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的财经天地”,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的财经天地”,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先说一句:这是一篇严肃的付费文章。为了写此文,我思考了很久。很少抽烟的我,抽了两包烟。
再说一句:5月26日我已经调仓换股,清仓了首钢股份,小赚2万多元,还减了一点地产股(荣盛发展),为的就是买入我更加心仪的某只股票。而且这只票在我买入后,当天就涨停。虽然后来又跌下来了,涨9个多点,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是一只什么票?后面再说。
这或许是运气,但我觉得背后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而且从这只股票的大涨可以看出,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觉得,此文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好的现在开始。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过去几年我国是怎么控制通胀的?

按照费雪公式,MV = PT。
或者,P = MV / T
这里,P是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或者说就是商品价格;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T是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我们的货币总量M虽然总体上略有控制,但增速始终快于GDP增速。请注意,我们的货币始终是增加的,无论M1、M2都是这样,只是进入2021年,增速有所下降。
交易数量T,过去总体上也是增加的。
这是因为,我国电商的发展速度基本上是年增速30%,至少也是25%,这肯定在增加交易数量。现在很多买东西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在网上买,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比过去明显要多。
加上消费升级,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所以总体来看,T也是增加。

T增加,有助于降低价格。

但是2020年以来,线下交易量总体在不断减少,至少增速比较慢。原因就不多说了。
交易量的一大块是房地产,但由于国家控制二手房交易,所以目前的情况是一手房交易量还在明显增加,但二手房交易已经大幅萎缩。
总体来看,2020年以来,就算社会的总交易量T仍在增加,但我们完全可以假设总体保持稳定。尤其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可以认为T将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好的,分子M增加,分母T保持稳定或略有减少,都将促进平均价格P的上涨。
所以为了降低通胀,国家的做法应该是,尽量降低货币流通速度V。
但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
1、用专业的话来说,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负数。也就是说,利率上升或加息,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现在,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都正走在这条路上。
也就是说,在基准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加息反而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这可能和很多人的想法相反。
因为利率上升,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更愿意存钱。那么,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货币流通速度V不得不增加。
关于加息,我后面再详谈,这里先谈完费雪公式。
2、基于国内外形势,在继续限制房地产的情况下,必须刺激经济,这也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如果降低货币流速,很多行业和企业现金流大减,将雪上加霜。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从今年开始,V将不断上升。
好了,现在我们再看看费雪公式:P = MV / T,右边的两个分子都在增大,而分母保持不变或略有减少。因此,价格P,将继续明显上升。
国家知道这个事儿吗
我认为当然知道,因为根据基本面和费雪公式,很简单就能推导出来。
至此我们得出结论:
过去两年,P每年都在明显增加。今年(2021年),P的增幅将更大。
也就是说,总体物价将继续明显上升。
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努力提高分母T,从而降低价格P,那就是主动增加商品的交易量。比如最近太湖西山枇杷熟了,现在是五月底,长江下游梅雨季节马上就来了,所以今年的枇杷也没几天好日子了,要买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赶上今年枇杷的末班车。
开玩笑哈!别介意,算是灵活应用费雪公式吧。
最近格隆汇有篇文章:《我们正经历过去26年来最快的通胀》,里面列了一堆图表,证明当前的通胀是多厉害。
是不是最快或最大的通胀呢?我不知道,但今年以来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来势不小,而且远未结束。
长期会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中期(一年以内)肯定比较厉害。
那怎么办?
也就是说,我国是怎么压制通胀的?

今年以来,利率正在缓慢地提升,这是一个方法。
但根本挡不住大宗商品价格的大涨,所以从五月中旬开始,国务院和发改委出来压制价格了。
短期肯定有用。但是长期来看,但这不仅不符合费雪公式,而且必然带来产品质量的严重下滑。
我说两个现象,第一个是2016年9月底以来对房地产的严控。
我之前写文章说过,2017年以后的房子质量堪忧,很多估计都不能买。因为国家在卖地时不仅定了很高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是房企抬起来的),而且规定了自有物业的比例、毛坯房的最高卖价,等等等等,总之规定很多。
按照这些规定,房企能得到1-2%的净利润就不错了,远远不能和过去10%左右的净利润相比。
既然房企没有利润,为什么还要抢地呢?
有四个原因。1、总觉得国家的调控,最多三年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搞了五年还没过去。2、不抢地就没有储备,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3、绝大多数房企都想抢地,你不抢,别人抢。既然大家都不怕死,我又何必害怕?4、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提高利润的办法。
提高利润的做法,一是偷工减料,二是搞精装修,5000元一平,但经常不到3000,甚至不到2000。三是高价卖车位。总之,房企觉得自己提高利润的方法有不少。
可惜,当仍然不能获得足够利润时,主要就是偷工减料了。
这导致2020年以来,这方面的投诉越来越多。进入2021年,随着2017年交房的房龄已经有几年,暴露的问题更多,笔者感觉好像住户的投诉或打官司非常普遍。
也就是说,过去五年对房地产的各种严控,已经让2017年以来的新房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这就是控制价格的坏处。
量变引起质变,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2017年以后的房子质量不好时,还会买新房吗?
刚需可能还会买吧。或者说,看不到我的文章的人,还会无脑买入。但相当一部分用户,可能会考虑2016年以前的“老”房。因为这些房子的口碑已经被证明,就算贵点、老点,但可以省很多麻烦,住得安心。
大家可以想想,一旦这点在用户中形成共识,2017年以后的新房……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巨震?!
今年以来22个城市的土地集中拍卖,仍然是过去的套路。反正我是忧心忡忡:不让房地产商获得合理的利润,他们有什么动力盖高质量的房子?
如果以后我有机会继续买房,对于2017年以后的房子,肯定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
我不知道这么下去,会不会搞死地产股。而地产股始终是我的重仓之一,因为很多地产股的估值太低了。我是偏乐观派,始终觉得穷则变,变则通。
可能我有点乐观吧。

