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2263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男女主角,乌克兰医生和法国妻子。
英语电影有很多出色的,包括翻译的其他国家拍的片子,无论是思想和艺术性,很多都超过当今许多电影。
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共拍的“East West",“东方西方”,从一九四五年写到一九八八年,一个爱国从巴黎归国的苏联医生和他法国妻子的家庭故事,影片展示了残酷的谎言,无情的镇压,政治高压下的忘年三角恋,感情的背叛,爱的坚贞,冒死出逃的苏联精英,情节生动,节节紧扣,震撼人心,真实再现了苏维埃制度下对人民的控制和迫害。
爱国而回归的医生夫妻一踏上苏联土地就目睹了最无耻的背叛和谎言,和他们一起从法国回来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被关押和枪决,而追随他回到祖国的美丽天真妻子玛丽娅立即被认定是西方间谍,被毒打被囚禁,当局让他马上离婚,在医生的强烈反抗下才保住了妻子的安全,但从此他们的一切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中,住在多户家庭拥挤不堪的老宅里,互相监视告密是苏联生活常态,住宅拥挤没有隐私权,给告密者提供了种种机会,玛丽娅感觉自己就要死在这个恐怖地方。
贵族出身的老太太,原本是这座大宅主人的女儿,小时候有法国保姆,只因和新邻居法国人玛丽亚唱起法语儿歌,喝了一杯伏特加就被邻居告发,被当作间谍迫害致死,孙子沙夏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幼年时父母被送到西伯利亚被处死,现在奶奶又死得如此冤枉,他的房间马上就分配了出去,他必须离开给复员伤残军人腾房子,医生夫妻于心不忍他就要失去最后的栖身之地,就让他挤进原本一家三口就拥挤的套间里。
小伙子伤心欲绝几乎自暴自弃,成绩下降又被游泳队开除了,玛丽娅无比内疚,怕他毁了前程,鼓励他陪同他天天去坚持游泳训练,克格勃不断监视和威胁,他们不管不顾,女领导劝医生离婚以换取政治信任,都被医生拒绝,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精神。
玛丽娅在军队歌舞团后台工作,因为她的美丽和楚楚动人,团长对这个外国女人有好感,也比较照顾她,使她避免了其他苏联男女对她的冷漠和敌意,医生勤恳工作,受到爱戴和尊敬,正值有法国左翼著名女演员带剧团来基辅演出雨果话剧,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市政府安排医生上台演讲,冠以他法国归侨爱国医生的称号。
医生在台上深情表白自己法国妻子支持并追随他回国为人民服务,儿童给玛丽娅献花,玛丽更加鄙夷医生,觉得他虚伪,甚至怀疑他的人格,在她等在走廊里匆匆把写好的一封求救信交给自己同胞法国女演员并告知她的处境时,几个克格勃包围着她们,就在这关头,医生赶来阻挡玛丽娅并与她当众争执,混乱之中他把自己写的信也塞进了演员的衣袖,医生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妻子。
他知道当局随时会以里通外国间谍罪名加害他无辜而不懂俄语和国情的外国妻子。为了在险恶环境下保护妻儿,他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法国妻子却以为他妥协求生,胆小怕事,看不起他,对他不理不睬,冷谈疏远。
女邻居不断偷他家的信,以刺探隐私,还对医生投怀送抱,极尽勾引之能事,玛丽与丈夫争执,不许医生进门,女邻居正中下怀,邀请医生住进她的房间,这个告密者也由此放松了对法国女人的监视和降低了恶意,无意中给他们创造了一点少受迫害和监视的空间。
小伙子父母不在人世,奶奶养育他成人,现在含冤去世,他已经一无所有,他本来是游泳健将,在玛丽娅帮助下,成了基辅地区冠军,教练力排众议,以身家性命担保他不会叛国,他被批准到奥地利维也纳参加欧洲游泳比赛,但临出国之前最后还是被上级取消,他的档案政治审查通不过,这样的家庭出身不能代表国家出去比赛。
