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丁
编辑/彼方、思考姬
“你相信钢琴会说话吗?”
这是一部特殊的毕设作品——它迟到了整整一年!
它本在去年的毕设展映环节获得如潮好评,但它的主创们却并没有就此心满意足。
于是在毕业后,他们用闲暇时间继续打磨它,直到最近才终于完成了满意的版本。
这部作品中是有什么力量,让主创们走出校门、步入新的人生阶段后,仍无法割舍呢?它的最终成片又如何?
——想知道答案?那么,今天的「AniOne线上展」专访来解答——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吕天韵、齐雯卿、匡司选、欧亚菲、冉尤嘉同学的毕设作品《琴语》
《琴语》
吕天韵、齐雯卿、匡司选、欧亚菲、冉尤嘉
中国传媒大学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它终于出炉的正片,嘘——安静环境下效果更棒:
接着让我们来认识下有关这部片子幕后的故事吧:
*备注:本文部分采访问题回答于作品最终完成前
-故事简介-
世纪之交,一位少年与一位少女在绿皮火车偶遇,他们的境遇、烦恼各不相同,只有一个共同点——对钢琴与音乐的热爱。
在夜晚,他们互敲墙壁,用只有他们才能懂得的语言演奏了一曲梦之交响,慰藉了彼此的心灵。
第二天,他们又各自踏上旅途,前往不同的未来。
-作者介绍-
吕天韵
导演、编剧、美术、后期、分镜
微信:omsk20021228
微博:@矢野知韵
齐雯卿
作画监督、原画、人设
微信:a411279488
微博:@xiumianjinggai_
匡司选
制片、剪辑、编剧、分镜、原画
微信:Kuangestion
微博:@Que匡tion
欧亚菲
分镜、编剧、原画
微信:larry15198266961
微博:@宇宙犬_
冉尤嘉
三维辅助、人设、编剧、分镜、原画
微信:KWH9703
微博:@KWH_每天都在失眠
-人物设定-
-人物概念设计-
-物品设计-
-气氛图-
-火车建模-
-故事板-
-团队专访-
学术趴:《琴语》描绘了一个关于理想和知音的动人故事。“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请问各位主创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故事?
灵感来源是什么?
大家在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吕天韵:确实有过十几年的钢琴学习的经历,再加上自己从小跟父母出来,只有过年能回老家。每次都是坐绿皮车回家,而且都是住上铺,车厢里的情况还是比较有感受的。一直都觉得这个隔板不隔音,说不定会发生些什么故事。
至于钢琴这个元素,因为我也是从小学钢琴的,对这方面也是比较有感触,所以就想着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到一起,想出来了这么一个故事。
欧亚菲:我们这个故事更想表达一种知音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关于理想的方面,其实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匡司选:当时是几轮剧本构思下来,依旧难产。于是就再次每个人都拿出几个“一句话”的故事出来,再让大家投票选出最合适的。当时导演提出的这个剧本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每个人都觉得很浪漫,于是票数非常高。
成长过程中有不少吧——仅仅是发现自己的某种细微感触能使另外一个人感同身受,就会非常安心和感动。
我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不被身边大环境理解的情况发生。小的时候我接触网络比较少嘛,又比较自闭,所以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找到同好的话都会非常开心,如果聊得来就更加喜出望外了。可想而知我们片子中那个年代的少年少女寻找知音的环境会更难,他们邂逅的形式还是通过音乐——那种纯粹的灵魂交流,给人的感动纯度得多高啊……
学术趴:影片中有个很重要的道具就是“磁带”,但其实在现代生活中磁带和随身听都已经很少见了,为什么会想到选择“磁带”这个意象呢?
吕天韵:因为影片的美术,背景,色调都设定的比较老,背景设定在90年代末,世纪之交的时候,在那时候磁带和磁带机比较流行吧。而且男孩家庭背景也支付不起高端的听音乐的设备(hhh)
匡司选:这是千禧年间的时代感的体现吧。而且磁带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儿时记忆,我小时候经常玩。
冉尤嘉:概括说起来就是时代印记、小时候听磁带的回忆(不过听的是周杰伦和朴树啦)、期待感、宝箱盒子、隐秘的私人世界。
磁带设计图

学术趴:影片的高光时刻——就是男女主角隔着火车隔板,默契的敲打出钢琴的节奏。这段戏份很浪漫,请问是在最初就想到这样安排,然后将剧情引上这个段落?还是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自然推进而来的呢?