这几年地产股也确实不好做。我除了2020年上半年在绿地控股上赚了钱,很少能吃到肉,而且后来我在绿地上又基本亏回去了。
有极少数地产股,在一段时间里能逆势而行,如格力地产、新城控股、华侨城A,但这毕竟在地产股中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半死不活,跌多涨少。
不说地产股了,说说第二个限制价格的现象,就是今年5月份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打压。
可是,铁矿石、石油价格已经涨起来了,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也涨了四、五倍,强压钢铁、有色、煤炭的价格有用吗?
道理和房地产一样,我很担心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普遍下降。
而如果中上游的产品质量不好,下游产品的质量又如何保证呢?
所以我很担心,“中国制造”本来是不断向上的,我们正在向产业链的中上游、核心迈进。一旦基础产品的质量出问题,又如何保证中下游产品的质量呢?总体来看,又如何搞高精尖呢?
这种质量下降一旦扩展到下游市场……那场面恐怕不太好看。稍微有点钱的人,估计会买更多外国货吧。
好的,两个现象说完了,现在说说利率上升的问题。
我以前写文章说过,买房时如果还款时间较长,最好不要采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而是采用固定利率。因为别看现在LPR比较低,好像用户很占便宜,但以后会上调的。
2021年5月20日,央行公布的LPR仍然没有变化:一年期为3.85%,5年期以上为4.65%,已经连续十三个月没变了。
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上调了住房贷款利率。
比如建设银行深圳分行,4月份说为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将于5月7日起调整房贷利率。具体调整为: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LPR+45基点,二套房贷执行LPR+95基点。相比之前,分别上调了15和35个基点。
像建行这种做法很多,例子都举不完,就不再举了,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采取LPR之后,银行有两种方法提高利率,一种是提高基点,另一种是央行亲自上阵,提高LPR。
这就是实际利率的不断提高。可能现在,离央行亲自上阵的时间不远了。
这说明我之前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贷款期限较长,还是应该选固定利率。
作为整体,住户是永远算不过银行的。
可以预见,随着通胀的不断加剧,央行还会不断提高实际利率。
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的美联储呢?
联储以前说会在2023年加息,但鉴于2021年4月份的通胀比较惊人(CPI 4.1%),有可能会在2022年加息。甚至,如果快的话,今年秋天都有可能,假如CPI连续多月不降、经济也比较热的话。
对此,有两种可能:
1、去年的基数低,所以今年4月份CPI的大涨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五、六月份的数据还凑合的话,联储可以推迟到2022年再加息。因此,大宗商品牛市继续。
2、就算联储在今年开始加息,也不足惧,因为这说明经济热度超预期。而在加息初期,大宗商品的牛市仍会继续。
所以至少今年的大部分时间,根本不用担心大宗商品的牛市,通胀将至少延续到2022年。
中美两个大国都这样,全球通胀的主基调就定下来了。
美元是全球货币,通胀可以传导到全世界。但鉴于当今的世界形势,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量恐怕不能太乐观,今年又有减少的趋势。那么按照目前的趋势,海量的人民币将在国内流转,怎么保值增值呢?
在今天,这个问题尤其严峻。
因为容纳货币的一个大池子:房地产,上文已经说过,新房质量越来越堪忧,国家又给二手房买卖设置了重重障碍(比如满多少年在税费上才予以优惠,还有学区房的问题),这个大池子恐怕很难容纳海量的货币,更何况还在“房住不炒”。
除非国家允许地产商突破过去买地时的各种价格限制,明显涨价并提高质量。但短期又是不可能的。就算放开,过去几年造的房子已经在那儿了,质量不可能再提高。
现在付费开始,请别介意。就算你不愿意读付费文章,前面的干货已经很多了,所以麻烦多传播一下好吗?非常感谢哈!而付费,肯定将得到更多干货,而且付费用户还可以赠送一位朋友免费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