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材料科讯 关注我们---
当曹镛、陈学思、洪茂椿、江雷、李灿、刘云圻、刘忠范、唐本忠、万立骏、席振峰、姚建年、俞书宏等院士名字出现的时候,你会想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答案就是我们这篇所要讲的,他们都曾在日本求学或工作过。

在1901年迄2020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共包括物理学奖11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3人、和平奖1人。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的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英国,居世界第3。尤其在物理化学领域,日本已经获得19枚诺奖。比如因发现导电性高分子而分享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白川英树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因发现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耦合反应而分享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铃木章和根岸英一分别毕业于东京大学和北海道大学,因对锂离子电池做出贡献而分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吉野彰毕业于京都大学等。具体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推文:
这些响当当的工作足以证明日本的科研实力在上个世纪八九十代是一流的。经过我们统计发现,国内目前纳米材料化学等领域的两院院士大部分都在日本求学(硕博)或工作过(博后),其中来自中科院化学部的院士居多。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咖,比如华南理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重实验室的两大支柱曹镛院士唐本忠院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江雷院士,姚建年院士,刘忠范院士均在东京大学光催化之父藤岛昭教授课题组学习和工作过。具体名单可参考如下:
注:表格排名按院士姓名首字母
当然在物理领域也有不少在日本求学过的院士,比如前不久南方科技大学新任校长薛其坤院士。薛教授19926月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直到19946月。在19948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9月就前往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担任日本文部省教官、助手直到20013月。相比于化学材料领域,物理领域的院士在日本求学工作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大概是日本物理领域获奖的基本都是粒子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而且都是一个派系流传下来,所招收的中国学生很少,同时大家在这些领域更倾向去欧美。
根据我们所统计的表格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的规律,想必再过1020年,目前为杰青、长江等人才且在日本求学工作过的学者会有小部分当选院士,之所以说是小部分是因为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大千、杰青、长江等学者以及后备团队四青人才很多都是这些院士的徒子徒孙(桃李满天下),话语权以及投票权已经被掌握(学术环境不像二三十年前),没有很强背景以及圈子人脉的将很难获选。但不管最终哪些大佬当选,我们都希望他们是真才实学,能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本文部分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Material (Mater) News 材料科讯 诚意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扫以下小编微信二维码可进材料科讯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