火车隔墙敲片段
吕天韵:这个就是故事的核心了。可以说是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希望能将剧情引上这个段落,上面有提到我们说的“一句话”剧本嘛,这个就是在一句话剧本里就存在了。
这也是因为当时看了一个国外的火车的广告,就想到了绿皮车,在火车里确实是什么声音都可以听得见,所以这个安排也可以联系上火车跟音乐的元素。既可以做群像表演,又很接地气,很有中国气,而且也是一个很浪漫的安排。
欧亚菲:当时有一个本子都快要到实地考察的地步了,但我们后来还是觉得不行,推翻了很多然后再重来。剧本阶段陷入了瓶颈,大家都提了很多想法,然后天韵当时提到的这个场景把我们所有人都打动了,于是就决定不管怎样这个场景在片子中一定要留下来,差不多这就是我们这个片的初心吧。
冉尤嘉:之前也说了这个故事的剧本还挺难产的,之前有很多别的剧本,但我们都觉得不太行,还是喜欢这个隔墙敲的故事,感觉有很多的展开空间。它就是创意核心,整个故事是由这个来的。
匡司选:最开始的一句话剧本就是这个。这个也是我们所有人最想要最感动的部分,所以也不如说是为了实现这个高光时刻展开推出了故事的其他部分hhh。
最原始的设定

学术趴:在影片中所有手指弹钢琴的动作制作的非常精准,在这块是有真实参考的吗?这块制作有没有碰到什么麻烦呢?
吕天韵:有真实参考,也没有碰到什么麻烦,因为我小时候学了很多年的钢琴的~不过大了以后不怎么弹了,不过片子里的这种程度还是可以做到的。要说有麻烦的话大概就是没画完。
欧亚菲:是有真实参考的,我们组里好多人都会弹琴。大麻烦没有,就是非常感谢钢琴建模。
学术趴:这部影片的音乐音效,包括配音让人印象深刻,既推动了剧情,又配合了情感,给影片的整体效果增分不少。
主创们在声音设计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吗?如何恰当合理地“用音乐的段落感拆分故事”呢?
吕天韵:配音是用的当地人的家乡口音,也是我们两位主创的爸爸,因为都相隔两地,所以也不能出门找配音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所以就想到了用自己的家人。这样培训、调整、修改等也比较方便。父亲配音就是我摁着我爸一句句录,每句重录十几遍那种~
声音设计方面的话,主要是周围的环境音和主角内心变化,一定要有呼应。比如在主角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周围的暴躁感就要加大。主角心情愉悦的时候,周围的声音也不会给他造成困扰,而在和父亲情绪对峙的时候,周围的声音就要弱下来,制造一种窒息感。
说到高潮部分的段落感,因为工作量在展映版中未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总体来说也是分了6个部分:
高潮部分的六个段落
匡司选:其实我们一开始构想剧本的时候就在声音设计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因为是影片的重点部分,分镜的时候也一起讨论了很多节点,做动态故事板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大力气去找合适的参考音乐贴上去,每个part都必须让团队里所有人看了都觉得到位才通过。
在音乐的部分一开始是用贴片的参考音乐,之后再去找原创音乐人,再去跟着要求改。
冉尤嘉:我们最开始找的是la la land最后那段的音乐去做贴片,用这段音乐和另外一段先把高潮部分做了一个简单的切分,然后再去思考每一段是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什么样的乐器,将细节的部分都思考清楚。
动态故事版在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有了,然后就拿这些去跟做音乐的人去沟通,返回再反馈,就是这样这样来来回回修改很多次。
音效是实录的,是男孩心情的体现。其实男孩对声音敏感,甚至能和声音共感,比如能加其他人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嗑瓜子什么的)都视为音乐节奏的一部分这点其实是没做出来的部分,但也是和中间男孩抽磁带的部分相互呼应。非常感谢天任老师的指导。
学术趴:影片中的有哪些部分采用了三维辅助?主创们觉得在这种以二维表现为主的影片中使用三维技术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冉尤嘉:当时主要是因为火车的工作量太大了,想着用三维辅助可以轻松一点,还有一些火车外景带透视的部分,都用了三维辅助。这样车厢背景,车厢的部分细节都可以有一个确定,人物比例,透视也有了依照,不会出现大的穿帮。
事实上当时也四处去找了绿皮火车的参考设计图,最后我们也做了一些主观调整。感谢帮忙做火车外景的彭悦小姐姐。
火车建模图
钢琴也是用三维辅助做了一个基础,以及有一个钢琴上跑步的跟随镜头。
优势最主要还是节省工作量,像火车这种带一定透视变化的图,纯依靠二维手画会非常吃力,而一部火车上发生的故事的片子,没有火车的镜头又会是很大的缺憾。
劣势是:构图一些主观发挥的地方会被限制吧,以及速学软件好难(其实没什么劣势舒适极了)
学术趴:影片非常强的一点就是它里面所表达的情感的传递,主创们对于主角心中追逐音乐梦的情感把握细腻感人,这能使观看的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影片里的环境。
比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像主角在抽离磁带的时候,磁带的声音和周围吵杂的人声水声等混合在了一起,最后磁带被抽空的时候背景音效戛然而止,这个时候主角落泪我觉得节奏把握的非常好。
以及人物角色的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处理的也很得当,在角色的情感传递这方面有什么经验能和大家分享的吗?