在专制社会隔绝下和外界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也不懂国情,医生妻子对她的丈夫产生了误解,而十八岁的青年游泳健将又爱上了她,法国女人和年轻的运动员产生了感情,一场共谋计划逐步形成,玛丽娅变卖了奶奶传下的戒指,用钱买通土耳其船长偷渡沙夏,计划到法国后再通过政府营救她和几岁的小儿子。
沙夏九死一生,惊险异常,要只身游泳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公海,由土耳其船长放下小艇援救,可是一切都是未知数,银幕上出现巡逻舰和荷枪实弹的士兵,惊涛骇浪中一个孤独的身影奋力打水,明明看见他沉没在黑暗的波涛中,错过了船只,却没想到下一个镜头是在法国巴黎。
左派女演员为他周旋,想为他作难民申请,法国迫于苏联压力,没有给他居留权,人道主义的加拿大政府接受他为难民,小伙子在浴室割腕自杀,血流如注。他决定不接受这个安排,他要以自己的死来制造国际影响,以此来解救法国情人玛丽娅。
玛丽娅立即被关进监狱,受到毒打和欺凌,她的丈夫不离不弃,拒绝和这个“间谍”和“不忠的妻子和教唆犯”离婚(教唆国家运动员叛国),并且拒绝了女上司的暧昧求爱和组织上的提携,只要他肯离婚,就有前途,因为他是一个医术高超爱国的知识分子,可以成为党信任的爱国者,还可以用来作对外宣传。
玛丽娅以教唆国家运动员叛国被判处坐牢,六年后出狱,形销骨立。她的丈夫已经获得很高的学术位置,成为医学院院长,儿子已经学会了俄语,她回到了一家三口的温暖的家,她丈夫对她的爱令她感动,但她仍一心要脱离牢狱一般的苏联回到法国家乡。 
最后是在她随丈夫到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参加国际会议时逃脱,沙夏冒死为她带信到法国著名女演员那里,他的丈夫也冒着危险一直和女演员策划了这场逃亡,女演员动用自己情夫法国大使的力量来解救自己同胞,为玛丽娅和她的儿子办好了护照,逃进法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然后经希腊回到法国,等到她在女演员的协助下穿越边界过了海关时,她的丈夫被苏联士兵逮捕,向她和儿子挥手致意,原来十年来她的苏联丈夫一直在默默地协助让她早日回到法国,甚至这次冒险带她出国就是为了让她脱离苏联。
最后他才告诉妻子,“我和我的国家对不起你,我永远爱你,你快走吧,回到你自由的法兰西”。
医生被贬到一座海岛的监狱去行医,直到三十多年后,戈巴契夫在台上时,她的医生丈夫才得到允许去了法国,而当年逃离苏联割腕自杀的小伙子据说在遥远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定居。这是一个有名有姓的真实故事,电影上演以来,打动了全世界无数观众的心。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号,一个温哥华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和先生苏阿冠约了十几位朋友,假座朋友陈洛的家庭电影厅一起观看这部片子。
希望能让自己同胞同时代人分享一些感受,电影一结束,大家的话题就打开了,滔滔滚滚,过去的记忆,今日的思考,如江河一泻千里,当晚文友桑宜川就写下洋洋洒洒观后感,传来与众分享。不由得我想起十年前的另一幕景象。
这部电影的全部情节,都是真人真事,在残酷欺骗虚假的社会环境中,出现这一闪烁人性光辉的篇章,唤起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共鸣。
很久之前我们曾经邀请了懂英语的大陆朋友,英裔法裔的三位加拿大知识分子朋友,德国犹太裔的电子工程师,埃及开罗来的工程师,莫斯科出生加拿大长大的作家,前苏联艾美利亚移民来的工程师,加上我和第五代华裔后代工程师和历史学家的丈夫苏阿冠,在我家客厅一起观看过这部电影。
各自感应是不同的,影片一开始是二战刚结束的一九四六年,苏联派在巴黎的外交官号召海外侨民回去建设战后的国家,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家需要建设,一个幸福的团结的祖国向你们张开双臂,满座都唱起了俄罗斯乌克兰故乡的歌曲,有一离开三十多年的老者带着他不会俄语的儿子当场表示要回来。
