔离两周真的有点抑郁。”
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煎熬,因为未来对你而言是未知的。
对当时的Tammy来说,能有地方住也算不错了,虽然是个老酒店,但好在能赶紧填饱肚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那个地方点杯喜茶都得要100块钱的跑腿费。
“如果你不是特别需要,就别回来了吧。”
这是Tammy在结束隔离后,打开手机微信说的第一句话。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有很多人改变了原定的计划。
很多准备留美读研、工作的留学生在多番考虑之后,都决定回国。
“如果不是在3月份回来的,一般也会选择在6月份或是12月份回国。”
原本Tammy是想要留美读研的,因为顺利的话还能在美工作几年积累一些经验。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样的规划也就没有什么可行性了,她也只能就近选择一个地方读研。
对现在的她而言,目前的规划中安全远大于其他因素,就算后面有机会可以再去美国,那也得看看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毕竟再多来几次隔离期,也够让人头疼一阵儿了。
//
上网课
突然而至的疫情,不仅打乱了很多留学生的毕业计划,也让很多学校的教学规划被打得措手不及。
很多学校为了安全起见,都采用了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
而这也让不少已经回国临近毕业的留学生,好好地体会了一把“白天上班、晚上上课”
的阴间作息。

“熬最晚的夜,泡最狠的脚。”
很多时候,Sally都觉得一天的时间里并没有哪一个部分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
刚好处于Gap Year的她,也想在回国的这段时间找点实习扩充一下履历。
但没想到的是,这也让她处于一天24小时都在连轴转的状态。
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学习。日夜颠倒不说,感觉整个人都要累的喘不过来气。
别说什么精心打扮了,有时候上半身正装下半身睡裤才是上网课的标配。
并且糟糕的睡眠质量,也没办法拯救Sally晚上上网课的集中力。
在国外的小伙伴虽然大部分也是在上网课,但是有的每到Quiz的时候还得去学校考试。
而在国内的小伙伴基本需要在网络上完成一切教学内容。

久而久之,Sally也发现这种模式让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因为不能线下沟通,小组作业也就不可避免的容易出现矛盾。
“这或许是线上学习最大的弊端吧。”
除了这以外,“怎么和自己独处”也成了一门学问。
与父母担心的相反,Sally觉得反而是回国后的这段时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之前总有人觉得独自出国留学一定会很孤单、会自我独立,但事实上在美国身边总会有朋友相伴,所以不管去哪里、做任何事情也会有人一起做。
但回国后,因为没有选择回父母身边,而是去了其他城市,所以从租房到实习,每一件事情都是Sally自己独立完成的。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她渐渐发现不是所有的习惯都是顺其自然的。
“生活总是会给你一些挑战,而你要做的就是在如何解决的过程中与自己和解。”
02 
迷茫期的选择
临近毕业,“回不回国?”成了很多留学生的纠结点。
要去哪里?去做什么?
都是很多小伙伴在毕业季期间会不断思考的问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群体身上存在的标签与偏见也逐渐显现。
“Gap Year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是‘不行’的代名词。”
丹丹在回国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一些人对Gap这件事真的存在误解。

每逢面试,总有人会问:Gap是什么?为什么要Gap?
仿佛你Gap了,就代表着你能力不达标,所以只能做这个选择。
但对丹丹来说,Gap Year,似乎是多给了自己一个选择权,你可以选择多去尝试、探究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只是觉得还不错就去做是盲目的,你选择并去尝试总不会后悔。”
你可以选择去读研,亦或是去实习工作,只要你不是真的躺在家当咸鱼无所事事,总能对丰富你的人生经历有所帮助。
//
考研
2019年初回国的Alex,和家人朋友度过了一个久违的春节。

