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数学家在民间
敬请扫描👇关注我们的备用号《职业数学家的休闲时光》!
备用号已开设数学题专栏,每一期将精心挑选一道数学题,涉及几何,代数,逻辑,拓扑,概率,数论,逻辑等所有数学领域。
相关阅读
一,
这是这段时间批判奥数培训的最后一篇文章!

由于小升初和名校自主招生等教育制度的原因,数学竞赛在中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显学”!中小学,尤其是中学里面,有大批大批的中学生开始专攻数学竞赛,开始自我标榜:
甚至有许多学生把数学竞赛中获奖作为人生理想,奋斗目标!

你们都听说过学美术的,有没有听说过专门学美术考试的?
都听说过学钢琴的,有没有听说过专门学钢琴考级的?
当对数学的原始兴趣被大规模化地,系统化地异化为解题,培训,竞赛,奖牌,升学时,真正的数学学习也几乎丧失了内在的动力!
这两天有朋友问我:中国队奥数夺冠的社会引导作用到底负面作用大还是正面作用大?
我认为毫无疑问是负面作用大,因为它会引领更多的学生把数学竞赛作为数学学习的导向,更进一步加剧了数学竞赛的显学地位!
二,

很多人并不在乎“内在动力”的说法,认为竞赛培训也是在培养数学人才,也是一种有效的拔尖教育和提前教育。
好吧,即使只从拔尖教育和提前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学竞赛和奥数培训也是彻底走歪走偏了!
其实一个正常的数学教育系统中,让部分有数学天赋的中学生提前学习本身也是非常合理的。不过中学数学教育之后的衔接就是高等数学所以如果有些中学生确实学有余力,引导他们提前接触学习高等数学才是正途!
而现状却是,几乎所有有点天赋的学生都去专攻数学竞赛,接受奥数培训。不可否认奥数培训,数学竞赛中也包括极少部分高等数学,但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以今年的IMO最难的第六题为例,
这种平面几何的题目,确实非常非常有深度,单单辅助线就有六七条。但这种深度仅仅是解题技巧的深度,不是思维层面的深度,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奇技淫巧,等你上大学接触高等数学以后你就会明白,你这辈子都不会再用到这些奇技淫巧
怎么说呢?平面几何这种东西,要一直专研下去,也是个无底洞,但不会带来思维上的多少启发。竞赛生要想在竞赛规定时间内解出这类题目,背后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集训,这纯属浪费精力。这类题目在数学竞赛和奥数培训中非常有代表性,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题目已经太偏了,偏地没边没影了,一个正常的教育系统根本不会鼓励学生花海量的精力去培训集训这类题目。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参赛IMO的600多个选手中,就有一百多个选手就是得零分,或者一两分!这些选手可都是一个国家中选出了不到6个的中学生精英啊!

真正有数学天赋的中学生,学平面几何,不等式,初等组合,初等数论等解题数学要适可而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开始接触高等数学了。如果一直在奥数题目中钻研下去,一直在初等数学的泥潭内打滚,只会浪费精力和真正数学才华!
三,
总而言之,当“数学竞赛”成为一门显学时,当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始动力彻底异化时,当本该提前接受高等数学的真正考验的数学苗子们都去专攻数学竞赛接受奥数培训的时候,中学数学教育已经严重畸形了!

近期热门文章:
欢迎扫码加入数学交流群,群满100后加微信fengyun_19拉群,已加入公众号官方群的朋友请不要再重复加群,谢谢!

敬请扫描👇关注我们的备用号《职业数学家的休闲时光》!
备用号已开设数学题专栏,每一期将精心挑选一道数学题,涉及几何,代数,逻辑,拓扑,概率,数论,逻辑等所有数学领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