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在今年3月之前,电子烟在中国处于“既非药品,也非烟草”的弱监管状态,其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拿起了电子烟。迄今为止,关于电子烟是否真的能够戒烟,电子烟或其二手“烟”的危害程度到底如何,尚未有统一意见。刚刚过去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主题为“承诺戒烟”,可以确定的是,只抽电子烟很难说是“已戒烟”。
记者 | 王梓辉
从“戒烟工具”到时尚便利
90后女生周丹已经抽了两年多的电子烟了。上大学时因为失恋,她开始接触到传统卷烟,以此排解心中郁结;工作后,抽烟更成了重要的疏压手段,尤其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来一根浑身难受,嘴巴更难受。”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就在家里开始有了明显的烟味,牙齿变黄,“甚至连手和脸也都有点变黄了”之后,周丹有点想戒烟了。这时正好有朋友送了她一套电子烟,她心想是不是电子烟对家里的小猫好一点,就开始抽电子烟。一开始还是两种烟都抽,过了一个星期,她就改成只抽电子烟了,“因为家里的味道真的变好了。”
和传统烟雾飘散的卷烟比起来,当前主流的电子烟都是通过加热含有尼古丁和香精等成分的烟油,将其雾化为蒸汽供用户吸入。和传统卷烟比起来,电子烟在口味和设计上丰富多彩,是如今吸引很多年轻人入坑的重要原因。
一名年轻男子在吸电子烟。(图 | 视觉中国)
不过一些更早接触到电子烟的人群,更多是被其可能的“戒烟”功能吸引的。
来自成都的80后张超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尝试了抽电子烟,当时他和妻子商量着想要孩子,琢磨着把烟给戒了,选择的方式正是“抽电子烟”,原因是“最起码我嘴里还叼着这么个东西”。这听上去颇有些讽刺,本来想要戒烟,却还得抽另一种烟。
和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不过吸入形式不一样而已。但当时张超对电子烟的主要印象是,“当时电视和网络上都有一些宣传,说抽电子烟能戒传统烟。”他甚至还认为,如果能成功改抽电子烟,就算完成了戒烟。
他现在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广告品牌和内容,只记得自己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支两三百元的平价电子烟,是经典的“万宝路”口味。因为不含焦油,尼古丁含量也很低,只抽了一个礼拜,他就觉得身体很难受,“抽起来没劲,就觉得空落落的。”没忍住,张超改为电子烟和传统烟混合着抽,尝试了将近一个月,他彻底回到一天半盒传统烟的状态,戒烟大计宣告失败。
也有人的确成功改抽电子烟的,与张超年纪相仿的孔建生是个老烟民,不同的是他现在完全不抽传统卷烟了,而是每天抽掉20支电子烟弹。他同样是因为准备要孩子,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尝试“戒烟”的,选的同样是电子烟,并很快适应了电子烟的味道,彻底告别了传统卷烟。在孔建生看来,自己这就算戒烟了。
争议中的电子烟危害
但抽电子烟真的算“戒烟”吗?这恐怕得从电子烟的发明和原理说起。
2003年,中国药剂师韩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电子烟产品“如烟”,主打的功能正是“戒烟”。此前另外一种戒烟手段是,使用尼古丁贴片,保证了使用者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强烈的戒断反应,进而逐步戒烟。但尼古丁贴片的问题在于,使用者没有吸烟时的抽吸满足感,因此使用意愿较低。而韩力发明的电子烟使用了高浓度尼古丁溶液作为烟油,可以同时保证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摄入,也拥有抽吸体验,进而通过浓度由高至低更换烟油,逐级消除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成瘾性依赖。
中国一家电子烟DIY店(东方IC供图)
“无痛苦戒烟”是如烟当年的最大卖点,其宣传词就是“先戒烟后健康”。恰逢当年11月,中国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球烟草监管趋严,如烟的产品策略恰逢其时,2005-2006年间,其销售额已近10亿元人民币,销量超30万支。
但2006年,央视曝光如烟的戒烟效果造假,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也对媒体表示,如烟的宣传涉嫌失实并有违科学。电子烟的安全性及监管问题随即被推上风口浪尖。在舆论与监管压力下,如烟随后放弃了国内市场,转战海外,国内的电子烟市场也沉寂下来。
事实上,直到如今,围绕电子烟与健康话题产生的争议依然尚未达成共识。
2015年,英国公共卫生署(PHE)曾发布过公告,称电子烟比真实烟草的危害程度小95%。今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官网发布了一份关于电子烟的最新报告(“Vaping in England: 2021 evidence update summary”),称电子烟产品是2020年英国尝试戒烟者最常用的辅助手段,有27.2%的戒烟者使用了电子烟产品。
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是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烟草成瘾的教授安·麦克尼尔,他表示:“我们的报告汇总了随机对照试验,戒烟服务中心人群研究等结果,以此得出的结论是,使用电子烟是成功戒烟的有效方法。”而英国戒烟服务中心(SSS)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那些在当地的戒烟服务中使用电子烟戒烟的人,戒烟成功率在59.7到74%之间。
