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新一轮城市竞争,谁更人文?」
文|贾冬婷
深圳文和友第一天开业,取号就超过4万,人们在烈日下排队几小时,就为了看一眼老街景,吃一口小龙虾?
一天排队过万人的超级文和友,颠覆了人们对于实体空间的想象(超级文和友供图)
一个“最孤独图书馆”的标签,如何让文艺青年们驱车几小时跑到秦皇岛非黄金海岸拍照打卡,造就了独特的阿那亚现象?
从一块城市中心的伤疤,深圳城中村如何和城市相伴生长,成为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另一个出口?
黄浦江沿岸曾是上海光鲜外衣拉链下不可示人的污垢,它经历了什么转折,一跃成为城市稀缺景观,甚至是新的文化和艺术策源地?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正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演着,复制着。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评价?
深圳城中村,近年来成为城市更新的一块实验田(张超 摄 )
2020年初,《三联生活周刊》决定启动人文城市奖的评选,搭建一个应对当下的建筑/城市评价体系。正如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张永和所说,“我们是把这个奖发给正在发生的事情,发给今天中国城市里的建筑。”
在经历了30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新鲜的实践案例,也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筑与城市早已前所未有地裹挟在一起了。一座理想城市,不仅仅是标志性建筑的容器,更是一个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人”的缺位是此前城市化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而这个“人”是复数的,是多种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从现状来看,除了建筑师、政府、开发商,尤其缺乏使用者的参与。
意识到“人文城市”缺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改变的契机。无论是超级文和友、阿那亚、深圳城中村,还是上海滨江,这些新模式的涌现,背后都是城市化转型下的空间生产变化。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整体城镇化率为60.60%,首次突破了60%拐点。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在这一拐点之后,高歌猛进的城市化将逐渐放缓,将从大规模扩张的增量时代,过渡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时代。运转几十年的土地财政逻辑已经不可持续,走向人文是大势所趋。
玉林东路“巷子里”社区公共空间,吸引了不同年龄的居民光临(蔡小川 摄)
人文城市奖启动之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这也如同一场大型社会实验,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在一切看似坚不可摧的秩序都改变之后,还剩下什么不能舍弃的价值。我们都意识到人与人相聚、面对面交往的价值,这原本也是城市的本源价值之一。我们也因此将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主题设定为“重建联结”。
在将近半年的评选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元的建筑/城市项目。有大城市的公共空间重塑,也有偏远乡村的建筑及艺术介入;有与历史文脉对话的文化场馆,也有探索年轻人共享生活方式的新型社区;有将大地景观与工业遗存结合的场所更新,也有对传统营建技术的当代应用;有物理空间改造,也有城市事件营造。
阿那亚近期在互联网上的流量一直处于高位(视觉中国供图)
2021年4月8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上,最终优胜者揭晓: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获得社区营造奖,“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获得生态贡献奖,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获得城市创新奖,连州摄影博物馆获得建筑设计奖,西村大院获得公共空间奖。
从这些多元的提名、入围和获奖项目中,可以窥见人文城市的未来趋势:
参差多态是世界的本源,一座好的城市也一定是丰富和复杂的。那些在一刀切式的大拆大建中被损毁抹平的部分,被期待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找回来。比如获得公共空间奖的西村大院,就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高的项目。评审意见认为,它体现了“超级体量和超级院落的大尺度恢宏写意,与多样化城市内容、多层次公共场域、多线程社会生活的细致经营形成复杂的对比、交织。”
西村大院如同一个小小的四川盆地,加一个大大的成都火锅。
还有城市创新奖优胜项目常德老西门改造,建筑师用了7年时间,面对多类型、多样态、多层级的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及公共艺术品的几重挑战,实现了对原有1600户棚户区居民原拆原建、水系疏贯整治、打造全新商业生态等复杂功能,更难得的是,多样性的城市生态在其中杂而不乱,自由生长。
参与主体愈加多元化。建筑师不再是绝对主体,业主、政府,以及城市居民也深度参与进来。比如在连州摄影博物馆项目中,馆长段煜婷将国际摄影节引进并深耕小城12年,奠定了博物馆的精神气质,是空间改造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另一个典型案例的是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共参与实验,设计师以看似无比纤弱的改造手段,撬动城市荒废的剩余边角空间,却改变了几百个社区。与其说设计师是社区空间的营造者,不如说是社群共建的推动者,最终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所以主创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悦来老师才有信心说,他们的目标是在上海建设2040个社区花园,汇聚成一片绿色的网络。
黄浦江像一个天然的屏障,让城市天际线像画一样展开(蔡小川 摄)
