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每集都有办法让你血压飙升的《小舍得》,在大团圆中收官。

果不其然,她变了。

前期三天两头作妖上热搜。

#被田雨岚气死##田雨岚大闹补习班#
终于,放弃鸡娃,立地成“佛”——
无论他是优秀
还是不优秀
他都是我儿子
凭借这个角色,蒋欣口碑回升。

很多人说,这种看得人牙痒痒的角色,只有蒋欣演才不弃剧。

“演技炸裂”,一个让Sir越来越担心的词。

一方面它成了今天检验一个演员基本功的标准,一方面它又正在加固观众简单刻板的认知。
为什么会炸裂?

炸裂了就好吗?
不吹不黑,Sir今天想来谈谈这个问题。

具体到蒋欣身上,
她的讨喜与其说是演技多深刻,不如说是正好击中了当下电视剧市场的某种“刚需”。

炸裂了一个蒋欣。

释放的,是千千万万份委屈。
01
蒋欣的演技到底好在哪?

《小舍得》里一场冲突戏被吹爆。
在田雨岚的步步紧逼下,儿子终于无法忍受,崩溃大哭,拒绝去补习班。
田雨岚先是愤怒,眼神凶狠。
“颜子悠你再说一遍!”
然后失控,一边撕心裂肺,一边当着孩子疯狂抽自己耳光。
“你还要我这个当妈的做到什么份上你才可以高兴?”
“你就不能上进一点吗?”
暴怒完,又把儿子搂进怀里痛哭。
愤怒——崩溃——伤心,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一段,可以非常清晰地总结蒋欣表演的特征:
直观、准确、强烈,有显著的层次。
对于强戏剧化的电视剧来说,这样的演法是非常有效的,观众看得清楚,也容易入戏。
反而是,比较内敛和细腻的演法,容易给人感觉“被压下去一个头”。
在《小舍得》里,宋佳的表演,就得以和蒋欣形成很好的参照。
两人关于孩子促膝对谈这一段,一对比,更能感觉得到蒋欣的“挤”——
她在力求将每一个瞬间的情绪外化成表情,让观众get。
而宋佳的“藏”,却反而显得更自然,更像生活里的人。
不必质疑宋佳在剧中的演技。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平淡如水的真实,几乎不可能“爆”上热搜。

无论在情绪渲染、话题热度上,蒋欣的表演效果显著。
但缺憾呢?

正如何冰在《圆桌派》上说的:
基本上好的演员是杜绝情绪
人在生活中即便是激动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是控制情绪
而不是释放情绪
蒋欣的演技被吹爆,是因为她贴着观众的神经太近太近,触手可及。
这成就了蒋欣,也困住了蒋欣。
02
蒋欣的演技能爆。
但你有没有发现,她的爆破点都很固定,总是能在出演一种特定类型的角色时,获得赞誉。
让人又恨又怜的女配。
《甄嬛传》里的华妃,《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小舍得》中的田雨岚。
她们的可怜和可恨本质上也都来源于同一种矛盾: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想得而不可得,弄得一身狼狈。
华妃想独得皇上恩宠,却忘了身在帝王家,更多的是“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一直想要孩子,却怎么都无法有孕。
人人都能生
为什么就本宫生不了
到死才知道,是皇帝故意不让她生下年氏血脉的孩子。
害了再多情敌,为皇帝付出了再多感情,终究是一场空。
樊胜美,生得貌美,八面玲珑,从不缺追求者。
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实现阶层跃升,她时时想着如何“掐尖”,做“捞女”。
但每次觉得自己即将逃出生天时,背后家庭都狠狠将她拽落。
后来知道我家的情况以后

就怂了
怕我家里拖累
田雨岚,因为出生底层,寄人篱下,她一心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
以至于焦虑、疯狂,最终将孩子和自己都逼上了绝路。
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

婆家婆家看不起我

我为什么逼着子悠好好学习呀

因为只有凭自己的本事

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不管是华妃、樊胜美还是田雨岚。
她们身上都投射了普通人的焦虑和不满足。
我们也许难以面对现实中这样的自己,却很容易对这样的角色产生复杂的共情。
蒋欣的表演方式,更是能将角色的这种功能发挥到极致。
观察蒋欣对华妃、樊胜美和田雨岚三个角色的处理,会发现某些显著的共性——

无限放大人物特质,形成巨大反差,先抑后扬
表现人物的反面时,蒋欣总能演得格外讨厌。
甚至形成了一种特定模式。
春风得意时,永远是华妃式摇头晃脑,阴阳怪气,仿佛小人得志。
当观众为此感到厌恶,蒋欣又拿出杀手锏:哭戏。
蒋欣太能哭,眼泪说流就流。
《欢乐颂》里虚荣拜金的樊胜美,在家庭情况彻底暴露后,在江边的那场长达四分钟的哭戏,诉尽了自己多年来被父母哥哥压榨的委屈。
这场哭戏,是蒋欣主动找导演加的。
因为她觉得,此时惹得观众讨厌的樊胜美,需要一场哭诉,才能博得观众的理解。

