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老邓的财经天地”,请点击上方蓝字“老邓的财经天地”,然后在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本文是5月10日《煤炭钢铁涨上了天,事后诸葛亮越来越多了,那么下一步呢?》的继续,但需要从美国的CPI讲起。
5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4月份CPI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4.2%,远超3.6%的预期,是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年度和月度增幅。
消息传出,美股大跌2%,纳斯达克更是跌了2.67%。因为人们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明年加息,甚至今年年底就会加息。而之前,联储说要撑到2023年再说加息的事儿。
新冠以来,美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的放水是众人皆知的事,也知道必然有通胀,大宗商品早有表现了。只是这次绝大多数人没想到美国的通胀这么高。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保货币还是保就业?
我们必须看美联储的态度。
美联储“二号人物”克拉里达承认,4月CPI爆表确实令他惊讶,但通胀上行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现象,主要与去年经济关停时的基数效应,以及供应链瓶颈推升价格有关。他认为与高通胀相比,人们需要更担心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当然他认为通胀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美联储必将“毫不犹豫采取行动”,但整体来说,他坚持今年的一贯论调,既对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又重申距离实现美联储的双重目标还为时尚早,不会急于调整超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美联储暂时不会对4月份的CPI做出反应,还会观察至少一两个月。
这说明,对美国来说,保就业更为重要。
对其他国家,更是如此。
因为美国可以印钱让全球承担铸币税,而其他国家不行。
我国的态度是类似的:保就业更重要。
5月1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按顺序,内容就三条:
1、今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
2、加大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
3、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总体来看,中美对经济的态度是一致的:保就业优先。
关于这一点,我之前的《自新冠以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世界金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已经将得很清楚了。
这篇文章已经给出结论:
2020年以来,世界正在进入第四阶段:美元逐渐不再是世界货币,各国政府的印钱速度日益加快。通胀,每年2%将是“极温和”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年均5%的通胀将是普遍现象。
美国这次CPI 4.3%,仅仅是起步。
当然,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联储也会羞羞答答地加息,但不会改变CPI上涨或者高位运行的趋势。
就像1970年代的美国,1973年中东战争后油价大涨,美国想压制通胀,最后加息到18%才遏制通胀的势头,用了八年时间。
所以2020年新冠以来,全球性的通胀现在刚起步。
内在原因,自新冠以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世界金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这是一篇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文章,我们离文章中说的第五阶段,还颇为遥远。
对于1970年代的美国来说,高通胀来源于油价突然大涨了三倍;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高通胀来源于白左的无底线、金融资本的超强力量、以及美国日益无法承担的巨额国债。
对于全球来说,高通胀来源于新冠和全球政治,正在日益撕裂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新冠需要印钱救济,海量的钱。全球在新建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中,成本也必然会大幅抬升。
关于新冠,印度近期的走势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好像在高位保持稳定了。
但由于变异的新冠病毒继续向全球扩散,因此全球趋势仍然向上:
我并不怀疑到今年夏天新冠必然会受到遏制,但现在人类的疫苗能充分应对新冠变异病毒吗?
并无100%的把握。虽然总体来看,新冠并不是一种什么了不得的病。
目前还是未知数。
就算人们暂时可以治住新冠(长期来看这是必然的),下一个严峻问题将浮出水面:

调整全球供应链体系。
这已经是进行时。
现在欧美,包括印度,仍被新冠弄得焦头烂额,所以调整供应链体系只能慢慢做。一旦新冠消退,这件事必然会极大加快。

从全球来看,通胀必将延续。因为调整供应链体系就像搬家,或者新建一个家,成本巨大,规模效益却相对减少,因此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的成本都将上升,进而推升通胀。
这对全球和我国,是一样的。
是啊,下一步、接下来几步,将是什么?
按顺序给出结论吧。
1、以中美为首的国家,都将把就业和经济发展放到第一位,因此通胀将继续。
2、新冠肆虐,东方大国得到供应链暂时不能转移的巨大收益。
3、新冠消退,叠加老龄化和供应链的转移,保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
4、如果不能做到像欧美那样对所有人发钱,贫富差距将日益扩大。(当然,这是在已经全面小康的前提下),于是,社会总体消费力相对更加减少,保就业、保经济的任务更重。
就说一个简单的现象。
今年以来,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涨了将近一倍,目前(2021年5月)还没有传导到下游。一旦传导到下游,导致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涨一倍甚至更多,会发生什么?
那些拿各种扶贫补贴的,企业退休的,一个月可能就一两千元;已经没有土地的、每个月拿几百元补贴的农民,一个月就几百元,他们够花吗?
现在很多城里人生活得都捉襟见肘,别跟我说谁谁谁一个月几万元收入,甚至十几万,这都是极少数。大多数城里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五六千甚至更少,还得养孩子。
脑补一下那时会怎么样吧。
那时,国家将怎么办?
必须安排更多人就业,必须印更多的钱,照顾老人和儿童。
比如,国家给老人的补贴或退休金,继续大幅调高;给幼儿园、中小学的补贴,也大幅调高。教育机构将日益国有化。
赤字必然更高……
国企要吸纳更多就业,就必须调高商品价格。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企,它们数量较少,规模庞大,因此议价能力更强。更何况,还有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的保驾护航。
这就是我过去几篇文章多次说过的:从今年开始,钢铁股(以及其他股票,比如煤炭股),将是未来的茅台。
它们必须做高自己的利润,以增强在整体经济中的国企力量,这样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 至少某些人会这么认为。
当大的全球趋势确定后,做大做强国企,将成为日益紧迫、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

至于消费类股票,消费升级之类的,对于比例日益减少的富人和中产阶级来说,没问题。但由于规模日益减少,所以股市中的高估值股票,所谓的消费升级类股票,大多数所谓的新行业(都是吹出来的泡沫),将迎来十年级别的大熊市。
就像中国石油,2007年上市后到今年,“享受了十四年大熊市一样。
相对稀缺的资产,比如煤炭有色,上游国企云集的地方,比如钢铁,或者城市土地,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对抗通胀。
底部反转,震荡前行。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在本号菜单下还有个“行业报告”,这是个经常更新的内容宝库,相关小程序是:报告搜一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