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雷叔说事
ID:normalbeauty
01.
我最近遇上了一位大哥,带给我很强的震撼。
他粗狂,留着金刚狼一样散发男性荷尔蒙的鬓角;他高大,戴着郭达·斯坦森才敢戴的眼镜,直直地看着我。
他说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喂!三点几了,做卵工啊做,饮茶先啦!”
(喂!三点多啦,工作个毛工作,先喝下午茶啦。)
这段字正腔圆的粤语视频其实去年就发了出来。
主角叫 
Bernard Tee
,看他喝茶的袋装方式和脸书上的地址信息推测,应该马来西亚槟城州人。

除此之外,没有太多信息。
由于视频里话糙理不糙,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宣传起大哥的美名。
而这强化了我的自豪感,就像比其他人更早爱上刘能、赵四、谢广坤、谢大脚,那是何等的骄傲,那是何等粉丝无上的荣耀。
我喜欢他在视频里咆哮,他的咆哮仅仅为了劝人在下午三点喝杯茶,歇一歇,调整一下那该死的窒息的工作节奏。
身后黄制服的小伙伴们迷惑地看着他,仿佛一个新世界横亘眼前。
如果只是出了孤品,很难入得了口味挑剔的我的法眼,但大哥不是。
他穿着性感黑色V龄T恤,亮出手表指指点点,用一口地道的粤语劝人早点下班,去快活喝酒。
身后小铲车停下了一天的工作,证明说的无比正确。
虽然全网只有两三段Tee大哥的影像,但在我孜孜不倦的研究下,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
下午三点,再忙也要喝茶;
因为做得再多也没用,因为老板不会心疼你;
死了都没用了,钞票不能带去那边;
晚上七点,必须下班放工,该喝酒喝酒,该休息休息。
它简明扼要,能口口相传,就像“要想富,先种树”一样注定美名流传,在年轻人的世界掀起巨大波澜。
真的到了三点钟,忙碌的打工人在群里发暗号——大哥的图。
目的就是为了喊小伙伴们喝茶了。
这场暗流涌动非常迅速,不一会儿,成员们在各自的工位上,泡茶的泡茶,喝奶茶的喝奶茶,靠饮料对付一下的也喝起了饮料,只为享受片刻的轻松。
再累再苦,也不能少了仪式感。
虽然现在很多还是偷偷进行,但“三点几,饮茶先”也许能成为一种美好的传统,重塑年轻人的工作文化。
到时候我们可不能忘了当初那位挖井人——Tee大哥。
02.
大哥在世界播撒下一粒种子,转身就离开。

那些没有调调的词依然铿锵有力——多做无益,三点饮茶,早点下班,珍爱生命。
但其实没办法,更多人依然无法早下班,更多人依然很难在下午三点喝茶,于是化悲愤为力量,不少人则争相模仿他,表达对合理工作时间的诉求。
初级阶段,自然是对原创的微创新,让大哥在各种场景下,展现自己的身姿。
大哥可以跳舞唱歌,带来谆谆教诲的效果,毕竟没有什么比《好汉歌》《两只老虎》的歌声更朗朗上口的了。
这声音可以说是“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一下子让人记住该点杯下午茶了。
不过,有时候科普并不简单,人们只好绞尽脑汁地设计益智答题类通关游戏。

当然,亲和性还是有些生硬。
何不让王小丫在《开心辞典》节目上亲自询问Tee大哥,到底什么茶比较适合下午三点喝呢?

进阶一点的,则是引经据典模式,增强“三点饮茶”理论的亲和性。
张学友饰演的乌蝇哥也能劝人饮饮茶,喝喝酒,这样何尝不是和团队打成一片呢?
火气冲冲背后是他独有的胆量,让同事从忙碌的工位上脱身出来,远离生命危险的警戒线,好人一个啊。
既然乌蝇哥都能叫人“食茶啦”,谦逊的叶问自然可以打十杯饮茶,试问没有高热量的支撑,怎么能挥舞咏春拳呢?
既然叶问可以和和气气地先饮茶,再打架,那么非凡哥也会被下属温柔地劝说,三点放工啦。
一切都要和平相处,讲道理。和平相处了,上下级关系才能好。
异星球的奥特曼千里迢迢来到地球,也是为了劝11区的人们在三点喝茶。

别担心哥斯拉出现,因为再多的奥特曼和怪兽都是为了能让领导和员工坐一起,有说有笑地看他俩互殴。
这时候出现问题了,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香港电影,不知道奥特曼的区别,那么结合时事就是很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致敬潘嘎之交,当潘老师亲切地说“你被一些东西懵逼了双眼”,逆耳忠言迎面而来。
当然其他人有没有把握得住工作时间的进度,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可以致敬孙笑川同学,当他温和地询问“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的时候,网络世界是友好的。
所以,既然一顿下午茶能解决什么多矛盾问题,为什么不广泛开展呢?
是啊,去物管,点杯不加糖的乌龙玛奇朵,令冲突的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再进阶的,则是角色扮演,丰富“三点饮茶”理论的原创性。
你可以从容地致敬动漫。


也可以潇洒地致敬游戏。
我最喜欢的是这样的画面。
青翠茂密的树旁,老奶奶拿着偌大的不锈钢水杯,劝说年轻人多休息。
她的苦口婆心,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更能体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嘱咐,毕竟要像95岁的奶奶一样长寿,就得听老人言。
你看,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几个画面和声音的重组,便能构造出“三点饮茶”理论的轮廓——“happy一下,不用做那么多,死了也没用的。”
一句话,万物皆可“三点饮茶”,比“多喝热水”更能打动人心。
适当放松一些,当你停下匆忙赶路的步子,才发现沿途美丽的风景应该带着去冰、三分糖、加椰果的美好回忆。
03.
所以,为什么要传播我们的“三点饮茶”理论,为什么要在五月传播这个早已有之的“三点饮茶”学说?