在踏上故乡海岸时,他流泪亲吻土壤,并告诉儿子这就是他的祖国,在入海关时士兵高叫俄语,他的儿子被惊吓得跑了起来,持枪士兵吼叫停下,他不懂俄文更加紧张而向父亲跑去,最后被射击倒地,年老的父亲抱着儿子悲愤问苍天,这就是他回家的代价吗。
那天在座的一位十几岁就从德国来加拿大的犹太老工程师夫莱德可能被激起家族的悲伤,勾起什么心事,看到这里他非常抱歉地先行离去,说他的心理状况无法接受这样悲惨的画面。
两位前苏联人追随着每一情节,还能预料下一章,他们的父辈就是生活在这样高压社会中,他们有幸脱离,移民加拿大。开罗工程师说相比这样的社会,埃及虽然贫穷但要自由的多,而我和大陆朋友则感叹那些中国归国科学家教授的命运与这部电影主角何其相似,甚至更惨烈.......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也议论纷纷,莫斯科长大的俄国青年剧作家阿森尼几乎是顺着电影剧情就接下了台词,直数苏联的罪行和杀戮,他的祖母是前苏联的有名艺术家,莫斯科有以他祖母命名的艺术学院,她和第一任丈夫的婚礼斯大林也来参加,可是后来她的前夫被迫害去了西伯利亚并死在那荒凉寒冷的地方。
他自己的亲祖父是第二任丈夫,他的父母是艺术编导和芭蕾舞演员,苏联解体后来到加拿大,那年他十二岁。他在我家看完电影后当夜就送来他祖母的照片,那个在苏维埃政权下的著名女艺术家,而她的第一任丈夫却难逃悲惨命运,尽管斯大林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人的生命也可以朝不保夕。
(阿森尼美貌的祖母,苏维埃的艺术家,他长得很像祖母。)
来自前苏联亚美利亚共和国的新移民工程师爱德华边看边叹息,“我爸爸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去美国,终于我能帮他完成愿望了,我一定让他老年在加拿大度过,永远离开那可怕的地方。”虽然他在找工作时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也有很悲惨的家族故事。
来自开罗的埃及移民电脑工程师塔密尔气愤填膺,几乎要骂娘。说埃及再穷,他们也没受过如此恐怖压迫。
英裔加拿大女士卡炊娜是我三十年好友,喜欢写作,法裔加拿大艺术家艾玛是已故英裔加拿大诗人布洛克的年轻朋友,常常和布洛克带着狗去散步,我也是布洛克的年轻朋友和学生,他生前我也常和诗人去散步,由此认识了艾玛。
文学艺术的联系使我们这些背景不同的朋友共聚一堂欣赏获奖电影,并且有机会交流感想。他们生活中没有这种事,觉得匪夷所思的悲惨,难以理解的共产主义专制,庆幸自己的生命中没有这样的冲击,享受到无比的自由。
我丈夫苏阿冠博士,出生南美英语国家,十几岁后一直在英国求学、美国加拿大当工程师,当然也是从没有这样的社会体验,他在三十多岁时去中国寻根,并写出了三本十九世纪中国移民南美的华侨历史和不少家庭的故事。
第一次观看有另外两位大陆朋友参与,也是作家和关注历史文学的朋友,我们用切身的经历和了解到的真实故事来对照两个社会,更深切体会什么是难兄难弟。
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东方西方”,
我们和中国朋友们再度观看后一致的感受是,
我们都是从东方来到西方的,
对二十世纪的历史,
人们有责任反思,
希望有更多的文学电影电视作品,
来反映那个时代,
来教育后代,
不再重蹈覆辙,
不再有悲剧发生。
2017年11月29日写于温哥华
作者简介
自选集《嫁接的树-从东方到西方》
曹小莉,加拿大华裔作家
当过军垦战士、工人多年,七七级大学生,曾任大学教师。八四年移民加拿大,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随叶嘉莹教授攻读唐诗宋词,也随其他导师学习翻译创作。自由撰稿人和工商法律翻译,专长地產投資,四处旅游,酷爱体育舞蹈。 
擅长东西方文化冲击相互影响的写实故事,海内外各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相 声、小话剧等数百篇作品,部分作品被选编进"异域风情""世 界民族研究""加华文集""白雪红枫""枫情万种""漂 鸟""风雨同路"等文集中。

学生抑郁症比率最高的 美国前50所大学

如果生命能穿梭,左晖曾这样回答

名校之路
儿女教育公益分享系列
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