而在这热热闹闹的氛围里,他也正面临着就业问题。

那个时候的Alex,原本计划着要在成都和上海展开新的人生,但心里却总是隐隐不甘。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似乎能感觉到的是,这或许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
所以在快入夏的一个晚上,Alex选择与自己的妈妈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
在这次交流中,妈妈只说了一点:如果心里有任何的不愿意,那么在30岁之前一定要尽情的学习与表达。
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即使在某个时刻踏入了自己心仪的行业,也不代表这就是往后愿意贡献一身的职业。
所以在这之前一定要多去尝试,只有这样,当你面对生活的鸡飞狗跳与工作的千篇一律时,才能不感到遗憾。
也在这之后的两周内,Alex开始了一次从心之旅,他开始思考自己内心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先前的求学路上又有哪些遗憾以及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制定什么样的计划……
在咨询学长学姐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才会对过去感到遗憾,很多人都在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弥补遗憾的乌托邦。
有的可能白天是金融女,晚上就成了倾听都市情感生活的公众号作家;
有的可能日常是码农,到休息日就会玩着高级的摄像设备在川藏线上一路狂奔。
Alex也在无数次修改自己的规划中得到了答案:
我热爱学习外语,但没有在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一门二外;我从小学习画画,即使在大学选择了我同样热爱的审计和金融专业,内心仍有不甘;我喜欢设计感极强的高科技产品和工业产品,以及随心随遇的北美生活。
最终,Alex也做出了一个决定:重返海外继续学习深造。
他在家学习了三个月的法语考出了B1的成绩。之后,顺利的拿到了加拿大法语学校工业设计的Offer,开始了通过法语学习“设计艺术”的旅程。
对Alex来说,毕业似乎是“调整”的过程。因为面临就业的压力,他也曾有过迷茫;拿到Offer前往加拿大读书时又恰逢疫情,生活与学习全方面受到影响。
“会踢逆风球的球员才是好球手!”
虽然一度会怀疑自己当初做的决定是不是错误的,但是在坚持自己、肯定自我之后,也适度做出了改变。
虽然生活和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一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尽人事,听天命。
//
工作
而和Alex一样,一到毕业季,很多留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就业问题。
很多小伙伴碰到这次疫情以后,不仅会推翻先前设想过的所有计划,还让自己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期,身心备受煎熬。

而说到工作,在美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也被分为了两拨人。
有的选择回国,有的选择留美。
对于留美工作的Eric来说,职场竞争也不是一般的激烈。

“毕业赶上疫情,简直就是灾难。”
不管是政策方面还是安全方面,让Eric在某段时间里都过的并不算特别顺利。
受疫情影响,OPT Delay也让他度过了一阵子难熬的空白期。
而时不时会出现的Asian Hate,使Eric内心也是饱受煎熬。
虽然目前的工作状态还不错,但是先前也不是没遇到过令人不快的状况。
毕业后有段实习碰到的manager是一位白人中年女性,并且还是Stereotype
就算是疫情期间没什么事情,也一定会让Eric去办公室跑一趟。
平常时不时的语言暴力,也让Eric选择提前结束这段实习经历。
而对Stella而言,选择回国也并不是临时做的决定。
一开始她确实是有想着要留美的,但是受疫情影响,OPT申请变得难上加难。
再加上在美求职的过程中,收到的一些Offer也是不尽人意。
虽然也有碰到非常不错的Offer,但是在发现自己是留学生以后,HR又给拒掉了。
有些公司的负责人也和Stella说过,因为疫情,他们不大喜欢招收中国留学生,并且本身很多公司也没有给出太多招人的名额。
这些公司提供工作机会,也需要付出一些成本,所以相对来说,Stella感兴趣的一些公司招的也会比较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Stella想着回国发展也不错,所以就回来了。
对Stella来说,国内与国外就业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能说各有各的不同。整体差别并没有很大,招聘流程也差不多,具体还是得分专业来看情况。
在国内公司,留学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占优势,只是某些领域比如英语方面,可能跟别人接触的一些内容不太一样。
对这点深有感触的,还有Kat。
在毕业后的这段时间里,Kat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当时的Kat为了拿到三年的OPT,专门去考了偏工科的研,五月份毕业同期也拿到了Offer。

