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十大元帅”系列的总结,文章汇总见篇末附录。
至此“十大元帅”系列就结束了。
从2021年1月12日推送“罗荣桓篇”开始,到5月13日推送“朱德篇”为止,断断续续五个月的时间。
这十篇文章里包含了很多内容,基本可以勾勒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有的文章欠缺了一些内容,个别文章还被删除了,略显遗憾(删除文章不再私下提供,请见谅)。
写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写一段历史故事是不同的。
历史可以高潮迭起,但人的一生有起有落。
“十大元帅”这个群体里,有的早期比较风光,有的晚年比较风光,有的几十年沉沉浮浮。
比如叶剑英元帅,他的巅峰期主要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即1971~1983这段时间。
再比如林彪,他的巅峰期在1959~1970年间。
至于说红一军团时期、115师初期和四野时期,可以认为是一个纯军事将领。
像长征中那次著名的“林彪拱彭德怀上位事件”(林私自提出设立前敌指挥部,叫彭负责前敌指挥),毛泽东甚至把账记到了彭德怀头上。
后来林彪解释事情原由的时候,毛泽东打断道:“你是个娃娃,你懂的什么?”
可见当时在毛泽东眼中,对林彪的定位还没有提升到一股政治力量的高度。
在“大人”眼中,开遵义会议才是天大的事情,军事上一城一池的得失是要往后排的。
参考阅读: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5206469.html
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很多元帅都走功成身退的路线。
像刘伯承,去南京办军事学院;聂荣臻,到酒泉和罗布泊去主持尖端武器研发;徐向前,赴苏联对接军事援助……
1949年之后真正主持过中央军委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只有以下几位:
彭德怀:1953~1959,接替周恩来
林彪:1959~1970,生病期间贺龙主持
贺龙:1963~1965,军委第二副主席
叶剑英:1971~1978,后期搭档邓小平
联想一下四人的经历结局,前三位是十大元帅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唯独最后登场的叶帅做到了力挽狂澜后全身而退。
很不容易。
相较而言,江湖之远就比庙堂之高受到的冲击小多了。
晚年徐向前,悠然自得
最后聊一下十大元帅之间的渊源。
朱德曾是陈毅和林彪的上级,上井冈山之前是朱德把林彪从连长提拔为营长的。
在朱、陈、林三人中,陈毅又是林彪的上级——团级干部vs连级干部。
南昌起义后林彪发生过所谓的“离队风波”,陈毅严厉批评了他。
聂荣臻是林彪在黄埔军校的教官,林彪毕业后分配去叶挺团就是聂荣臻找叶挺打的招呼,职位是见习排长。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聂荣臻一直和林彪搭档,任红一军团政委和115师政委。
罗荣桓是秋收起义出身,和上面四位完全是两个脉络。
罗荣桓从苏区到抗战115师分兵之前一直是聂荣臻的副手,聂为政委、罗是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留在华北,罗荣桓率部出关与林彪形成新的搭档关系。
籍贯方面,朱德、刘伯承、陈毅和聂荣臻是四川老乡;彭德怀、贺龙和罗荣桓是湖南老乡;林彪是湖北人;叶剑英是广东人。
唯一一位来自北方的元帅是徐向前,山西人。
红军时期,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元帅均出自红一方面军。
贺龙出自红二方面军,徐向前出自红四方面军。
在红一方面军内部,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是红一军团的“三驾马车”;彭德怀是红三军团军团长。
这两个军团也是红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
朱德、刘伯承、叶剑英三人更多的时间里是在方面军总部担任领导,“军团”这一级的特征不太明显。
至于陈毅,他代表的更多是“苏区留守部队+新四军”这一脉。
附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