恰到好处的情感传递
吕天韵:感同身受的经历、情感,这些其实都是在剧本敲定的,但是如何从文字转化到图像,声音上,这个难度很大。
光这一段就改了两个多月,故事板改了十一版,就是为了能刚好的展现出:男孩被否定之后的伤心、失落、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而周围的声音又都一直在叨扰着他,让他情绪很down,然后等黑灯之后,与女孩的相遇更加高调。
欧亚菲:在剧本阶段我们将整个故事分成了七段,每一段情绪的基调和功能都不一样,然后在这个情绪基调内把自己代入进去,去模拟主角可能会产生的情感表达,再通过每一段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扯磁带这一段算是我们的一个难点吧,故事板改了得有十几版,才抓住现在这个感觉。
匡司选:就是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把那种情形下的感受表达出来。然后再切到观众的视角,看能不能体会到角色的感受,如果不能的话就反复修改视听。中间也是出了非常多的版本,不停地在全片叙事流畅和段落的感情表达到位中间找平衡,最后才是现在的样子。
学术趴:主创们说到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进度才刚进到40%左右,音乐甚至还完全没有着落,但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是精美的视听盛宴,这段过程想必是经历了很多。
尤其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大家无论是在团队沟通上还是在技术支持上应该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创们在创作这部片子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吕天韵:最麻烦的事就是时间比较紧。剧本第一次出现是在十一月左右,剧本确定是在十二月,然后开始故事板制作。第一版故事板在1月2号,中间改了二十几版故事板,最后定下来的时候是3月27号。中期时间真的很紧张,因为其实不但剧本抠的很细,情感和逻辑、台词等都有考证的。至于分镜就抠得更细了。
在美术方面我们做了9个色调。因为随着男孩情绪的变化,周围的颜色也是要随之变化的。高潮部分的设计也是费尽心力,要能做到华彩又得能落地(制作上),后期也要保留9个色调的调色数据。像中间对峙那一段,人物多,就导致分层也多,几乎每个人物都要分色层,线稿层,阴影层,还有二层阴影。而且还要注意衔接,不至于因为突然变化而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这些还挺麻烦的。
色调变化
欧亚菲:分镜故事板这边的困难更多的是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我们组的分镜有多个人在画,然后我负责整体的梳理统一,目的是为了最优化我们的镜头。所以不仅要保证故事传达的准确性、观赏性,还得保持镜头风格统一以及成本最低。在其中找到这个平衡其实是一个相对较难的事情。
画对敲那块是我凌晨四五点画,画着画着都给自己画哭了(感动的)……
冉尤嘉:我觉得最神奇的就是我们最后改来改去改回了原来的第一版……发现还是第一版最感人。
匡司选:印象最深的就是原定音乐失联……
可能最开始说好做音乐的人,在疫情期间也遇见了困难……我们这种高潮部分和音乐结合度很高的片子,应该是现有完整的音乐,所以音乐没有出来,高潮部分的设计就一直被搁置……后来找其他的音乐也遇见了各种情况……好在后来找到了接下我们这个急单的音乐人,还很耐心地按照我们的要求不断修改,才有了现在这个版本……非常感谢。
剧本我们选了好久,定了剧本之后也修改了好久(修改了一个月)……后来分镜过程中对剧本又有删改。
然后分镜和声音也修改了非常久,尤其高潮部分的设计真是绞尽脑汁(虽然最后也没有太多时间实现)……中途我们的导师非常耐心地看我们的进度给我们细致的反馈,我们也从中不断学习和改进。真的非常感谢我们的导师!!