导火索在于五一劳动节时,一些宣传片隐晦地鼓励年轻人加班。
根本原因在于早已有之的落后的观念——
“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长期以来,作为被宣传的对象,许许多多年轻人搜遍全网,也不太能找到站在他们立场上发言的视频,怎么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成了年轻人的时代命题。
机缘巧合下,发现了一年前大哥的珍贵影像资料,便发自内心地进行了转发。
大哥他不知道自己在世界砸开了一个口子,喷涌而来的是抗内卷、反996的现实方法。
有人选择躺平,少吃饭,少花钱,不计较银行卡上的账户余额,用低欲望去消解高压力,任这个世界物欲的洪荒与他一笑而过。
有人选择流浪,有时干个日结,有时去高档小区的垃圾桶捡吃的,体重还能胖了20斤。
这些方式的确很吸引人,但总归温和了一些,不符合我多年来被教授的“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观念。
还是需要直面996,在这里我就倾囊相授一门绝学——糊弄学。
首先是先驱们曾和盘托出“如何糊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方式方法:
但你不能说他没原则,毕竟工作上他也去做了,无一不打卡,无一会违规,还表现得很尊重领导。

前提是你的领导没看穿,不让你滚蛋走人。
知乎、豆瓣上那些技巧也可以借鉴: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绝对不耽误中午午休时间;
喊上同事做这做那,切忌落单;
学会带薪如厕(不建议高强度使用,因为容易得痔疮);
下午点奶茶,有多远的外卖就点多远的;
有条不紊地组织吐槽大会,吐槽公司的种种弊端,缓解不满情绪;
有条件地可以下午才实际开始工作。
除了工作内容,怎么少得了职场人际交流方面的技巧呢?
奉上我最喜欢的高性价比策略,屡试不爽:
通过“分两边看都有好处,看你怎么想了”、“还是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呢”等说辞,把你面临的问题抛给别人。
于是你能腾出时间干自己的事。
而那些真正百年一遇的奇才则会把“糊弄学”巧妙地化作KPI,越摸鱼,绩效越高。
比如始作俑者、启发糊弄学小组创建的“老乡鸡”博主,其惯常手法就是在微博里发文:咯咯哒、咯咯咯咯哒哒……
两年多来坚持不懈,风雨无阻,网友都快流泪了,这么看起来简单的工作还有吗?
董事长惊闻旗下员工光天化日开小差,就去质问:“你每天就是这样糊弄工作的?”
“老乡鸡”无奈地道出了实情,粉丝们就爱看,KPI就是高。

颇有一番“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的意味。
确实如此,带着“咯咯哒”字样的博文至少在评论和点赞数上比原先的普通微博高出一倍多。
当你觉得自己练就了上述技能,已是高手的时候,你的导师、你的BOSS就会向你展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他们老一辈甚至对每个人复制粘黏一样的信息和内容。
别忘了,他们当年可是自学糊弄学成才,现在才当了你的领导。
这才是糊弄学的超凡入圣的境界,以机械化内容来糊弄,妙就妙在糊弄学真的能解决你工作中的不少问题。
看似回答了,实则什么也没说。看似996,实则什么也没进行。
活学活用吧。
04.
还记得“三点饮茶”理论的几条重要的纲领吗?
结合糊弄学、躺平学、三和大神学、流浪学等实践成果,我斗胆在其中加入一条——很多项目任务没有实质意义。
因为做的多少,往往不影响最后的工作结果。因为加班越晚,不是效率低下,就是磨洋工。
仅仅是让领导和老板的地位像那么回事。
我们富有斗争经验的打工人实践出一个道理:很多工作拖久了就可以不做了,似乎也不怎么影响年终考评。
领导要仪式感,下属就编制出各种皇帝的新衣;领导要变态的流程考核,下属就灵活运用各种打卡工具。

慢慢的,年轻人们不断掌握世界的真谛——糊弄琐事来留出时间应对真正需要做的事,实现巧妙地连续加班4天,40天,并在996中比老板过得还优哉游哉。
已不知你和老板之间,谁在压榨谁。
他们自然需要工作经验上的成长,需要一个人独当一面,需要老一辈和领导的提携。
同样也需要在夜班时候来几局吃鸡,需要在噼里啪啦打字时说服客服部的姑娘周末约会,需要有时看一场国足的比赛。
也就是说,一个友好、充满期待的环境非常重要,否则再多的张良计,都能逼出年轻人的过墙梯。
毕竟谁都怕累怕衰亡,怕得不偿失。

港剧《男亲女爱》有句台词是:“工作这种事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休息够不够。”
深以为然。
-END-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IN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微信视频号【lnstagram优选】
每天3分钟,带你开眼看世界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每天会分享INS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