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uini
今早起来第一件事,寻找中美两位女主播线上掐架的蛛丝马迹。新闻界的老朋友们有的还专门为此约了个早饭,开着电脑坐等实况。印象中,这是中国主流电视台与美国主流电视台,第一次实时出现在同一块电视屏幕上。
这一幕,有历史意义。
很长时间我们都在寻找一种与西方对话的有效方式。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印象里的对外交流,就是几块纽约时报广场上高悬的新华社广告牌。这次刘欣主播的“约架”,讲了一句话“do it on your turf”——第一次,我们到别人的场子里去了。在任何沟通谈判中,这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是第一次主流对主流的对话。所以仔细看这次的对话,能读出非常多有意思的信息。
△ 中美主播精彩对话合集 来源:观察者网
第一,开场奠定基调。开场前,翠西再次跟观众强调:我仅代表我自己。(我不是谁的喉舌)而刘欣一开场也强调:请注意我并非共产党员。(我也不是谁的喉舌)两方开场,先把今天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限定在私人之间的观点交锋。侧面也能感觉到这场电视辩论给主播带来的压力。
第二,这是一场注定掐不起来的架。很多观众很惋惜,觉得今天架没有掐起来,直接变成问与答了,因此不好看。事实上,这是主播的工作身份使然。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的晚间节目,节目组会提早确立好当天选题,然后内部会议会提前定好备选问题。专业记者的职业习惯是让对方说得更多,以飨观众。“掐架”,则意味着信息互动,你来我往,这本来就不是主播在节目应该做的事情。本质上,刘欣这次是当天选题的特邀访谈嘉宾,而不是一个辩论赛嘉宾。
第三,这场对话是一方在另一方的叙事框架下的回应,刘欣没有发挥空间。
这次对话到底说了什么?
翠西问了这些问题:
-中美贸易战你怎么看?
-中国盗窃我们的知识产权你怎么看?
-中国什么时候不再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四个超级大的话题。也是很能代表敌对情绪下美国普通观众关心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句话:你们一直在猥琐发育,你们认吗?刘欣的回答组合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讲原则,在共识下,愿意学习,期望成长。
我认为刘欣已经在她的范围空间里,做到了平等、专业、开放、坦诚。事后刘欣谈论这次电视辩论也说:“我想尽可能简短、清晰、诚实的方式回答对方。因为只有诚实,我们才能前进。
在翠西的叙事框架下,我已经想不到还有什么比刘欣更得体的回答方式。
美国普通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有多少?我个人观察,非常有限。9年前我在哥大,拥有美国名校硕士学位的外国同学还会很诚恳地问我:“你们吃的鸡蛋到底是不是人造的啊?”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到曾去陕西国营的煤矿去了解当地的矿工。一个美国女同学听完追我到宿舍继续问,一边听一边掉眼泪。
2014年,我为了准备一个演讲,向几十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哥大新闻学院校友提了一个问题:“当你们提到中国时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答案收集回来,我发现大家的答案基本都集中在:人口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基于人的基本权利的问题上。
无论是那位问我人造鸡蛋的同学,那位会为了一个中国矿工落泪的同学,还是福克斯新闻网上代表了绝大多数美国普通人的翠西,普通美国人对于中国的问题,都来自他们所熟悉的叙事框架,一种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叙事框架。
这个叙事框架里,是关于每个个体是怎么生活的,每个人是怎么看待公平正义的,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而我们熟悉的、关于中国的叙事,一般都是:我们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有熊猫。
个体对国家,一个具体,一个抽象,一个可以随时讲故事,一个无从找证据。所以这种对话说到后面,你只能着急地说一句:你不知道,那我邀请你来北京转转呀。
在我们的这种宏大的、国家主义的叙事框架中,我们并没有真正深入地想过我们自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我们与我们社区的关系是什么。无论是普通留学生,还是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当我们在跟西方沟通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鸡同鸭讲的尬聊感。当被问到问题的时候,除了绕开、防御、讲点别的,就没法继续聊下去了。
第四,作为吃瓜出国党,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真正的有效的沟通是什么呢?就像刘欣单刀进入对方的turf一样,我们还要学会进入对方的叙事框架。起码,我们应该试图了解和勾勒出这样的叙事框架。
离开我们自己熟悉的叙事框架,看到别人的叙事框架,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自己要有勇气与智慧,先构建我们自己的叙事体系。
在过去辅导国内高中生写作美国大学申请文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学生的文本,最难出现的就是自己的声音(voice)。哪怕故事结构再精致,语言再精巧,但是都很难解决文章中个人声音(voice)微弱的问题。
因为一个人叙事的成熟,本质是一个人的成熟,一个人的独立宣言。当一个人独立时,他就开始跟这个世界发生了真实的互动。他不再仅仅是社会,家庭所需要的样子。他是他自己。他开始为自己负责,他才开始为社会负责。
无 “我”,看不见的“我”,不可以被讨论的“我”,羞耻的“我”,只有真实的“我”开始被看到,被讨论,被发现,我们才产生有真正力量的叙事,也就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更多生动的交流。
一则硬广
6月8日,北京,ZI留学展。我们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英语培训名师、课外活动精品机构、升学指导资深顾问汇聚一堂,覆盖升学领域的四大板块,一站式解决升学中的全部问题,详情点击:标化、活动、申请、家庭教育的专家大拿都聚齐了,你还不来吗?

更多本科留学申请问题,扫码咨询特写酱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