《甄嬛传》中华妃临死前的那场戏,也是她下定决心,要演出这个反派的可怜。
在华妃得知是皇帝一直暗中提防她,让她一直没有子嗣后。

她仰天长啸,凄惨无比。

《小舍得》中田雨岚因为教育孩子的事,在婆家受尽欺辱和委屈。
但无奈自己出身不好,娘家没有底气。
她只能深夜一人蹲在路边痛哭流涕。
蒋欣太懂如何用她炉火纯青的哭戏,来凸显人物的脆弱和可怜。
很多观众都说,明明做了很多不讨喜的事情,但蒋欣一哭,观众又觉得角色恨不起来了。
让观众对一个角色又爱又恨,基本已经成为了分配给蒋欣的固定任务。
再这个类型上,她的地位几乎不可取代。
但离开了这个类型,她又几乎没有证明过自己的演技。
我们一提起她,想起的还是“贱人就是矫情”“被原生家庭吸血”“鸡娃鸡到走火入魔”……
与其说观众是被角色本身打动。
不如说是在她投射出的社会现象下,兔死狐悲。
 03
你在看蒋欣“演”的同时,不一定意识到,其中包含了多少“真”的成分。
她要强,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蒋欣曾经说,华妃那个角色,是她自己从导演那抢过来的。
本来,她在《甄嬛传》中演的是另一个角色。
演华妃的演员在试戏时,她自告奋勇地打断,让导演给自己一次试演华妃的机会。
我就觉得她演的不对

我跟导演说
导演我能不能试一下
蒋欣不是科班演员,从小配角一路摸爬滚打起来。

她对于自己的出身,自卑夹杂着一种不甘。

蒋欣曾经总觉得,经过学习的人,会显得更“高级”,和自己气质都是不同的。
经过学习的人

还是会显得高级一些
对于一些和她搭戏的好演员,她也能深切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就跟我一起搭戏的

你就觉得(他们)舒服,高级
演艺生涯这么多年,她一直在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价值。

为拍戏连轴57小时,打了鸡血似的奔波于各大片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真的,五十七个小时没闭眼

我是A组完了送B组
B组完了送A组这样拍过来的
自身的性格和经历,让她在表达角色“出人头地”的欲望时,有一股十足的劲,和不由分说的执着。
自打因角色爆红,被称赞演技之后,蒋欣也不甘心于被限定。
得到了很多担纲女主的机会。

但反响,都不及原来。
特别是在出演《向阳而生》和《盲约》里乐观开朗的女性角色时,堪称是灾难级的浮夸和出戏。

蒋欣有她的演技。
问题在于,她的演法,成不了国产剧的主角。
更尖锐地说——

她的演法适用于“下等人”。
而国产剧的主角,只需要“上等人”。
蒋欣角色共同的特点,不仅在于身份卑微,更在于她们全部的努力,都通向了一场大溃败。

华妃从不可一世到绝望自戕。

樊胜美苦心营造的美好人设被撕破。
她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反衬主角超越性的存在,她们完美、成功、平步青云。

主角哪怕身为奴婢。

命数也绝不“下等”。

魏璎珞在宫中无权无势,却能够一路开金手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同样的张扬跋扈、心机外露。

华妃是苦情版魏璎珞。

魏璎珞则是爽版华妃。
两种命数,决定了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国产剧需要蒋欣,要的只是观赏她,撕碎她,然后抛弃她。
而说着同情“蒋欣”的我们,何尝又不是。

为什么她的角色,总是可恨又不招恨?

因为,你理解她的野心。
她全部的野心,都来自于对命运的不安分,并且一五一十都写在了脸上。

一个被所有人看穿的心计。
就不再具有攻击性,反而在这个可怜人面前,每个人都获得了一种超越她的安全感。
因为怀揣同样想法的普通人。

绝不敢轻易表现出来,更不敢如此张扬地以身涉险。

所以,蒋欣必须失败。

她在剧中替我们赴一场飞蛾扑火。
那种惨烈,是隔岸观火的你,不敢成为的自己。
那一岸的人愈是坠落,这一岸的人便愈是庆幸;那一岸的人愈是作妖,这一岸的人便愈是快慰。
晴雯撕扇。
谁人不拍着手说:撕的好,再撕响些。

只是得意的晴雯并不知道。
手中这折扇,正是她自己的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