原本想着跟之前一样先回国过个暑假再去开学,但没想到这一回也彻底打乱了之前的想法。
因为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所以继续读研的计划也就随之搁浅了。Kat先给学校打电话取消了Offer,随后又把一些行李陆陆续续都寄了回去,自己也彻底回国了。
“一定要在毕业前一年的十月和十一月关注一下国内的校招。”
在这点上,Kat是吃了亏的。
因为当时的自己一心以为会留在美国,所以压根就没考虑过校招的事情。
并且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一向都是不管你是不是走校招程序,只要毕了业去找工作,一般都会根据你是否是应届生来给职位。
但国内就不是这样的,如果你错过了某家公司在学校或是网上的校招的话,你从国外回来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走的基本都是社招的渠道。
Kat错过了秋招,在春招里也没看到非常合适的。
因为她心里十分清楚,春招往往是一些公司的噱头,它给出的岗位并不一定是缺人的。
“如果你不是100%优秀,那在招聘者眼里还是差点意思。”
工作机会是有,但是削尖脑袋想要进大厂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多。
就算是留学生,也不意味着就会完全受所有公司欢迎。
如果哪个方面存在不足,那多半就没有你的机会了。
而Joe相比之下似乎又是另一种选择,在几番考虑后,他选择回自家的公司上班。
其实一开始和很多小伙伴一样,Joe也是想着要留美工作的,但是因为疫情最终还是选择回国。

也许在有的人眼里,能“继承家业”省了不少奔波的麻烦,但其实对Joe来说这份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比想象中还要大。

因为当时把重心放在了国外,所以国内的春招、秋招都没投,
直到六月底才陆陆续续的投简历,也没收获到比较理想的Offer。

虽然现在是在自己公司上班,但这份工作整体来看还是挺有局限性,工作与生活也很难平衡。
囿于工作节奏,Joe也渐渐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的适配度在不断降低。

“如果可以,我需要更多时间来改变现状。”
毕竟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Joe还是希望能在未来继续调整自己的规划,把需要的证书都考一考,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

03 
特殊的毕业典礼
曾经的毕业季多是伴着欢声笑语的拍照时刻,如今的毕业季却是沉默的离别。
很多学校都选择线上毕业典礼,虽然线下也会办,但赴场的毕业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有的留学生觉得线上听教授念名字道毕业,总感觉还是草率了一点。
(图源:网络)
看着视频的画面,这次的毕业典礼也少了几分仪式感。
“我既没有想象中那么悲伤,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欢喜。”
没机会去参加学校线下的毕业典礼,或许也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而在毕业季所经历的这些事情,让这些留学生也难以忘怀。

或考研、或工作,不同的选择也让他们在认清现状的同时,不断调整现有的计划。

Joe——“80%的可能会回到犹他州读MBA,然后在那工作定居。如果不读MBA,三四年之后就去清华读个博士。”

Kat——“应该会继续现有的英语老师的工作,不过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

Stella——“总归是要离开家的,去哪都差不多,重要的是能闯一闯。”

Jello——“还是比较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想太多也没用,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现在有男朋友和狗狗的陪伴,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很满足了。”
“毕业,对我而言是时机,运气不好只能遗憾错过。”

“毕业,对我来说是挑战,选择不对也有机会从头再来。”
安于现状也好,敢于挑战也罢,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方式。

//
“毕业在兵荒马乱中如期而至,青春却在跌跌撞撞中戛然而止。”
或迷茫无措、或昂扬斗志,毕业于我们而言,或许是一段旅途新的开始。
相同的是离别,不同的却是各自的人生轨迹。
北美君在这里也祝各位小伙伴:
愿你前程似锦,归来仍少年。
【特别鸣谢】
感谢Tammy、Sally、Alex、Eric、Stella、Serena、Tracy、丹丹、Angie、Wendi、Jello、Sandy、joe(排名不分先后)等多位小伙伴在百忙之中接受这次采访,让我们听到留学生毕业后的故事与感触。
无论你在哪,请务必相信,一切都会更好的。
附录: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第二篇《毕业季》文章,也欢迎已经毕业的小伙伴分享你的毕业故事。

-end-
戳这里关注我们👇,锁定更多精彩内容~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