央视3·15晚会截图
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另一份报告结论却截然相反。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WHO申明,他们认为根本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电子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因为电子烟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含有尼古丁的液体汽化后吸入口中,跟传统卷烟实际具有同样的健康风险。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廖文科也认同WHO的观点,他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称,电子烟对健康有害是不容置疑的,它也不是戒烟的手段,“有些厂商或者个人说它有戒烟的效果,我觉得那更多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一种宣传手段。”
相比之下,美国CDC的研究结论则偏向中立——与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气雾剂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少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子烟无害。相反,它仍然包含着众多有害和潜在有害的物质,比如尼古丁和铅等重金属。
若再从二手烟的角度来看,传统烟草制品的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包括众多一类致癌物,它们不但对吸烟者有害,对二手烟受害者同样有害。电子烟的工作原理不同,并不直接燃烧烟草产生烟雾,而是通过加热烟油,排出气溶胶,但其中同样存在一些有毒物质和污染物,如尼古丁和某些重金属。
针对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国际上的研究依然有争论,比如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表示,根据他们2018 年的研究,没有发现被动吸入电子烟对人体有健康风险。但世界卫生组织则称,一些电子烟所产生的二手气溶胶中的某些金属含量,比如镍和铬,甚至比传统卷烟产生的二手烟中含量还要高。
新兴产业仍需加强监管
不同的研究结论背后,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电子烟的不同政策背景。比如英国,可能是全世界对电子烟监管最宽松的,其电子烟使用者从2010年开始,曾在4年内就增至250万,占烟民总数1/4。如今英国电子烟民数量已接近传统烟民数量的一半。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欧美虽然是电子烟消费的主要市场,但中国制造却早就在电子烟产业上占绝对优势,深圳更是被称为全球“雾谷”,从事相关工作的企业超过一万家。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烟产量约占全球的95%,其中90%以上供应出口。
图 | 视觉中国
当然,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相较传统卷烟,电子烟的使用渗透率仍然较低,但增长速度很快,其背后是国内悬而未决的监管政策。中国传媒大学特许与专卖商品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晓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之形容为 “三不管”,“既不是药品,也不是烟,就是一般商品,想做广告做广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监管的缺乏,一度导致电子烟在未成年群体中出没,很多人也泰然自若地在室内公共场合抽电子烟。而反映在行业内,据艾媒咨询报告,2013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20年增至83.8亿元,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5%。
今年3月22日,工信部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拟在附则中新增一条作为条例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电子烟行业内,这不啻于一次大地震,在很多人看来这将定义以后电子烟的监管方向。
而对普通人来说,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通过,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及烟民群体身体健康。归根结底,电子烟仍然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丹为化名)
END
本文作者:王梓辉
本文编辑:王海燕
微信排版:然宁
微信审核: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寻访长江流域青铜时代」
点击文字链接,一键订阅数字刊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寻访长江流域青铜时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