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出炉的《老友记重逢篇》,六个老朋友重新聚在17年前他们离开的房间里,玩着当初的抢答游戏,聊着当年的一个个老梗。


17年后再见面,还是在玩抢答游戏
作为粉丝的我,看着已是“老夫老妻老朋友”的六个主演,一边为ta们历久弥坚的友情和爱情而感动(一边又为男士们的光阴易逝而爆哭)
主创团队用一句话概括了这部剧——那段“朋友即家人”的岁月。
这部美剧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了。
就我个人而言,它几乎启蒙并塑造了我对“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安全、信任、高度沟通,以及高度支持”的原始理解。
比如你在这部剧里可以看到,“异性好友之间没有太过分明的界限感”。爱情是重要的,但朋友也非常重要。
“虽然我并不是很开放的人,但异性好友之间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件事真的很打动我。
不会有什么擦枪走火的烂剧情,也不会看到恋人跟异性好友相互依偎就乱吃醋乱误会,对于彼此之间的友情、爱情,他们好像就是很坚定、很有安全感地在相信。” ——@木子每天都要超开森
再比如,当爱情和友情交织,亲密关系到底可以存在多少种维度?他们绝不仅仅提供“非黑即白”的答案
给没看过的小伙伴介绍下:剧里六个人里成了两对CP,一对是分分合合的罗斯和瑞秋,一对是从友谊走向爱情的莫妮卡和钱德勒。《老友记(Friends)》也被调侃不如叫《情侣记(Couples)》。
今天,我们通过莫妮卡和钱德勒的故事,聊聊什么是“友谊式爱情(始于朋友的爱)”。
他们本是多年的好友。从友谊开始,“最好的朋友成了结婚对象”。

“异性友谊”有4种形式,你是哪种?

心理学家Guerrero曾将“异性友谊”分为4种类型(Guerrero et al., 2005):
    1)柏拉图式(strictly platonic)友谊
双方都想保持友情,对爱情没想法。在这种关系里:
  • 双方都有可能谈论过去或现在的浪漫关系;
  • 双方都不太可能会调情;
  • 双方都不太可能讨论彼此的关系。
    2)只有我对ta有好感(desire romance)
只有我想把友情变成爱情,对方不想。具体表现为:
  • 我会较少讨论以前的或现在的自己的亲密关系,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引发嫉妒和竞争的情绪;
  • 我不太可能会谈论彼此的关系,因为担心这种谈论会破坏友谊(或被对方拒绝);
  • 我可能会有调情行为,通常是间接和模糊的(如凝视和微笑),这种间接的调情是表达自己浪漫兴趣的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
  • 我感到了很大的关系不确定性,也感到这段关系有些不平等。
    3)只有ta对我有好感(reject romance)
ta想把友情变成爱情,但我不想。在这种关系里:
  • 我会较多讨论自己以前/现在的亲密关系,以此暗示拒绝对方的浪漫兴趣;
  • 当暗示拒绝没用时,我会主动谈及彼此的关系;
  • 我不太可能调情,也会减少和ta的日常接触,并可能主动退出互动。
研究发现,当女性想拒绝对方时,会尽量减少双方和自己的其他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朋友会认为对方是自己的潜在男友,也担心这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对他感兴趣。
    4)互有好感(mutual romance)
双方都想把友情变成爱情。
  • 双方会付出最多的努力维持关系,比如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安慰、感同身受的倾听、积极和关心)和工具性支持(给出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和分担任务)。双方维持关系的模式(情感支持或工具性支持)也最一致;
  • 双方会较少讨论以前或现在自己的亲密关系,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引发嫉妒和竞争的情绪;
  • 双方可能会谈论彼此的关系,因为双方都对他们的关系比较有信心,而且这种讨论会有助于他们走向爱情;
  • 双方可能会有调情行为。
从“友情”过渡到“爱情”的一般动力是性吸引力(Reeder, 2000)。但只有当真正爱上对方时,才会付诸行动。
Reeder 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想把友谊变成爱情的想法,通常会导致友谊关系变得紧张,因此人们会再三权衡要不要冒这个险。
钱德勒和莫妮卡这对好友则比较反常规,他们在产生情欲时就先滚了床单,二人的柏拉图友谊关系就此一去不返了(爱情是后来才慢慢产生的)。

在纯友谊宣布结束、爱情尚未建立时,他们还经历了一段“互有好感”的朋友关系。
他们努力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并主动谈论“彼此的关系走到了哪一步”。比如:有个男孩想跟莫妮卡约会,她能不能去?