重寻空间里的时间性。人文城市奖评审、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说,这几十年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的同时,也把成百上千年积累起来的时间性痕迹快速抹除了。在成片拆毁之后,现代建筑师成了典型的用“无时”(timeless)概念进行工作的群体,用一种抽象的概念,构建所谓的空间。王澍认为,只有去真实的、日常的生活空间里去寻找,才能找回时间性。
在建筑设计奖获奖项目连州摄影博物馆中,我们看到这种努力。或许因为博物馆项目源于一个在本地扎根12年的摄影节,空间脱胎于一个老城里的旧果品仓库,它不可能是一个天外来客式的白盒子博物馆。事实上,无论是面向城市开放的中庭空间,还是可以接续老城的屋顶平台,都让博物馆与周边的民居风貌和社会生活无缝衔接,既成为照耀城市的文化灯塔,也为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融合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获得生态贡献奖的“绿之丘”,原是上海烟草公司一栋被判了死刑要拆除的厂房。最终建筑师没有拆除重建,而是把楼体做了“减法”,变成阶梯状的交通廊道与公共活动的复合空间,同时也成了杨浦滨江工业区一处“网红”打卡地。虚拟空间里的放大效应,又让更多人来到这里散步,徘徊,进一步激活了实体空间。
“绿之丘”,将原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做了“减法”,兼顾景观和交通功能。
关注可复制的配方价值。人文城市奖评审、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辉认为,如果说我们的城市是一个由许多器官构成的有机体,人文城市奖应该在价值观上更去关怀那些被单向度的城市发展忽略的、甚至要淘汰的器官。从结果来看,评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配方奖”的目标,有一定开源性,鼓励那些能够在最普通的空间中树立起人文向度、而且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普世推广价值的项目。比如常德老西门,是在三四线城市、以棚户区改造为起点的城市更新,而连州摄影博物馆,也是在欠发达城市的传统街区,大量使用当地材料和低造价工法,创造出了深具人文关怀的建筑空间。
在颁奖典礼上,我们邀请了“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出演,这被视为一个隐喻。作为一个大众媒体主导的建筑/城市评奖,重塑权利是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核心,不只对建筑师,也是对每一个城市利益相关者而言。
重塑雕像的权利,用演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如同种下一颗种子,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人文城市价值观的开启,看到利益相关群体被激发,认为三联人文城市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边界,而这样的壁垒是很难由内生动力去打破的。这颗种子,也被期待着继续生根发芽,去推动城市共同体的形成。
不过,深层意义上的“重塑城市的权利”更为复杂。在此前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中,政府和开发商一直拥有强势话语权,建筑师的社会理想得不到落实,慢慢缩窄到专业技术提供者的角色里,而城市居民更是长期缺位,权利的再分配也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政府、开发商和市民在城市运营中实际上是一种共谋关系。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利重塑,深圳的做法值得借鉴。人文城市奖提名人、深港建筑/城市双年展发起人张宇星形容,政府知道边界在哪,但是故意不管;市场也隐隐约约知道边界在哪,但是故意去触碰。双方就在这样交替的动态碰撞中,不断扩大着边界,创新空间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古墟沙井微更新,在多方博弈中实现了一种平衡。
在如今这样一个数字时代,建筑正在被媒体前所未有地影响。作为大众媒体,我们一方面作为联结者,去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在人文城市奖平台上的互动和碰撞,另一方面,也会有意识地去推动新的建构。正如人文城市奖提名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所指出的,人文城市不应只是一种愉快的怀旧,处理当下比延续历史更重要。他认为,当前人类公共领域面临的一些新的议题,包括数字技术对于在城市空间中生存,带来人和城市,和他人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建筑类型、空间类型,新的建筑实践模式的产生。三联人文城市奖也期待着,不仅去见证这些变化,而且去支持、孵化、促进它们的发生。
在本期三联人文城市奖封面特辑中,我们记录了新一轮空间生产的模式变化——从物的城市到人的城市,记录了成都这样一个人文城市样本,以及在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社区营造、生态贡献、城市创新五个维度上获奖项目的故事,而它们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缩影,相互比拼的就是人文。
什么样的图片可以放在封面,代表人文城市的丰富图景呢?我们发现,人与城的尺度差异似乎很难并置,如同目前现状的一种隐喻。最终,我们的选择既不是宏大的城,也不是微观的人,而是广州菜市场美术馆拆迁前的影像。一扇窗里的人间烟火,周围是千万扇窗,是人与人联结起来的城市。
封面动画设计:黄罡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新一轮城市竞争,谁更人文?」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新一轮城市竞争,谁更人文?(贾冬婷)
  • 以人为本,四海一家(人文城市之成都宣言)
  • 从物的城市到人的城市:空间生产之变(贾冬婷)
  • 西村大院:创造一种公共生活(丘濂)
  • 摄影博物馆下连州(刘畅)
  • 社区花园:居民自治黏合剂刘畅)
  • “绿之丘”:未来之丘刘畅)
  • 老西门:在四线城市,选择一种“复杂算法”丘濂
  • 成都,以人为尺度的城市风景丘濂
| 社会 |
  • 调查:看不见的“影子老师”(曹玲)
| 经济 |
  • 市场分析:通货膨胀有多远?(谢九)
| 专栏 |
  • 邢海洋:高考和大城市的女性户籍人口
  • 袁越:长寿与脑细胞维修艺术
  • 宋晓军:美防长奥斯汀的“新愿景”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图,购买本期新刊电子刊👇
本周新刊「新一轮城市竞争,谁更人文?」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新一轮城市竞争,谁更人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