总之就是前期花了特别多的时间,于是中期后期的时间就很不够……
作为制片,排出制片表的时候我就惊呆了,最初完整的片子有接近200个镜头,但是留给制作时间并不多……当时哪怕是删减过的b版本算下来,每周的量都大得可怕……
一开始是趁音乐还没做出来,把重要的现实世界镜头做完。后来和老师沟通后,选择继续精简全片。结果剪辑出来的精简版总觉得缺胳膊少腿,才明白全片哪儿都动不得……于是又调整策略,保高潮部分华彩的段落,现实世界先放ppt。
但哪怕是做ppt都还是进度艰难!后来我们是对外寻求帮助,找来了很多志愿者,通过培训之后帮我们加动画上色等等……非常感谢这些小天使的助力!!
最后一个月一共完成一百多镜头,真的奇迹……给觉得不可能做完的我上了一课……
疫情给我们的影响,就是合作不是很方便。尤其是我们组的原画输出担当是武汉的同学,一回武汉就封城了,然后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设备进行工作……多人大组沟通非常不方便,只能线上语音,没法亲身演示,文件传来传去的也很折腾。许多当年在工作室起身一下,或者抬头聊聊就解决的事情,现在却很难……
每个月的数量统计
学术趴:故事的结局,男孩坐着火车去城里念书,他最后是否能完成他的音乐梦是个未知数,但每个人心中应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答案。
通过这部影片的结局,主创们希望观众能收获怎样的情感呢?
吕天韵:一开始的想法是意难平,让观众难受,被虐。但是做着做着,虽然保留了一点意难平,但是已经不是为了要他们感到失落,而是相遇之后获得的美好。
我觉得就是不要刻意去制造观众能收获的情感,就做你觉得这么做是一定对的事。他们分开以后可能会继续追梦,也可能继续困在现实当中,我觉得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相遇的这个经历,一定是难忘的。
故事结局
冉尤嘉:沙漠之花(旅人在穿越沙漠时遇到了一朵花,旅人不会和花有什么故事,但之后会一直记得它),相交的平行线,两颗彗星,因为引力,轨迹也会有稍稍变化
组内开会决定的结局走向
学术趴:最后,可以问一问主创们毕业后的感悟吗?
吕天韵:毕业之后到现在一直吊着我的就是完善这部短片了——去年展映的时候有很多镜头帧数不够,画面也不够精致。其实这部短片在给很多人看过之后,都觉得之前没有加完动画的版本已经可以了,因为我想表达的情感观众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我自己还是有一点强迫症(笑),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但是已经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最好的了。
虽然一边上班一边做这个片子确实很辛苦,需要掌握时间分配的方法呢(但是即使是断断续续的也成功做完了!感谢组员的帮助!大家都有在尽努力的提供帮助了,非常感谢!)
毕业之后也是工作-申请学校-创作-接单整个几乎都体验了一把哈哈哈,有时候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是很有用的,提供了不同的生活感触之后,才能真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感谢曾经帮助过,开导我的老师,同学,朋友,祝你早中晚都好!
齐雯卿:感悟的话也想不出要说什么好,硬要说的话,能顺利毕业真的太好了(?)
欧亚菲:上研究生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视野变宽了很多。本科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某一个角落,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概不听,上了研究生之后忽然发现以往觉得“对动画没用”的东西竟然带给我那么多感悟,甚至也能融入动画,带来不一样的理解。
冉尤嘉:个人感受果然学院里和学院外是不一样的,行业内更加工业化、规范化,自己不再是一个身兼多职的自由创作者,但需要提供的创意只增不减,需要在限定的范围里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力做好一个片子。
此外有了明确的职业区分,也需要更加娴熟专业的职业技能,在学院里学的只是很浅的皮毛,业内也在日新月异,学无止境,即使没有学校里那样舒适的氛围,也还是要下功夫去学,去了解最前端讯息,去大量练习,去不断地向上走,离创作核心越来越近
匡司选:感悟就是导演牛逼!!又工作又坚持补完毕设着实强无敌。
学生时期很自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研究什么。工作之后精力和时间都被大量占用,基本都在为项目服务,而且工作性质原因,项目也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做完之后随时会被迭代,会消失,也得不到评价和反馈。现在才更明白大学时期的思考和创作多么珍贵。回头看毕设,有不足,但是坚持着和大家做出来了,非常骄傲
学术趴:非常感谢各位主创们创作的优秀作品!给大家带来了非常舒适的视听体验~、
希望各位主创们未来也能继续带着热爱创作下去!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祝大家前程似锦!

如果你因这部动画而感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以及,如果你是今年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你的毕业创作,欢迎报名今年的AniOne毕业展,将作品投递给我们!具体的请移步这里阅读哈。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