他们经常有调情行为(然后被人撞见鸳鸯浴)。

直到(偷偷摸摸)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钱德勒真情流露,说出了“你真绝,我爱你”。

为什么要“找一个能做朋友的人谈恋爱”?
Barelds和Barelds-Dijkstra的发现,始于朋友的爱情,有着更高的承诺和亲密度——它被称作是“友谊式爱情”。
在一篇名为《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的研究中,Barelds 等人招募了137对伴侣,分析了他们关系开始的方式、关系的质量和人格相似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 一见钟情的伴侣会更快地发展成情侣关系,有更高的激情,但是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对方的性格,会表现出更多的人格差异;一见钟情的爱情如果想保持高质量,就需要两人都很有责任心,否则激情也不足以让他们克服彼此的差异,保持关系的和谐。
  • 与之相反,“友谊式爱情”存在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能更好认识对方的特点、识别双方的差异。并且,由于在恋爱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对方,你们的爱情也会更和谐和亲密(Barelds et al., 2007)。
此外,“友谊式爱情”所锚定的人群似乎也有特殊性:
他们都倾向于选择自主、情绪稳定和外向的伴侣。双方拥有更多的人格相似度,往往有着共同兴趣和价值观——而这些特质,也恰好与“长期关系稳定”有关。
就像那句老话讲的,“一个理想的爱人应该是你最好的朋友”。
罗斯:“我的哥们和我的妹妹在一起了!!!”

即便是最好的莫妮卡和钱德勒,也有自己的“不太顺利”
爱情只要是真实的,就不会一帆风顺。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会暴露自己的“阴影”。
钱德勒也是这样。
他曾是一个不太安全的小孩——自幼父母不和,害怕关系中的争执。钱德勒在经历了跟莫妮卡的第一次吵架后,以为就要分手了。
莫妮卡一下就明白了,也开始理解他为何每段感情都不长久。她笑着说:不是这样,(爱情)不是这样的。
一次吵架不意味着结束。好的亲密关系存在“容纳摩擦的空间”,双方存在应对摩擦的能力,也允许对方成为自己。
比如,钱德勒的工作看似体面,但做了七八年一直都不开心。在一起后,莫妮卡鼓励他真的去辞职,让爱开玩笑的钱德勒去追求梦想,成为一个喜剧作家。
莫妮卡的特点则是爱完美,事事争第一。
钱德勒在自己被莫妮卡的按摩疼得嗷嗷叫时,还夸莫妮卡是最好的按摩师。但最后二人也把这事说开了。
莫妮卡特别喜欢小孩,但她却有难以受孕的身体(钱德勒也精子活动能力弱)。钱德勒争取孩子领养权的一幕,也是泪点满满:
“有了孩子之后,我会学习如何做个好爸爸。但她已经是个好妈妈了。”
当二人真正变成爱人后,他们也还是彼此的知心朋友,他们耐心地陪伴着对方成长。他们成为自己、相信对方,也攥紧进退的自由。
他俩在今天的采访中被问到,如果自己的角色生活在今天,他们会做什么?
莫妮卡的扮演者 Cox 说:
“我觉得莫妮卡会是一个‘永远争第一’的母亲。他们的孩子可能都已经毕业了,但她仍极细负责小学的饼干义卖,她还是会马不停蹄,参与家长教师会。然后你(钱德勒)继续每天逗我笑。"

钱德勒的扮演者 Perry 曾说:“我觉得钱德勒会是一个好爸爸,特别爱娃。他还会是一个出色的喜剧作家。”

他们的爱情也许并不一帆风顺,但他们了解对方“是谁”,能够“彼此交流”,也能够容纳“不同”。
用一句经典台词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吧:
所谓“敢爱”,就是“在准备好与另一个人变亲密的同时,允许自己展现脆弱的一面,也有勇气承担人生的求而不得”。
祝你找到自己人生中最好的莫妮卡和钱德勒。
作者:简单心理
来源: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编辑:鲸鱼
你可能还喜欢:
为钱莫的爱情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