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In好学生小Y晚上发信息过来,问我当下有没有可靠的办法鉴别现在网络上的信息。他其实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借机写个文章,一起捋一捋思路。
最近疫情紧张,很多人打开朋友圈也不是,关上朋友圈也不是。更多人的心情仿佛如坐过山车,一会感动,一会愤慨。更多时候,我们都是一样的:这会,到底该听谁的?
先聊聊我们大脑混乱感的来源。
第一,我们的大脑现在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比任何时候都要过载。两个原因。一方面,在无限的长假中,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无限的焦虑中,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动力要获取有效信息。
第二,现在获取的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昨天是物资送不到,今天是抢购双黄莲。玩了两局游戏,关键词就变了。而且来源非常多,你的微信群,你的朋友圈,吃饭时的新闻,你翻墙刷的外网消息,等等。
第三,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有上限。就好比电脑窗口开多了,cpu会发热。
因此,需求大,信息乱,大部分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的大脑CPU都会嗡嗡响。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会慢慢学会自动选择有效信息,好比在电脑中主动关掉一些窗口。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医学方面我现在只听钟南山的”,也有人把华山医院的感染科微信账号搜出来了。
这就叫选择信源。越是精明的读者,对信源就会越敏感。
我在《纽约时报》工作的时候,第一天上班,老板最紧要的吩咐就是只用一手信源。老牌大报对这条伦理的执行近乎偏执。新华社播发的消息必须找到xinhuanet.com上刊登的原文,新浪网哪怕转载了一条文字一模一样的消息都不能拿来用。有点像很作的那种饭店,能从地里直接摘菜,就不从农民手上买。这是优质信息生产者的基本职业操守。
那怎么找到靠谱的信源呢?Y同学又问了个好问题:推特上认证的科学家可信吗?
严格意义上说,我觉得还是要先分清楚:
科学结论,新闻媒体,自媒体,这些不同场所生产的信息之间的差别。
科学结论,由专业的科学家分析,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最可靠的。但在目前的疫情下,大家都对可靠的消息渴求度那么高,但是科研的结果不可能这么快出来。比如,大众想迅速知道,病毒宿主是哪里,病毒的致命率有多高,病毒可以怎么被消杀。这些都不是科学研究在一个星期内能给大众交代出来的。
新闻媒体,一般都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采编人员,他们先把信息找到,再做一次信息的翻译工作,让比如科学家的那些晦涩的报告更接近人话,然后通过平台分发给大众。这种信息的权威性很高,也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高水平的信息了。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人垄断了信息的分发。
但是到了自媒体时代,一切都变了。据我观察,每天让我们情绪起伏如做过山车一样的消息,基本上都来自形形色色的自媒体。自媒体最好玩的一点是,信息和传播渠道傻傻分不清。特别在中国比较独特的传媒生态底下,老百姓其实更愿意去相信他们心中的个人,而不是大媒体。
在目前的疫情下,信息的需求几乎与口罩一样大。而科学结论还没搞出来,新闻媒体又天天在歌颂医生和铺垫意识形态,于是给了自媒体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它们快,错误成本很低,而且互相洗稿,就像病毒一样不断地自己复制生长。但是普通人不会这样觉得,我们读到自媒体上说,“钟南山说”,就会真的觉得这是靠谱的。于是,“科学结论”和“自媒体”被混淆了,失望也就很自然。
这是我在B站上随手找的“内容运营”教学视频,大家可以了解下互联网的内容生产是怎么做的:
简单地说,这些内容的职业生产者,第一要考虑是你喜不喜欢看,而不是你需不需要看,应不应该看。
某种意义上,你自己决定了你最近想看的内容。无论是让你觉得“了不起”,还是“艹他妈”,都是别人知道你一看这个会来劲而专门设计的。
所以还挺需要警惕那些让你感觉太爽的信息。
总的来说,你把信息当作普通商品去理解就可以了:
越可靠的信息,生产周期越长,可读性越低,获得的成本越高;
越不可靠的信息,生产周期越短,可读性越高,获得的成本越低。
当然,不排除捡漏。这有点像你在生活里发现有营养的食物一般都不太好吃,高热量的东西却香得不行。
Y同学让我给他推荐一些靠谱的信息源。我觉得最好还是掌握原理,自行决定。营养搭配要均衡,但是也要兼顾自己的味口。多看多读,才能找到自己的信息品味。毕竟日常的生活,需要米其林,也需要路边摊。需要紧张严肃,也需要“了不起”和“艹他妈”。
不过最后还是要说一句,那些连带三个感叹号的消息,就还是算了吧。
_
作者 | Huini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
  • 《纽约时报》前研究员,参与的报道两度获普利策新闻奖;
  • 留学教育专家,个人创办ZoomIn特写教育,坚持“看见世界,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辅导数百学生进入海外顶尖大学。
_
疫情之下,停课之后,留学语培怎么走?
ZoomIn x OA 联合线上答疑
2月7日(周五)晚20:00
扫码添加特写酱,回复“答疑”,拉您进相应的群
- 相互尊重,头脑开放,畅所欲言,兼听则明 - 

ZoomIn全面恢复线上办公,如有需要,随时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